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山西省晋中市的情况来看,一些应优惠政策催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随着政策效应的递减逐步进入“休眠”状态。全市约有40%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公章,55%没有组织机构代码证,64%没有税务登记证,68%未办理银行开户许可证,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空壳子、虚架子的现象。
合作社规模普遍偏小
“近些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全国来看,至少在未来5至10年内,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仍将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山西省晋中市农经办主任景云飞对笔者说。
以晋中市为例。景云飞告诉笔者,根据晋中市农经办的统计,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均成员只有12户,20人以下的农民合作社占到合作社总数的85%;农民专业合作社平均注册资金只有87万元,100万元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仅占19%。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一些应优惠政策催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随着政策效应的递减逐步进入‘休眠’状态,‘只搭台、不唱戏’,没有任何经济业务和服务内容。”景云飞说。
“除此之外,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社员的服务,仅停留在开展一些技术、信息服务等初级层面上,很少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经营环节上开展服务,服务功能作用的发挥还是低层次的,合作社的自我发展能力弱。据统计,全市只有11%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了加工实体,注册产品商标、获得相关认证的合作社也只有4%和3%。”景云飞说。
在景云飞看来,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中,虽然一直强调发展与规范并重,但在解决了一些面上的基本问题后,仍有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中制度落实不到位。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着“重赢利,轻服务;重分配,轻积累”的现象。
“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打着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幌子,目的是享受税费优惠、获取国家的扶持发展基金和贴息贷款;有的龙头企业直接与本社农民签订收购合同,形成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之间的交易,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利益联系不密切,无法实现按成员与合作社交易量返还利润,助农增收效果不明显;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产权不明晰,财会制度和利益分配制度不健全。”景云飞称。
经营管理人才极度匮乏
在晋中市榆次区锦宏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郝智会看来,经营管理人才极度匮乏,严重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
以锦宏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例。郝智会告诉记者,虽然他投资创办了锦宏奶牛合作社,但由于当时自己管理着两家医院,加上对于奶牛养殖一窍不通,所以并没有直接参与合作社的日常管理,而是交给一个朋友来帮忙打理。
“朋友也不是搞奶牛养殖出身,不到一年时间,就让我损失了近百万。”郝智会对记者说。
据笔者了解,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95%以上都是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知识结构和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尽管有些农民专业合作社也从研究机构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但是业务仅限于技术指导,真正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非常缺乏。
对此,山西省农业厅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局副局长马向荣表示认同。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真正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爱奉献的优秀带头人很少;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知识,甘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民社员也很少。
“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前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因素。”马向荣说。
政策难以落到实处
除此之外,景云飞认为,现行政策法规不完善,致使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政策难以落到实处,也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他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应享受的扶持政策都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晋中市也于2011年出台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文件,但从晋中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尚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的财政扶持、信贷优惠、税收优惠等政策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景云飞告诉笔者,由于受财政实力和认识不到位等多种因素影响,各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有限。以晋中市为例。目前该市累计获得各级财政扶持资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有219家,仅占合作社总数的3.6%;扶持资金855万元,享受扶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平均每家只有3.9万元,全市5926个合作社平均每个只有700余元。
“2011年,虽然晋中市政府出台了文件,支持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并每年安排1000万元财政专项扶持资金,但除去土地流转补贴外,真正用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只有100万元,只相当于长治的五分之一、太原、忻州、朔州的二分之一。此外,各县、区、市也没有把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尽管有些县(市、区)采取了一些资金奖励补贴政策,但资金数额太少并且随意性太大,发挥的作用有限,这与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发展总量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的位置很不相称。”景云飞说。
除了财政资金扶持力度不够外,调查中笔者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资金的渠道也是十分有限。
据晋中市农经办统计,2011年,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获得金融信贷5.6亿元,平均每个合作社不到10万元。
“农业生产具有生产周期相对较长、扩大再生产投入相对集中、资金需求紧急、量大、集中等特点,而目前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合格的抵押品和有效的担保机制,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无法进行规范的信用评估和评级授信,很难获得金融支持。”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平遥县晋伟中药材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伟雄这样表示。
除此之外,环境评价政策不合理,环评费用过高;用地困难,以及配套政策滞后,联合社注册受阻等,也是受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们认为是制约农民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祁县春向南养殖专业合作社是山西省农产品销售的龙头企业,以生产鲜蛋为主,产品年销量在山西省内连续多年位居第一。
“一家只有2000只鸡的养殖场,就需付出2000多元的环评费,这对于想从事蛋鸡养殖的普通农户来说,可能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春向南养殖专业合作社相关人士表示。
合作社规模普遍偏小
“近些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全国来看,至少在未来5至10年内,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仍将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山西省晋中市农经办主任景云飞对笔者说。
以晋中市为例。景云飞告诉笔者,根据晋中市农经办的统计,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均成员只有12户,20人以下的农民合作社占到合作社总数的85%;农民专业合作社平均注册资金只有87万元,100万元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仅占19%。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一些应优惠政策催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随着政策效应的递减逐步进入‘休眠’状态,‘只搭台、不唱戏’,没有任何经济业务和服务内容。”景云飞说。
“除此之外,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社员的服务,仅停留在开展一些技术、信息服务等初级层面上,很少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经营环节上开展服务,服务功能作用的发挥还是低层次的,合作社的自我发展能力弱。据统计,全市只有11%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了加工实体,注册产品商标、获得相关认证的合作社也只有4%和3%。”景云飞说。
在景云飞看来,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中,虽然一直强调发展与规范并重,但在解决了一些面上的基本问题后,仍有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中制度落实不到位。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着“重赢利,轻服务;重分配,轻积累”的现象。
“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打着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幌子,目的是享受税费优惠、获取国家的扶持发展基金和贴息贷款;有的龙头企业直接与本社农民签订收购合同,形成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之间的交易,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利益联系不密切,无法实现按成员与合作社交易量返还利润,助农增收效果不明显;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产权不明晰,财会制度和利益分配制度不健全。”景云飞称。
经营管理人才极度匮乏
在晋中市榆次区锦宏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郝智会看来,经营管理人才极度匮乏,严重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
以锦宏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例。郝智会告诉记者,虽然他投资创办了锦宏奶牛合作社,但由于当时自己管理着两家医院,加上对于奶牛养殖一窍不通,所以并没有直接参与合作社的日常管理,而是交给一个朋友来帮忙打理。
“朋友也不是搞奶牛养殖出身,不到一年时间,就让我损失了近百万。”郝智会对记者说。
据笔者了解,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95%以上都是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知识结构和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尽管有些农民专业合作社也从研究机构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但是业务仅限于技术指导,真正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非常缺乏。
对此,山西省农业厅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局副局长马向荣表示认同。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真正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爱奉献的优秀带头人很少;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知识,甘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民社员也很少。
“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前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因素。”马向荣说。
政策难以落到实处
除此之外,景云飞认为,现行政策法规不完善,致使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政策难以落到实处,也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他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应享受的扶持政策都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晋中市也于2011年出台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文件,但从晋中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尚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的财政扶持、信贷优惠、税收优惠等政策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景云飞告诉笔者,由于受财政实力和认识不到位等多种因素影响,各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有限。以晋中市为例。目前该市累计获得各级财政扶持资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有219家,仅占合作社总数的3.6%;扶持资金855万元,享受扶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平均每家只有3.9万元,全市5926个合作社平均每个只有700余元。
“2011年,虽然晋中市政府出台了文件,支持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并每年安排1000万元财政专项扶持资金,但除去土地流转补贴外,真正用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只有100万元,只相当于长治的五分之一、太原、忻州、朔州的二分之一。此外,各县、区、市也没有把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尽管有些县(市、区)采取了一些资金奖励补贴政策,但资金数额太少并且随意性太大,发挥的作用有限,这与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发展总量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的位置很不相称。”景云飞说。
除了财政资金扶持力度不够外,调查中笔者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资金的渠道也是十分有限。
据晋中市农经办统计,2011年,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获得金融信贷5.6亿元,平均每个合作社不到10万元。
“农业生产具有生产周期相对较长、扩大再生产投入相对集中、资金需求紧急、量大、集中等特点,而目前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合格的抵押品和有效的担保机制,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无法进行规范的信用评估和评级授信,很难获得金融支持。”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平遥县晋伟中药材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伟雄这样表示。
除此之外,环境评价政策不合理,环评费用过高;用地困难,以及配套政策滞后,联合社注册受阻等,也是受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们认为是制约农民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祁县春向南养殖专业合作社是山西省农产品销售的龙头企业,以生产鲜蛋为主,产品年销量在山西省内连续多年位居第一。
“一家只有2000只鸡的养殖场,就需付出2000多元的环评费,这对于想从事蛋鸡养殖的普通农户来说,可能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春向南养殖专业合作社相关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