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误区五 小视豆制品的营养价值
在食谱安排上,不重视豆制品的营养价值,是许多家庭存在的一种错误观念。他们认为只有吃了鸡、鸭、鱼、肉才算是荤菜,也才能满足机体的蛋白质需求量,而事实并非如此,大豆制品中的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其营养价值可以与肉类相类比,有的甚至超过动物类食品,如100克瘦猪肉含蛋白质20.3克,而100克香豆腐干蛋白质的含量可达16.8克,豆腐皮和腐竹可达42-44克,千张达25.8克。因此,当你的孩子在膳食中缺少动物性食品时,豆制品可以代替荤菜,尤其是不爱吃肉的孩子,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豆制品零食,如茶干、卤干、素鸡卷等。这些经过加工的豆制品消化吸收程度可达92%~96%。
误区六 粮食过于精细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在饮食方面也开始讲究起来。许多父母在给孩子选择食物时认为,米越精细越好,面越自越好,怕孩子吃粗粮、杂粮不消化,一律拒之门外,时间一长,不少孩子面色苍白、四肢无力,其主要原因就是膳食调配不尽合理,缺少特需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人们作为主食的大米和白面,是供给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精白米面在加工过程中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损失较大,长期以此为主食,很容易导致营养素缺乏症,如维生素B1缺乏可引起脚气病,出现头痛、失眠,严重时出现多发性神经炎,全身浮肿,表情淡漠等。因此食物的选择必须是多样的,主食越杂越好,食谱越广越好。提倡吃粮食时粗细搭配,使各种营养素相互补充,特别是氨基酸得到补充后,可以提高蛋白质的利用价值。粗杂粮多含丰富的膳食纤维,对儿童健康有益。粗粮感觉上不如细粮好,但如粗粮细做,巧变花样,不但好吃好看,而且营养会更全面。
误区七 忽视微量元素的补充
随着饮食模式的改变,家庭经济情况的好转,膳食中补充了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一些营养不良性贫血患儿正逐年减少,随之出现的营养方面的缺陷是膳食当中矿物质、微量元素的不足。可是大多数家长平时只注意蛋白质、维生素的补充,对一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不足却不以为然。
膳食中微景元素的不足,主要表现在钙、锌含量不足,目前由于动物性食品摄入较多,故不太缺乏铁。南京市儿童保健所在2年前的一次调查中,发现南京市的儿童严重缺锌在17%左右,轻度缺锌在50%左右。中国营养学会要求在儿童每日膳食当中,锌要达到10毫克,可是不论膳食怎样安排,锌只能达到4-6毫克,远远不足,而锌与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关系,如免疫功能、细胞分裂等。长期饮食中的锌不足,可引起小儿食欲不振、味觉异常、生长缓慢、身材矮小、口腔溃疡,容易感染疾病。钙摄入不足,造成小儿毛发稀少发黄、烦躁好动、多汗、骨骼改变呈x形腿、O形腿等症状。因此在儿童每日的膳食中,要选择一些含锌、钙丰富的食品,如一些动物内脏、海产品等。另外,也可以补充一些含锌、钙的生物制品、药品等。
误区八 不给孩子吃零食
不给孩子吃零食实际上是一句空话,几乎很少的家庭能做到。其实,换个角度来说,还应该适时适量给孩子补充零食。随着食品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各样的零食做得很精致,配方也较合理,许多大人都爱吃,为什么不让孩子吃呢?其原因就是家长怕影响孩子的食欲,那么应该怎样对待吃零食这个问题呢?
补充零食应该根据孩子的食欲状况、进餐时间、睡眠时间等来安排。如孩子的食欲很正常,那么可以安排零食做点心吃,也可以在餐后吃一点。如果孩子食欲不好,不愿吃饭,只肯吃零食,那么,为了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可以用一些零食来补充营养。如果食欲不好,又不让吃零食,小儿体内得不到营养补充,就会造成营养缺乏。还有,对一些偏食挑食的孩子,可以采取针对性的食物补充,如不爱吃肉,可以给孩子吃一些肉松、肉脯、鱼片、豆腐干等;不爱喝牛奶,可以补充一些酸奶或含奶食品;不爱吃蔬菜,可以选择一些菜汁饮料、蔬菜制成的零食(也称休闲食品)、水果等。
营养丰富的零食有:水果、酸奶、牛奶、含糖量低的糕点以及花生、核桃等。不可取的零食有:口香糖、泡泡糖、话梅、炸土豆片、冰淇淋、油炸食品等。
总之,零食不是不能吃,关键看零食的选择及时间安排是否恰当,特别是应注意饭前1小时切忌让孩子吃零食,以免影响正当的摄入,睡前也不给孩子吃零食,以免影响消化和口腔卫生。
(未完待续)
在食谱安排上,不重视豆制品的营养价值,是许多家庭存在的一种错误观念。他们认为只有吃了鸡、鸭、鱼、肉才算是荤菜,也才能满足机体的蛋白质需求量,而事实并非如此,大豆制品中的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其营养价值可以与肉类相类比,有的甚至超过动物类食品,如100克瘦猪肉含蛋白质20.3克,而100克香豆腐干蛋白质的含量可达16.8克,豆腐皮和腐竹可达42-44克,千张达25.8克。因此,当你的孩子在膳食中缺少动物性食品时,豆制品可以代替荤菜,尤其是不爱吃肉的孩子,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豆制品零食,如茶干、卤干、素鸡卷等。这些经过加工的豆制品消化吸收程度可达92%~96%。
误区六 粮食过于精细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在饮食方面也开始讲究起来。许多父母在给孩子选择食物时认为,米越精细越好,面越自越好,怕孩子吃粗粮、杂粮不消化,一律拒之门外,时间一长,不少孩子面色苍白、四肢无力,其主要原因就是膳食调配不尽合理,缺少特需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人们作为主食的大米和白面,是供给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精白米面在加工过程中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损失较大,长期以此为主食,很容易导致营养素缺乏症,如维生素B1缺乏可引起脚气病,出现头痛、失眠,严重时出现多发性神经炎,全身浮肿,表情淡漠等。因此食物的选择必须是多样的,主食越杂越好,食谱越广越好。提倡吃粮食时粗细搭配,使各种营养素相互补充,特别是氨基酸得到补充后,可以提高蛋白质的利用价值。粗杂粮多含丰富的膳食纤维,对儿童健康有益。粗粮感觉上不如细粮好,但如粗粮细做,巧变花样,不但好吃好看,而且营养会更全面。
误区七 忽视微量元素的补充
随着饮食模式的改变,家庭经济情况的好转,膳食中补充了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一些营养不良性贫血患儿正逐年减少,随之出现的营养方面的缺陷是膳食当中矿物质、微量元素的不足。可是大多数家长平时只注意蛋白质、维生素的补充,对一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不足却不以为然。
膳食中微景元素的不足,主要表现在钙、锌含量不足,目前由于动物性食品摄入较多,故不太缺乏铁。南京市儿童保健所在2年前的一次调查中,发现南京市的儿童严重缺锌在17%左右,轻度缺锌在50%左右。中国营养学会要求在儿童每日膳食当中,锌要达到10毫克,可是不论膳食怎样安排,锌只能达到4-6毫克,远远不足,而锌与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关系,如免疫功能、细胞分裂等。长期饮食中的锌不足,可引起小儿食欲不振、味觉异常、生长缓慢、身材矮小、口腔溃疡,容易感染疾病。钙摄入不足,造成小儿毛发稀少发黄、烦躁好动、多汗、骨骼改变呈x形腿、O形腿等症状。因此在儿童每日的膳食中,要选择一些含锌、钙丰富的食品,如一些动物内脏、海产品等。另外,也可以补充一些含锌、钙的生物制品、药品等。
误区八 不给孩子吃零食
不给孩子吃零食实际上是一句空话,几乎很少的家庭能做到。其实,换个角度来说,还应该适时适量给孩子补充零食。随着食品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各样的零食做得很精致,配方也较合理,许多大人都爱吃,为什么不让孩子吃呢?其原因就是家长怕影响孩子的食欲,那么应该怎样对待吃零食这个问题呢?
补充零食应该根据孩子的食欲状况、进餐时间、睡眠时间等来安排。如孩子的食欲很正常,那么可以安排零食做点心吃,也可以在餐后吃一点。如果孩子食欲不好,不愿吃饭,只肯吃零食,那么,为了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可以用一些零食来补充营养。如果食欲不好,又不让吃零食,小儿体内得不到营养补充,就会造成营养缺乏。还有,对一些偏食挑食的孩子,可以采取针对性的食物补充,如不爱吃肉,可以给孩子吃一些肉松、肉脯、鱼片、豆腐干等;不爱喝牛奶,可以补充一些酸奶或含奶食品;不爱吃蔬菜,可以选择一些菜汁饮料、蔬菜制成的零食(也称休闲食品)、水果等。
营养丰富的零食有:水果、酸奶、牛奶、含糖量低的糕点以及花生、核桃等。不可取的零食有:口香糖、泡泡糖、话梅、炸土豆片、冰淇淋、油炸食品等。
总之,零食不是不能吃,关键看零食的选择及时间安排是否恰当,特别是应注意饭前1小时切忌让孩子吃零食,以免影响正当的摄入,睡前也不给孩子吃零食,以免影响消化和口腔卫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