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主要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质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达成共识”“反思总结,拓展延伸”四方面阐述了如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关键词:自主学习;基本策略;体会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交给学生,把方法传给学生,把感悟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也不容置疑地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是个体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显示。其主要特征是已具备了将学习的需要内化为自觉的行为或倾向,并具备了与之相应的一定能力。在自主学习状态下,学习的压力产生于内在需求的驱动,而不是外在的压力和急功近利的行为。具体表现为在学习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意识和积极思考的行为。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在众多的自主探究模式中,笔者选择了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质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达成共识——反思总结,拓展延伸”为基本流程的数学课堂自主学习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下面,我结合一些课例说明其操作要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年龄特征、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从实物、实例入手,采用故事、游戏、操作等形式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引入中,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出示无锡蠡湖摩天轮运动的情境,并提出问题:“已知摩天轮的直径为60m,中心离水面65m,若现在你坐在座舱中,从初始位置P出发,随着摩天轮逆时针转过30O,那你离水面的高度是多少?这样具有生活化的情境,不知不觉就将学生引入探究中来。
要想创设的问题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就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把学生的各种感官牢牢地抓住,思维始终围绕着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的情境创设是学生喜欢的,愿意融入其中的,教学效果自然是水到渠成。
(2)引导质疑,自主探究。这一环节是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的过程,是他们真正学会积极思维的过程,也是其个性心理品质得到磨砺的过程。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素材如阅读提纲、自学方案、学习用具实验设备等,并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过程感悟。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时间去体悟、空间去创造、舞台去表演,并适时点拨,便于他们享受到创造的快乐。
如在“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中性质的探究部分,可以提供探究提纲:①正弦函数存在最值吗?②对于正弦函数,它的图像是否每隔几个单位就重复一次呢?(周期性)③正弦函数的图像是否存在对称性?(奇偶性)(4)正弦函数的图像的单调性如何,存在单调增区间和减区间吗?(单调性)。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在几何画板中进行操作,展开有效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和价值。由上可见,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中,主观能动性、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大幅提高。
(3)合作交流,达成共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融洽互动,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散性思维有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鼓励学生之间多进行合作学习,应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注意以下几点:①分组要合理。②提出的问题要明确且有思考价值。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④要适时引入激励评价。⑤教师要参与其中。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引导、点拨,并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
例如将“函数y=Asin(ωx φ)的图像及性质”设计为探究性课题,让学生6人一组,利用几何画板,通过变化A、ω、φ的值发现规律并归纳结果,并要求每一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请他在探究结束后代表小组作汇报发言,向大家介绍小组的探究历程、交流心得。实践结果表明,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不仅兴趣高涨,而且通过操作、观察、归纳,发现了y=sin x的图像可以依次通过哪些变换得到y=Asin(ωx φ),体验了数学发现、创造的历程,发展了创新意识,不仅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而且身心和品质也得到发展。
(4)反思总结,拓展延伸。这是师生的思维相互融合的阶段,是学生的认知水平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抓住时机,做“问题解决”后的提炼和拓展:①帮助学生概括所学知识的知识结构,建立知识体系;②帮助学生提炼思想观点,明确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③引导学生将问题向不同的方向拓展,尽可能地把新问题和以前的问题联系起来,使其进一步延伸。
例如“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小结部分设计以下几个问题: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两个公式?②学会了运用两个公式去处理什么类型的问题?③在解决遇见的两类问题时,应分别注意哪些方面的要点?④你能总结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吗?通过小结使本节课的知识系统化,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培养学生认真总结的学习习惯。
二、几点体会
实践证明,自主学习的实质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的活动,它的过程是从“想学”到“会学”的过程,当学生有了想学的愿望后,对学习就会有一种潜在的学习冲动,离会学也只是一步之遥。这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笔者认为,在具体运作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1)在整个课堂中,教师既是引导者又是参与者。作为引导者,首先要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能将学生的兴趣引到问题中来。然后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最终使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体系。作为参与者,要了解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进展情况,就必须巡视全班学生,必要时参与到某一组的研究中来,发现问题要适当点拨,纠正航向,或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寻找研究的突破口,使之能顺利地研究下去。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形成概念或规律,反馈检测。这种模式的教学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以学生内在动机引导学生学习,加强了问题的解决和理解性的思维活动,通过自主探究,能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
(3)在实践中,要注意把握课堂自主学习教学方法的实质,要注意四个环节的灵活运用。并不强调每堂课都采用这一方法,也不要求在课堂自主学习教学方法中严格按这四个环节进行操作,关键是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学得积极、主动,通过自主探索去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马成荣.数学课程标准[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马复,王巧玲.数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3]戴锦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
2008(2).
(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
关键词:自主学习;基本策略;体会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交给学生,把方法传给学生,把感悟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也不容置疑地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是个体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显示。其主要特征是已具备了将学习的需要内化为自觉的行为或倾向,并具备了与之相应的一定能力。在自主学习状态下,学习的压力产生于内在需求的驱动,而不是外在的压力和急功近利的行为。具体表现为在学习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意识和积极思考的行为。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在众多的自主探究模式中,笔者选择了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质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达成共识——反思总结,拓展延伸”为基本流程的数学课堂自主学习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下面,我结合一些课例说明其操作要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年龄特征、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从实物、实例入手,采用故事、游戏、操作等形式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引入中,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出示无锡蠡湖摩天轮运动的情境,并提出问题:“已知摩天轮的直径为60m,中心离水面65m,若现在你坐在座舱中,从初始位置P出发,随着摩天轮逆时针转过30O,那你离水面的高度是多少?这样具有生活化的情境,不知不觉就将学生引入探究中来。
要想创设的问题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就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把学生的各种感官牢牢地抓住,思维始终围绕着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的情境创设是学生喜欢的,愿意融入其中的,教学效果自然是水到渠成。
(2)引导质疑,自主探究。这一环节是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的过程,是他们真正学会积极思维的过程,也是其个性心理品质得到磨砺的过程。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素材如阅读提纲、自学方案、学习用具实验设备等,并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过程感悟。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时间去体悟、空间去创造、舞台去表演,并适时点拨,便于他们享受到创造的快乐。
如在“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中性质的探究部分,可以提供探究提纲:①正弦函数存在最值吗?②对于正弦函数,它的图像是否每隔几个单位就重复一次呢?(周期性)③正弦函数的图像是否存在对称性?(奇偶性)(4)正弦函数的图像的单调性如何,存在单调增区间和减区间吗?(单调性)。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在几何画板中进行操作,展开有效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和价值。由上可见,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中,主观能动性、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大幅提高。
(3)合作交流,达成共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融洽互动,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散性思维有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鼓励学生之间多进行合作学习,应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注意以下几点:①分组要合理。②提出的问题要明确且有思考价值。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④要适时引入激励评价。⑤教师要参与其中。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引导、点拨,并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
例如将“函数y=Asin(ωx φ)的图像及性质”设计为探究性课题,让学生6人一组,利用几何画板,通过变化A、ω、φ的值发现规律并归纳结果,并要求每一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请他在探究结束后代表小组作汇报发言,向大家介绍小组的探究历程、交流心得。实践结果表明,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不仅兴趣高涨,而且通过操作、观察、归纳,发现了y=sin x的图像可以依次通过哪些变换得到y=Asin(ωx φ),体验了数学发现、创造的历程,发展了创新意识,不仅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而且身心和品质也得到发展。
(4)反思总结,拓展延伸。这是师生的思维相互融合的阶段,是学生的认知水平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抓住时机,做“问题解决”后的提炼和拓展:①帮助学生概括所学知识的知识结构,建立知识体系;②帮助学生提炼思想观点,明确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③引导学生将问题向不同的方向拓展,尽可能地把新问题和以前的问题联系起来,使其进一步延伸。
例如“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小结部分设计以下几个问题: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两个公式?②学会了运用两个公式去处理什么类型的问题?③在解决遇见的两类问题时,应分别注意哪些方面的要点?④你能总结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吗?通过小结使本节课的知识系统化,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培养学生认真总结的学习习惯。
二、几点体会
实践证明,自主学习的实质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的活动,它的过程是从“想学”到“会学”的过程,当学生有了想学的愿望后,对学习就会有一种潜在的学习冲动,离会学也只是一步之遥。这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笔者认为,在具体运作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1)在整个课堂中,教师既是引导者又是参与者。作为引导者,首先要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能将学生的兴趣引到问题中来。然后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最终使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体系。作为参与者,要了解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进展情况,就必须巡视全班学生,必要时参与到某一组的研究中来,发现问题要适当点拨,纠正航向,或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寻找研究的突破口,使之能顺利地研究下去。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形成概念或规律,反馈检测。这种模式的教学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以学生内在动机引导学生学习,加强了问题的解决和理解性的思维活动,通过自主探究,能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
(3)在实践中,要注意把握课堂自主学习教学方法的实质,要注意四个环节的灵活运用。并不强调每堂课都采用这一方法,也不要求在课堂自主学习教学方法中严格按这四个环节进行操作,关键是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学得积极、主动,通过自主探索去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马成荣.数学课程标准[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马复,王巧玲.数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3]戴锦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
2008(2).
(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