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潘忠岐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不拘小节”指那些生活办事大大咧咧,不注意细节的人。由于不是什么重大“缺陷”,“不拘小节”几乎成为一个可以原谅和容忍的缺点,因而从来没有得到严肃的对待。但是如果国人在国际舞台上依然摆脱不了这种“不拘小节”的缺点,那就不是个人“瑕疵”,而会成为国家形象的败笔。
当中国越来越成为整个世界关注的焦点,当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中国这个曾经的礼仪之邦的现代形象,就不仅仅是外交精英通过得体的言行举止所能传达和代表的,普通大众也因对外开放的深化而成为中国重要的开放窗口。
过去,但凡一张东方面孔在国外,首先会被当作日本人,后来被认为是韩国人,再后来,老外不用问就知道是中国人,而且是大陆人。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很容易在东亚面孔中辨认出咱们自己。国际航班上,那些争先恐后登机、飞行途中在机舱内来回走动、为多要一份免费午餐争执、降落前不顾空姐的劝告若无其事地打手机向家人报平安、降落后不等安全指示灯熄灭就急着收拾行李……这些多半是自己人。
到了一个开放式空间,则更是花样百出。在国外,随地吐痰、乱丢杂物、大声喧哗的这些老毛病依旧。在西餐馆,除了刀叉发出矜持的碰撞之声,就是国人的高谈阔论。在宾馆,总想着搜罗一些一次性洗漱用具作为意外的收获,更别提因抽烟损坏旅馆的床单被褥,以致国外一些中档饭店不再接待来自中国的旅游团。在卢浮宫的《蒙娜丽莎》画像前,一些中国游客对“禁止拍照”的告示视而不见,对博物馆的保安也置若罔闻。但是如果和下面这件事情比起来,这些不算什么。在美国,一名来自大陆的中年男子,经过多年奋斗和苦熬,终于盼到国内妻儿即将来美团聚,兴奋不已的他在超市看见与自己儿子一般大小的美国娃娃,便情不自禁上前抱起小孩逗乐亲吻,令他怎么也想不到的是,男童母亲起诉他绑架儿童和性骚扰。绑架嫌疑容易洗脱,但是性骚扰实在有口难辩。
损害形象的根源不仅来自平时积习难改的“不拘小节”,文化背影甚至习俗禁忌,也是一道隐形的鸿沟。摒弃陋习需要独善其身,文化差异需要相互了解,而习俗禁忌则需要彼此尊重。
中国是一个国际化程度日渐提高的国家,国人的日常家居,国内的社会环境,也在不知不觉中展示着国家形象。旅居上海的老外,在享受新老上海的别致风情时,心中总是充满困惑。住在巨鹿路的老太太为什么大清早要到大街上倒马桶呢?要是个人生活条件的窘迫还不至损伤国家形象,但市民穿着花花绿绿的睡衣头上戴满卷发器逍遥自在地当街遛狗就实在让老外“看不懂”了!可见,个人小节不仅需要走出国门后严加防范,更要事先在自己家里做好功课。
再拿文明乘车这条来说吧,笔者在上海某地铁站见证过这样一幕:一辆空车缓缓驶进站台,站台上原本排列还算规则的长队顿时骚动。最前列乘客中有一老外,笔者好奇在这样逼仄的情势下,老外会如何行事。只见他在车门徐徐打开之际,摆脱众人,拔腿跳进车厢,转身入座,似乎比中国人还要“中国人”。这位外国朋友的“本土化”行为至今都令我感慨难忘。这位老外在自己的国家也会这样吗?也许不能将个别外国人对我们的效仿,归结为是本土环境“污染”了人家,就像不能根据个别国人在国外举止不得体而给整个国家贴上不文明的标签一样。可是,即使人家老外规规矩矩不冲不抢,他周围的乘客为了寥寥无几的一席之地而争先恐后的场景又会给他造成怎样的印象呢?
个人,无论在国门内外,都是国家重要的形象窗口。国人理当从此时此地开始,多一点自律,多一点礼让,多一点知识,多一点理解,共同塑造优雅文明的社会环境,从而成为和谐大气的中国形象的坚固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