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行记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yang0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遥这座城
  “平遥一直在修,都熟不了。”一名同行的人如是说。的确,平遥是一座身份和性别都模糊的城市。即便是常来的人,也会在不经意间发现平遥的另一重身份。
  平遥的第一种身份,是古城。平遥与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四川阆中并称呼为中国现存的四座完好的古城。平遥的存在,不像各类“遗址”那样只作为证据留存,它是中国古代城镇的实体标本。平遥古城,让今天的人看到了古代世界的样子:县衙、城隍庙、文庙、清虚观、日升昌、镖局、古代商会、古城墙等,这些地方阴冷潮湿,幽深曲折且附有一种自然陈腐气息,它们发酵着时间历史,四周的古城墙一样,即使不言,也独有一种庄重的威严感。
  平遥的第二种身份,是县城。平遥就像贾樟柯电影里时常出现的县城一样,混杂着各类声音和各种后现代性。奥迪车、自行车、摩托车、敞篷车、三轮车在马路上并驾齐驱,它们在柏油马路上以同样的身份等红灯。白天,可以看到骑着自行车的中学生、小吃街上的吆喝声、商家喧闹的音乐声和沿街宣传的喇叭车,好一派热闹景象。酒店、商家、手机店,到处散发着都市圈的气息。到了夜晚十点,夜空下回响着空荡荡的、零星的机器建造声。开车走过,黑夜和寂静的农田吞没了刺耳的车轮声,周边低矮的农家院里传来几声狗吠。
  平遥的第三种身份,是国际城。走进古城,随处可见白皮肤、蓝眼睛的国外游客,他们漫步在这座北方的小城,以异域的目光在各种文化古迹前留念。依托完整的古城风貌和缮存的古代建筑群,这令平遥并不像许多文化地标那样捉襟见肘。平遥的出名不只因为古城的名义,也因为欣欣向荣的文化产业:2015平遥国际摄影节,第三届中国平遥微电影节都如期在平遥举办。
  摄影展:读懂艺术的初衷
  第十五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15个关键词是:“多元”(Diversity)、“融合”(Amalgamation)、“创新”(Innovation)、“手机摄影”(Cellphone Photography)、“景观”(Landscape)、“改变”(Change)、“真实”(Authenticity)、“摄影节”(Photography Festival)、“ 共享 ”( Communion )、 “ 国际 ”(Internationalization)、“新摄影”(New Photography)、“策展”(Curation)、“无界”(Beyond Boundaries)、 “生活”(Life)、“碎片化”(Fragmentization)。
  无论冠以如何复杂的关键词,在这里总能读懂艺术的初衷。平遥国际摄影展给人的感觉是,艺术倾向、一点跟风加上时代愿景和人际关系中决定的瞬间。旅游者对平遥的兴趣,首先是“值得观看”。这里呈现了地方性与世界性的丰富勾连,人生信仰和叙事都以摄影的载体呈现出来。无论摄影展的主题如何变幻,人的主题永远固定不变。在非洲摄影师萨比罗·拉姆烂哲尼的《故事》组照中,新开发的地域中危房、非法移民、贫民、毒贩、小偷和难民的形象在镜头中得以展现。在丹尼尔·舒曼的一组反映老年人的“众生经纬”主题照片里,作者反思“家庭与爱”,呈现生命在老来时节方生方死的生命状态。在“新西兰摄影传奇40年”的Photo Forum专栏展出里,菲欧娜·克拉克的《同性恋之舞》记录了1974年奥克兰女同志的开心瞬间,而一幅《Keremeneta 的面纱》一图里,展现了新西兰独特的葬礼。
  不论是国内摄影师还是国外摄影师,平遥影展给人的感觉是开阔、多元。信仰、戏剧性、意境、暧昧的眼神、决定性的瞬间等都可以在摄影中随处可见。摄影师似乎就是天生为眼光而生的,他们按下快门的瞬间,世界就被决定了。那些瞬间具有挣脱时间的力量。他们仿佛射箭一般,击中一米之外的观者。
  微电影:小格局、大气象
  “好作品是微电影节的唯一标准。”平遥县长曹治胜在颁奖仪式开幕词中讲到。的确,本届微电影节获奖作品做到了格局开阔,涌现出不少才华之作。微电影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本届电影节上展现的成熟作品频现,除了动画片外,囊括了纪录片、故事片等各个电影单元,不少作品展现出深厚的功底,镜头呈现出第五代导演的宏阔气象。
  纵观学生单元的获奖作品,乡土和亲情是两大主题词。在平遥微电影节的下设的六个学生单元奖中,《故里向晚》以散文诗的形式,表达了“子欲孝而亲不待”的亲情主题。《最后的基诺》摘得学生单元的新锐导演奖,该片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了云南少数民族基诺族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存在现状。《局长病了》摘得学生单元最佳摄影奖,该片属反腐题材,故事讲述局长生病后下属趁机贿赂局长,遭到局长的严正拒绝的故事。《春泥》摘得学生单元最佳编剧奖,该片描述了乡村教师老李和红梅为大山教育事业薪火相传的感人故事,该片影像成熟,颇具第五代导演的大气与厚重。
  在15个社会单元的获奖作品中,最佳影片奖由《天山儿女》摘得。该片在吐鲁番和乌鲁木齐拍摄,该片拍摄历时7个月,讲述一对年轻的维吾尔族夫妇赡养患病父亲的故事,该片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跨越民族的人性之美。山西吉县文广局选送的《私“防”钱》,摘得了优秀摄影奖。该片以喜剧形式,透过一对青年男女以私房钱的形式,引出了反腐败的主题。《妈妈回来》摘得社会单元最佳导演奖,该片讲述小辉的父母外出打工,小辉和大伯生活在一起,当大伯得知其父母在外身亡的消息时,大伯和村里人商定剪去报纸上的消息,让小辉生活在“善意的谎言”中的故事。《寻找好人》摘得社会单元最佳公益微电影奖。以神东矿业服务部公司一名普通职工高立兵为原型,讲述高立兵每月捐出三分之的工资,帮助患病的孩子和受伤的职工,围观中呈现出一个乐于助人的道德模范形象。
其他文献
有了全新蔡司Otus 1.4/28镜头,摄影师可以充分利用更小焦距的不妥协画质,无论是风景、建筑或者是任何其他用广角镜头拍摄的照片。蔡司Otus 1.4/28镜头有ZE和ZF.2卡口,可以搭配佳能或尼康数码单反相机。当该款镜头和先进的高分辨率数码单反相机使用时,即可拥有至今广角摄影中最无与伦比的画质,即使是在光圈全开的情况下。  出色的蔡司Otus 1.4/28广角镜头尤其在风景摄影时可以展现其出
期刊
2015年10月8日, Blackmagic Design发布消息,澳大利亚后期制作公司Soundfirm调色师Trish Cahill用DaVinci Resolve Studio为澳大利亚电影《裁缝》完成调色工作。Soundfirm在墨尔本和悉尼均设有后期制作机构。  影片《裁缝》根据Rosalie Ham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故事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讲述的是Myrtle “Tilly” Du
期刊
蔡司发布全新Loxia 2.8/21镜头,这只超广角镜头丰富了适用于索尼全画幅微单相机的E卡口镜头。蔡司Loxia 2.8/21是蔡司Loxia系列的最新镜头。这是一只E卡口、适配全画幅微单相机的超广角镜头,并有基于蔡司Distagon的全新光学设计。蔡司Loxia 2.8/21镜头是去年在世界影像博览会发布的蔡司Loxia 2/35和Loxia 2/50镜头很好的补充。蔡司Loxia 2.8/2
期刊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纪录片发展基金成立。这是中国高校第一支纪录片基金,也是中国纪录片界第一个学术基金。华夏五维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向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资2000万元人民币,建立中国纪录片发展基金,支持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与项目孵化。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底蕴深厚,纪录片研究与创作在国内高校居于领先地位。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成立于2006年,主任张同道教授不仅从事电影教
期刊
制作公司ACNE和意大利米兰的创意机构“四月工作室”联手为普拉达的全新卖场 Prada Raw Avenue设计了一个前卫的现场互动体验区。观众可以在这里体验到由最前卫的设计元素和传统的动画技术组成的多媒体互动游戏。这个促销活动主要针对的是普拉达全新的S30墨镜系列,顾客可以从现场的一个手册书中取出墨镜,并观看书中集合了6位世界知名插画家和动画师制作的多媒体动画,在不同的光线下效果截然不同。
期刊
TV Land电视台的新剧《装嫩点》(Younger)的主人公是丽萨·米勒,一个刚刚离婚的40岁老女人,她假扮26岁的新人在纽约客出版集团谋得了一个职位。  摄影师约翰·托马斯是剧集最强的技术支持,他使用了多种镜头技术来把不同年代的段落进行画面风格的区分,每一种色调都代表了丽萨生活中的一个侧面,并凸显出她岌岌可危的生活环境。  而画面素材的色彩风格又经由调色师安东尼·拉夫尔进行了进一步的提高,他使
期刊
ABC电视台的新剧《天机密语》(The Whispers)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儿童幻想剧。这部新剧包含了众多视觉特效,主要由特效工作室Encore VFX担纲制作。Encore的数字艺术家多数位于加拿大温哥华和美国洛杉矶,他们会通过网络协作方式为电视剧每集制作30-60个特效镜头,这包括了主要的故事特效(例如空中宇宙飞船的爆炸以及四散飞溅的碎片),还有一般性的调色特效。  温哥华和洛杉矶的后期工作室会
期刊
2015年10月14日,纪录电影《喜马拉雅天梯》在北京传奇时代影城举行首映式。该片以西藏年轻的登山向导为线索,完整记录了登山者完成珠峰北坡登顶的全过程。影片从10月16日起在全国上映。在当天首映式结束后,本刊作为媒体之一专访到影片主创人员《喜马拉雅天梯》制片人雷建军、高山摄影巴塔、特殊摄影王恒,以及为影片提供全程摄制器材支持的佳能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佳能(中国)有限公司亚洲专业影像产品营销中心的项目
期刊
9月23日,2015第三届中国平遥微电影节颁奖盛典在山西平遥大戏堂隆重举行。本次微电影大赛共收到500多部作品,经过两个多月的评选,共有33部参赛作品脱颖而出。“用微镜头展现当代魅力,用微语言诉说社会变迁,用微电影诠释时代发展,用微力量开创美好明天。”本届比赛关注社会现状,不少作品是反应乡土题材的。本届比赛包括6个学生单元奖项和15个社会单元奖项。王益民导演的《天山儿女》荣获本届大赛最佳影片奖。 
期刊
《沉默的样貌》(The Look of Silence)是导演约书亚·奥本海默上一部纪录片《杀戮行为》(The Act of Killing)的延续,同样取材于印度尼西亚的种族仇杀事件,唯一不同的是这部纪录片没有再像上一部一样,邀请受害者亲身出演暴行,转而更加客观地对事件的悲剧进行评价。  摄影师为这部纪录片找到了一种独特的视觉风格,他使用佳能 EOS 5D Mark II对所有受害者进行采访。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