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诗句凄美,扣人心扉。不知您在欣赏之时,脑海里有没有闪现出一个大问号?一个扫墓祭奠先辈、先烈的节日,为何就叫清明节呢?似乎有点名不符实。因为我有,所以我想打开历史的尘封,回到清明节的源头,以探究竟。
那是战国时代,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国家内乱而逃往国外。逃亡之路,颠沛流离,生活极为艰苦,每天不仅见不到荤腥,且常处于饥饿狀态。有一次,重耳饿得头昏眼花,实在走不动了。随从介之推救主心切,就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炒了盘香喷喷的菜,让重耳吃了充饥,就这样,总算度过了鬼门关,找到了落脚之地。十几年后,重耳时来运转,返回晋国,当上了国君,也就是晋文公。
登上国君宝座后,重耳重赏跟随过他的有功之臣。不知什么原因,唯独忘了介之推。也不知道介之推当时是怎么想的,他没有去找重耳邀功请赏,要名要利,而是带着老母亲去绵山隐居起来。这事传开后,重耳羞愧莫及,亲自带着人去请介之推。介之推拒受封赏,不肯出山。绵山山高林密,难以找到他的影子。重耳无计可施,却忽然想起介之推是一个孝子,便下令放火烧山。心想,山上起了大火,你一定会带着老娘跑出来的。却不想这把大火没把介之推逼出来,反而把他母子二人都烧死了。
英雄壮举并没因此结束,传说介之推面临汹汹大火想了很多、很深。想通之后,他把自己的食指咬破,用血写下一首遗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做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愿政清明复清明!
打这以后,晋文公就以“清明节”纪念介之推,后来逐渐在华夏大地普及。从故事源头不难看出,对忠贞傲骨的推崇,对清明政治的期盼,才是清明节的本意。
今天,我们过清明节,追忆、祭奠先人的仪式和礼节是需要的,这是感恩之心、孝敬之情,更是人性的彰显,人不能数典忘祖。但是作为为官者来讲,仅仅扫扫墓、祭祭祖还是不够的,既然国家已把它定为法定节日,在过清明节的时候,就要静下心来认真想一想,如何做到“清政廉明”?为官者做好了,不贪不沾,两袖清风,自然会带来政治清明,国泰民安,这样就能使清明节过得更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
那是战国时代,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国家内乱而逃往国外。逃亡之路,颠沛流离,生活极为艰苦,每天不仅见不到荤腥,且常处于饥饿狀态。有一次,重耳饿得头昏眼花,实在走不动了。随从介之推救主心切,就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炒了盘香喷喷的菜,让重耳吃了充饥,就这样,总算度过了鬼门关,找到了落脚之地。十几年后,重耳时来运转,返回晋国,当上了国君,也就是晋文公。
登上国君宝座后,重耳重赏跟随过他的有功之臣。不知什么原因,唯独忘了介之推。也不知道介之推当时是怎么想的,他没有去找重耳邀功请赏,要名要利,而是带着老母亲去绵山隐居起来。这事传开后,重耳羞愧莫及,亲自带着人去请介之推。介之推拒受封赏,不肯出山。绵山山高林密,难以找到他的影子。重耳无计可施,却忽然想起介之推是一个孝子,便下令放火烧山。心想,山上起了大火,你一定会带着老娘跑出来的。却不想这把大火没把介之推逼出来,反而把他母子二人都烧死了。
英雄壮举并没因此结束,传说介之推面临汹汹大火想了很多、很深。想通之后,他把自己的食指咬破,用血写下一首遗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做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愿政清明复清明!
打这以后,晋文公就以“清明节”纪念介之推,后来逐渐在华夏大地普及。从故事源头不难看出,对忠贞傲骨的推崇,对清明政治的期盼,才是清明节的本意。
今天,我们过清明节,追忆、祭奠先人的仪式和礼节是需要的,这是感恩之心、孝敬之情,更是人性的彰显,人不能数典忘祖。但是作为为官者来讲,仅仅扫扫墓、祭祭祖还是不够的,既然国家已把它定为法定节日,在过清明节的时候,就要静下心来认真想一想,如何做到“清政廉明”?为官者做好了,不贪不沾,两袖清风,自然会带来政治清明,国泰民安,这样就能使清明节过得更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