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镖局最早的时候叫镖行,是“受人钱财,保人免灾”的古老行当,凭借过人的武功,专门为别人保护财物或人身安全的机构。清人吴炽昌《客窗闲话·难女》中记载:“余舅金氏,以大海之洋行为业,自置洋船五,在东西洋贸易。每船必有标客,以御盗贼。”《清稗类钞·技勇类·洪峻与三等羯斗》亦称:“时有巨商贸贩外国,苦海盗,聘洪护镖。”
镖局承担的工作很广泛,不仅承接、保送一般私家财物,还看家护院、保护商号、票号、银行等,据说当年北洋政府大臣李鸿章的家宅,就是由中国十大镖局之一的会友镖局派人保护的。
在影视作品和武侠小说中,我们也看到对镖局的各种演绎和描写。镖局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似乎充满着无穷的玄机。
真实的保镖生涯其实不是我们想象中那般简单和有趣,它有着各种规矩和他人所不知的生存之道,危险而辛苦。《镖局春秋》的作者古彧先生为镖局五百年历史总结出一套“官府要有硬后台,绿林要有硬关系,自身要有硬功夫”的成功学。在中国历史上生存了五百年之久的镖局,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禁忌呢?
镖局的规矩很多,比如水路三规:“昼寝夜醒”、“人不离船”、“避讳妇人,陆路三不住:“不住新开设的店”“不住易主之店”“不住娼店”等,还有些让人一时琢磨不透的规矩。
镖不喊沧
镖局走镖有三种方式,一是威武镖,二是仁义镖,三是偷镖。威武镖是在行李上长插一杆大纛旗,旗上写明镖师的名字。旗子都是活动的,上面安了轱辘。走镖时将镖旗拉至顶上,叫做拉贯顶旗,锣声打起长槌:“哐!哐!”镖手们或亮起噪门喊号子,或者喊出本镖局江湖名号,这叫亮镖威。走仁义镖,那就下半旗,打十三太保长槌锣、五星锣或七星锣。如果某个关卡厉害,不让队伍经过,又斗不赢他,那就只有悄悄不做声,马摘铃,车轱辘打油,旗子收起,偷偷摸摸过去,这便是偷镖。
走南闯北的镖车,到了沧州时,都会扯下镖旗,悄然而过,不得喊镖号。否则,就得吃不了兜着走。清末,“镖不喊沧州”,已为南北镖行同遵之常规。
为什么独在沧州不可喊镖呢?《武术汇宗》言:“实则沧州一带,最出镖师,高人尽多也”。京杭大运河纵穿沧境,京济、京大要道贯通南北。沧州、泊头、鄚州、河间、献县均为南北水旱交通要冲,为京、津、冀、鲁、豫商品流通必经之地或商品集散中心,亦为官府巨富走镖要道,故沧州镖行、旅店、装运等行业兴盛。各业相争,必握高强武技才可立足。当时河北沧州为武术之乡,各地镖局为表示对沧州武界的尊重,所以一进入沧州地面都不能再喊镖。若在沧州喊镖,则有逞强之嫌。
三会一不
走镖是件非常辛苦事,日夜兼程不说,还得风餐露宿,面临各种各种的险境。因此,镖师们在带徒弟时,会教给徒弟“三会一不”的技能,慢慢地便成了规矩。
一要会搭炉灶。因为走镖多会在荒山野岭,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为了不至于饿肚子,就不得不自立更生,搭炉灶做饭菜,才可饱腹。
二要会修鞋。鞋在镖师的旅途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行走,没一双合脚的鞋,将会是件很痛苦的事。虽然可备鞋或沿途买鞋,但新鞋不一定合脚。因此镖师们都得会修鞋,以不影响行走。
三要是会理发。走镖有时一走就是数月,而且极有可能是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风尘仆仆,一副狼狈相,偶过城镇村屯,又免不了要去拜访地方势力,中国像来注重礼仪,拜访他人一般都会把自己修整干净和体面再去,这时镖师就得学会理发了,打扮自己了,这样一来,不仅自己不跌份,而且还可以显示镖局的实力。
除了“三会”,就是“一不”了。这“一不”就是不洗脸。在走镖的过程中,“洗脸”和“到家”是同义语,用镖师们的行话说“该洗脸了”,也就是该到家了。
究其原因,不洗脸其实是为了保护皮肤,有过极限探险运动经验的人士就明白,在户外,冬季寒风凛冽,春秋风沙扑面,夏季骄阳似火,用土碱洗完脸之后,凌厉的风一吹,脸反倒很容易受到伤害,会如同被刀子割了一般,生疼。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各行各业都有着自己的生存之道和行规,保镖行业的江湖文化色彩,决定了他的行规的特殊性。
相关链接:
保镖六戒
在保镖中也有一些规定和戒律,为“保镖六戒”就是其中的重要之点:
戒住新开店房,新开设的店因摸不透人心,保镖之人便不去随意冒险,只要门上写有开业大吉的店不住。
戒住易主之店,换了老板的店,人心叵测会有贼店,保镖之人也不住。
戒住娼妇之店,有些店娼妇纠缠会中计丢镖,保镖之人也不去冒险。
戒武器离身,无论是走在路上还是住店体息,武器都必须带在身上以防万一。
戒镖物离人,无论是旱路上的镖车还是水路上的镖船或是保护的官员,商人都不得随意离开。
戒忽视疑点,当镖师的必须具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警觉能力,一旦以现可疑之点,就要密切注视,准备投入战斗之中。
(据《国际在线》)
镖局承担的工作很广泛,不仅承接、保送一般私家财物,还看家护院、保护商号、票号、银行等,据说当年北洋政府大臣李鸿章的家宅,就是由中国十大镖局之一的会友镖局派人保护的。
在影视作品和武侠小说中,我们也看到对镖局的各种演绎和描写。镖局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似乎充满着无穷的玄机。
真实的保镖生涯其实不是我们想象中那般简单和有趣,它有着各种规矩和他人所不知的生存之道,危险而辛苦。《镖局春秋》的作者古彧先生为镖局五百年历史总结出一套“官府要有硬后台,绿林要有硬关系,自身要有硬功夫”的成功学。在中国历史上生存了五百年之久的镖局,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禁忌呢?
镖局的规矩很多,比如水路三规:“昼寝夜醒”、“人不离船”、“避讳妇人,陆路三不住:“不住新开设的店”“不住易主之店”“不住娼店”等,还有些让人一时琢磨不透的规矩。
镖不喊沧
镖局走镖有三种方式,一是威武镖,二是仁义镖,三是偷镖。威武镖是在行李上长插一杆大纛旗,旗上写明镖师的名字。旗子都是活动的,上面安了轱辘。走镖时将镖旗拉至顶上,叫做拉贯顶旗,锣声打起长槌:“哐!哐!”镖手们或亮起噪门喊号子,或者喊出本镖局江湖名号,这叫亮镖威。走仁义镖,那就下半旗,打十三太保长槌锣、五星锣或七星锣。如果某个关卡厉害,不让队伍经过,又斗不赢他,那就只有悄悄不做声,马摘铃,车轱辘打油,旗子收起,偷偷摸摸过去,这便是偷镖。
走南闯北的镖车,到了沧州时,都会扯下镖旗,悄然而过,不得喊镖号。否则,就得吃不了兜着走。清末,“镖不喊沧州”,已为南北镖行同遵之常规。
为什么独在沧州不可喊镖呢?《武术汇宗》言:“实则沧州一带,最出镖师,高人尽多也”。京杭大运河纵穿沧境,京济、京大要道贯通南北。沧州、泊头、鄚州、河间、献县均为南北水旱交通要冲,为京、津、冀、鲁、豫商品流通必经之地或商品集散中心,亦为官府巨富走镖要道,故沧州镖行、旅店、装运等行业兴盛。各业相争,必握高强武技才可立足。当时河北沧州为武术之乡,各地镖局为表示对沧州武界的尊重,所以一进入沧州地面都不能再喊镖。若在沧州喊镖,则有逞强之嫌。
三会一不
走镖是件非常辛苦事,日夜兼程不说,还得风餐露宿,面临各种各种的险境。因此,镖师们在带徒弟时,会教给徒弟“三会一不”的技能,慢慢地便成了规矩。
一要会搭炉灶。因为走镖多会在荒山野岭,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为了不至于饿肚子,就不得不自立更生,搭炉灶做饭菜,才可饱腹。
二要会修鞋。鞋在镖师的旅途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行走,没一双合脚的鞋,将会是件很痛苦的事。虽然可备鞋或沿途买鞋,但新鞋不一定合脚。因此镖师们都得会修鞋,以不影响行走。
三要是会理发。走镖有时一走就是数月,而且极有可能是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风尘仆仆,一副狼狈相,偶过城镇村屯,又免不了要去拜访地方势力,中国像来注重礼仪,拜访他人一般都会把自己修整干净和体面再去,这时镖师就得学会理发了,打扮自己了,这样一来,不仅自己不跌份,而且还可以显示镖局的实力。
除了“三会”,就是“一不”了。这“一不”就是不洗脸。在走镖的过程中,“洗脸”和“到家”是同义语,用镖师们的行话说“该洗脸了”,也就是该到家了。
究其原因,不洗脸其实是为了保护皮肤,有过极限探险运动经验的人士就明白,在户外,冬季寒风凛冽,春秋风沙扑面,夏季骄阳似火,用土碱洗完脸之后,凌厉的风一吹,脸反倒很容易受到伤害,会如同被刀子割了一般,生疼。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各行各业都有着自己的生存之道和行规,保镖行业的江湖文化色彩,决定了他的行规的特殊性。
相关链接:
保镖六戒
在保镖中也有一些规定和戒律,为“保镖六戒”就是其中的重要之点:
戒住新开店房,新开设的店因摸不透人心,保镖之人便不去随意冒险,只要门上写有开业大吉的店不住。
戒住易主之店,换了老板的店,人心叵测会有贼店,保镖之人也不住。
戒住娼妇之店,有些店娼妇纠缠会中计丢镖,保镖之人也不去冒险。
戒武器离身,无论是走在路上还是住店体息,武器都必须带在身上以防万一。
戒镖物离人,无论是旱路上的镖车还是水路上的镖船或是保护的官员,商人都不得随意离开。
戒忽视疑点,当镖师的必须具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警觉能力,一旦以现可疑之点,就要密切注视,准备投入战斗之中。
(据《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