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是他永远的痛 麦克纳马拉和他的11个教训

来源 :海外星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comak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一个风云人物走了!
  这里要说的不是万人迷摇滚天王迈克尔·杰克逊,而是主导越战升级造成生灵涂炭而遭千夫所指,差点万劫不复的美国前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Rober(McNamara)。
  麦克纳马拉是在7月6日在华盛顿家里去世,享年93岁。
  从1961到1968年,麦克纳马拉在肯尼迪和约翰逊两任总统的时代,担任过7年的国防部长,是美国在职最久的防长。越战的发生和升级都和他密切相关,有人甚至把越战称为“麦克纳马拉的战争”。
  在这期间,麦克纳马拉也参与侵略古巴和美俄导弹危机的决策,监督美国庞大的核武和军售计划,扩大国防部长角色和插手外交等,堪称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国防部长。可是,人们一提到他,总是把他和越战联在一起。麦克纳马拉已成为这段惨痛历史的经典象征。
  越战早期的麦克纳马拉是个强势的乐观主义者,相信凭着他指挥的强大兵力、犀利的武器科技加上强大的后勤势力,可以将北越势力打败。
  可是,随着兵力增加而收益递减,麦克纳马拉在1967年开始对美国的越南政策感到怀疑,不再相信美军可以在越南丛林打赢游击战,可是,他还得在公众面前伪装自信。1968年2月,麦克纳马拉终于在极度沮丧(有说是精神衰弱)中离开五角大楼。之后他担任了长达13年的世界银行行长,致力改善发展中国家的民生,他还曾担任《华盛顿邮报》董事长,后期也致力于推动核裁军。但越南战争一直是他心中挥不去的阴影。
  然而,卸任防长后20多年,麦克纳马拉对越战一直三缄其口,直到79岁高龄,他终于良心不安,在1995年出版取名《回顾:越南悲剧和教训》(“ln Retrospect:The Tragedy and Lessonsof Vietnam”)的回忆录,公开他反思越战的心得,以忏悔的语气说:“我们在肯尼迪和约翰逊任内,自认秉承我国原则和传统行事,但我们错了,错得很厉害。”
  
  从越战中得到的教训
  
  主持越战无异是麦克纳马拉的个人恶梦。但他把美国在越南的悲剧归因于当时的反共大环境和外交及军事政策的误判。
  麦克纳马拉在书中列举了11条主要原因:
  一、美国错误判断北约和越共的动机,高估了越南行动的威胁。
  二、美国把自己的经验套到南越身上,对南越的政治力量做出完全错误的判断。
  三、美国低估了民族主义对北越和越共的推动力。
  四、美国在越南的错误,反映了对该地区的历史、文化、人民的政治信仰及其领导人的个性特征与习惯的无知。
  五、美国没有意识到现代化、高科技的军事装备、军队和理论在与非正规,被高度激发起来的人民运动的对抗中,其作用是有局限的。
  六、行政部门在决定大规模卷入军事冲突前,没有和国会与人民进行开诚布公的讨论。
  七、由于决策者在越战问题上向美国人解释不力,一旦出现变数和困难,便无法获得人民的广泛支持。
  八、决策者没有意识到美国并不是万能和无所不知的,美国无权依照自己的意愿去改造别的国家。
  九、在美国的安全未受到直接威胁下,其在越南的行动应该与多国部队配合,并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但美国没有做到这一点。
  十、美国没有意识到在国际事务中有一些问题是一时无法解决的。
  十一、在所有这些错误中最基本的错误是,行政部门没能组织一个跨部门的高层领导班子去有效处理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问题。这种组织缺陷承受了极大的风险和长期处于动用军队的紧张压力下。
  
  伊拉克战争期间编导战争纪录片
  
  2003年,麦克纳马拉以88岁高龄,在独立制片家莫里斯编导的纪录片《战争的迷雾:麦克纳马拉生命中的11个教训》(“The Fog ofWar:Eleven Lessons From the Life 0f RobertMcNamara”)中现身说法,追忆自己的政治生涯,但重点还是越战。
  顾名思义,年已古稀的麦克纳马拉再次感怀幽叹美国政府当局者迷,没看清楚战争是怎么一回事,而在越南种下大错。
  这部影片问世于美国进兵伊拉克的同时,很快就给人联想的空间。它获得了年度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麦克纳马拉在回忆录里写道:有人说冷战结束后的世界与过去的世界已大不相同,所以,越南的教训将不再适用或与21世纪无关,但他不同意这说法。他说,指出这些错误,可以让美国看清越南的教训,使美国能够站在一个新的角度上,应用它们来审视冷战后的世界。
  
  对美国现实政治仍具借鉴意义
  
  不少专家认为麦克纳马拉的经验对美国现实政治仍具借鉴意义。
  这几年,媒体已习惯把伊拉克和越南相提并论,并把被伊战搞得焦头烂额的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麦克纳马拉相比。
  而布什政权的单边主义和“全武打”干涉主义更是为人诟病和与麦克纳马拉所鼓吹的集体安全体制反其道而行。奥巴马最近在开罗发表讲话,表示美国将不再沿用过去的干涉主义,而作为上世纪美国干涉主义象征人物的麦克纳马拉的去世,在某种程度上或许象征了一个时代的终结。
  西方通讯社和美国媒体在麦克纳马拉逝世后刊登的讣闻都突出他是越战升级主导者。不过,多家主流媒体包括《华盛顿邮报》和《洛杉矶时报》的社论和时评则以比较宽容的语气,呼吁国人从麦克纳马拉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和记住他晚年对追求世界和平所作的努力。
  有人因成功影响一个国家,也有人以失败影响一个国家。麦克纳马拉无疑属于后者。不过,他晚年勇于认错和谆谆善诱,诲人不倦劝导美国当政者如何避免越南悲剧重演,还是叫人肃然起敬的。
  
  (编辑 唐馨)
其他文献
时髦GlRL们的时尚争夺战已经开始了!今夏最受注目的宽版腰带成为塑造淑女形象、提升造型感的时髦关键!琳琅满目的款式与设计全部抢先为你介绍!    1、可爱又有女人味的夏古风圆点  白黑色圆点缎面蝴蝶结宽腰带(TRE)不只是黑白配色,还要以蝴蝶结演出精心计算的女人味。    2、华丽黑色花朵百搭经典  黑色花朵造型宽腰带(Le Iapin)利用华美花朵展现华丽感。与任何造型都容易搭配的黑色系。   
9年前,他们发明一部有20项专利的洗碗机,却卖不出去,转念将洗碗机用来承包洗碗业务,竟让事业峰回路转……  别以为洗碗只是个廉价工作,台湾的吉维纳环保科技却能靠着洗碗发大财。这家公司去年营收超过两亿元(新台币,下同),这数字不是故事的重点,重点在净利率超过40%。若以吉维纳目前股本8000万元来计算,这家洗碗厂去年可赚回一个股本。去年台湾岛内超过千家的上市公司中能赚一个股本的,也才20家不到。  
再怎么不景气,永远都有商机存在。新的一年,有哪些可获利的创业机会?《创业家》杂志公布2009年七大热门创业商机。  1 商业顾问。不仅仅是传统认知的经营管理顾问,随着企业人力缩编,将更多专业性工作委托在外,例如公关、营销企划等,也将吸引愈来愈多专业工作者自行创业。  2 专业社交网站。专门针对企业需求开设的社交网站,帮助企业快速找到适合而又便宜的外部合作厂商。  3 健康医疗。人口老化已是不可挽回
朱泳强:在别人撤退时,慢火细熬人脉  美国次贷风暴冲击房地产市场,全球随之打喷嚏。根据《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今年全球经济成长率从4.1%降到3.7%,各国房市都陷入前所未有的黑暗期。而危机,就是机会。仍有人可以两天卖出一间房子;有人用赛局理论创造成功率达95%的销售佳绩;甚至利用危机入市,一年做出上百亿元的生意。这些由全球最大的房地产经纪人协会(NationalAssociation of Rea
  
高处信号    一些人将著名建筑高楼看成是圣代冰淇淋,把高楼顶上的信号灯当作冰淇淋上的樱桃果酱,然而高楼的信号灯有着它重要的用途——信号灯发出的闪光帮助引导飞机。图中汤姆·司林曼是一位负责维护纽约安装在1453英尺信号灯的电工。  “我是一名电气工程师和攀爬能手。这两种能力经常不能一起发挥,但正因为我有这两种技能。我能完成很多特殊的任务。”63岁的司林曼说。他无数次爬上254英尺的天线塔进行各种修
许多时候穷人买不起豪宅,但是在预售屋时,进去看看样品屋,体会一下富人的感觉,也是一种快乐。  我就常常做看豪宅样品屋这种事。  有一次,去看了一家数百坪的豪宅,主卧室在地下一层,妙的是采光还非常好。原因是在主卧室的落地窗外,有一个很大的露天游泳池,阳光可以直接从天空洒进来,销售人员跟我说,游泳池的水装满只要1000元新台币的水费。而且露天游泳池在地下一层,所以可以裸泳而不用怕被人偷窥,还可以从一楼
杨金祥小档案    1968 12.23生于高雄市  1999美国田纳西国际文身展彩色组冠军  2000加拿大多伦多国际文身展彩色组冠军  2005泰国曼谷国际文身展最佳创意及最佳素描  2009新加坡第一届国际文身展黑白组冠军  2009意大利米兰国际文身大赛黑白组冠军    仿佛刺青的过程。他的故事也是从痛楚开始,而痛终将离开,美丽会留下来。    因为童年的一场意外,今年41岁的台湾文身师杨
蓝正龙与大S(徐熙媛)分手,经历过忧郁症,也曾借工作疗情伤,面对外界他总是“闻大S色变”;3年过去,如今他终于稍有妥协,他试着表达当时心情。以及如何从冷面酷男变成爱交朋友、愿意宣传、可以多讲几句心里话的开朗熟男。  “分手时只觉得很难过。”蓝正龙脱口而出“大龙恋”破局后从没说出的心情,大概因为他总给人冷酷的苦瓜脸,再不然就是一句话打死所有想问问题的人,让旁人只能迂回问他:“听说大S……你觉得……?
新年伊始,巴以战事再发。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动了“铸铅行动”,先空袭,后出动地面部队,扫荡加沙,出手之重震惊世界。巴以和平在硝烟弥漫中变得遥不可及。  本刊在2000年11月12日出版的总第563期上刊登过有关新一轮巴以冲突的特别报道,笔者撰文提到:  “对于以色列人来说,安全比和平更重要,因为安全是和平的前提条件。一位以色烈政府官员曾对笔者说,以色列和中国最大的不同是,在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人说中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