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高职贫困生心理压力,构建积极预防干预机制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li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扩招和并轨收费制的实施,贫困学生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大多数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但也存在部分因经济贫困而导致“心理贫困”的“双困生”。以中山市两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调查显示有近12%的贫困生对社会持极端的态度,存在着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该比例远远高于非贫困生。他们消极悲观,继而产生心理失衡、心理障碍,引发较为严重的心理疾患,由此影响学习和生活,而且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发展与稳定。对于这些症状较为严重的“双困生”,笔者认为在加大物质资助的同时,也要构建积极的预防干预机制。
  
  一、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自卑和无望感。
  自卑心理导致部分贫困生对自己持否定的态度,缺乏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据调查显示,40%的受调查贫困生具有一定的抑郁感,缺乏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标,丧失挑战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心理上采取逃避、退缩的应对方式,表现为自卑与自尊的矛盾性。他们因家庭贫困而自卑,但作为一个自我意识已经成熟的个体,他们又有强烈的自尊要求,对涉及自己的事情非常敏感,在情绪和情感上容易出现强烈的波动。
  2.人际关系困难。
  由于贫困生具有上述自卑与自尊的矛盾性特点,他们在人际交往和群体活动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他们有融入群体的强烈欲望,但又因为经济问题导致矛盾和冲突;他们有得到周围环境支持的心理需求,却又不甘接受他人的同情。这种矛盾使他们长期处于心理紧张和焦虑的状态,加上物质生活匮乏,他们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3.过分敏感。
  贫困生作为相对弱势的群体,由于自卑心理,往往对他人的言行过分敏感。一句话、一个动作乃至于一个眼神,在一些贫困生看来都有特殊的意义,导致他们容易产生焦虑甚至暴力倾向。
  4.沉浸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寻求精神寄托。
  在现实生活中,很大一部分贫困生不擅长与他人交往。为寻求精神寄托,整天泡在网吧,迷恋网络游戏,染上网瘾,最后不得不降级或自动退学。此外,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还有其他的一些特点和表现形式,如无故旷课、出走等,甚至触犯法律。事实上,他们的心理问题是综合性的,当多种因素发生作用时,情况就更为复杂和严重。
  
  二、贫困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贫困生是高职院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双重压力之下,其心理问题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起来也更具难度。贫困生心理问题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经济拮据。
  家庭经济状况,本来是一个与学生没有直接关系的问题。但由于高职院校实行扩招,大学生实行缴费上学,导致学费大幅度上涨,家庭经济状况成为影响大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因素。经济上的压力是导致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基本因素。尽管国家推出了一系列如困难补助、助学贷款以及政府奖学金等资助政策,但还是不能满足所有贫困生的需求。此外,商品经济的繁荣间接影响校园,刺激着学生的消费欲望和攀比心理。人际关系的冷漠,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无疑又加剧了经济拮据的贫困生的心理负担,很容易使他们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感。
  2.学业困扰。
  贫困生背负的学习压力无疑比一般人更为沉重,从他们克服种种困难跨进校门时,就倾注了来自家庭、社会的厚望,一旦受挫便会惶恐不安,如不能及时得到宣泄便会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更有甚者因此而患上心理疾病。尤其是那些来自偏远山村的学生,由于教学条件的相对落后,他们的综合素质相对偏低,加大了他们在将来学习的压力,在重视全面发展的高校环境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3.就业压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了双向选择的模式,就业竞争加剧。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与经济条件好的学生相比,贫困生家庭收入低,缺乏人际关系。面对日益高涨的就业成本,他们背负着家庭和生活的责任,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这种恐惧和焦虑往往会打破他们的内心平衡,导致心绪不宁和抑郁,引发心理疾患。此外,竞争中的一些不公正现象,也易引发贫困生愤世嫉俗、偏激等情绪。
  4.自我封闭。
  一般来说,贫困生来自偏远地区,上大学也是他们第一次出门,第一次乘坐地铁,第一次上网……这叫“视野贫困”,这种现象导致他们难以融入群体。许多贫困生因为自卑,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形成孤僻、内向等性格。这直接造成贫困生应对方式和求助模式的不正确,也是导致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们渴望得到理解和支持,然而,当遇到困难时由于较强的自尊心和心理戒备以及同学间的利益冲突,导致社交障碍,同时高校松散型的师生关系,也使贫困生缺乏求助的自信。因此,一旦遇上心理问题就很难走出心理阴影而引发心理疾患。
  
  三、贫困生的解困对策
  
  1.全面贯彻执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构建“助学保障”机制,切实做好国家助学贷款的组织实施工作。
  学校每年可从学费中划出一定比例的经费,专门用于学生的勤工俭学和困难学生的补助,适当提高勤工俭学的补助标准,加大对困难学生的扶持力度。着重为贫困生提供各种勤工俭学岗位的工作机会,并适当增加勤工俭学岗位中女生的比例,因为调查表明,从贫困大学生的性别分布来看,女生占54.2%,男生占45.8%。另外,可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倡导民间力量给予贫困生支持。
  2.加强对贫困生自强自立精神的培养,构建“精神培养”预防干预机制。
  首先,要帮助贫困生正确对待贫困,树立正确观念,引导他们克服依赖或逃避的思想,做到自信、自强、自尊以及自立,把贫困带来的痛苦转化为学习、生活的动力。其次,学校需坚持物质资助与精神扶贫有效结合的原则,在进行“缓、补、减、免”的同时不断强化“奖、勤”。加大勤工助学力度,力求让特困生通过诚实劳动获得报酬,让他们学会感恩,懂得珍惜,使贫困生在接受资助的同时培养积极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3.加强心理咨询工作,构建“心理引导”预防干预机制。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早治疗。同时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目前,心理咨询模式有三种:一是障碍咨询。在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如失恋、人际关系遇挫等带来心理压力时,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痛苦,找回良好感觉。二是发展咨询。这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通过探讨人生真谛,开发学生潜能,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三是生活咨询。对生活条件和生活中的困惑造成的心理焦虑、冲突等给予辅导。高校要加强心理咨询工作的软硬件建设,规范三种模式的咨询工作。要加强对心理咨询师的培养,提高心理咨询师的素质。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有针对性地向他们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帮助贫困生解决心理问题。
  4.加强对贫困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构建“自我调适”预防干预机制。
  任何教育只有转变为被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活动,树立主体意识,其教育目的才能得以真正实现。因此,学校要加强对贫困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不断提高贫困生自我认知的能力,让贫困生真正了解、接纳现实的自我并构建新的自我。除了咨询心理医生之外,贫困生可以多看一些励志书籍,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接纳自我、发现自我,达到自我调节的效果。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环境解困”预防干预机制。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给贫困生提供平等、合适的交流平台,营造出有利于贫困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社交环境,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让贫困生多接触外界,增进他们和其他同学的交往,这有助于他们个性的发展。同时,贫困生在活动中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和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能培养他们健康的价值观,从而消除经济困难给他们带来的心理影响。
  作为特殊群体的贫困生,他们的心理问题能否良好地得到解决,笔者认为,给予经济上的援助,只是基础性的工作;通过“精神扶贫”提高其心理素质,才是工作的重点。因此,帮助贫困生脱贫,应当从源头上做起,使他们从心理上战胜贫困,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战胜贫困的信心,积极地参与到实践能力的锻炼中,实现自我。
  (作者单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殊.中国贫困大学生研究报道[J].世纪中国,2005,(4).
  [2]何祥林,孙丽芳.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分析问题[J].求索,2003,(12):120.
  [3]童伟中.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及预防干预机制的构建[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4]教育部信息中心.高校贫困生及受资助情况调查分析与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
  [5]贫困使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乃至走向犯罪[J].当代教育论坛2007,(2).
  责任编辑朱守锂
其他文献
摘要: 回顾、梳理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具有重大的意义。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不仅体现了他对职业教育的切身领悟,更反映了他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承担。他深刻阐明,未来想发展职业教育,就要注重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平民性、包容性、全面性与社会性。  关键词: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     黄炎培先生是一位忠诚的爱国者和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也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奠基人。他所创立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以及他的职业
科研课题管理是指课题从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的全程管理.科研课题档案如实记载了课题的研究背景、条件、过程
针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的素质和心理特点,通过自己在《旅游地理》教学中运用的多种艺术和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努力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使其由被动的学习知识转变为主
针对金六二级公路K5+540大桥北岸一厚度最大达48.20m的弃土堆对桥桩及路基的影响,在对该弃土堆的稳定性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处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
一个夏日的夜晚,热气渐退,同学们早已归寝入睡,皎洁的月光像是给宁静的校园罩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偶尔传来几声蛙鼓虫鸣,像是动听的乐声,我舒展着疲惫的身躯,做着扩胸运动漫步在这静
一、分层教学案例实录与反思[案例1]经过七年级的英语学习,由于诸多原因,学生学习成绩差异悬殊,逐渐出现两极分化。为缩小差距,提高教学实效,我进行了“把脉确诊”,综合学生
摘要: 正确认识中职教育所处环境,分析中职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当前,中职教育的主要矛盾是外部竞争环境缺失和内在生源素质的普遍低下。中职教育主要矛盾的演变与我国教育体制和经济发展现状密不可分,对中职教育的思想、形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广泛影响,导致了中职教育客观上处于弱势地位。要解决好这一主要矛盾,必须加强以政府为主导直接配置中职教育资源能力,通过政府在法律、政
截至10月底,今年我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人数超过68万人,超额完成教育部下达的年度67万人的招生任务,招生总量位居全国第二。10月18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广东中职区域联
摘 要:舞蹈教学和其他各科教学一样,其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力、水平)和学生(素质、条件)两个方面的因素。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指出在职业学校,担任舞蹈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重要,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科目,影响其教学效果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舞蹈教学;情感  一、引言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情感和人的认识活动紧密相连。教学作为一种认识活动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现代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全国各中小学正在开展“赏识教育”的实践。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通过对学生进行“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