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对比传统的教学观,新型教学观已经在教学目的的发展性、教学传播的对话性、教学内容的多元性以及教学评价的过程性等四个方面发生了改变,其必然使教学的实践要求发生了改变。因此,在“互联网+”时代的教学观念中,教学也从传统的教学三要素发展为互联网教学三要素。
关键词:“网络+”;教育观;传统的教育;网络教育
一、引言
传统教学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师的地位受到了挑战。知识的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渠道。教材也被大量的网络学习资源替代。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新的教学要素引发的是对教学观的思考,从传统教育观走向新型教育观更符合时代对教学发展的要求。
二、从传统教育观到新型教育观
教师、教材、学生是传统教育的三要素,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里,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为主导,这是传统教学的运行方式。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示出了弊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扼杀了学生的思维意识。由此观之,以“教师、学生、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三要素的不合理性。因此,新型教学观便应运而生,新型教学观在以下四个方面发生着变化。
(一)教学目的的发展性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传统课堂受到冲击,教育已由关注学生获得知识转向关注学生发展。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要建立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对教育的认知基础之上。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今天,教育旨在培养学生从网络环境中获取知识、筛选知识、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传播的对话性
在以往的授课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但在传统课堂中,无论是教师讲课还是与学生的对话,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新型教学观是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过渡,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任务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在对话中,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而是使学生在对话中真正的理解知识。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享受资源。
(三)教学内容的多元性
宏观地说,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显示了教学内容的多元性。互联网开启了一个遍地学习资源的新世界。以“互联网+”为背景,授课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向前推进,教学紧跟时代步伐驱动知识多元化发展。而聚焦在每一个学习者身上,我们不难理解上课的内容是师生共同讨论共享共生的。学生认知风格的差异也会产生对知识多元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的过程性
在新型教学观的视角下,教学价值不再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网络资源快速发展的时代,学习者不仅要适应时代的变革,还要学会在网上提取资源,利用资源。因此,评价的过程性显得尤为重要,要將评价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从多个角度、多个主体进行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知识,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互联网 +”时代下教学的实践要求
根据教育目的的发展性,教学观的转变不等同于教育技术的转变,它要求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这个要素,帮助学生在技术使用中得心应手,能够在海量的资源中获取有价值的资源,提高自己的资源筛选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下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根据教学传播的对话性,教学传播包括线上对话与线下对话。网络平台为实现教学的对话提供了技术支持,网络上丰富的学习资源也为对话的丰富性提供了条件。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首先,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查找学习资料;其次,学生要学会交流和阐述自己的观点,要学会使用工具获得线上交流与反馈的能力。
根据授课内容的多元性,具体到实践教学,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对话、资源共享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内容的多元性,尽管新的教学观肯定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因此而袖手旁观,教师更要密切关注着学生知识的建构,密切关注着资源的更新。
根据教学评价过程性,新型的教学评价要关注环境和资源两个要素,关注学生能否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保持对知识的兴趣,还要能在课外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好奇心。在实际评价中要考虑多种情况,使用多种评价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四、从传统教学的三要素走向网络教学的三要素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发展与应用,“环境,资源,学生”三要素取代了传统的“教师、教材、学生”三要素成为了教学的新要素。第一,校园网络宽带环境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观看录像,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线上学习。另外,在“互联网+”时代,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来源,学习者可以在网上自由交流并分享资源。最后,“学生”的内涵也发生了改变。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性。
五、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教学观已经从教学目的的发展性、教学传播的对话性、教学内容的多元性以及教学评价的过程性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型教学观的出现也对教学提出了实践要求,传统教学三要素“教师、教材、学生”逐渐被“环境,资源,学生”三要素取代。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向教学提出了新的诉求,不仅要关注学生新知识的学习,更要培养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思维方式,教师和学生应该协调统一作出积极响应。
参考文献:
[1] 傅健,杨雪.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与实践十年瞰览[J].中国电化教育,2009(07).
[2] 郭琦,许春翎.“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自媒体化发展策略[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26).
[3]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 黄甫全.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金辉(1993—),女,安徽人,硕士,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
关键词:“网络+”;教育观;传统的教育;网络教育
一、引言
传统教学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师的地位受到了挑战。知识的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渠道。教材也被大量的网络学习资源替代。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新的教学要素引发的是对教学观的思考,从传统教育观走向新型教育观更符合时代对教学发展的要求。
二、从传统教育观到新型教育观
教师、教材、学生是传统教育的三要素,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里,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为主导,这是传统教学的运行方式。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示出了弊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扼杀了学生的思维意识。由此观之,以“教师、学生、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三要素的不合理性。因此,新型教学观便应运而生,新型教学观在以下四个方面发生着变化。
(一)教学目的的发展性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传统课堂受到冲击,教育已由关注学生获得知识转向关注学生发展。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要建立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对教育的认知基础之上。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今天,教育旨在培养学生从网络环境中获取知识、筛选知识、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传播的对话性
在以往的授课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但在传统课堂中,无论是教师讲课还是与学生的对话,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新型教学观是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过渡,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任务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在对话中,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而是使学生在对话中真正的理解知识。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享受资源。
(三)教学内容的多元性
宏观地说,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显示了教学内容的多元性。互联网开启了一个遍地学习资源的新世界。以“互联网+”为背景,授课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向前推进,教学紧跟时代步伐驱动知识多元化发展。而聚焦在每一个学习者身上,我们不难理解上课的内容是师生共同讨论共享共生的。学生认知风格的差异也会产生对知识多元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的过程性
在新型教学观的视角下,教学价值不再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网络资源快速发展的时代,学习者不仅要适应时代的变革,还要学会在网上提取资源,利用资源。因此,评价的过程性显得尤为重要,要將评价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从多个角度、多个主体进行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知识,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互联网 +”时代下教学的实践要求
根据教育目的的发展性,教学观的转变不等同于教育技术的转变,它要求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这个要素,帮助学生在技术使用中得心应手,能够在海量的资源中获取有价值的资源,提高自己的资源筛选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下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根据教学传播的对话性,教学传播包括线上对话与线下对话。网络平台为实现教学的对话提供了技术支持,网络上丰富的学习资源也为对话的丰富性提供了条件。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首先,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查找学习资料;其次,学生要学会交流和阐述自己的观点,要学会使用工具获得线上交流与反馈的能力。
根据授课内容的多元性,具体到实践教学,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对话、资源共享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内容的多元性,尽管新的教学观肯定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因此而袖手旁观,教师更要密切关注着学生知识的建构,密切关注着资源的更新。
根据教学评价过程性,新型的教学评价要关注环境和资源两个要素,关注学生能否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保持对知识的兴趣,还要能在课外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好奇心。在实际评价中要考虑多种情况,使用多种评价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四、从传统教学的三要素走向网络教学的三要素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发展与应用,“环境,资源,学生”三要素取代了传统的“教师、教材、学生”三要素成为了教学的新要素。第一,校园网络宽带环境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观看录像,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线上学习。另外,在“互联网+”时代,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来源,学习者可以在网上自由交流并分享资源。最后,“学生”的内涵也发生了改变。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性。
五、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教学观已经从教学目的的发展性、教学传播的对话性、教学内容的多元性以及教学评价的过程性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型教学观的出现也对教学提出了实践要求,传统教学三要素“教师、教材、学生”逐渐被“环境,资源,学生”三要素取代。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向教学提出了新的诉求,不仅要关注学生新知识的学习,更要培养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思维方式,教师和学生应该协调统一作出积极响应。
参考文献:
[1] 傅健,杨雪.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与实践十年瞰览[J].中国电化教育,2009(07).
[2] 郭琦,许春翎.“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自媒体化发展策略[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26).
[3]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 黄甫全.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金辉(1993—),女,安徽人,硕士,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