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迈过这个国庆之际,中华文明伟大筣兴的前景似乎更加真实而清晰起来。
2005年,我们正闯过这场复兴中最凶险的一关——金融攻坚。10月,建行即将香港上市意味着我们的商业银行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我们以国内金融牌照换来国际金融巨子分担国内银行系统的部分改革成本,已经相当程度上消融者间接融资“血梗阻”;9月,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大局已定,在即将诞生的新全流通股市上,通畅的直接融资指日可等;7月的人民币汇率改革,国际社会未见重大政治反弹,全球热钱开始知难而退。这使已经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巨人,大大缓解“金融心脏病”的隐患。
在这一轮雷厉风行、顺风顺水的金融攻坚的背后,是中国与国际资本再一次在金融领域找到了相生的关系,并有效控制了两者间的相克危害。而这种互利关系是中国和平崛起的玄机所在。
中国要和平崛起,成为能与美国并肩的泱泱大国,那就要建立在这种与世界和世界霸主的共赢关系上。西方工业化以来,只有美国迫于冷战的外部压力,在二战后与日本和欧洲建立了约40年的局部共生关系。
20世纪末,中美之间是相克多于相生关系——这边中美WTO谈判一冷场,那边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挨炸,台海上空阴云密布。坦率地说,那时笔者对中国的崛起不太乐观。
2001年3月的广州顺德一行,使这种观点发生转变。在那里,格兰仕已经与“八国联军”化敌为友了,成为世界微波炉生产车间,他们通过租凭的方式,把多国的微波炉生产线搬过来,然后再给外国品牌OEM,虽然收益菲薄,新增利润的绝大部分被发达国家占有,但这隐含着中国与世界共生的关系。
后来,我们明白了,这百年不遇,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因全球信息化革命而萌生,以跨国公司结构重组为动因,以发达国家和地区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为线,以中国为世界制造为落足点。”因此,2001年11月,本人预言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时代的到来,并指出“世界工厂”可以把大量农民转化为工人——解决最困扰中国的农民问题,而职业经理层将成为中产阶层的主力——成为中国崛起的中坚力量。
回头一望,当年的“世界工厂”的预言颇有遗憾之处。如果从这里延伸一步,就很容易看到中国在未来数年对于石油、铁矿石等原材料的大量需求,如果那时,国家能够主动进行战略储备,就能够避免后来上千亿—美元的损失。而对于微观企业来说,也是难得的财富机遇。
我们深信,世界工厂将给中国提供10到20年的发展支撑。它首先理顺了中国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共生关系;进而改进中美,中国与世界之间的经济共生关系。按照迈克尔·波特的产业集群理论,试图剥夺中国世界工厂地位是损人不利己的,最近的中国纺织品在欧洲口岸一压港,欧洲人抱怨缺裤子穿,已做出说明。本质而言,西方匮乏中国这样的廉价而勤劳的民众。
但崛起的机遇并不自然等于崛起的结果。尤其是中国这个“制造巨人”却有着一颗脆弱的金融心脏,中国很可能会因“心肌梗塞”而倒下。
如今,中国金融攻坚超出了大家最乐观的预计。新一届执政者巧妙地发挥出了“世界工厂”的潜能。由于大量价廉物美的商品出口,中国积累了可观的外汇储备,他们果断地利用外汇储备注资中行、建行等金融机构,以外储之厚势破解金融实地之围,进而借国际金融界希望分享中国发展的心态,吸引金融投资消解改革成本。同时借助中国经济快速而稳定的增长背景,破釜沉舟地解决股权分置问题。
紧接着商业银行注资、股改发动,7月21日开启的人民币汇率改革,标志着,中国已经把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手中了。尽管金融攻坚仍在进行中,但格局已成,大局已定,现在宜当一鼓作气,乘胜追击,扩大战果。
相信历史会为2005年的中国改革者喝彩!
(编辑 屈腾龙)
2005年,我们正闯过这场复兴中最凶险的一关——金融攻坚。10月,建行即将香港上市意味着我们的商业银行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我们以国内金融牌照换来国际金融巨子分担国内银行系统的部分改革成本,已经相当程度上消融者间接融资“血梗阻”;9月,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大局已定,在即将诞生的新全流通股市上,通畅的直接融资指日可等;7月的人民币汇率改革,国际社会未见重大政治反弹,全球热钱开始知难而退。这使已经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巨人,大大缓解“金融心脏病”的隐患。
在这一轮雷厉风行、顺风顺水的金融攻坚的背后,是中国与国际资本再一次在金融领域找到了相生的关系,并有效控制了两者间的相克危害。而这种互利关系是中国和平崛起的玄机所在。
中国要和平崛起,成为能与美国并肩的泱泱大国,那就要建立在这种与世界和世界霸主的共赢关系上。西方工业化以来,只有美国迫于冷战的外部压力,在二战后与日本和欧洲建立了约40年的局部共生关系。
20世纪末,中美之间是相克多于相生关系——这边中美WTO谈判一冷场,那边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挨炸,台海上空阴云密布。坦率地说,那时笔者对中国的崛起不太乐观。
2001年3月的广州顺德一行,使这种观点发生转变。在那里,格兰仕已经与“八国联军”化敌为友了,成为世界微波炉生产车间,他们通过租凭的方式,把多国的微波炉生产线搬过来,然后再给外国品牌OEM,虽然收益菲薄,新增利润的绝大部分被发达国家占有,但这隐含着中国与世界共生的关系。
后来,我们明白了,这百年不遇,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因全球信息化革命而萌生,以跨国公司结构重组为动因,以发达国家和地区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为线,以中国为世界制造为落足点。”因此,2001年11月,本人预言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时代的到来,并指出“世界工厂”可以把大量农民转化为工人——解决最困扰中国的农民问题,而职业经理层将成为中产阶层的主力——成为中国崛起的中坚力量。
回头一望,当年的“世界工厂”的预言颇有遗憾之处。如果从这里延伸一步,就很容易看到中国在未来数年对于石油、铁矿石等原材料的大量需求,如果那时,国家能够主动进行战略储备,就能够避免后来上千亿—美元的损失。而对于微观企业来说,也是难得的财富机遇。
我们深信,世界工厂将给中国提供10到20年的发展支撑。它首先理顺了中国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共生关系;进而改进中美,中国与世界之间的经济共生关系。按照迈克尔·波特的产业集群理论,试图剥夺中国世界工厂地位是损人不利己的,最近的中国纺织品在欧洲口岸一压港,欧洲人抱怨缺裤子穿,已做出说明。本质而言,西方匮乏中国这样的廉价而勤劳的民众。
但崛起的机遇并不自然等于崛起的结果。尤其是中国这个“制造巨人”却有着一颗脆弱的金融心脏,中国很可能会因“心肌梗塞”而倒下。
如今,中国金融攻坚超出了大家最乐观的预计。新一届执政者巧妙地发挥出了“世界工厂”的潜能。由于大量价廉物美的商品出口,中国积累了可观的外汇储备,他们果断地利用外汇储备注资中行、建行等金融机构,以外储之厚势破解金融实地之围,进而借国际金融界希望分享中国发展的心态,吸引金融投资消解改革成本。同时借助中国经济快速而稳定的增长背景,破釜沉舟地解决股权分置问题。
紧接着商业银行注资、股改发动,7月21日开启的人民币汇率改革,标志着,中国已经把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手中了。尽管金融攻坚仍在进行中,但格局已成,大局已定,现在宜当一鼓作气,乘胜追击,扩大战果。
相信历史会为2005年的中国改革者喝彩!
(编辑 屈腾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