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产最关心的是改善生存环境
作为1982年生人,你认为什么是中国中产最关心的话题?
应该是围绕着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另外是生存环境的改善,根治空气污染。
除了家乡沈阳,你最喜欢中国哪个城市?
我常年在国外演出,去过的中国城市很有限,但是杭州、深圳给我的印象很不错,北京上海也越来越有国际大都市的氛围和气魄。
你对什么“上了瘾”?
除了钢琴就是看足球。
你眼中的奢侈品价位应该在多少以上?
这个也有规定吗?没有吧……真没有吧……
通过什么媒介来了解时尚资讯?
可能看时尚报刊杂志比较多,所以一般都通过其中的内容来了解。
你如何定义时尚?是否热衷于时尚?
时尚最重要的就是要创新,不创新就难谈时尚。很多大品牌不断推出新款,才能满足人们对时尚的追求。我算是关注时尚,并且与很多时尚品牌、时尚杂志也保持着很好的联系,经常出席他们的活动。
你是一个目标明确,并向着目标努力的人吗?
是的。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可能成功。在目标确立后,要讲求步骤、方法,恒心和毅力也很重要。
最闪亮的明星、最具魅力的男士、最成功的钢琴家,你最喜欢哪种评价?
毫无疑问是最后一个,因为我就是弹钢琴的,其他的评价都是买一赠一的营销策划。
对于其他人给你的评价或者音乐家之间的比较,你以什么态度应对?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当然有时候也会在嘈杂的声音中观察一下自己的路是否有偏差。
现阶段回顾过去,你的黄金十年如何划分?
我觉得我的任何十年都是黄金十年。
请用一个词形容你的这个阶段。
这就是人生。
当下:时尚幽默的80后
盛夏的北京,东四环外一个庄园里鸟语花香。几年前,郎朗在这里给父母买了一套豪宅。出现在眼前时,这位平常在舞台上西装笔挺、只露侧脸、沉默寡言,在百度图库里几乎所有照片都面容僵硬、目光坚定的钢琴家完全变了个人——Armani Exchange黑色紧身T恤、水磨牛仔裤加红色帆布鞋,风趣、幽默,反应迅速,“我是典型的双子男”,聊八卦或聊人生正经事他都擅长。
刚刚瘦了身的他,一点不显胖。但当天摄影师听到他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是:“你站得还不够高,再高点,从上往下拍,这样可以显脸瘦。还有,拍侧脸哦,你看我在台上的角度,都是侧脸。”
“你还挺臭美的,很少男人会指导摄影师怎么拍自己。”记者说。
他立刻双眼放电挑眉头:“男人就不可以臭美吗?最主要是底子好,看,我自己弄的发型。”时尚、自信、张扬,郎朗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躲在父亲背后会弹琴的天才神童,他是一个80后,一个从韩剧里走出来的时尚青年。
是的,他和其他单身男人一样,爱逗女孩。“我连女朋友都没有呢,哪了解女孩子啊!”但郎朗并不是对女朋友没有想法,他非常清楚自己想要找什么样的女朋友,“女人啊,有句话叫什么来着?在外是个贵妇,在家是个啥来着?嘿嘿,我喜欢的女人嘛,是白天清纯,晚上性感型的,嘿嘿。”沉溺在对女朋友的幻想中,他傻笑了一会儿。
这个对未来女友的设想和几年前郎爸多次在媒体面前说的完全不同。此前,郎爸不止一次代替郎朗发言,甚至对媒体表示,自己和郎朗就像捆绑在一起连体似的,谁也离不开谁。2005年,他对外宣称“皇家女才配得上我儿子”,然而到了郎朗资产到达1.5亿元的6年前,郎爸话锋一转,说对未来儿媳没什么要求,只要是中国人,而且听话就行了。
过了而立之年的郎朗已经逐渐走出了郎爸的影子,拥有了自己完全的独立话语权。事实上,在最近十年里,“据郎父郎国任透露”的字眼越来越少见于媒体。他接受采访时几乎很少有父亲在旁坐阵,即使偶尔出现,郎爸也不再像以前一样代替郎朗说话了。
郎朗长大了,他脑子里的鬼主意蓄势待发,被束缚的小鸟找到自由就野了起来。没错,现在的他可以自如地面对媒体,他会尽情谈他对音乐的态度,讲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他被《华尔街日报》这样描述:“打眼的发式,前卫的衣装,炫目的技艺——朗朗有时不像古典音乐家,而更像是摇滚明星。”
但是与摇滚明星不同的是,郎朗有着与绝大多数古典钢琴家一样纤长的手指。相对于形象而言,郎朗更在意自己的双手。他的大手看上去结实有力,指尖处因长期弹琴而微微磨破表皮,拥有健康肤色的他,唯独双手皮肤略显苍白。就是这样的一双手,在钢琴的黑白键上弹出震惊世界的音乐。2012年,他的手指被威廉王子称为“金手指”。而早在2008年,保险公司就已经针对郎朗的背景音乐会提供了价值五百万元的食指意外伤害保险。
如此“值钱”的双手,在二十几年前开始,就一直没离开过钢琴,那时候的这双手,只是一双稚嫩的小手。
回忆:压抑与成长
“我就是不明白,成天把命运放在嘴边,那命运就能决定你的一切吗?也能决定你的水平吗?”对于大家认为郎朗是因命运而成功的言論,郎朗这样反驳。
1999年,17岁的郎朗出现在芝加哥拉文尼亚音乐界明星演奏会上。国际音乐大师、著名小提琴家艾萨克·斯特恩在开场前这样介绍郎朗:“你们将会享有一个美妙的时刻,你们将听到一个最有才华的新人的演奏……”大师的美誉让所有人不曾想到这是在介绍一个少年。演奏结束后,听众全体起立,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郎朗的名字从此开始被更多人知道,凭借这次演出,他登上了音乐演奏的国际舞台。 所有名人的故事似乎都充斥着巧合与冥冥注定的桥段,他也不例外。如果不是因为当晚突然身体不适的安德鲁·瓦兹无法参加演出,郎朗也不会紧急代替他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演奏那一曲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更不会感受到现场著名指挥大师艾森巴赫那不可思议的魅力。如果这些都没发生,今天的郎朗或许……“不过当一个人注定是音乐家,那么他早晚都是音乐家。”郎朗在假设了许多个“如果”后这样说,“如果他的音乐不好,就算再多的机遇,我想也无法成为音乐家。”他并不完全否认命运,但他不能屈服于命运。这正是郎朗的父亲郎国任在郎朗童年时期便给他灌输的观念。
一直拥有音乐梦想的郎国任在发现儿子3岁时就有超常的音乐天赋后,几乎把业余全部时间放在儿子的钢琴学习上。5岁的郎朗在沈阳少儿钢琴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后,郎国任几乎看到了天才儿童在音乐道路上闪耀着无与伦比的光芒,他毅然决定要将儿子培养成国际钢琴大师。在郎朗9岁的时候,郎爸决然辞职,带着郎朗去了北京,在棚户区租了一个只能放下一架钢琴和一张床的房间。郎爸对朗朗的要求几近严苛,每次上厕所不许超过3分钟、每天至少练琴5小时,即使要上学清晨5点也必须起床练琴……
“不成功便成仁”,这在郎朗童年时期被郎爸的影响下,几乎成为他的座右铭。在北京,9岁的郎朗因一次贪玩没有准时学钢琴,就被父亲歇斯底里地教训了一通,不但狠揍了他一顿,还拿着皮鞋打他,直到他的头被皮鞋后跟的铁钉子打破。最后郎爸打累了,丢出一包药说:“你还有脸呆在北京吗?要么你就死,要么你就回沈阳。”郎朗的音乐梦想还没成功,自然说什么都不回沈阳,父亲便说,“那你就死吧,吃药还是跳楼你自己选。”
当时他们住在11楼。郎朗害怕极了,从11楼阳台跳下去的情景简直无法想象,他绝望地拿起药打算吃下去。这时候委屈一下子全上来了,他不甘心地哭喊着:“我为什么要死!我没有错!”
就在父亲这种被杨澜形容成“压榨孩子,硬逼他们成长的反面典型”式教育下,郎朗愤怒地放弃了钢琴。3个月的时间里,无论父亲好言相劝还是大动肝火,都无法重新让郎朗走回钢琴前面。最后,郎朗4岁就认定他一定能成为钢琴大师的朱老师从欧洲赶到北京,鼓励和劝说下,郎朗终于改变了主意。“其实我就是太爱音乐了,不然说什么都不练了。”郎朗说。
郎爸却并未因此而改变分毫,他的教育依然采取他经常提及的“军队式教育”,郎朗没有再做激烈的反抗,但这并不代表他心甘情愿如此,父亲将培养郎朗成为“世界第一钢琴家”当成自己的事业,这样的“阴影”让郎朗的童年充满了练琴的压力。
“其实在家长给予的压力下练琴,孩子就会完全失去沉浸在音乐里的那种乐趣。这种方式不好,如果我不是太爱音乐,我早彻底放弃了。”郎朗终于对父亲的教育提出了反对意见。
2012年,郎爸所著新书《我和郎朗30年》的新闻发布会,杨澜称其为“压榨自己的孩子,硬逼他们成长的反面典型”;教育家称郎爸是一个殉道者,与其说郎朗成功,不如说是郎爸以功利之心成功塑造了郎朗;大多数人在了解郎爸严酷教育方式后将这位自认为伟大的父亲称为“狼爸”……当各种铺天盖地的质疑声砸来的时候,郎朗站出来严肃地说:“我爸不是狼爸,是郎爸。”
郎朗承认,他对父亲曾经有非常矛盾的情感,憎恨、感激、无法摆脱同时又无比依赖,幼年的郎朗就这样纠结着。而另一方面他又特别清楚,没有父亲就没有他的今天。这种矛盾心态一直到父亲出书,才开始有所改变。“我现在知道了,我爸对我如此严厉,其实是因为他心里一直坚信我就是独一无二的郎朗,成功是必然的事情。”过了而立之年,郎朗学会了换位思考和理解。
自信:音乐界的大事要偶像完成
如果从成就来看,显然,现在郎朗的成就比郎爸期待中的还要出色。《纽约时报》评价郎朗为“古典音乐界中最闪亮的明星”;美国《人物》杂志评价他为“最具魅力的男士”;德国《世界报》评价他为“当今最成功的钢琴家”……郎朗确实有非常多的自信的理由。在这些殊荣中,如果让郎朗作为一个刚过而立之年的男人身份来选择,他更喜欢“最具魅力的男士”这个称号,“你不觉得我确实挺有魅力吗?”郎朗摆了一个极酷的pose,双眼凝视着某处,此时他完全像是一个韩剧里耍酷的富二代出场。
“可你刚刚还说你最喜欢的是‘当今最成功的钢琴家’这个评价。”
郎朗愣了一下,转了转眼珠随即狡黠地说:“我是看在我们私交的份儿上才告诉你的。你说男人过了30岁,得多重视自己的魅力啊!跟我多接触,你很快就能知道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渴望被别人了解,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阐述一个完全真实的郎朗,这是郎朗现在最乐于表达的事情。
有人形容他为疾驰的骏马,也有人将他的奋斗史当成教材,有人说他懂得混圈子混身份。这种种外界发生的事都没有影响他,他只会陶醉在自己的音乐之中,即便练琴时被邻居投诉,他也从未退缩过。提到这里他眼神发亮,说:“到后来我们搬走了,邻居还觉得很失落呢,因为听不到我的琴声了。”
你的邻居会觉得当年成天听着你练琴很幸福吗?“我觉得会吧,要是你的话你不会吗?我如果专门为你演奏一段,你觉得你会不会很激动?”郎朗调皮地说。
用郎朗的话来说,我为什么不自信?
“两天前我才在杭州举行生日音乐会,棒极了,整场都在雨中完成,观众那个兴奋呀,知道吗,音乐会一结束,雨也停了。太神奇了!那简直就是西湖的另一大奇景,不是有个花港观鱼吗?这个就叫雨林齐奏!”无论说到什么话题,只要一扯到音乐上,他就激动得手舞足蹈。
“這个时代已经没有很多年轻人去欣赏古典音乐,我们需要改变的就是古典音乐的image,不能再如此死气沉沉。作出改变不简单,所以需要一个偶像来完成这个音乐界的大事。”眼花缭乱的技巧和夸张具有戏剧性的肢体语言,是郎朗现在对古典音乐演绎所作出的改变。唱片的黑色包装模式、老气横秋的音乐家装扮,都被郎朗果断从古典音乐给人的初始形象中一条条删除,改变,why not?
非议:没有完美,只有beautiful
2012年,郎朗的演出超过120场,在中国大多琴行老板、钢琴老师和演出商的眼里,40场的演出已经不少了。同年福布斯中国名人榜郎朗排名第17位,年收入达8300万,而早在4年前,郎朗就已经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旁斥资上亿元买了一套豪宅。十年间,他不但成为了一位中国富豪,他开始关注商业投资,关注公益事业,参加慈善演出,并在美国成立了“郎朗国际音乐基金会”。
“真正成功的人,会在后面的道路上继续追求更高的境界,所以成功才会翻倍。这世界没有完美,只有beautiful,了解细枝末叶的不完美,才能将成功翻倍。”郎朗说着打了个响指,他对自己这句话满意极了,“这是不是可以成为郎朗语录?”
郎朗并不是不知道,在成就感包围着他的时候,质疑声也风起云涌,英国《金融时报》对郎朗每年的120场演出提出质疑,认为他的演出频率完全无法保障演出质量,并提出郎朗是鼓吹自己素养浅薄的人。首席乐评人克拉克在此报评论说“郎朗是个没有文化的音乐家”;在听完郎朗与伦敦交响乐团演奏的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之后,他说,“如此肤浅的演奏令我作呕”,“他对音乐毫无谦卑,毫无修养”。……郎朗对这些评价几乎不闻不问,“我想谈论的只有我的音乐,这些完全不理解我音乐的人说的话我是不会理会的。”
沈阳、北京、柏林……郎朗往返于各种商业演出路上,有人批评他“太过商业化,这样会沦为工匠而不是大师”,郎朗对此无所畏惧,巴伦勃依姆的赏识、西蒙拉特尔的垂青加上每张音乐专辑都稳居全球古典音乐排行榜之首,演奏会票房长踞世界票房第一,这全部是郎朗无所畏惧的底气。
从被郎朗称为同样闪耀的刻苦练琴时期到成为音乐神童,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成就,无论外界再多质疑声,成功都在他这里翻着倍地滋长着,至少在今天,还没有人能让郎朗觉得有被超越的压迫感。
“质疑,至少说明他关注了。”郎朗为质疑作出的回应是不予理睬,好的建议他却会认真考虑,但不改变的郎朗规则是坚持真实的自我。
而立之后,郎朗为自己拟定了新的目标——“我想我更希望成为与莫扎特一样伟大的音乐家,像帕瓦羅蒂改变歌剧惯常形态一样拉近艺术门类之间的距离,或者像迈克尔乔丹将艺术带入体育中,用力量与节奏演绎艺术。”
作为1982年生人,你认为什么是中国中产最关心的话题?
应该是围绕着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另外是生存环境的改善,根治空气污染。
除了家乡沈阳,你最喜欢中国哪个城市?
我常年在国外演出,去过的中国城市很有限,但是杭州、深圳给我的印象很不错,北京上海也越来越有国际大都市的氛围和气魄。
你对什么“上了瘾”?
除了钢琴就是看足球。
你眼中的奢侈品价位应该在多少以上?
这个也有规定吗?没有吧……真没有吧……
通过什么媒介来了解时尚资讯?
可能看时尚报刊杂志比较多,所以一般都通过其中的内容来了解。
你如何定义时尚?是否热衷于时尚?
时尚最重要的就是要创新,不创新就难谈时尚。很多大品牌不断推出新款,才能满足人们对时尚的追求。我算是关注时尚,并且与很多时尚品牌、时尚杂志也保持着很好的联系,经常出席他们的活动。
你是一个目标明确,并向着目标努力的人吗?
是的。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可能成功。在目标确立后,要讲求步骤、方法,恒心和毅力也很重要。
最闪亮的明星、最具魅力的男士、最成功的钢琴家,你最喜欢哪种评价?
毫无疑问是最后一个,因为我就是弹钢琴的,其他的评价都是买一赠一的营销策划。
对于其他人给你的评价或者音乐家之间的比较,你以什么态度应对?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当然有时候也会在嘈杂的声音中观察一下自己的路是否有偏差。
现阶段回顾过去,你的黄金十年如何划分?
我觉得我的任何十年都是黄金十年。
请用一个词形容你的这个阶段。
这就是人生。
当下:时尚幽默的80后
盛夏的北京,东四环外一个庄园里鸟语花香。几年前,郎朗在这里给父母买了一套豪宅。出现在眼前时,这位平常在舞台上西装笔挺、只露侧脸、沉默寡言,在百度图库里几乎所有照片都面容僵硬、目光坚定的钢琴家完全变了个人——Armani Exchange黑色紧身T恤、水磨牛仔裤加红色帆布鞋,风趣、幽默,反应迅速,“我是典型的双子男”,聊八卦或聊人生正经事他都擅长。
刚刚瘦了身的他,一点不显胖。但当天摄影师听到他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是:“你站得还不够高,再高点,从上往下拍,这样可以显脸瘦。还有,拍侧脸哦,你看我在台上的角度,都是侧脸。”
“你还挺臭美的,很少男人会指导摄影师怎么拍自己。”记者说。
他立刻双眼放电挑眉头:“男人就不可以臭美吗?最主要是底子好,看,我自己弄的发型。”时尚、自信、张扬,郎朗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躲在父亲背后会弹琴的天才神童,他是一个80后,一个从韩剧里走出来的时尚青年。
是的,他和其他单身男人一样,爱逗女孩。“我连女朋友都没有呢,哪了解女孩子啊!”但郎朗并不是对女朋友没有想法,他非常清楚自己想要找什么样的女朋友,“女人啊,有句话叫什么来着?在外是个贵妇,在家是个啥来着?嘿嘿,我喜欢的女人嘛,是白天清纯,晚上性感型的,嘿嘿。”沉溺在对女朋友的幻想中,他傻笑了一会儿。
这个对未来女友的设想和几年前郎爸多次在媒体面前说的完全不同。此前,郎爸不止一次代替郎朗发言,甚至对媒体表示,自己和郎朗就像捆绑在一起连体似的,谁也离不开谁。2005年,他对外宣称“皇家女才配得上我儿子”,然而到了郎朗资产到达1.5亿元的6年前,郎爸话锋一转,说对未来儿媳没什么要求,只要是中国人,而且听话就行了。
过了而立之年的郎朗已经逐渐走出了郎爸的影子,拥有了自己完全的独立话语权。事实上,在最近十年里,“据郎父郎国任透露”的字眼越来越少见于媒体。他接受采访时几乎很少有父亲在旁坐阵,即使偶尔出现,郎爸也不再像以前一样代替郎朗说话了。
郎朗长大了,他脑子里的鬼主意蓄势待发,被束缚的小鸟找到自由就野了起来。没错,现在的他可以自如地面对媒体,他会尽情谈他对音乐的态度,讲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他被《华尔街日报》这样描述:“打眼的发式,前卫的衣装,炫目的技艺——朗朗有时不像古典音乐家,而更像是摇滚明星。”
但是与摇滚明星不同的是,郎朗有着与绝大多数古典钢琴家一样纤长的手指。相对于形象而言,郎朗更在意自己的双手。他的大手看上去结实有力,指尖处因长期弹琴而微微磨破表皮,拥有健康肤色的他,唯独双手皮肤略显苍白。就是这样的一双手,在钢琴的黑白键上弹出震惊世界的音乐。2012年,他的手指被威廉王子称为“金手指”。而早在2008年,保险公司就已经针对郎朗的背景音乐会提供了价值五百万元的食指意外伤害保险。
如此“值钱”的双手,在二十几年前开始,就一直没离开过钢琴,那时候的这双手,只是一双稚嫩的小手。
回忆:压抑与成长
“我就是不明白,成天把命运放在嘴边,那命运就能决定你的一切吗?也能决定你的水平吗?”对于大家认为郎朗是因命运而成功的言論,郎朗这样反驳。
1999年,17岁的郎朗出现在芝加哥拉文尼亚音乐界明星演奏会上。国际音乐大师、著名小提琴家艾萨克·斯特恩在开场前这样介绍郎朗:“你们将会享有一个美妙的时刻,你们将听到一个最有才华的新人的演奏……”大师的美誉让所有人不曾想到这是在介绍一个少年。演奏结束后,听众全体起立,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郎朗的名字从此开始被更多人知道,凭借这次演出,他登上了音乐演奏的国际舞台。 所有名人的故事似乎都充斥着巧合与冥冥注定的桥段,他也不例外。如果不是因为当晚突然身体不适的安德鲁·瓦兹无法参加演出,郎朗也不会紧急代替他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演奏那一曲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更不会感受到现场著名指挥大师艾森巴赫那不可思议的魅力。如果这些都没发生,今天的郎朗或许……“不过当一个人注定是音乐家,那么他早晚都是音乐家。”郎朗在假设了许多个“如果”后这样说,“如果他的音乐不好,就算再多的机遇,我想也无法成为音乐家。”他并不完全否认命运,但他不能屈服于命运。这正是郎朗的父亲郎国任在郎朗童年时期便给他灌输的观念。
一直拥有音乐梦想的郎国任在发现儿子3岁时就有超常的音乐天赋后,几乎把业余全部时间放在儿子的钢琴学习上。5岁的郎朗在沈阳少儿钢琴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后,郎国任几乎看到了天才儿童在音乐道路上闪耀着无与伦比的光芒,他毅然决定要将儿子培养成国际钢琴大师。在郎朗9岁的时候,郎爸决然辞职,带着郎朗去了北京,在棚户区租了一个只能放下一架钢琴和一张床的房间。郎爸对朗朗的要求几近严苛,每次上厕所不许超过3分钟、每天至少练琴5小时,即使要上学清晨5点也必须起床练琴……
“不成功便成仁”,这在郎朗童年时期被郎爸的影响下,几乎成为他的座右铭。在北京,9岁的郎朗因一次贪玩没有准时学钢琴,就被父亲歇斯底里地教训了一通,不但狠揍了他一顿,还拿着皮鞋打他,直到他的头被皮鞋后跟的铁钉子打破。最后郎爸打累了,丢出一包药说:“你还有脸呆在北京吗?要么你就死,要么你就回沈阳。”郎朗的音乐梦想还没成功,自然说什么都不回沈阳,父亲便说,“那你就死吧,吃药还是跳楼你自己选。”
当时他们住在11楼。郎朗害怕极了,从11楼阳台跳下去的情景简直无法想象,他绝望地拿起药打算吃下去。这时候委屈一下子全上来了,他不甘心地哭喊着:“我为什么要死!我没有错!”
就在父亲这种被杨澜形容成“压榨孩子,硬逼他们成长的反面典型”式教育下,郎朗愤怒地放弃了钢琴。3个月的时间里,无论父亲好言相劝还是大动肝火,都无法重新让郎朗走回钢琴前面。最后,郎朗4岁就认定他一定能成为钢琴大师的朱老师从欧洲赶到北京,鼓励和劝说下,郎朗终于改变了主意。“其实我就是太爱音乐了,不然说什么都不练了。”郎朗说。
郎爸却并未因此而改变分毫,他的教育依然采取他经常提及的“军队式教育”,郎朗没有再做激烈的反抗,但这并不代表他心甘情愿如此,父亲将培养郎朗成为“世界第一钢琴家”当成自己的事业,这样的“阴影”让郎朗的童年充满了练琴的压力。
“其实在家长给予的压力下练琴,孩子就会完全失去沉浸在音乐里的那种乐趣。这种方式不好,如果我不是太爱音乐,我早彻底放弃了。”郎朗终于对父亲的教育提出了反对意见。
2012年,郎爸所著新书《我和郎朗30年》的新闻发布会,杨澜称其为“压榨自己的孩子,硬逼他们成长的反面典型”;教育家称郎爸是一个殉道者,与其说郎朗成功,不如说是郎爸以功利之心成功塑造了郎朗;大多数人在了解郎爸严酷教育方式后将这位自认为伟大的父亲称为“狼爸”……当各种铺天盖地的质疑声砸来的时候,郎朗站出来严肃地说:“我爸不是狼爸,是郎爸。”
郎朗承认,他对父亲曾经有非常矛盾的情感,憎恨、感激、无法摆脱同时又无比依赖,幼年的郎朗就这样纠结着。而另一方面他又特别清楚,没有父亲就没有他的今天。这种矛盾心态一直到父亲出书,才开始有所改变。“我现在知道了,我爸对我如此严厉,其实是因为他心里一直坚信我就是独一无二的郎朗,成功是必然的事情。”过了而立之年,郎朗学会了换位思考和理解。
自信:音乐界的大事要偶像完成
如果从成就来看,显然,现在郎朗的成就比郎爸期待中的还要出色。《纽约时报》评价郎朗为“古典音乐界中最闪亮的明星”;美国《人物》杂志评价他为“最具魅力的男士”;德国《世界报》评价他为“当今最成功的钢琴家”……郎朗确实有非常多的自信的理由。在这些殊荣中,如果让郎朗作为一个刚过而立之年的男人身份来选择,他更喜欢“最具魅力的男士”这个称号,“你不觉得我确实挺有魅力吗?”郎朗摆了一个极酷的pose,双眼凝视着某处,此时他完全像是一个韩剧里耍酷的富二代出场。
“可你刚刚还说你最喜欢的是‘当今最成功的钢琴家’这个评价。”
郎朗愣了一下,转了转眼珠随即狡黠地说:“我是看在我们私交的份儿上才告诉你的。你说男人过了30岁,得多重视自己的魅力啊!跟我多接触,你很快就能知道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渴望被别人了解,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阐述一个完全真实的郎朗,这是郎朗现在最乐于表达的事情。
有人形容他为疾驰的骏马,也有人将他的奋斗史当成教材,有人说他懂得混圈子混身份。这种种外界发生的事都没有影响他,他只会陶醉在自己的音乐之中,即便练琴时被邻居投诉,他也从未退缩过。提到这里他眼神发亮,说:“到后来我们搬走了,邻居还觉得很失落呢,因为听不到我的琴声了。”
你的邻居会觉得当年成天听着你练琴很幸福吗?“我觉得会吧,要是你的话你不会吗?我如果专门为你演奏一段,你觉得你会不会很激动?”郎朗调皮地说。
用郎朗的话来说,我为什么不自信?
“两天前我才在杭州举行生日音乐会,棒极了,整场都在雨中完成,观众那个兴奋呀,知道吗,音乐会一结束,雨也停了。太神奇了!那简直就是西湖的另一大奇景,不是有个花港观鱼吗?这个就叫雨林齐奏!”无论说到什么话题,只要一扯到音乐上,他就激动得手舞足蹈。
“這个时代已经没有很多年轻人去欣赏古典音乐,我们需要改变的就是古典音乐的image,不能再如此死气沉沉。作出改变不简单,所以需要一个偶像来完成这个音乐界的大事。”眼花缭乱的技巧和夸张具有戏剧性的肢体语言,是郎朗现在对古典音乐演绎所作出的改变。唱片的黑色包装模式、老气横秋的音乐家装扮,都被郎朗果断从古典音乐给人的初始形象中一条条删除,改变,why not?
非议:没有完美,只有beautiful
2012年,郎朗的演出超过120场,在中国大多琴行老板、钢琴老师和演出商的眼里,40场的演出已经不少了。同年福布斯中国名人榜郎朗排名第17位,年收入达8300万,而早在4年前,郎朗就已经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旁斥资上亿元买了一套豪宅。十年间,他不但成为了一位中国富豪,他开始关注商业投资,关注公益事业,参加慈善演出,并在美国成立了“郎朗国际音乐基金会”。
“真正成功的人,会在后面的道路上继续追求更高的境界,所以成功才会翻倍。这世界没有完美,只有beautiful,了解细枝末叶的不完美,才能将成功翻倍。”郎朗说着打了个响指,他对自己这句话满意极了,“这是不是可以成为郎朗语录?”
郎朗并不是不知道,在成就感包围着他的时候,质疑声也风起云涌,英国《金融时报》对郎朗每年的120场演出提出质疑,认为他的演出频率完全无法保障演出质量,并提出郎朗是鼓吹自己素养浅薄的人。首席乐评人克拉克在此报评论说“郎朗是个没有文化的音乐家”;在听完郎朗与伦敦交响乐团演奏的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之后,他说,“如此肤浅的演奏令我作呕”,“他对音乐毫无谦卑,毫无修养”。……郎朗对这些评价几乎不闻不问,“我想谈论的只有我的音乐,这些完全不理解我音乐的人说的话我是不会理会的。”
沈阳、北京、柏林……郎朗往返于各种商业演出路上,有人批评他“太过商业化,这样会沦为工匠而不是大师”,郎朗对此无所畏惧,巴伦勃依姆的赏识、西蒙拉特尔的垂青加上每张音乐专辑都稳居全球古典音乐排行榜之首,演奏会票房长踞世界票房第一,这全部是郎朗无所畏惧的底气。
从被郎朗称为同样闪耀的刻苦练琴时期到成为音乐神童,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成就,无论外界再多质疑声,成功都在他这里翻着倍地滋长着,至少在今天,还没有人能让郎朗觉得有被超越的压迫感。
“质疑,至少说明他关注了。”郎朗为质疑作出的回应是不予理睬,好的建议他却会认真考虑,但不改变的郎朗规则是坚持真实的自我。
而立之后,郎朗为自己拟定了新的目标——“我想我更希望成为与莫扎特一样伟大的音乐家,像帕瓦羅蒂改变歌剧惯常形态一样拉近艺术门类之间的距离,或者像迈克尔乔丹将艺术带入体育中,用力量与节奏演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