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魂保命的高手

来源 :百科新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ua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晃晃的手术灯闪得叫人睁不开眼睛。你正平躺在一张手术台上,被医生和护士环绕,他们要给你做手术了。一看到旁边摆放的手术刀,你就紧张得发抖。然而没过一会儿,你的意识开始模糊,渐渐地昏睡过去。原来,你被麻醉医生“下药”了,但他不会害你,反而会保你周全。

对人下“迷药”


  你也许会说,麻醉不就是“打一针,睡一觉”的事情吗?但事实上,麻醉医生要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麻醉方案。如果有人做大手术,比如心脏手术,就要选全身麻醉套餐,即让人失去意识和全身痛觉;如果只是拔个智齿,那就选局部麻醉套餐,只让身体的某个部位失去痛觉,人还是清醒的;如果有人爱喝酒,要适当给他增加麻醉药的剂量,因为酒精会降低麻醉药在其体内的浓度;如果有人肝或肾不太好,就要适当减少剂量,因为他对麻醉药的代谢能力很差,一旦药量过大了,他可能很久才苏醒,甚至永远醒不过来。


神秘的生命守护神


  也许你以为麻醉医生在手术室打完麻醉药就走了。然而,他们手术前一天要询问病人病史、有哪些禁忌;在病人进入手术室之前,他们要最早到达,因为要提前确认好手术必需的仪器、药品能否正常使用;手术一开始,麻醉医生将全程观察病人以及各种显示生命体征的仪器,病人的每一缕呼吸、每一次心跳都在他们的监视之下;他们还通过更换药的品种或剂量,使病人的身体一直处于最佳状态;即使手术结束,外科医生离开了,麻醉医生还会继续守候病人,监测各项体征,直到病人安全地醒过来。


麻醉医生在查看病人体征。

外科医生的好拍档


  外科医生并不是手术的老大,如果麻醉医生说这场手术不能做,那外科医生也没辙。因为外科医生一般只考虑病该怎么治,但麻醉医生要考虑病人的身体能否安全地承受手术,只有当麻醉医生认为安全时,手术才可以进行。并且,外科医生往往只负责“开刀”,而每一刀都可能对人体造成不小的创伤,它不会直接表現出来,这就需要麻醉医生严密地观察病人的各种生命体征,报告给外科医生,外科医生再作出相应的调整。一旦病人出现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麻醉医生还能帮忙抢救。

为什么麻醉药能使人失去痛觉和意识?


  因为人是通过神经来传递知觉,而麻醉药会对大脑这个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使大脑处于睡眠的状态,神经无法正常工作,人就会失去一切对外界的感知能力,昏睡过去。而等手术结束、药效消失,人就会醒过来。


最博学的医生


  麻醉医生和外科医生一样,是经过正规的学习培训、具有扎实医学功底的专业医生。现在越来越多的手术需要麻醉医生,他们必须具备全科的医学知识,比如开展脑部手术,就需要具备神经外科的知识;参加剖腹产手术,就要有妇产科的知识等,所以麻醉医生也被称为“最博学的医生”。然而,中国现有的麻醉医生很少,平均每一万人才有0.5个麻醉医生,但专家认为每万人应该有2.5个麻醉医生。
其他文献
一个是陆地,一个是海洋  南极是被海洋环绕的陆地,覆盖着厚厚的淡水冰层,陆地周围镶嵌着一圈海冰,并被南大洋环绕。  而北极恰恰相反,是被陆地环绕的海洋,这个海洋即北冰洋,不过洋面上有薄薄的一层古老海冰。共有挪威、丹麦、加拿大、美國、俄罗斯、芬兰、冰岛、瑞典8个国家的领土伸入了北极圈之内。冷的程度大不同  南极和北极虽然都很冷,但温度差异很大,南极的年平均气温只有-50℃,而北极则高得多,达到-18
期刊
竹子是世界上长得最快的植物,在中国广泛生长的毛竹,在生长的高峰期,一天就能长1米高,两个月就可以长到20米。竹子的细胞像弹簧圈  竹子之所以长得快,是因为它的细胞增殖不像大多数植物那样进行分裂,而是像弹簧圈一样被拉长,而直径却可以不变。竹笋外部有一圈圈紧密的环状结构,就像弹簧圈压在了一起,當它生长时,这些圈层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成为竹节。因此,竹子生长的过程基本上就是一边拉长细胞,一边往细胞中填充
期刊
无论哪种烹饪方式,加热食物的过程无非用到三种原理:红外线辐射、热传导和对流。以炒菜为例,当食物与锅直接接触时,热量通过锅传给食物,实现热传导,这是炒菜中主要的加热方式;当食物被颠起来时,热气经过食物,加热食物,实现对流;与此同时,锅被火烧红后,会发出红外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加热食物。不同的加热方式会使食物产生不同的味道和口感。无论哪种烹饪方式,加热食物的过程无非用到三种原理:红外线辐射、热传导和对流
期刊
毛毛虫在蛹中溶化毛毛虫变成的蛹  一天,贪吃的毛毛虫放开了它最爱吃的树叶,倒挂在树枝上。它脱下自己的毛毛虫“外衣”,露出嫩绿色的身体。  随着表皮逐渐变硬,毛毛虫变成了一动不动、不吃不喝的虫蛹。此时,在我们看不见的虫蛹内部,一场翻天覆地的變革正在悄悄上演。被摔坏的蛹,可以看到洒出来的液体,即毛毛虫变成的营养液。  在蛹之中,毛毛虫会释放胱天蛋白酶,使自己的身体逐渐溶解。除了呼吸管等关键结构得以保留
期刊
搁浅的长须鲸  我们有时会看见鲸搁浅的新闻,鲸搁浅之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援,就会脱水而亡,或被自己的体重压死。不过,鲸为什么会搁浅呢?以前,科学家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疾病、受伤或衰老使得鲸过于衰弱,导致它们无法逆浪而行,从而被冲上岸,但如今,他们发现越来越多的鲸搁浅很可能跟人类的活动有关。海洋环境在恶化  一些科学家认为,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变暖使得海洋水温升高,加上人类污染了海洋,这两个因素影响到一些
期刊
遇到瀑布与障碍物的鲑鱼一跃而上。友人山亭  [唐] 殷遥  故人虽薄宦(huàn),往往涉清溪。  凿牖(yǒu)对山月,褰(qiān)裳拂涧霓(ní)。  游鱼逆水上,宿鸟向风栖。  一见桃花发,能令秦汉迷。  山崖边,一条湍急的溪流哗哗流过,附近还有一间屋子临水而建。原来,这是唐朝诗人殷遥的一位友人的住处,清幽静谧、远离喧嚣,这令殷遥向往不已。他在溪流边驻足时观察到,“游鱼逆水上”,水里竟有鱼
期刊
你的爱好是否得到了周围人的支持?如果没有人支持你,甚至还有人批评你,你还会不会坚持下去?200多年前,一位名叫王贞仪的女子或许是一个榜样。不爱针线爱追星  中国古代,女子结婚前要待在闺房里,学做针线活,不像我们今天能在学校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但王贞仪却酷爱“追星”。 她经常独自观察星空,记录星星的运动,还常常在房中用油灯、圆桌和镜子偷偷地进行实验。  她还是邻居的“天气预报员”,经常用天文知识帮助
期刊
提到血液,我们自然而然地想到红色,事实上,许多动物的血液是其他颜色的。绿色  与脊椎动物不同,一些无脊椎动物如海洋线虫、巨管虫和水蛭等环节动物,它们血液中含有的是血绿蛋白。血绿蛋白反射的是绿光,这也就使这些动物的血液呈绿色。血绿蛋白的含氧量都不高,如果含氧量极低,血液的颜色呈绿色;在含氧量略高时,血液则是浅红色的。黄色  一些甲虫、海鞘和海参体内流淌着黄色的液体。这些液体中含钒(fán)蛋白,当钒
期刊
被误解的人体  在公元前3世纪以前,人体内发生的事情对人们来说十分神秘,大家不知道手臂为什么会肿、肚子为什么会疼等等。由于宗教或社会习俗的阻碍,人们都反对解剖人体,导致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不清楚自己身体的具体结构,而且还产生了很多误解,例如,认为大脑不重要,古埃及人在制造木乃伊时,最先把大脑抽出来扔掉,而把心脏和其他器官小心取出并保存好;当时包括亚里士多德在内的哲学家、科学家都认为,人类的思
期刊
每天喝着干净水和各种饮料的我们,也许完全想象不到,虽然世界上江河湖海如此之多,但有的地区居然连喝到干净的水都是一件困难的事,为了帮助这些地区的人,工程师们设想从海水和粪便中寻找水源。水源危机就在眼前  地球71%的面积覆盖着海洋,怎么就无法为人类供应足够多的水呢? 海水中看不中喝  海水是不能喝的,因为盐度太高,盐度高的水不仅不好喝,还会使人体脱水。人体确实需要盐,一个成人每天吸收5~6克盐,多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