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kl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作为一个不停运转的系统,必然会产生并积累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社会安全阀理论就是希望为社会设置一种内在的缓冲机制,及时排泄积累的不良情绪,维护社会的良性运行。从社会安全阀理论出发,构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这对于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安全阀 社会矛盾 网络群体性事件 预警机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公民社会意识的觉醒,群体性事件不仅发生在现实中也开始出现在网络上。社会安全阀理论旨在为社会设置一个经常化的、制度化的通道,以实现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正常沟通。从社会安全阀理论出发,构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对维护社会稳定是非常必要的。
  社会安全阀理论的阐述
  “安全阀”学说最早由社会学家齐美尔提出的,科塞吸收了该观点并进一步加以完善。科塞认为,敌对情绪的发泄具有安全阀的功能,敌对情绪和冲突是有区别的,敌对情绪不等于冲突。如果敌对情绪能通过适当的途径得以发泄,就不会导致冲突,就像锅炉里过量的蒸汽通过安全阀适时排除而不会导致爆炸一样,从而有利于社会结构的维持。古代和现代社会都有这种现象,实际上,这是一种社会安全的机制。他主张社会应将这种机制制度化,并成为安全阀制度。准确地说,安全阀制度就是在不毁坏结构的前提下使敌对的情绪得以释放出来以维护社会整合的制度。①现实生活中,扮演着安全阀角色的社会机构很多,比如:社会团体、信访制度、博客、新闻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在化解社会冲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内涵及特征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内涵。随着我国网民规模的扩大,群体性事件的形成途径和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现实和网上互相推动的新特征。但是,学术界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非常有限,对其概念也没有统一的定义。就现有的报告和研究来看,网络群体性事件有三个标志即:高网络点击率、高现实关注率、高社会影响力。结合现实和相关的研究,本文认为网络群体性事件广义上泛指在互联网上有较多网民参与讨论并产生一定社会影响的事件。狭义上,它特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网民群体为了共同的利益或其他相关目的,利用网络进行串联、组织、呼应,乃至可能或已经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群体性非正常事件。
  对待网络群体性事件,我们要采用辩证的态度来看待,一方面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起因都来自现实生活,反映了公民在面对贫富冲突、劳资矛盾、城市拆迁、就业难、公共道德等问题时,社会意识和自我维权意识的觉醒,是公民内心诉求的现实反映,应当理性对待。在对待网络群体性事件时,正确积极的舆论引导和变堵为疏的方式是顺应社会潮流和民众意愿的表现。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点。网络群体性事件除了具有群体性事件的一般特征如自发性、狂热性、非结构性、过渡性之外,还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
  一是匿名性较高、煽动性较强。网民借助于网络的匿名性,随心所欲发表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见解,而不用像通过传统媒介发表言论时那样顾虑重重。因而在网络上发表评论时常常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匿名性带来的安全感,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有些怀着“唯恐天下不乱”心理的人,在没有真凭实据的情况下,在网上发布一些煽动性极强的言语,一些网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易被这些言论误导。
  二是更新速度快、跟风现象严重。手机上网、微博客等新兴网络载体的出现,使得网络留言更加快捷、方便,跨越了地域、时间等的限制。网络留言一般采用的是跟帖的形式,存在跟风现象。与此相反,有些职能部门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反应缓慢,方法简单,错过了制止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最佳时机。
  三是互动频繁、虚实交互性增强。有关专家对近年来发生的十多起互联网内外的“群体性事件”进行分析后发现,网群事件主要有三种类型,并呈现出网上、网下群体性事件联动的特点。一是“现实与虚拟并存型网络群体性事件”,如重庆、三亚等地发生的出租车司机罢运事件;二是“现实诱发型网络群体性事件”,如“周久耕事件”;三是“现实诱发网内网外变异型群体性事件”。②可见,虽然网络世界是虚拟的,但它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
  四是数量增多、影响力广泛。根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对2009年77件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的分析,由网络爆料而引发公众关注的有23件,约占全部事件的30%。其中,造成恶劣影响的王帅案、邓玉娇案、石首骚乱、开胸验肺案、“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事件、重庆高考加分作弊案等发生后,当事官员先后被问责。这些举措在现实生活和网络上均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网络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线”——社会矛盾的积累。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增长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一些群众的合法利益受到损害,在通过正常合法的利益表达渠道不能得到解决的情况下,他们就可能选择通过网络来寻求帮助。由于网络本身言论发表的自由性和公民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这类问题易在网上引起网民的围观、热论,再加上一些人的具有煽动性的话语,从而易于引发网络群体性事件。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催化剂”——非理性情绪的感染。网络群体性事件和现实群体性事件虽然都有现实的诱因,但导致事件升温和恶化的“催化剂”往往是非理性情绪的感染。非理性情绪具有连锁反应,使人丧失理性分析和判断能力,或激动,或暴怒,或狂欢,进而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来。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点火器”——两大舆论场的对峙。在网络上,网民一般采用新闻跟帖的形式来关注社会问题,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批判精神来看待周围发生的事情。但与此相反,传统媒体报道的滞后性、有些地方政府反应的迟钝和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不适应”,导致了“民间网络舆论场”和“官方网络舆论场”的隔阂和对峙。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助推器”——协商机制的缺位。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爆发过程中,协商机制的缺位是导致网络群体性事件进一步恶化的主要原因。而在网路群体性事件中,某些职能部门将网民们的评论称作是“围观起哄”,与网民没有进行沟通与交流,就将网民的合理要求置之不理甚至采取了删帖、封IP地址等错误做法。这就使得社会矛盾的化解缺少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制度缓冲机制,推动事件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安全阀视野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
  结合社会安全阀理论,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
  要重视新兴媒体的作用,建立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在互联网时代,每个公职人员都代表着国家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合理利用新媒体,做到信息的透明化、快速化、及时化,不给小道消息和谣言蔓延和传播的机会,使大众能够通过正面渠道获得对其所关心社会问题的第一手资料。流言止于公开,通过这样的形式,在最短的时间里澄清社会事实,让大众弄清事情的真相,化解社会不满情绪,阻断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爆发。据调查,到2008 年底,中央政府部门和地方省市一级已全部建立政府门户网站,地市级和县级政府拥有门户网站的比例也分别达到99%和92%。网络留言板成为党政机关了解民情、听取民意、集中民智的新形式。
  要把握舆论的话语权,建立互动机制。网络群体性事件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跟风现象比较严重,在没有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先前发帖人的某些观点很容易对后来者的评价产生影响。对于网络舆情的发展,一味堵是没有效果的。因此,只有在网上主动和网民进行互动,主动占领舆论的话语权,积极引导、科学判断、理智分析,及时做出预警,才能避免网路群体性事件的发展。
  要建立信息的反馈机制和沟通机制。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爆发过程一般可以分为酝酿期、准备期、爆发期三个阶段,前期是危机的萌芽期,也是化解矛盾和进行预警干涉的最佳时期。在及时掌握了网民的诉求之后,及时的信息反馈机制和沟通机制是非常重要的。要充分发挥门户网站的作用,重视政府网站的留言板和论坛的作用,积极主动地和群众进行在线交流,让积压在群众心中的具有普遍性的矛盾拿到网上形成碰撞,从而有利于促进问题的广泛讨论和解决。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健全协商机制。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不仅要靠政府,更要依靠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即非政府、非营利性质的社团组织。社会冲突是每个国家都会有的问题,但是在矛盾发生的初期,最有警觉性的首先还是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的社会组织。早发现、早调节、早预警,避免发泄式的矛盾酿成大范围的冲突。另一方面,即使是在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之后,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广泛调动其成员,在网络上进行事实的澄清或更新消息,发挥化解矛盾的润滑剂作用,从而降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频率。(作者分别为天津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
  
  注释
  ①侯俊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
  ②代群等:“‘网上群体性事件’成新题 普通人可‘一呼百万应’”,《瞭望新闻周刊》,2009年第22期。
其他文献
通过对重庆高职教育和城乡统筹情况分析,针对高职教育的特色和优势,以及重庆高职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高职院校以自身教育资源为推动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服务。坚持
【摘要】校园文化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生存土壤、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厘清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各构成要素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作用,消除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不和谐因素,对有效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校园文化应从精神内涵、文化特色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关键词】校园文化大学生成长成才    校园文化的涵义  校园文化是由师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共同传承、创造并遵循的价值取向、思
【摘要】在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的循环转化中,无论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道德,还是个体道德“外化”为社会道德,都离不开个体道德自律这个必要环节。个体道德是个体对社会道德内化的结果,表现出主体的自觉性、自主性、自律性。  【关键词】网络道德 净化 慎独 自律    道德自律与网络道德的实施  就一定意义而言,道德运作表现为以一定社会的历史性实践为基础的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道德,道德践行者个体道德“外化
【摘要】大学生自我意识矛盾性是其心理矛盾冲突的重要表现,也是其轻生行为产生的重要心理因素。培养大学生积极的自我教育态度、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学校与家长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健全的自我意识,是促进个体心理健康,预防大学生轻生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自我意识 矛盾性 轻生行为    大学生心理素质亟待加强    近几年,大学生自杀事件呈现上升趋势。在高校自杀率统计中,大学生高于一般青年,重
【摘要】根据后金融危机时期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硕士研究生人才需求的特点,以SWOT分析方法分析西部地区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高校、硕士研究生三方要形成合力,共同提高西部地区研究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 西部地区 硕士研究生 就业竞争力    西部地区硕士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SWOT分析    在后金融危机这个特殊时期,西部硕士研究生在就业竞争上有着自身的优势和
【摘要】编辑心理素质健全与否,不仅影响自身的发展和完善,而且也影响着出版物的质量。当前对“编辑心理素质”这一概念的探讨主要涉及与职业道德、职业认知、职业个性有关的素质等方面。今后,要扩大研究范围,尽可能把各类编辑纳入研究之中;加大实验研究的力度;加强对编辑心理素质的教育。  【关键词】编辑 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    在百度搜索上,“编辑心理素质”有3440万条信息。CNKI学术期刊(1979-20
【摘要】青少年亚道德是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产物,其具有创造性、叛逆性、不定性的特点。青少年亚道德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加强对青少年亚道德的正确引导,在实践中把青少年“知”、“行”统一起来,努力为青少年亚道德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  【关键词】青少年亚道德 社会转型 特点 引导    道德一直是文明得以承续发展的动力和基础,然而当社会处于转型时期,人们的道德理
【摘要】北京奥运民族心态反映出我国国民的平常心、自信心、包容心和责任心,它体现在中华民族的社会进步、大国实力、国民气度和民族品质等方面。通过对进一步培育和优化民族心态进行探析,认为这种民族心态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有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北京奥运民族心态优化培育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北京、为中国赢得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和如潮的赞扬。中华民族在筹办奥运的旅程中经历种种磨砺
后北京奥运时代,如何进一步推动河南省群众体育的快速发展是我省体育社会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问题。通过对河南省群众的发展历程的详细分析研究,为后北京奥运时代河南省群众体
从教育的重要性、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素质的现状分析,教育在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举足轻重,必须高度重视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和参与,要树立正确的办学方向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