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非脐尿管型膀胱黏液腺癌临床病理学特点分析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antuan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原发性非脐尿管型膀胱黏液腺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原发性非脐尿管型膀胱黏液腺癌患者9例.男6例,女3例.平均年龄62(55~78)岁.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8例,其中黏液血尿4例;体检发现1例.B超及CT检查均提示膀胱占位性病变;膀胱镜检发现膀胱肿物9例,取活检5例.病理报告均为膀胱黏液腺癌.肿瘤直径平均3.1(1.9~4.7)cm.手术治疗8例,其中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膀胱全切加尿流改道3例,TURBt 1例.TURBt 1例术后6个月肿瘤复发,再行膀胱全切加尿流改道.1例体弱患者未手术.结果 9例病理报告均为原发性非脐尿管型膀胱黏液腺癌,病理分期T_(2a)5例、T_(2b) 2例、T_(3a)2例.病理分级高分化5例、中分化4例.9例平均随访16.5(3~60)个月.术后1年内死亡4例,1例未手术者随访4个月死于心功能衰竭;1例行TURBt患者,再行根治术术后3个月死于肺转移;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者分别于术后9、11个月死于肿瘤转移.其余5例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原发性非脐尿管型膀胱黏液腺癌少见,预后差.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对复发或转移患者,配合放疗或化疗等综合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其他文献
期刊
1990-1996年作者医院使用口腔黏膜行尿道重建108例,其中尿道下裂62例,尿道狭窄46例。尿道下裂组患者平均手术治疗3.8次,其中尿道下裂废用者26例,阴茎型14例,会阴型10例,阴茎阴囊型12例。尿道狭窄组中球部狭窄25例,阴茎部狭窄21例,狭窄长度4.2(2~17)cm,平均手术3.3次(sachse尿道内切开术)。取颊部内侧或(加)上/下唇黏膜方法:在唇红部边缘标出需取的黏膜瓣范围,角
期刊
期刊
期刊
我国尿道疾病发病率高,病情复杂,相关的修复或重建手术难度大,失败的风险高,各医疗单位对修复与重建治疗技术的掌握尚不平衡.随着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国内外尿道狭窄发病原因及治疗技术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
期刊
成人高体质量指数(BMI)会增加罹患肾结石的风险,但BMI和儿童罹患肾结石风险之间的关系并不清楚。作者评价BMI和既往有肾结石病史患儿24h尿化学分析之间的联系。43例患儿纳入此项研究,作者检索了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24h尿化学分析数据库,计算每例患儿的BMI,按照百分比例进行分层研究。24h尿化学分析以每日排泄肌酐来调整,尿量以年龄来调整,
期刊
目的 探讨不同游离黏膜、带蒂皮瓣或二种组织拼接尿道成形术治疗复杂性尿道下裂修复失败后病例的效果.方法 采用3种游离黏膜或带蒂阴茎皮瓣尿道成形治疗尿道下裂修复失败后患者36例,其中带蒂阴茎皮瓣尿道成形7例,舌黏膜与阴茎皮瓣拼接重建尿道3例.结肠黏膜重建尿道2例,1条舌黏膜重建尿道9例,1条颊黏膜重建尿道7例,采用2条口腔内黏膜拼接重建尿道8例.阴茎用弹力绷带包扎4 d,每天用抗生素液冲洗尿道1次.结
为明确影像引导下光热消融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可行性与安全性,作者选取12例低危前列腺癌患者(T1c或T2a PSA%10ng/ml,Gleason评分≤6,穿刺点阳性〈30%或1针中癌灶比例〈50%)进行了I期临床试验,平均年龄56岁。在MRI片上标出病变轮廓,制定治疗计划(确定光纤插入位置)。
期刊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阳性切缘对预后有不良影响,然而这种预后价值又根据特异性病理特点存在差异。本研究根据几种临床病理学特点探讨了阳性切缘与生化进展的关系。作者分析了1992—2008年间1268例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的患者资料,
期刊
自20世纪80年代内镜应用于临床治疗肾结石以来,肾结石的治疗发生了巨大变化.PCNL治疗肾结石已成为常用手术方法[1].但PCNL临床应用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一、PCNL 患者体位PCNL采取何种体位需根据肾脏解剖位置、结石情况而定.传统PCNL术中患者采取俯卧位[2].该体位由于在肾区腹侧使用软枕垫高,使患肾固定较好,并且肾脏位置更接近皮肤,故更方便于肾穿刺.该体位也适用于X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