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幼儿园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重温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在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地把握未来发展态势。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笔者发现大多数研究采用文献法,较少采用口述史的方法研究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口述史研究反映和體现着时代的特色和历史亲历者的认知和视角,具有独特的价值。本研究运用口述史研究法,采访了北京市数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亲历者。作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也有幸采访到北京市芳庄第二幼儿园(以下简称“芳庄二幼”)的孔震英园长。作为北京市教育信息化融合应用示范基地,28年来芳庄二幼专注于幼儿园教育信息化的探索与尝试,而孔震英园长作为领头人和推进者,亲历了整个过程。笔者与孔震英园长就芳庄二幼信息化发展的历史背景、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进行了深入交流,以小见大,了解幼儿园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访谈
访谈者:孔园长您好,感谢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访谈。通过阅读您的《“云”中漫步:我与学前教育信息化的那些事》,我们了解到,1993年芳庄二幼就开始了教育信息化探索之路,引进了12台386型号的计算机并建立了计算机教室,供教师和幼儿学习使用。您能说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吗?
孔园长:我1984年参加工作,那时候叫电化教育,它还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教育信息化。当时北京的大多数幼儿园基本上很少用到电教设备,现在我们人手一部电脑,在那个年代是根本不可想象的,幼儿园没有那么先进的设备。学前教育不是义务教育,我们没有文件支持或要求幼儿园要做电化教育。1984年,邓小平同志参观上海市展览馆举办的十年科技成果展,说:“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由于国家层面的重视,我们掀起了计算机教育的一股热潮。那时候我在原来的幼儿园——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第二幼儿园,就接触过一段时间的电化教育,这也基于我们的老园长对于电化教育的重视,当时幼儿园就拥有投影仪。在组织开展集体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就有使用投影仪的习惯。1992年我来到芳庄二幼当了园长,90年代的芳庄小区是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小区,我当时就想,一个现代化的小区就需要配备一个现代化的幼儿园,教育要现代化,那么我们的教育手段就要现代化,也是基于这个想法,我们走上了幼儿园教育信息化的道路。
访谈者:一路走来,您所在的幼儿园在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都做了哪些工作?
孔园长: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谈谈。
首先是在课题研究上,1992年,我们参与了北京市电教馆的一个课题——“电化教育促进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的优化”,这个课题被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批准为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八五”规划重点项目,这也标志着北京市开始有幼儿园正式参与电化教育的研究;1996年是“九五”的开篇之年,我们独立承担的第一个课题是“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运用电教手段促进幼儿想象思维的发展研究”;2001年进入“十五”阶段,我们确立了“在幼儿园运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幼儿创新能力的研究”和“在游戏中计算机活动指导策略的研究”两项课题研究;“十一五”期间,我们确立了“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区域游戏整合的研究”课题。
其次,我们树立了正确的教育信息化理念,特别是对于如何看待计算机进入幼儿园、如何让计算机进入幼儿的学习与生活之中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多次教师及专家的研讨,得出的结论是要把计算机当作孩子和老师学习的工具,用它来改变孩子和老师的学习方式,而不是为了学计算机而学。我们要跟中小学的信息化教育区分开来。幼儿园的信息化教育有其特殊性,中小学的那一套对幼儿园的儿童是不适宜的,这个理念在现在看来依然很准确,这也是我们园的信息化做得这么好、研究得这么深、走得这么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再次,有了正确理念的指引,我们开始投入硬件设施。核心设备还是计算机,像咱们刚刚也提到的386型号的计算机,那个时候一台要1万多块钱,我们一下子购买了12台。有了计算机,我们首先办了两期教师培训班,教师先学计算机如何使用。那时候真得挺难的,因为屏幕上都是英文,我们根本不认识,只能死记硬背。之后,计算机进入班级,幼儿园教育跟中小学教育的其中一个区别就是前者更强调环境对于儿童的影响,因为儿童的学习是无处不在的,生活即教育。所以我们当时就把计算机打散,让计算机进入班级,到后来,又进入区域,将计算机和区域游戏整合在一起,目的就是构建一个贴近儿童生活的信息化环境。除了构建信息化的环境,我们也研究了很多计算机安全操作的问题,比如说眼睛到屏幕的安全距离、屏幕亮度、使用时长等问题,并把它落实到我们幼儿园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中。
访谈者:在建设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那么多有建设性的工作,这其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孔园长:我们遇到的困难很多。
首先,幼儿园没有可参考的权威性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如教师的信息素养、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技术设备的应用等方面的标准。中小学校园是有信息化建设标准的,比如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中就指出:“每个班级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满足课堂多媒体教学需要。”当前,地方陆续出台幼儿园信息化建设的文件标准,例如2011年江苏省教育厅出台了《江苏省幼儿园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里面就包含幼儿园信息技术的装备标准,对园所的硬件设施、教室的设施建设有一个可参考的标准要求,做到了信息化发展建设中有标可依。但是,我们当年没有这样的标准或规范去参照,都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受到各种质疑,例如,有人觉得孩子那么小,他会用吗?如果会用,万一孩子上瘾了怎么办?甚至说计算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有辐射,不利于孩子的健康等等。但事实证明,不管怎么质疑,都抵挡不住社会的发展,我们现在就处在信息化的环境之中,人手一部手机和电脑,大人都在用,也无法禁止孩子们用。信息化设备的危害不在于它本身,而更多地在于使用不当、使用不规范,我们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合理、规范、有效地使用信息化设备。 其次,进行信息化建设很耗钱。单从计算机的采购来说,CPU的型号就经历了从386、486、586到奔腾等等,显示器从单显、彩显到液晶。现在计算机的使用也慢慢少了,我们更多地使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便携设备。时代飞快向前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设备更新一日千里,尽管如此,我们幼儿园发展也要优先保证信息化的投入。
再次,信息化在幼兒园应用的问题。我们知道,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主要是运用于课堂教学,而我们幼儿园主要应用在游戏中,怎样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幼儿的游戏之中,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换句话说,如何科学规范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幼儿园教育之中,这确实还需要学前教育工作者沉下心来,真正地去研究信息技术设备、研究儿童、研究课程、研究教育方法,把它们有效地融合到一起。
访谈者:从“计算机辅助教学”到“计算机辅助学习”,再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通过这些词汇的变化,您如何看待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孔园长:词汇的变化意味着大众对信息化认识的变化。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利用计算机解决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困难,更多的是被教师所用;“计算机辅助学习”,是利用计算机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这是被学生所用。这其实是我们的教育理念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幼儿为中心的转变。
今天,我们总提的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离不开我们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支撑,我们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幼儿的各个活动与游戏中,融入到幼儿学习的环境之中。比如,构建信息化环境,原来我们打造的幼儿园环境是静止不动的,美术工艺品就挂在墙上,现在将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整合,我们强调构建一个动态的、有声音、有动画的环境,调动儿童各种感官的参与,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的。再比如,照相馆区角活动,过去我们可能更多的是拿一个假相机模仿照相,现在我们提供iPad和手机让孩子亲身体验照相的乐趣。我们组织过儿童影展,将儿童拍摄的照片办成一个展览。其实信息技术对于儿童来说既是玩具,也是探究学习的工具,在玩中学习。所以,词汇的变化是教育理念的变化,理念的变化指导行为的变化,指导教育实践的变化。
访谈者:最后,我想请教,您对幼儿园教育信息化未来的发展有哪些建议和展望?
孔园长:国家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尤其是对于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北京市教委为落实《北京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还专门成立了一个专家组,大部分都是高校的,只有两个基层单位,其中就有我们幼儿园,我很荣幸成为专家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国家对于学前教育信息化的重视,这是好事。关于幼儿园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我觉得要注意避免两个问题,一个是“认识不足”,就是一味反对在学前教育使用信息化设备设施,认为这个东西如洪水猛兽,谈学前教育信息化色变,没有看到它的优势所在,这是不可取的;另一个是“认识过剩”,过分强调设施设备的先进,盲目投入信息化设施设备。我们也看到有的幼儿园,在硬件设施上投入相当大,但不强调真正地应用、融合,也就是强调我有,而不去研究怎么做,从而本末倒置。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更多地强调融合创新,即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怎么用、怎么真正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儿童的身心和谐发展。同时,我觉得有必要建立一个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不论是设施设备的、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标准,还是信息化应用上的标准,这对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对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通过访谈孔震英园长,我们可以了解到芳庄二幼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涉及教师信息化观念的转变、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应用水平的优化等。当然,我们也知道,幼儿园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挫折与困难。梳理与分析遇到的困难,给予科学合理的建议,对于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迈上更高台阶有重要作用。
(一)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中的使用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事物,它在幼儿园教育的使用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特别是会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幼儿园教育中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对于这个问题,孔园长认为幼儿园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避免“认识不足”和“认识过剩”。“认识不足”即完全否定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中的使用,特别是否定信息技术对于幼儿发展的价值。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人工智能、5G、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并迅速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任何人都无法脱离,幼儿早已成为“数字土著”的一代,所以我们要积极应对。关于“认识过剩”,指过分强调使用信息技术的价值,一味地追求信息技术的先进性,盲目地投入大量的信息技术设备,缺乏对信息技术适宜性的把握,造成资金与信息化资源的浪费,出现学前教育信息化虚假繁荣的景象。将信息技术用到教育中,归根结底是为教育服务的,不管信息技术如何变化,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实践中我们要摒弃“认识不足”和“认识过剩”,了解已有相关研究,认真分析幼儿使用信息技术的利弊及导致利弊的原因和条件,努力扬其利而避其弊,才是一条可行之道。
(二)提升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要求幼儿园教师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幼儿园教师作为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肩负着让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的重任,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仅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为提高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孔园长在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建设初期,对教师进行计算机技术培训,让幼儿园教师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深化对计算机的认识,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针对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应当把握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重难点,找出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问题解决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除了针对一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还应该提高园长的信息化领导能力。园长是幼儿园的第一责任人,园长的信息化领导能力直接关系到幼儿园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对推动园所的信息技术应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幼儿园园长的信息化领导能力培训,特别是注重信息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培训,打造一批既懂信息化管理又知晓信息化应用的园长队伍,通过园长队伍带动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从而推动幼儿园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三)健全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政策与标准
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政策与标准是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和重要保障。近年来,关于促进教育信息化文件的出台都显现出国家对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关注与支持。如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幼儿园教师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提高国民信息素养的基石,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当然,除了国家层面上的重视,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也出台了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文件,如2010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信息化基地建设的通知》、2011年江苏省教育厅印发了《江苏省幼儿园信息技术装备标准》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幼儿园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但可以看出,这些政策文件更多的是指向信息化设施建设方面,缺乏幼儿园教师信息化素养、信息化教学应用等方面的文件标准,正如孔园长所说:“有必要建立一个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不论是设施设备的、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标准,还是信息化应用上的标准,这对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对于未来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国家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扶持力度,相关部门需要制定专门的发展规划,对幼儿园教师信息化素养、教学应用、家园共育、信息化管理、评价标准等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 确定具体的发展任务, 奠定学前教育信息化科学健康发展的政策基础,为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注:本文系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三十年来北京市幼儿园课程改革成效的口述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7JYB013)。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访谈
访谈者:孔园长您好,感谢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访谈。通过阅读您的《“云”中漫步:我与学前教育信息化的那些事》,我们了解到,1993年芳庄二幼就开始了教育信息化探索之路,引进了12台386型号的计算机并建立了计算机教室,供教师和幼儿学习使用。您能说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吗?
孔园长:我1984年参加工作,那时候叫电化教育,它还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教育信息化。当时北京的大多数幼儿园基本上很少用到电教设备,现在我们人手一部电脑,在那个年代是根本不可想象的,幼儿园没有那么先进的设备。学前教育不是义务教育,我们没有文件支持或要求幼儿园要做电化教育。1984年,邓小平同志参观上海市展览馆举办的十年科技成果展,说:“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由于国家层面的重视,我们掀起了计算机教育的一股热潮。那时候我在原来的幼儿园——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第二幼儿园,就接触过一段时间的电化教育,这也基于我们的老园长对于电化教育的重视,当时幼儿园就拥有投影仪。在组织开展集体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就有使用投影仪的习惯。1992年我来到芳庄二幼当了园长,90年代的芳庄小区是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小区,我当时就想,一个现代化的小区就需要配备一个现代化的幼儿园,教育要现代化,那么我们的教育手段就要现代化,也是基于这个想法,我们走上了幼儿园教育信息化的道路。
访谈者:一路走来,您所在的幼儿园在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都做了哪些工作?
孔园长: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谈谈。
首先是在课题研究上,1992年,我们参与了北京市电教馆的一个课题——“电化教育促进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的优化”,这个课题被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批准为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八五”规划重点项目,这也标志着北京市开始有幼儿园正式参与电化教育的研究;1996年是“九五”的开篇之年,我们独立承担的第一个课题是“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运用电教手段促进幼儿想象思维的发展研究”;2001年进入“十五”阶段,我们确立了“在幼儿园运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幼儿创新能力的研究”和“在游戏中计算机活动指导策略的研究”两项课题研究;“十一五”期间,我们确立了“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区域游戏整合的研究”课题。
其次,我们树立了正确的教育信息化理念,特别是对于如何看待计算机进入幼儿园、如何让计算机进入幼儿的学习与生活之中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多次教师及专家的研讨,得出的结论是要把计算机当作孩子和老师学习的工具,用它来改变孩子和老师的学习方式,而不是为了学计算机而学。我们要跟中小学的信息化教育区分开来。幼儿园的信息化教育有其特殊性,中小学的那一套对幼儿园的儿童是不适宜的,这个理念在现在看来依然很准确,这也是我们园的信息化做得这么好、研究得这么深、走得这么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再次,有了正确理念的指引,我们开始投入硬件设施。核心设备还是计算机,像咱们刚刚也提到的386型号的计算机,那个时候一台要1万多块钱,我们一下子购买了12台。有了计算机,我们首先办了两期教师培训班,教师先学计算机如何使用。那时候真得挺难的,因为屏幕上都是英文,我们根本不认识,只能死记硬背。之后,计算机进入班级,幼儿园教育跟中小学教育的其中一个区别就是前者更强调环境对于儿童的影响,因为儿童的学习是无处不在的,生活即教育。所以我们当时就把计算机打散,让计算机进入班级,到后来,又进入区域,将计算机和区域游戏整合在一起,目的就是构建一个贴近儿童生活的信息化环境。除了构建信息化的环境,我们也研究了很多计算机安全操作的问题,比如说眼睛到屏幕的安全距离、屏幕亮度、使用时长等问题,并把它落实到我们幼儿园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中。
访谈者:在建设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那么多有建设性的工作,这其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孔园长:我们遇到的困难很多。
首先,幼儿园没有可参考的权威性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如教师的信息素养、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技术设备的应用等方面的标准。中小学校园是有信息化建设标准的,比如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中就指出:“每个班级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满足课堂多媒体教学需要。”当前,地方陆续出台幼儿园信息化建设的文件标准,例如2011年江苏省教育厅出台了《江苏省幼儿园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里面就包含幼儿园信息技术的装备标准,对园所的硬件设施、教室的设施建设有一个可参考的标准要求,做到了信息化发展建设中有标可依。但是,我们当年没有这样的标准或规范去参照,都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受到各种质疑,例如,有人觉得孩子那么小,他会用吗?如果会用,万一孩子上瘾了怎么办?甚至说计算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有辐射,不利于孩子的健康等等。但事实证明,不管怎么质疑,都抵挡不住社会的发展,我们现在就处在信息化的环境之中,人手一部手机和电脑,大人都在用,也无法禁止孩子们用。信息化设备的危害不在于它本身,而更多地在于使用不当、使用不规范,我们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合理、规范、有效地使用信息化设备。 其次,进行信息化建设很耗钱。单从计算机的采购来说,CPU的型号就经历了从386、486、586到奔腾等等,显示器从单显、彩显到液晶。现在计算机的使用也慢慢少了,我们更多地使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便携设备。时代飞快向前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设备更新一日千里,尽管如此,我们幼儿园发展也要优先保证信息化的投入。
再次,信息化在幼兒园应用的问题。我们知道,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主要是运用于课堂教学,而我们幼儿园主要应用在游戏中,怎样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幼儿的游戏之中,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换句话说,如何科学规范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幼儿园教育之中,这确实还需要学前教育工作者沉下心来,真正地去研究信息技术设备、研究儿童、研究课程、研究教育方法,把它们有效地融合到一起。
访谈者:从“计算机辅助教学”到“计算机辅助学习”,再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通过这些词汇的变化,您如何看待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孔园长:词汇的变化意味着大众对信息化认识的变化。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利用计算机解决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困难,更多的是被教师所用;“计算机辅助学习”,是利用计算机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这是被学生所用。这其实是我们的教育理念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幼儿为中心的转变。
今天,我们总提的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离不开我们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支撑,我们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幼儿的各个活动与游戏中,融入到幼儿学习的环境之中。比如,构建信息化环境,原来我们打造的幼儿园环境是静止不动的,美术工艺品就挂在墙上,现在将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整合,我们强调构建一个动态的、有声音、有动画的环境,调动儿童各种感官的参与,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的。再比如,照相馆区角活动,过去我们可能更多的是拿一个假相机模仿照相,现在我们提供iPad和手机让孩子亲身体验照相的乐趣。我们组织过儿童影展,将儿童拍摄的照片办成一个展览。其实信息技术对于儿童来说既是玩具,也是探究学习的工具,在玩中学习。所以,词汇的变化是教育理念的变化,理念的变化指导行为的变化,指导教育实践的变化。
访谈者:最后,我想请教,您对幼儿园教育信息化未来的发展有哪些建议和展望?
孔园长:国家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尤其是对于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北京市教委为落实《北京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还专门成立了一个专家组,大部分都是高校的,只有两个基层单位,其中就有我们幼儿园,我很荣幸成为专家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国家对于学前教育信息化的重视,这是好事。关于幼儿园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我觉得要注意避免两个问题,一个是“认识不足”,就是一味反对在学前教育使用信息化设备设施,认为这个东西如洪水猛兽,谈学前教育信息化色变,没有看到它的优势所在,这是不可取的;另一个是“认识过剩”,过分强调设施设备的先进,盲目投入信息化设施设备。我们也看到有的幼儿园,在硬件设施上投入相当大,但不强调真正地应用、融合,也就是强调我有,而不去研究怎么做,从而本末倒置。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更多地强调融合创新,即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怎么用、怎么真正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儿童的身心和谐发展。同时,我觉得有必要建立一个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不论是设施设备的、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标准,还是信息化应用上的标准,这对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对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通过访谈孔震英园长,我们可以了解到芳庄二幼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涉及教师信息化观念的转变、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应用水平的优化等。当然,我们也知道,幼儿园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挫折与困难。梳理与分析遇到的困难,给予科学合理的建议,对于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迈上更高台阶有重要作用。
(一)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中的使用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事物,它在幼儿园教育的使用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特别是会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幼儿园教育中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对于这个问题,孔园长认为幼儿园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避免“认识不足”和“认识过剩”。“认识不足”即完全否定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中的使用,特别是否定信息技术对于幼儿发展的价值。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人工智能、5G、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并迅速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任何人都无法脱离,幼儿早已成为“数字土著”的一代,所以我们要积极应对。关于“认识过剩”,指过分强调使用信息技术的价值,一味地追求信息技术的先进性,盲目地投入大量的信息技术设备,缺乏对信息技术适宜性的把握,造成资金与信息化资源的浪费,出现学前教育信息化虚假繁荣的景象。将信息技术用到教育中,归根结底是为教育服务的,不管信息技术如何变化,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实践中我们要摒弃“认识不足”和“认识过剩”,了解已有相关研究,认真分析幼儿使用信息技术的利弊及导致利弊的原因和条件,努力扬其利而避其弊,才是一条可行之道。
(二)提升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要求幼儿园教师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幼儿园教师作为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肩负着让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的重任,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仅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为提高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孔园长在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建设初期,对教师进行计算机技术培训,让幼儿园教师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深化对计算机的认识,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针对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应当把握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重难点,找出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问题解决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除了针对一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还应该提高园长的信息化领导能力。园长是幼儿园的第一责任人,园长的信息化领导能力直接关系到幼儿园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对推动园所的信息技术应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幼儿园园长的信息化领导能力培训,特别是注重信息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培训,打造一批既懂信息化管理又知晓信息化应用的园长队伍,通过园长队伍带动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从而推动幼儿园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三)健全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政策与标准
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政策与标准是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和重要保障。近年来,关于促进教育信息化文件的出台都显现出国家对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关注与支持。如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幼儿园教师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提高国民信息素养的基石,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当然,除了国家层面上的重视,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也出台了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文件,如2010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信息化基地建设的通知》、2011年江苏省教育厅印发了《江苏省幼儿园信息技术装备标准》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幼儿园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但可以看出,这些政策文件更多的是指向信息化设施建设方面,缺乏幼儿园教师信息化素养、信息化教学应用等方面的文件标准,正如孔园长所说:“有必要建立一个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不论是设施设备的、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标准,还是信息化应用上的标准,这对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对于未来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国家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扶持力度,相关部门需要制定专门的发展规划,对幼儿园教师信息化素养、教学应用、家园共育、信息化管理、评价标准等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 确定具体的发展任务, 奠定学前教育信息化科学健康发展的政策基础,为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注:本文系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三十年来北京市幼儿园课程改革成效的口述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7JYB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