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相机长镜头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033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的科隆博览会上,松下推出了大变焦比的全自动数码相机徕美(LUMIX)DMC-FZ1,这款相机的机身非常小巧,却拥有一个较大的镜头,FZ1的整体外形就象是一个缩微的单反相机,如果在镜头前加上遮光罩,相机的专业味道就更加强烈了。实际上,采用200万像素CCD的FZ1并不是专业级别的产品,然而它却拥有一些颇具特色的功能。这些功能无疑将会让那些普通的消费者体会到一种专业摄影的感觉和乐趣。
  最初拿到FZ1相机时的第一感觉可以用“一见钟情”来形容,然而当我使用过之后,我觉得“一用钟情”来形容似乎更加贴切一些。它的手感很好,按钮的分布位置也非常合理,简易的操作方式似乎更适合那些摄影技术的门外汉,然而用它却能拍摄出专业感觉的照片。
  如果从专业的角度来叙述FZ1的功能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样小的机身却拥有12倍光学变焦的徕卡镜头是第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它的光学变焦范围是目前消费级数码相机中最高的,并且镜头全焦段均可达F2.8的大光圈,这似乎是专业相机的标准。该相机还有2倍的数码变焦功能,不过我们都知道,使用数码变焦是以损失影像质量为前提的,所以我一般不使用这个功能,不过,它对我们观察远处的景色或者远处哪里有紧急突发事件还是有用的(使用数码变焦后它的最远焦距可以达到840mm,这个超长的焦距的确令人吃惊,用它来观察野生动物或是在动物园中拍摄动物的局部细节非常有用)。不过超长的焦距往往为相机的持握稳定程度提出了置疑,所以FZ1的另一个令人吃惊的功能就是它的光学防抖功能,在实际的拍摄测试中,我对此深有体会,打开防抖功能后,我在长焦端以1/8秒的速度手持相机拍摄,结果依然能够获得清晰锐利的图像!此外,FZ1的连拍能力也非常出色,可以达到每秒连拍7张(Standard 画质模式),或是4张(Fine画质模式)。这在拍摄运动物体时非常有用,你可以从中挑选出最好的照片予以保留。
  虽然没有手动设定光圈及快门功能,但FZ1为松下开创了一个简易的操作平台,它拥有很多简易的操作模式,所有的光圈、快门基本都能通过模式盘来自动组合,所以能够更加简单地拍摄出效果理想的照片。与以前的LUMIX系列相机相比,FZ1全新的影像处理电路(image processing circuitry)能有助于提高影像质量及加速处理时间。另外,FZ1拥有一个可±4屈光调节的电子寻像式取景器,与光学取景器相比,这种寻像式的取景器可以有效地避免视差。在测试的时候,我就很少使用液晶显示屏。因为电子寻像式取景器的耗电量要比用液晶显示屏小,这样电池持续的时间就更长了。
  DMC-FZ1随机附带一个8MB的SD卡,不过我测试的时候使用的是一张128MB的SD卡,在最大分辨率和最低压缩比上可以拍摄150张左右的图像。我大概测试了一下,一块充满电的电池,在连续拍摄完一张半128MB的存储卡的时候,电池开始显示电量不足的警告。松下官方声称在使用液晶显示屏的时候,电池可以持续拍摄200张照片,而不使用液晶显示屏的时候,可以拍摄240张左右的图像。电池的充电时间约为80分钟。
  我们不要忘记了,FZ1并不是一款专业级别的数码相机,但是它的功能却可让那些普通的消费者更容易地拍出好的照片,并可以通过激光扩印机或照片打印机输出锐利清晰、色彩丰富的照片来。另外,我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登的使用FZ1拍摄的照片均未经过任何的后期处理。
  


  当然,在使用的时候,有些地方还是值得注意的,比如FZ1有一个相当出色的光学稳定器,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于避免手的轻微抖动是有作用的,但也应该使震动尽量降到最低,特别是在光线条件较弱的环境中使用长焦端手持拍摄时,如果握持的稳定性不够好,照片还是会拍虚的。但是快门速度如果能够达到1/30秒或者更高的速度时,清晰度是没有问题的。然而对于一款普通的135相机,在420mm焦距上以1/30秒的速度手持拍摄时,如果没有任何稳定装置的话,就算操作者弊住呼吸也很难保证照片的清晰。所以在使用影像稳定器的时候,我们最好是以仿佛没有这个功能那样去尽量减少相机的震动来拍摄,这样才会得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我非常乐于使用FZ1来工作,大多数情况我的拍摄结果都可以形容为好、很好、令人惊讶……。我常常使相机处于整天不停的工作状态和各种不同的环境,从一般的业余照片到任何专业摄影师可能会遇到的最难拍摄的照片。我可以尽情地享受它的12倍光学变焦以及光学防抖动功能带来的自由和乐趣。我非常期待在更加先进和专业的相机上应用到类似的功能。期待在专业相机上使用一个有这样特点和成像质量的变焦镜头,这样可以不必考虑更换镜头,再在这样一个强大的镜头上装上影像稳定器,真可以说是一个专业模式下的梦幻组合了。我们期待着未来有更多的惊喜出现。
  
  主要规格
  CCD:210万像素
  CCD尺寸:1/3.2英寸
  分辨率:1600×1200、1280×960、640×480
  动态:320×240(10 fps,有声音)
  感光度:Auto,ISO50、100、200、400
  镜头焦距:35-420mm(按35毫米相机计)
  光学结构:13片8组,含4枚非球面镜片
  对焦范围:W:30cm~无限远/ T:120cm~无限远
  微距对焦:5cm(W)/120cm(T)
  快门速度:8~1/2000秒
  白平衡:自动、阳光、阴天、白炽灯、手动
  曝光补偿:±2EV,以1/3EV级调整
  测光方式:多区评价测光、点测光
  拍摄格式:JPEG(EXIF)
  品质选择:Fine、Standard
  取景器:电子寻像器式
  液晶显示屏:1.5″,11.4万像素
  接口:USB
  电池:7.2V充电锂电池
  体积:125×70×83mm
  重量:314克
  
  使用徕美DMC-FZ1的长焦端拍摄(420mm)
  使用徕美DMC-FZ1的广角端拍摄(35mm)
  徕美DMC-FZ1有黑色和银色两种版本,标配中带有接圈和遮光罩,小巧的机身颇具专业感。
  徕美DMC-FZ1内藏有折叠闪光灯,在使用闪光灯时应取下遮光罩,以免阻挡闪光灯的照度。
其他文献
陈小波198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摄影专修班,1987年赴美攻读摄影专业研究生。2002年回国,主要从事摄影教育、介绍国外摄影状况等工作,并开设自己的摄影工作室,从事商业摄影。与《大众摄影》的第一次接触:1986年作品《小夜曲》获《大众摄影》举办的季赛中彩色组入选奖。    与摄影结缘已经有二十多个年头. 望着那许多的奖状、奖品和一摞摞的照片, 不禁想到, 我2003年的回国讲学就像当年出国
期刊
编辑手记  45年,对于历史来说,甚至都算不上弹指一瞬,但对于一本杂志而言,却是一段悠长的岁月。  45年,《大众摄影》杂志经历着自己的成长,经历着与许许多多摄影同行的悲喜忧思。我们在共同的努力中寻找希望,在美好的希望中走向目标。  在《大众摄影》杂志创刊45周年之际,我们以第三届“我与摄影”征文的形式,讲述摄影人的新时期与新摄影;并以“寻找我们”的活动,感谢朋友们对《大众摄影》的关注,并期待更持
期刊
  
期刊
张惠宾,男,46岁。2000年获得“美能达杯全国摄影比赛”大奖,2001年,在“大众影廊”举办《乡土中原》个人影展。现任河南省平顶山姚孟发电有限公司新闻文化中心干事。与《大众摄影》的第一次亲密接触:2000年其作品《哺育》获得《大众摄影》举办的第二位“美能达α杯全国摄影比赛”大奖。    一不留神爱上了摄影,欣欣然发低烧。想我辈侧身槛内,依靠做工求得衣食养家糊口,难免风雨奔波,劳损身心。故于十年前
期刊
  
期刊
徐洪斌:1997年开始学习摄影,主要从事商业人像摄影,擅长拍摄影视明星。2001年和2002年均获得中国图片网销售冠军。  与《大众摄影》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为本次征文撰稿。    如果说在从事摄影的这么多年中,在我的概念里有的是摄影产品而没有摄影作品,恐怕有人会说我在故意标榜自己。但是,我真的是在努力地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成功的摄影生产者而不是摄影创作者。  我是1997年开始学摄影的。学摄影是因为
期刊
编者:认识谢墨的人都知道,他是拍摄人像的高手,拍摄人像不仅给谢墨带来了数不清的奖项和荣誉,还是他安身立命之本;但是知道他热中于拍风光的人很少,见到他的风光作品的人就更少。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欣赏到了他的风光作品,着实吓了一跳——没想到谢墨还有这两下子。  开始学摄影的时候就拍风光,那时候小品拍得比较多,像荷花,城市边缘的小景、小调。  后来,认识了一个从新疆来的专业风光摄影师。我们在广东合作拍广告
期刊
2003年“三·八”节后的一天,晓庄同志从南京打来电话,说她的个人影集《瞬间的回忆》已出版,正请人带给我。  不久,影集托人捎来,在我反复拜读之后,不仅被影集图文并茂和丰富内容所吸引,更对晓庄这位有强烈敬业精神取得丰硕创作成果的新中国第一代女摄影家肃然起敬。  最早知道晓庄的名字,是在1959年初我到中国摄影学会(今中国摄影家协会)工作不久。她的作品《排涝》、文章《握紧我的摄影武器》相继被创刊不久
期刊
徕卡M6可谓徕卡相机中的常青树,生产的时间长达19年之久,无数职业以及非职业的摄影者对于这种相机皆有深厚的感情,以至于徕卡公司在宣布停止这种相机生产的消息一经发布,即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并出现了诸如“徕卡怎么会只生产一种M型相机?是不是徕卡要转型了?”之类的疑问。但聪明的制造商并没有让徕卡迷们失望,当徕卡M6停产大约两个月之后,一种型号崭新的徕卡相机又招惹得人们欣喜若狂,这就是被称之为“摄影者终生的
期刊
发挥自身摄影专长    其实我和大家都一样,拍摄很多不同类型的题材。而且,有些题材的照片也在各种影赛中获奖和入选。细分析起来,我的获奖作品以静物、广告居多。因为静物、广告摄影是我的兴趣所在,也是我的专长。对于此类题材,我侧重于用光审美造型,通过光、色、型的精致设计,凝固于瞬间之中,小中见大,静中寓动。把对审美的理解精化为视觉造型艺术,在有限的画面中幻化出一种超然无限的境界,诱发人们心底对真、善、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