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安置小区空间环境建设标准较低,配套设施贫瘠,与居民多元化、差异化的休闲活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宁波市城区典型安置小区九曲小区为例,通过描述性统计、多重对应分析法比较不同年龄居民的活动行为、活动时间、活动频度等活动特征,运用相关性分析和IPA分析,识别不同年龄居民休闲活动的住区环境支撑要素,以此为切入点提出社区休闲空间优化策略,为社区更新提供参考与依据.
【机 构】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设计学院,浙江宁波 315100;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启新学院,浙江宁波 3151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置小区空间环境建设标准较低,配套设施贫瘠,与居民多元化、差异化的休闲活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宁波市城区典型安置小区九曲小区为例,通过描述性统计、多重对应分析法比较不同年龄居民的活动行为、活动时间、活动频度等活动特征,运用相关性分析和IPA分析,识别不同年龄居民休闲活动的住区环境支撑要素,以此为切入点提出社区休闲空间优化策略,为社区更新提供参考与依据.
其他文献
大规模的城市化和区域更新促使建筑垃圾激增,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建立健全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发展体系的重要举措.随着建筑垃圾资源化技术逐步与国外比肩,如何强化管理成为提高资源化利用效率的关键点,也是实现城市绿色发展亟待解决的重中之重.本文在分析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不足的原因的基础上,通过与回收率较高的欧盟、日本和新加坡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流程进行对比,提出通过打造从政策监管到技术提升的全技术性体系管理,搭建对我国切实可行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全覆盖管理体系,从而提升建筑垃圾整体管理水平,加速建筑垃圾产业循环利
教学建筑公共空间的热环境影响了师生们课余交往休憩的舒适性及室内空调能耗.为获知湿热地区教学建筑各类公共空间的夏季热舒适度现状,以广西大学第四教学建筑为研究对象,选取夏季典型晴天日,对室外、半室外与室内的公共空间进行热环境实测,获取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速、WBGT、表面温度等热环境参数.根据实测结果可知:遮阳与下垫面材料是影响室外公共空间热环境的主要因素;所处方位及其周围的热环境状况会影响半室外公共空间的舒适性;通风状况则是影响室内公共空间闷热程度的主要因素.根据实测结果对比不同因素对各类公共空间热舒适的
集市广场类型墟市作为一种重要的墟市类型是外来建筑文化与侨乡地域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果,广泛存在于五邑侨乡台山地区,闽南侨乡地区也有现存实例.本文依照建筑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对台山地区集市广场类型墟市进行类型学分析,总结其类型特征作为原型.在上述基础上探讨闽南曲江市场所体现的集市广场类型墟市的原型与其发生的地域特色变化,并提出类型学视角的曲江市场保护更新策略.
2007年,上海市宣布中心城区内的64条街道将永不拓宽.这些街道空间是历史风貌区的重要载体,而且大部分都位于原上海法租界区域内.在回顾近代上海法租界道路的规划和建设基础上,通过分析考察其从道路等级体系和公馆马路拱廊街①的规划与建设,再到临街建筑高度控制的引入与发展变迁,揭示了它们背后所显示的巴黎城市建筑法规对上海法租界的深刻影响,以及法租界在现代化和本土化方向的自我转变.
轨道交通和城市空间发展息息相关.轨道交通以其安全指数高、通勤效率较高等特点成为工作出行首选的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的发展势必带动对站点周边土地的需求并影响城市空间布局,从而对整个城市的发展产生影响,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促进交通与城市共生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城市区域层面,以西方都市圈建设经典案例为范本,从城市发展轴、城市中心区及城市新城区三个维度的城市建设探寻轨道交通引导下城市空间形态的变迁及两者互动影响下的内在关联.
西安作为历史古都,其城市街区具有自身的特色,但是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文章从街区制概念及特征出发,运用历时演变分析法和成因性分析法归纳总结了西安城市街区的演变规律和根本动因,从统治阶层的行为、经济利益的选择和文化价值的导向三个方面的演变动因对目前推进的街区制的错误认知进行再解读,期望为探索符合西安城市需求的街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认知和经验借鉴.
20世纪50年代末,全国掀起了一波乡村建设的浪潮,各地组织技术人员开展乡村居民点的规划设计工作,这是我国乡村规划的开端.本文从乡村居民点的总体布局、空间规划和集体住宅设计三个层面,解读了1959—1960年间上海地区乡村居民点的规划设计实践.研究发现,建国初期的乡村规划尚在探索阶段,许多方法借鉴了同时期城市住区的规划设计理念,因而脱离了乡村的实际情况.但随着认识的深入,规划设计的方法也不断地转变和发展,在该过程中,上海地区的规划设计实践亦体现出强烈的地方差异性.
“产城融合”是城镇化进程中遇到的重要问题,目前产业园单一产业的发展已经无法满足产业升级后带来的在居住、餐饮、娱乐、医疗及教育等方面的需求,产业园的规模及常住人口受到限制.为了有效解决产业园发展问题,国家层面提出了“产城融合”的概念,目标是在产业园升级发展产业的同时设置具有城市功能的相关配套,当产业升级与城市功能融合完成后,其将成为一个新兴的城市片区.西安电子谷项目(见图1)正是位于高新区第三次创业片区南侧,整体规划目标非常符合产城融合的理念.本文希望通过分析整个项目的设计理念,探索产业园设计及发展的目标,
依据国内外较为成熟的绿色社区评价体系,构建了适用于我国国情的绿色社区的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最后的结果,最后对戈甲营社区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戈甲营社区的最大隶属度为0.363,说明该社区的绿色评价为良好.
在生态文明的背景下,社区作为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单元,其规划设计应关注社会—生态系统的全面发展,但目前尚存在生态理念与规划设计的脱节问题,缺乏对其规划框架与设计策略的全面梳理.本文从城市生态社区的内涵解析入手,明晰其与各层级生态城市设计的关系,进而从与自然要素的融合路径、因地制宜的生态目标、指标传导体系、生态设计绩效评估四个层次归纳城市生态社区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目标导向下的城市生态社区实践总结设计策略,并对未来规划设计中应当关注的核心问题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