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国家和社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华民族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回顾新中国70年的光辉历程,总结经验教训,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中国;光辉历程;经验启示
从1949年至今,新中国一路上风雨兼程,走过了70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这其中凝结着我们党坚持不懈地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成果,给我们留下了重要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经验。走过千山万水,不忘来时路。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光辉历程,从历史经验和教训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对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原因就在于我们党一贯重视学习历史、重视总结运用历史经验,并且善于从不断认识、把握历史规律的过程当中寻找正确的方向与道路。纵观新中国成立70年的光辉历程,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汲取和借鉴。这些宝贵经验将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携手迈向人类美好未来提供现实启迪。
一、必须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一个事关党的前途、民族命运的重大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三次伟大的飞跃: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目前正朝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和所处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因此,我们应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解决当代中国存在的问题,并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党始终站在时代发展前列,党和人们的开拓奋进才会始终有光辉旗帜的引领,真理的光芒才能转化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物质力量。
二、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改革开放之初,在20世纪80年代伊始,邓小平同志就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出了强调,他说“这就是当前最大的政治”“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要“专心致志地、始终如一地干下去”“要横下心来,除了爆发大规模战争外,就要始终如一地、贯彻始终地搞这件事,一切围绕着这件事,不受任何干扰”,要“扭着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党的十三大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写进党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在著名的南巡讲话中,更是旗帜鲜明地指出:“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从改革开放到党的十九大修订完善党章,都毫不含糊地表述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級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也是动摇不得也动摇不了的根本命题。
新中国成立7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以后,特别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以后,发展生产力,正确地领导经济建设,是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中心任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又做出了全新的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若想解决新矛盾,就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紧扣新矛盾、瞄准新目标、踏上新征程、无愧新时代,这条路注定不轻松。但坚定地走下去,就一定能迎来民族复兴的曙光。
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的新年贺词中指出:“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为准则。尽管党在每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工作任务有所不同,为人民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也有所不同,但是党的根本宗旨始终没有变,而且始终贯穿于党的一切活动之中。1944年,毛泽东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发表《为人民服务》的讲话。1945年,党的七大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式载入党章。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为了人民,力量来源于人民。只有把人民放在心目中最高的位置,永远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我们的事业才能无往而不胜。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是为了顺应人民意愿、实现人民利益。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也都是为了实现人民意愿、维护人民利益。
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中国共产党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坚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确保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信赖、拥护和支持,是新时期党的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在新征程上,更好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新时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更艰辛的劳动和付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所以,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作了特别具体的、权威的表述,即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新时期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就是为了顺应新时代对党执政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承担起新时期的历史使命。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和纪律五个方面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 一是党的政治建设。突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带领人民取得全方位、开创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突出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正是通过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二是党的思想建设。思想理论建设作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固本培元工程,是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基本要求。在我们党9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党始终都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把思想理论建设作为铸魂工程,坚持以先进思想为引擎,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进入新时代,认真思考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对党的各项建设的重要性比任何时期都显得更为突出。
三是党的组织建设。政党的力量在于组织,组织建设的强弱在于其成员思想和行动的协同性和一致性。我们党从最初只有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成为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带领中国人民夺取了革命、建设、改革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靠的就是党的组织这个坚强有力的本体,靠的就是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凝聚了千千万万人民群众一起在党的旗帜下前进。
四是是黨的作风建设。无论我们党如何发展和壮大,始终都是人民的一部分。这种血浓于水、鱼水情深的亲密关系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所独有的。只有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继续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才能源源不断地获得新鲜血液和蓬勃生机,才能凭借团结统一的民众力量实现自我革新和自我超越,从而再续辉煌、再创佳绩,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
五是党的纪律建设。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自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把“纪律”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加强纪律建设。”党的十九大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突出了纪律建设这一治本之策。中国共产党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核心竞争力就是党的纪律。新时代,纪律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对于我们党承担历史使命、建设伟大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回首新中国70年,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国共产党从登上历史舞台到掌握全国政权,从执政中国到领航复兴,绝不是偶然,而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展望未来,而今迈步从头越。新征程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中国共产党必将以更加强大的领导力、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立时代发展潮头、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M].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M].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
[3]曲青山.新中国70年党的光辉历程[EB/OL].人民论坛网,2019-6-18.
[4]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5]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9.
[6]杨云成.新时代党内监督的干部保护功能:基本逻辑与具体实践[J].岭南学刊,2020-01-03.
[7]袁银传,史素花.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J].思想教育研究,2020-03-25.
[8]田玉敏.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的五重维度[J].天津农学院学报,2020-03-31.
(作者单位:中共南阳市委党校)
【关键词】新中国;光辉历程;经验启示
从1949年至今,新中国一路上风雨兼程,走过了70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这其中凝结着我们党坚持不懈地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成果,给我们留下了重要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经验。走过千山万水,不忘来时路。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光辉历程,从历史经验和教训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对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原因就在于我们党一贯重视学习历史、重视总结运用历史经验,并且善于从不断认识、把握历史规律的过程当中寻找正确的方向与道路。纵观新中国成立70年的光辉历程,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汲取和借鉴。这些宝贵经验将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携手迈向人类美好未来提供现实启迪。
一、必须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一个事关党的前途、民族命运的重大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三次伟大的飞跃: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目前正朝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和所处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因此,我们应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解决当代中国存在的问题,并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党始终站在时代发展前列,党和人们的开拓奋进才会始终有光辉旗帜的引领,真理的光芒才能转化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物质力量。
二、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改革开放之初,在20世纪80年代伊始,邓小平同志就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出了强调,他说“这就是当前最大的政治”“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要“专心致志地、始终如一地干下去”“要横下心来,除了爆发大规模战争外,就要始终如一地、贯彻始终地搞这件事,一切围绕着这件事,不受任何干扰”,要“扭着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党的十三大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写进党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在著名的南巡讲话中,更是旗帜鲜明地指出:“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从改革开放到党的十九大修订完善党章,都毫不含糊地表述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級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也是动摇不得也动摇不了的根本命题。
新中国成立7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以后,特别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以后,发展生产力,正确地领导经济建设,是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中心任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又做出了全新的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若想解决新矛盾,就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紧扣新矛盾、瞄准新目标、踏上新征程、无愧新时代,这条路注定不轻松。但坚定地走下去,就一定能迎来民族复兴的曙光。
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的新年贺词中指出:“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为准则。尽管党在每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工作任务有所不同,为人民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也有所不同,但是党的根本宗旨始终没有变,而且始终贯穿于党的一切活动之中。1944年,毛泽东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发表《为人民服务》的讲话。1945年,党的七大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式载入党章。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为了人民,力量来源于人民。只有把人民放在心目中最高的位置,永远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我们的事业才能无往而不胜。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是为了顺应人民意愿、实现人民利益。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也都是为了实现人民意愿、维护人民利益。
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中国共产党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坚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确保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信赖、拥护和支持,是新时期党的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在新征程上,更好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新时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更艰辛的劳动和付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所以,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作了特别具体的、权威的表述,即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新时期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就是为了顺应新时代对党执政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承担起新时期的历史使命。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和纪律五个方面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 一是党的政治建设。突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带领人民取得全方位、开创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突出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正是通过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二是党的思想建设。思想理论建设作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固本培元工程,是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基本要求。在我们党9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党始终都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把思想理论建设作为铸魂工程,坚持以先进思想为引擎,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进入新时代,认真思考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对党的各项建设的重要性比任何时期都显得更为突出。
三是党的组织建设。政党的力量在于组织,组织建设的强弱在于其成员思想和行动的协同性和一致性。我们党从最初只有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成为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带领中国人民夺取了革命、建设、改革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靠的就是党的组织这个坚强有力的本体,靠的就是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凝聚了千千万万人民群众一起在党的旗帜下前进。
四是是黨的作风建设。无论我们党如何发展和壮大,始终都是人民的一部分。这种血浓于水、鱼水情深的亲密关系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所独有的。只有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继续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才能源源不断地获得新鲜血液和蓬勃生机,才能凭借团结统一的民众力量实现自我革新和自我超越,从而再续辉煌、再创佳绩,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
五是党的纪律建设。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自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把“纪律”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加强纪律建设。”党的十九大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突出了纪律建设这一治本之策。中国共产党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核心竞争力就是党的纪律。新时代,纪律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对于我们党承担历史使命、建设伟大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回首新中国70年,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国共产党从登上历史舞台到掌握全国政权,从执政中国到领航复兴,绝不是偶然,而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展望未来,而今迈步从头越。新征程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中国共产党必将以更加强大的领导力、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立时代发展潮头、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M].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M].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
[3]曲青山.新中国70年党的光辉历程[EB/OL].人民论坛网,2019-6-18.
[4]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5]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9.
[6]杨云成.新时代党内监督的干部保护功能:基本逻辑与具体实践[J].岭南学刊,2020-01-03.
[7]袁银传,史素花.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J].思想教育研究,2020-03-25.
[8]田玉敏.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的五重维度[J].天津农学院学报,2020-03-31.
(作者单位:中共南阳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