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清新可以复制
如果有机会去被称为小清新之城的厦门,走出火车站很容易看到这样的景象:一群头戴小太阳帽、身穿棉布长裙、脖子挎着一只巨大单反相机的姑娘,在斯斯文文却又无序地挤进公交车车厢。举一个不敬的比喻,就像是夕阳落山,一群羊在争相挤进圈里,它们杂乱无礼的,却又是缓慢而安静地通过狭窄的门。
小清新是可以复制的。据说能熟练写出这样的句式的人,都属于小清新:
要做这样一个女子。
面若桃花。心深似海。冷暖自知。真诚善良。
触觉敏锐。情感丰富。坚韧独立。缱绻决绝。
坚持读书。写字。观影。听歌。旅行。上网。摄影。
有时唱歌。跳舞。打扫。烹饪。打扮。约会。狂欢。
也许总是缺乏安全感不知所措。也许某时落拓不羁到有点放肆。也许时常自虐不爱惜自己。也许一直有严重的恋物癖。
也许习惯了琐碎的小自恋。也许经常深陷疯狂的恋情。
爱的时候不顾一切全情投入致死纠缠不依不饶。甜美而乖戾。
不爱的时候决绝离开不拖不欠冷静清醒。残酷而寂静。
这段话摘抄自豆瓣小组“清静凛冽的女子”组长“蜜琉璃”的日志,这个小组成立于2006年。
大约在小清新正式粉墨登场的10年以前(1995年),寓居美国的作家张爱玲辞世,让中国的大众读者开始留意到她那些有着显著“低到尘埃里,开出灿烂的花”风格的文字;在21世纪即将到来的几年里,上海的小白领励婕开始用“安妮宝贝”的名号在BBS上写小说,主题多为工业化城市中游离者的生活,大约出于刻意和无意,她笔端涌出的文字总和20世纪张爱玲笔下的沪上生活十分相似;而歌手王菲在20世纪的最后几年出版了《只爱陌生人》以及《寓言》;这时候,四川自贡的中学生郭敬明45°仰望星空,随后泪流满面……
时隔多年以后,这些片段零碎地拼出了小清新的前世,然而,接下来的几年,出炉不及十年的“小资热”迅速退烧。与此同时,张爱玲的洒脱被几年后的“《今生今世》热”踢爆;安妮宝贝封笔五年,后续作品开始脱离早期的自己,开始关注人的内心世界;王菲再嫁为人妇;郭敬明被指控抄袭……
当曾经的70后小资一族或成为主打精英牌的中产阶级,或因为生存压力,成为去菜市场讨价还价的大叔大妈,这一棒交到了80后手上。“小资”这个词和群体,在被唾弃和被尴尬了十多年后,终又显示出复燃的迹象,这重燃的火焰,就是“小清新”。
小清新发迹史
在世界范围里,小清新被公认为发迹于音乐流派Indie Pop(独立流行乐),这种音乐起源自1980年代的英国,以旋律优美清爽为特点。而在中国,小清新除去婉约派、小资文学等历史传统,也是在一阵阵歌声里安稳着陆。
在中国,大多数人都觉得小清新是从一个70后女性的歌声中开始的。那是2004年的台北,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毕业的女生,头戴安全盔,骑在摩托车上哼出了一段干净而清澈的旋律,她叫陈绮贞,生于1975年。这首名为《旅行的意义》的歌曲,几乎成为了所有小清新一族的必备歌曲,也让“旅游”这个词从此彻底被打入小清新们的回收站。而陈本人也被小清新们称为陈老师(为了区别,那位摄影爱好者一般被小清新们称为“陈老湿”)。
2005年,在海峡这一端,名不见经传的歌手“曹芳”在发行自己的第2张专辑《遇见我》时把名字改回了本名“曹方”,作为小众歌手,她的姿态和1980年代的英国独立歌手们毫无区别:包揽了全部词曲。此外,因为专业是英语,她的不少作品直接用英文演唱中国的体裁,而就是这样一张独立、自我、情绪化的专辑,居然横扫榜单,超过十万张唱片的销量纪录,曹方也因此一举夺得“班长”的美名。
在香港,同时开始活跃的是My Little Airport,作品以曲风清新、梦幻,配以大胆的歌词著称,成员有男有女——网谚“银镯女子金链汉”。不要以为小清新人群中只有女性,尽管小清新姑娘占据着大多数,但其中也不乏点缀者。在曹方大获全胜的同一年,台湾小清新乐队苏打绿登场,其主唱吴青峰无疑可以看成小清新男子的代表:小身板,犹如豆芽菜,喜欢穿着紧身裤,帆布鞋。按照小清新的描述,他们面庞干净,眼神忧伤,嘴角上扬。
最初这一类音乐被称为“非主流”,但没多久非主流被90后用滥,于是小清新成为了最佳用词。他们运用娴熟的真假声混搭,唱出的日常琐碎与感念。
小清新的“敌人”
从小资到小清新的延续,是网络的一场胜利。毕竟,现实社会生活的繁琐无法让一个身处其中的人保持遗世独立。
但在不知道对方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的网络虚拟世界,不食人间烟火的任务的确可以完成:在一顿四川火锅后,连头发沾染的花椒味都不需要甩掉,迅速拿起一根黄瓜。同样,如果追溯历史,在发黄的书页里也可以完成。
例如唐代诗人宋之问,回乡时“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将小清新男一面喜欢哼哼唧唧着小自恋,另一面却在神伤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真相却是,宋之问有严重的口臭,为此武则天十分嫌弃他。(详见《太平广记》)
中国人的小清新从民国时代就普遍存在了,林徽因的堂弟林宣曾说过一个故事,林徽因写诗常常在晚上,还要点上一炷清香,摆一瓶插花,穿一袭白绸睡袍,面对庭中一池荷叶,在清风飘飘中吟哦酿制佳作。——的确是小清新得很,但林宣接下来说了一段“微毁灭”:“我姐对自己那一身打扮和形象得意至极,曾说‘我要是个男的,看一眼就会晕倒’,梁思成却逗道,‘我看了就没晕倒’,把我姐气得要命,嗔怪梁思成不会欣赏她,太理智了。”
可见小清新历来不太受人待见。往往最了解小清新的,都是最反对小清新的。豆瓣有“清静凛冽的女子”,也有“最烦小清新”,“最烦小清新”的成员曾经用寥寥数语勾勒出小清新的群像:“莉莉周是信仰,陈绮贞是活佛。穿条白色棉布裙子,往耳边塞个大耳机,再找一片金灿灿的小麦田儿,往里一站,双眼一闭,脑袋一仰,仰望华丽丽的45度天空,再拿个小Lomo一喀嚓,哇噻,文艺了。” 对此,有人总结说,小清新是应该感谢异端的,如果不是异端的疯狂吐槽帮他们总结出行为指南,估计一般的小清新还在摸爬滚打,纠结着要不要读本安妮宝贝。
张爱玲的挚友炎樱即可看成民国年间小清新的代表,张爱玲的处女作《传奇》出版后,封面效果不理想,再版的时候换上了炎樱设计的封面:“像古绸缎上盘了深色云朵,又像黑压压涌起了一个潮头,轻轻落下许多嘈切嘁嚓的浪花……”十足的小清新范,为此张爱玲特别喜欢。可炎樱本人的样貌,实在谈不上小清新,张爱玲甚至在《炎樱语录》中说:炎樱个子小而丰满,时时有发胖的危险,换现在的时尚女子,不忧愁死,也定会自卑死。
而最近流行的另一个段子也和张爱玲有些关系,曾经有位因出演张爱玲小说改编的电影而出名的女星接受女性杂志的采访,谈及最喜欢的菜时,答曰“回锅肉”,但采访稿发到经纪人处确认后,回传的稿子中回锅肉被改成了“香菇菜心”。这件事一时之间引为笑谈。
在反小清新联盟看来,小清新往往矫情、造作,在多元化的社会里,他们所谓的“自我”和“倔强”无疑显得造作和装,更多的小清新离开Lomo相机、离开PS软件、离开网络后,见光必死。
乐评人张晓舟说,内地城市生活感性不足,粗糙有余,豆瓣和博客时代的新生代们患了小资饥饿症,嗷嗷待哺。事实上不只是中国,在东南亚一隅的泰国,小清新也极受欢迎,小清新似乎并不能简单用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来解释。
是率真还是造作?
不可忽略的是,小清新确实是精准的省钱的办法之一。以台湾电影《蓝色大门》为例,男女主角只需在街头骑着自行车便能表达情绪,并成为经典桥段,这要放在好莱坞的大片里,绝对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泰国的小清新电影业深谙其道:以泰国小清新教主马里奥·毛瑞尔(其人是中德混血)的两部代表作为例,无论是《暹罗之恋》还是《初恋那件小事》,都只需格子衫、帆布鞋、电单车即可,贫穷的家庭可以没有豪华装修,但简单装潢一个清爽的家还是不需要多少钱的:不是每个制作人都有柴智屏的胆量,西门町淘来的平民货也敢穿到电视剧中豪门公子F4的身上。
由此说来,小清新不失为一种包装的方式,抛开网上“10万装修98平米清新格调美家”的攻略,发展小清新景点,也不失为提升城市旅游产业的一种方式,如内地的厦门、青岛、大连,中国台湾的垦丁或者泰国的清迈。
大概猫和小清新有某种相似的特质,据说小清新旅游时一定要单反相机拍摄猫,随后立即发上网络,配以“小城节奏缓慢,就连猫的步伐也变慢了”,此外好像小清新的地方一定会有很多优雅的猫。简单来说,如果看到一个人身着白色简单T恤,脖子上挂着大耳机,听着陈绮贞《旅行的意义》,再背着双肩背包,拿着单反或者Lomo相机,他十有八九是小清新,如果不出意外,接下来他一定会找个咖啡馆坐下发微博、写博客。
对小清新口诛笔伐最甚者,有这样一段文字:
贵国小资小清新至少毁了两个牛逼作家,一个张爱玲,一个村上春树。贵国小资小清新至少毁了两个牛逼的物什,一个单反,一个帆布鞋。贵国小资小清新至少毁了两个词语,一个宿命,一个烟花。贵国小资小清新至少毁了两个牛逼地方,一个丽江,一个普罗旺斯。贵国的小资小清新至少毁了两种牛逼的饮品,一个咖啡,一个红酒。贵国小清新至少还毁了两样食物,一个哈根达斯,一个卡布奇诺。贵国小资小清新至少毁了两个打扮儿,一个棉布小碎花,一个民族风银首饰。贵国的小资小清新至少毁了两种牛逼的料作,一个棉布,一个开司米。贵国小资小清新至少毁了两种女性发型,长卷发“一头海藻一样的长发”、短卷发“慵懒的小卷贴在头皮上”。贵国的小资小清新至少毁了两种生活方式,一个小资,一个小清新。
讨伐归讨伐,但小清新们却依然乐此不疲。无论是嘲讽、打击、甚至愚弄,小清新都保持着冷静的姿态。本刊记者曾在采访“小清新”代表歌手曹方时提出过这样的疑问:“‘小清新’和‘文艺歌手’这些词,在现在说起来有些负面,你还介不介意别人这么称呼你?”
曹方的回答明确而率直,她说,如果是听她音乐的人这样说她,她一定不会介意。这个世界有太多阴暗面,如果沉没其中,这个世界还会变得更好吗?——“‘小清新’和‘小文艺’本来都是很好的词,女孩子干干净净一点不好吗?”
国内独立音乐人邵夷贝曾经写过《小清新怎么招你》,提到“从今天起,我宣布我是一个小清新,面朝天空草地,秋凉长裙开。”她表示不能理解那么多人为什么反对小清新,在她看来,小清新之所以会成为一种尴尬的状态,是因为,在一个物质崇拜的时代里,情怀和理想主义都被认定是“装”和“假”,因为它们并不能直接产生造福大众的物质和金钱。
从社会学上来说,生于1980年代的“失梦一代”,在经济发展的大时代中,无力改变外界施加的力量,因为不适于生活的残酷,所以迷恋于那些唯美的影视、文字与图像,深藏于文艺中的理想世界,毕竟,小清新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退一步讲,也是一种略为造作恋物癖(如棉布裙、帆布鞋、卡布奇诺、银镯)。从某方面而言,小清新的方式,至少比沉迷于酒精和药物的“垮掉的一代”要好。
面对着反对者的巨响,小清新们往往选择以沉默对待,他们很少发出声音,有的也是细微的埋怨。就像小清新乐队主唱吴青峰微博主页上所说:“这世界看起来很极端 / 习惯用手段制造浪漫 / 其实我 / 还不习惯 / 敷衍地配合桥段。”小清新往往是最为缄默沉静的那一个,即使他们在网络世界上用最“义无反顾的倔强”,把自己的行为描述得近乎殉难者。
在百度一个小清新扎堆的贴吧,一位小清新乐迷如此讲述自己的内心状况:是不是清新在于心态,而不是四处标榜自己,却四处滥情,以勾搭妹纸为目的,都是伪清新,是闷骚的流氓,要么流氓个彻底,譬如李志(内地民谣歌手,情史丰富,并坚持为之进行创作),要么清新如曹方。由此看来,不少小清新真的只是想活出一个率性自然的自我,不管别人如何看待,至少在他们内心里,那才是真正的自己。
乱弹·中国小清新演绎史 约公元前1140年 伯夷叔齐在首阳山绝食,奠定小清新食谱中“香菇菜心”的基调。
公元前636年 晋文公欲求贤臣,见隐居的小清新介子推不得,放火焚山,自我而倔强的介子推被烧,抱树而死。不食烟火的冷艳寒食节开始。
公元前2世纪 张骞通西域,小清新最喜欢的食物之一黄瓜被引进中土。
约公元元年 著名乐府诗《江南》诞生,“莲叶何田田”的美感直接影响后世,以至于两千年后农业重金属组合凤凰传奇也将自己的小清新代表作命名为《荷塘月色》。
约公元200年 著名文艺青年周瑜留下“曲有误,周郎顾”的段子,统一了文艺青年必须懂音律和懂眼神即姿态的标准。
约公元240年,小清新鼻祖银镯男子何晏获“傅粉何郎”称号,证明男人涂脂抹粉也没错;此公走路的时候喜欢顾影自怜,也创造了小清新扎堆空谈的风范,此外还改良了兴奋剂“五石散”,使小清新群体开启了自嗨功能,更直接导致了后来的小清新喜欢穿宽松麻布长衣(晋代衣冠)的习惯。
公元405年 著名诗人陶渊明隐居,一生爱菊的他为后世的小清新留下了“采菊东篱下”的绝句,不过,后世的小清新一般都称“好一朵凌冽的雏菊”。
公元779年 非主流诗人贾岛诞生,他一生不喜与常人往来,足够自我,《唐才子传》称他“所交悉尘外之士”。
公元1084年 婉约小清新李清照诞生,后世小清新的情绪基本都能在她的作品中得到印证。
公元1784年 《红楼梦》成书,从此中国古典小说中那一堆金链汉子里,终于有了银镯女子和银镯男子的流泪和欢笑。
公元1944年 作家张爱玲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传奇》,小资品位和小清新得以结合。
公元1998年 上海白领安妮宝贝以告别、流浪、宿命为题材创作小说,小说中的场景和品位直接影响后来的小清新,例如:麻布长裙、海藻一样的长发、光脚穿帆布鞋……
公元2002年 电影《蓝色大门》捧红高中生桂纶镁,小清新电影正式登场。
公元2004年 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毕业生陈绮贞发表第二张单曲《旅行的意义》。
公元2005年 曹方、苏打绿等小清新音乐人大获全胜。小清新攻势正式展开。
公元2007年 泰国小清新教主、中德混血儿马里奥·毛瑞尔因《暹罗之恋》出道。该片迅速通过网络进入中国,无论是电影还是演员本人都受到小清新们的热捧,随后马里奥又在2010年推出了《初恋这件小事》,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
公元2012年 桂纶镁因小清新电影《女朋友·男朋友》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如果有机会去被称为小清新之城的厦门,走出火车站很容易看到这样的景象:一群头戴小太阳帽、身穿棉布长裙、脖子挎着一只巨大单反相机的姑娘,在斯斯文文却又无序地挤进公交车车厢。举一个不敬的比喻,就像是夕阳落山,一群羊在争相挤进圈里,它们杂乱无礼的,却又是缓慢而安静地通过狭窄的门。
小清新是可以复制的。据说能熟练写出这样的句式的人,都属于小清新:
要做这样一个女子。
面若桃花。心深似海。冷暖自知。真诚善良。
触觉敏锐。情感丰富。坚韧独立。缱绻决绝。
坚持读书。写字。观影。听歌。旅行。上网。摄影。
有时唱歌。跳舞。打扫。烹饪。打扮。约会。狂欢。
也许总是缺乏安全感不知所措。也许某时落拓不羁到有点放肆。也许时常自虐不爱惜自己。也许一直有严重的恋物癖。
也许习惯了琐碎的小自恋。也许经常深陷疯狂的恋情。
爱的时候不顾一切全情投入致死纠缠不依不饶。甜美而乖戾。
不爱的时候决绝离开不拖不欠冷静清醒。残酷而寂静。
这段话摘抄自豆瓣小组“清静凛冽的女子”组长“蜜琉璃”的日志,这个小组成立于2006年。
大约在小清新正式粉墨登场的10年以前(1995年),寓居美国的作家张爱玲辞世,让中国的大众读者开始留意到她那些有着显著“低到尘埃里,开出灿烂的花”风格的文字;在21世纪即将到来的几年里,上海的小白领励婕开始用“安妮宝贝”的名号在BBS上写小说,主题多为工业化城市中游离者的生活,大约出于刻意和无意,她笔端涌出的文字总和20世纪张爱玲笔下的沪上生活十分相似;而歌手王菲在20世纪的最后几年出版了《只爱陌生人》以及《寓言》;这时候,四川自贡的中学生郭敬明45°仰望星空,随后泪流满面……
时隔多年以后,这些片段零碎地拼出了小清新的前世,然而,接下来的几年,出炉不及十年的“小资热”迅速退烧。与此同时,张爱玲的洒脱被几年后的“《今生今世》热”踢爆;安妮宝贝封笔五年,后续作品开始脱离早期的自己,开始关注人的内心世界;王菲再嫁为人妇;郭敬明被指控抄袭……
当曾经的70后小资一族或成为主打精英牌的中产阶级,或因为生存压力,成为去菜市场讨价还价的大叔大妈,这一棒交到了80后手上。“小资”这个词和群体,在被唾弃和被尴尬了十多年后,终又显示出复燃的迹象,这重燃的火焰,就是“小清新”。
小清新发迹史
在世界范围里,小清新被公认为发迹于音乐流派Indie Pop(独立流行乐),这种音乐起源自1980年代的英国,以旋律优美清爽为特点。而在中国,小清新除去婉约派、小资文学等历史传统,也是在一阵阵歌声里安稳着陆。
在中国,大多数人都觉得小清新是从一个70后女性的歌声中开始的。那是2004年的台北,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毕业的女生,头戴安全盔,骑在摩托车上哼出了一段干净而清澈的旋律,她叫陈绮贞,生于1975年。这首名为《旅行的意义》的歌曲,几乎成为了所有小清新一族的必备歌曲,也让“旅游”这个词从此彻底被打入小清新们的回收站。而陈本人也被小清新们称为陈老师(为了区别,那位摄影爱好者一般被小清新们称为“陈老湿”)。
2005年,在海峡这一端,名不见经传的歌手“曹芳”在发行自己的第2张专辑《遇见我》时把名字改回了本名“曹方”,作为小众歌手,她的姿态和1980年代的英国独立歌手们毫无区别:包揽了全部词曲。此外,因为专业是英语,她的不少作品直接用英文演唱中国的体裁,而就是这样一张独立、自我、情绪化的专辑,居然横扫榜单,超过十万张唱片的销量纪录,曹方也因此一举夺得“班长”的美名。
在香港,同时开始活跃的是My Little Airport,作品以曲风清新、梦幻,配以大胆的歌词著称,成员有男有女——网谚“银镯女子金链汉”。不要以为小清新人群中只有女性,尽管小清新姑娘占据着大多数,但其中也不乏点缀者。在曹方大获全胜的同一年,台湾小清新乐队苏打绿登场,其主唱吴青峰无疑可以看成小清新男子的代表:小身板,犹如豆芽菜,喜欢穿着紧身裤,帆布鞋。按照小清新的描述,他们面庞干净,眼神忧伤,嘴角上扬。
最初这一类音乐被称为“非主流”,但没多久非主流被90后用滥,于是小清新成为了最佳用词。他们运用娴熟的真假声混搭,唱出的日常琐碎与感念。
小清新的“敌人”
从小资到小清新的延续,是网络的一场胜利。毕竟,现实社会生活的繁琐无法让一个身处其中的人保持遗世独立。
但在不知道对方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的网络虚拟世界,不食人间烟火的任务的确可以完成:在一顿四川火锅后,连头发沾染的花椒味都不需要甩掉,迅速拿起一根黄瓜。同样,如果追溯历史,在发黄的书页里也可以完成。
例如唐代诗人宋之问,回乡时“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将小清新男一面喜欢哼哼唧唧着小自恋,另一面却在神伤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真相却是,宋之问有严重的口臭,为此武则天十分嫌弃他。(详见《太平广记》)
中国人的小清新从民国时代就普遍存在了,林徽因的堂弟林宣曾说过一个故事,林徽因写诗常常在晚上,还要点上一炷清香,摆一瓶插花,穿一袭白绸睡袍,面对庭中一池荷叶,在清风飘飘中吟哦酿制佳作。——的确是小清新得很,但林宣接下来说了一段“微毁灭”:“我姐对自己那一身打扮和形象得意至极,曾说‘我要是个男的,看一眼就会晕倒’,梁思成却逗道,‘我看了就没晕倒’,把我姐气得要命,嗔怪梁思成不会欣赏她,太理智了。”
可见小清新历来不太受人待见。往往最了解小清新的,都是最反对小清新的。豆瓣有“清静凛冽的女子”,也有“最烦小清新”,“最烦小清新”的成员曾经用寥寥数语勾勒出小清新的群像:“莉莉周是信仰,陈绮贞是活佛。穿条白色棉布裙子,往耳边塞个大耳机,再找一片金灿灿的小麦田儿,往里一站,双眼一闭,脑袋一仰,仰望华丽丽的45度天空,再拿个小Lomo一喀嚓,哇噻,文艺了。” 对此,有人总结说,小清新是应该感谢异端的,如果不是异端的疯狂吐槽帮他们总结出行为指南,估计一般的小清新还在摸爬滚打,纠结着要不要读本安妮宝贝。
张爱玲的挚友炎樱即可看成民国年间小清新的代表,张爱玲的处女作《传奇》出版后,封面效果不理想,再版的时候换上了炎樱设计的封面:“像古绸缎上盘了深色云朵,又像黑压压涌起了一个潮头,轻轻落下许多嘈切嘁嚓的浪花……”十足的小清新范,为此张爱玲特别喜欢。可炎樱本人的样貌,实在谈不上小清新,张爱玲甚至在《炎樱语录》中说:炎樱个子小而丰满,时时有发胖的危险,换现在的时尚女子,不忧愁死,也定会自卑死。
而最近流行的另一个段子也和张爱玲有些关系,曾经有位因出演张爱玲小说改编的电影而出名的女星接受女性杂志的采访,谈及最喜欢的菜时,答曰“回锅肉”,但采访稿发到经纪人处确认后,回传的稿子中回锅肉被改成了“香菇菜心”。这件事一时之间引为笑谈。
在反小清新联盟看来,小清新往往矫情、造作,在多元化的社会里,他们所谓的“自我”和“倔强”无疑显得造作和装,更多的小清新离开Lomo相机、离开PS软件、离开网络后,见光必死。
乐评人张晓舟说,内地城市生活感性不足,粗糙有余,豆瓣和博客时代的新生代们患了小资饥饿症,嗷嗷待哺。事实上不只是中国,在东南亚一隅的泰国,小清新也极受欢迎,小清新似乎并不能简单用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来解释。
是率真还是造作?
不可忽略的是,小清新确实是精准的省钱的办法之一。以台湾电影《蓝色大门》为例,男女主角只需在街头骑着自行车便能表达情绪,并成为经典桥段,这要放在好莱坞的大片里,绝对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泰国的小清新电影业深谙其道:以泰国小清新教主马里奥·毛瑞尔(其人是中德混血)的两部代表作为例,无论是《暹罗之恋》还是《初恋那件小事》,都只需格子衫、帆布鞋、电单车即可,贫穷的家庭可以没有豪华装修,但简单装潢一个清爽的家还是不需要多少钱的:不是每个制作人都有柴智屏的胆量,西门町淘来的平民货也敢穿到电视剧中豪门公子F4的身上。
由此说来,小清新不失为一种包装的方式,抛开网上“10万装修98平米清新格调美家”的攻略,发展小清新景点,也不失为提升城市旅游产业的一种方式,如内地的厦门、青岛、大连,中国台湾的垦丁或者泰国的清迈。
大概猫和小清新有某种相似的特质,据说小清新旅游时一定要单反相机拍摄猫,随后立即发上网络,配以“小城节奏缓慢,就连猫的步伐也变慢了”,此外好像小清新的地方一定会有很多优雅的猫。简单来说,如果看到一个人身着白色简单T恤,脖子上挂着大耳机,听着陈绮贞《旅行的意义》,再背着双肩背包,拿着单反或者Lomo相机,他十有八九是小清新,如果不出意外,接下来他一定会找个咖啡馆坐下发微博、写博客。
对小清新口诛笔伐最甚者,有这样一段文字:
贵国小资小清新至少毁了两个牛逼作家,一个张爱玲,一个村上春树。贵国小资小清新至少毁了两个牛逼的物什,一个单反,一个帆布鞋。贵国小资小清新至少毁了两个词语,一个宿命,一个烟花。贵国小资小清新至少毁了两个牛逼地方,一个丽江,一个普罗旺斯。贵国的小资小清新至少毁了两种牛逼的饮品,一个咖啡,一个红酒。贵国小清新至少还毁了两样食物,一个哈根达斯,一个卡布奇诺。贵国小资小清新至少毁了两个打扮儿,一个棉布小碎花,一个民族风银首饰。贵国的小资小清新至少毁了两种牛逼的料作,一个棉布,一个开司米。贵国小资小清新至少毁了两种女性发型,长卷发“一头海藻一样的长发”、短卷发“慵懒的小卷贴在头皮上”。贵国的小资小清新至少毁了两种生活方式,一个小资,一个小清新。
讨伐归讨伐,但小清新们却依然乐此不疲。无论是嘲讽、打击、甚至愚弄,小清新都保持着冷静的姿态。本刊记者曾在采访“小清新”代表歌手曹方时提出过这样的疑问:“‘小清新’和‘文艺歌手’这些词,在现在说起来有些负面,你还介不介意别人这么称呼你?”
曹方的回答明确而率直,她说,如果是听她音乐的人这样说她,她一定不会介意。这个世界有太多阴暗面,如果沉没其中,这个世界还会变得更好吗?——“‘小清新’和‘小文艺’本来都是很好的词,女孩子干干净净一点不好吗?”
国内独立音乐人邵夷贝曾经写过《小清新怎么招你》,提到“从今天起,我宣布我是一个小清新,面朝天空草地,秋凉长裙开。”她表示不能理解那么多人为什么反对小清新,在她看来,小清新之所以会成为一种尴尬的状态,是因为,在一个物质崇拜的时代里,情怀和理想主义都被认定是“装”和“假”,因为它们并不能直接产生造福大众的物质和金钱。
从社会学上来说,生于1980年代的“失梦一代”,在经济发展的大时代中,无力改变外界施加的力量,因为不适于生活的残酷,所以迷恋于那些唯美的影视、文字与图像,深藏于文艺中的理想世界,毕竟,小清新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退一步讲,也是一种略为造作恋物癖(如棉布裙、帆布鞋、卡布奇诺、银镯)。从某方面而言,小清新的方式,至少比沉迷于酒精和药物的“垮掉的一代”要好。
面对着反对者的巨响,小清新们往往选择以沉默对待,他们很少发出声音,有的也是细微的埋怨。就像小清新乐队主唱吴青峰微博主页上所说:“这世界看起来很极端 / 习惯用手段制造浪漫 / 其实我 / 还不习惯 / 敷衍地配合桥段。”小清新往往是最为缄默沉静的那一个,即使他们在网络世界上用最“义无反顾的倔强”,把自己的行为描述得近乎殉难者。
在百度一个小清新扎堆的贴吧,一位小清新乐迷如此讲述自己的内心状况:是不是清新在于心态,而不是四处标榜自己,却四处滥情,以勾搭妹纸为目的,都是伪清新,是闷骚的流氓,要么流氓个彻底,譬如李志(内地民谣歌手,情史丰富,并坚持为之进行创作),要么清新如曹方。由此看来,不少小清新真的只是想活出一个率性自然的自我,不管别人如何看待,至少在他们内心里,那才是真正的自己。
乱弹·中国小清新演绎史 约公元前1140年 伯夷叔齐在首阳山绝食,奠定小清新食谱中“香菇菜心”的基调。
公元前636年 晋文公欲求贤臣,见隐居的小清新介子推不得,放火焚山,自我而倔强的介子推被烧,抱树而死。不食烟火的冷艳寒食节开始。
公元前2世纪 张骞通西域,小清新最喜欢的食物之一黄瓜被引进中土。
约公元元年 著名乐府诗《江南》诞生,“莲叶何田田”的美感直接影响后世,以至于两千年后农业重金属组合凤凰传奇也将自己的小清新代表作命名为《荷塘月色》。
约公元200年 著名文艺青年周瑜留下“曲有误,周郎顾”的段子,统一了文艺青年必须懂音律和懂眼神即姿态的标准。
约公元240年,小清新鼻祖银镯男子何晏获“傅粉何郎”称号,证明男人涂脂抹粉也没错;此公走路的时候喜欢顾影自怜,也创造了小清新扎堆空谈的风范,此外还改良了兴奋剂“五石散”,使小清新群体开启了自嗨功能,更直接导致了后来的小清新喜欢穿宽松麻布长衣(晋代衣冠)的习惯。
公元405年 著名诗人陶渊明隐居,一生爱菊的他为后世的小清新留下了“采菊东篱下”的绝句,不过,后世的小清新一般都称“好一朵凌冽的雏菊”。
公元779年 非主流诗人贾岛诞生,他一生不喜与常人往来,足够自我,《唐才子传》称他“所交悉尘外之士”。
公元1084年 婉约小清新李清照诞生,后世小清新的情绪基本都能在她的作品中得到印证。
公元1784年 《红楼梦》成书,从此中国古典小说中那一堆金链汉子里,终于有了银镯女子和银镯男子的流泪和欢笑。
公元1944年 作家张爱玲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传奇》,小资品位和小清新得以结合。
公元1998年 上海白领安妮宝贝以告别、流浪、宿命为题材创作小说,小说中的场景和品位直接影响后来的小清新,例如:麻布长裙、海藻一样的长发、光脚穿帆布鞋……
公元2002年 电影《蓝色大门》捧红高中生桂纶镁,小清新电影正式登场。
公元2004年 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毕业生陈绮贞发表第二张单曲《旅行的意义》。
公元2005年 曹方、苏打绿等小清新音乐人大获全胜。小清新攻势正式展开。
公元2007年 泰国小清新教主、中德混血儿马里奥·毛瑞尔因《暹罗之恋》出道。该片迅速通过网络进入中国,无论是电影还是演员本人都受到小清新们的热捧,随后马里奥又在2010年推出了《初恋这件小事》,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
公元2012年 桂纶镁因小清新电影《女朋友·男朋友》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