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帝内经》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有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大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这精辟地概括了春季养生是在春天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养生保健活动。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民间谚语,同样适用于养生保健。春季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加上风邪很盛,容易侵袭人体而损耗阳气。而春季生发之气是夏长之气的基础,所以在春季生发阳气是一年健康的开始,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饮食调养、起居调养、自我调剂生活等多种保健方法,能够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防病抗衰老、延年益寿的目的。
调畅情志,乐观戒怒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是大自然气温上升、阳气逐渐旺盛之时,此时养生宜侧重于养阳,才能顺应季节变化。只有以科学的保健养生之道维护和加强机体的阴阳平衡,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规律,增强体魄,才能欢度美好的春天。
肝脏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它具有调节气血,帮助脾胃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功能以及调畅情志、疏理气机的作用。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天相应,主生发,喜畅达疏泄而恶抑郁。春季是肝的主季,春天肝气最旺,同时肝也是这个季节最脆弱的脏器,在这个季节最容易发生肝病,对肝气素来不足或者用肝过度的人来说,易致肝失于濡养,肝脏功能活动跟不上如此异常的气候,会易于导致肝脏相关疾病的发生。因此,现代都市人对肝脏的保健迫在眉睫,养肝首先是要调情志,养肝柔肝是春季养生护卫机体的明智之道。
春应于肝,肝藏血,主疏泄,在志为怒。又春主木,木生火,易致肝阳上亢,出现心情急躁、易怒、紧张、失眠、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故春季养生要注重精神调养,即学会情绪调节,做到心胸开阔,保持心情舒畅,乐观愉快,力戒暴怒、忧郁。为此,健康管理专家建议做到四点。
保持情绪乐观。春季人的意志当顺应生发之气,保持豁达开朗,心胸宽阔,使情志“生”发出来,否则不良的情绪易导致肝气郁滞不畅,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引发心身疾病、肝病、心脑血管病、感染性疾病等。
协调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人的心理卫生保健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缓解内心的压力,人际关系紧张会使人产生心理障碍。
丰富日常生活。历代养生家认为,在春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春天,开展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有益于陶冶性情及春阳之气的升发。
戒怒。当愤怒时,全身的肌肉、颈后的汗毛、血压、血糖水平、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肠道,甚至手指头的温度等都会发生异常反应而诱发疾病,因此爱生气的人很难健康长寿。
饮食温补,增甘少酸
春为四时之首,万物更新之始。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早春饮食取温避凉。早春应适当吃些春笋、香椿、菠菜、柳芽、荠菜、葱、姜、蒜、韭菜、芥菜等偏于温补的蔬菜和野菜,不能一味食用人参等温热补品,以免春季气温逐渐上升,加重身体内热,损伤到人体正气;应少食黄瓜、冬瓜、茄子、绿豆等性凉食物。
仲春饮食宜辛甘。适当进食山药、红枣、蜂蜜、芹菜等平补脾胃的食物,同时注意摄取足量的维生素,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少食酸性食物,以免伤及脾胃。
暮春饮食宜清补,可以适当选择甘蔗汁、荠菜、百合、螺、鸭肉、苦瓜、紫菜、海带、海蜇、绿豆等平补食物,少食辛辣、黏冷、肥腻之物。
总之,春季饮食宜遵循五个原则:养肝为先,春气内应肝,肝有调畅情志、疏理气机的作用,故可适当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以养肝,如葱、姜、蒜、韭菜、芥末等;增甘少酸,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清淡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多吃蔬菜,严冬过后,人们较普遍地会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不足的情况,表现为多发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和某些皮肤病等,而多吃蔬菜可适当补充以上缺失;补充蛋白质,春季饮食中还要多补充优质蛋白质,以增强抵抗力;多喝粥。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中医强调要顺势而为,顺应春天之气来养生。春天阳气生发的时候,如果不遵循它的规律来养生,体内的阳气就会被抑制,气机不畅,各种邪气乘虚而入。
《黄帝内经》指出,春季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春季,晚上不要睡得太迟,早上要早起,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以适应自然界的生发之气。起床后宜披散着头发,松开衣扣,舒展形体,在庭院中信步漫行,使人体气血通畅,精神振奋、心胸开阔、乐观愉快,达到内脏之气与自然界的季节变化相适应。老年人晚间睡眠质量一般不高,宜安排一定时间的午睡。
春季有了良好的休息睡眠,人体才能得到调整和补充,进一步促使机能承受紧张度能力的增加,减少白天的困倦。值得人们注意的是,春日里尽量不要熬夜,以免诱发和加重春困。
古人云:春捂秋冻。因为人们刚刚度过“冬藏”阶段,代谢功能、抗病能力较低,使人的耐寒能力下降。春天过早地顿减衣物,一旦寒气袭来,会使血管痉挛,血流阻力增大,影响机体功能,造成各种疾病,所以春要“捂”,是为了使人在体内产热量下降后免遭春寒侵袭。如何保持“春捂”这个习惯呢?衣着宜“下厚上薄”:“下厚”利于春阳之气升发,而“上薄”可防阳气升发太过。
起居调养,为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要消灭传染源;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春天,万木吐翠,空气清新,正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时机,而“动”为养阳最最重要的一环。为应春生之气,当以主动运动、持之以恒为要。春季早起宜多伸懒腰,平日多散步,踏青出游等有利于身心健康。适宜春季运动的方式有散步、踏青出游、放风筝等户外活动。
春季养生贵在“生”。做到顺应春气,万物萌生,阳气生发,气候融合,美食濡养,夜卧早起,合理运动,调畅气机,养肝助阳,便是春生养生的“密钥”。
陈玉其系小汤山医院医学博士、主任医师,SUN健康管理实践俱乐部特聘专家;孙爱萍系北京环宇泰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SUN健康管理实践俱乐部首席健康管理专家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民间谚语,同样适用于养生保健。春季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加上风邪很盛,容易侵袭人体而损耗阳气。而春季生发之气是夏长之气的基础,所以在春季生发阳气是一年健康的开始,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饮食调养、起居调养、自我调剂生活等多种保健方法,能够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防病抗衰老、延年益寿的目的。
调畅情志,乐观戒怒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是大自然气温上升、阳气逐渐旺盛之时,此时养生宜侧重于养阳,才能顺应季节变化。只有以科学的保健养生之道维护和加强机体的阴阳平衡,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规律,增强体魄,才能欢度美好的春天。
肝脏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它具有调节气血,帮助脾胃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功能以及调畅情志、疏理气机的作用。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天相应,主生发,喜畅达疏泄而恶抑郁。春季是肝的主季,春天肝气最旺,同时肝也是这个季节最脆弱的脏器,在这个季节最容易发生肝病,对肝气素来不足或者用肝过度的人来说,易致肝失于濡养,肝脏功能活动跟不上如此异常的气候,会易于导致肝脏相关疾病的发生。因此,现代都市人对肝脏的保健迫在眉睫,养肝首先是要调情志,养肝柔肝是春季养生护卫机体的明智之道。
春应于肝,肝藏血,主疏泄,在志为怒。又春主木,木生火,易致肝阳上亢,出现心情急躁、易怒、紧张、失眠、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故春季养生要注重精神调养,即学会情绪调节,做到心胸开阔,保持心情舒畅,乐观愉快,力戒暴怒、忧郁。为此,健康管理专家建议做到四点。
保持情绪乐观。春季人的意志当顺应生发之气,保持豁达开朗,心胸宽阔,使情志“生”发出来,否则不良的情绪易导致肝气郁滞不畅,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引发心身疾病、肝病、心脑血管病、感染性疾病等。
协调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人的心理卫生保健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缓解内心的压力,人际关系紧张会使人产生心理障碍。
丰富日常生活。历代养生家认为,在春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春天,开展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有益于陶冶性情及春阳之气的升发。
戒怒。当愤怒时,全身的肌肉、颈后的汗毛、血压、血糖水平、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肠道,甚至手指头的温度等都会发生异常反应而诱发疾病,因此爱生气的人很难健康长寿。
饮食温补,增甘少酸
春为四时之首,万物更新之始。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早春饮食取温避凉。早春应适当吃些春笋、香椿、菠菜、柳芽、荠菜、葱、姜、蒜、韭菜、芥菜等偏于温补的蔬菜和野菜,不能一味食用人参等温热补品,以免春季气温逐渐上升,加重身体内热,损伤到人体正气;应少食黄瓜、冬瓜、茄子、绿豆等性凉食物。
仲春饮食宜辛甘。适当进食山药、红枣、蜂蜜、芹菜等平补脾胃的食物,同时注意摄取足量的维生素,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少食酸性食物,以免伤及脾胃。
暮春饮食宜清补,可以适当选择甘蔗汁、荠菜、百合、螺、鸭肉、苦瓜、紫菜、海带、海蜇、绿豆等平补食物,少食辛辣、黏冷、肥腻之物。
总之,春季饮食宜遵循五个原则:养肝为先,春气内应肝,肝有调畅情志、疏理气机的作用,故可适当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以养肝,如葱、姜、蒜、韭菜、芥末等;增甘少酸,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清淡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多吃蔬菜,严冬过后,人们较普遍地会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不足的情况,表现为多发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和某些皮肤病等,而多吃蔬菜可适当补充以上缺失;补充蛋白质,春季饮食中还要多补充优质蛋白质,以增强抵抗力;多喝粥。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中医强调要顺势而为,顺应春天之气来养生。春天阳气生发的时候,如果不遵循它的规律来养生,体内的阳气就会被抑制,气机不畅,各种邪气乘虚而入。
《黄帝内经》指出,春季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春季,晚上不要睡得太迟,早上要早起,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以适应自然界的生发之气。起床后宜披散着头发,松开衣扣,舒展形体,在庭院中信步漫行,使人体气血通畅,精神振奋、心胸开阔、乐观愉快,达到内脏之气与自然界的季节变化相适应。老年人晚间睡眠质量一般不高,宜安排一定时间的午睡。
春季有了良好的休息睡眠,人体才能得到调整和补充,进一步促使机能承受紧张度能力的增加,减少白天的困倦。值得人们注意的是,春日里尽量不要熬夜,以免诱发和加重春困。
古人云:春捂秋冻。因为人们刚刚度过“冬藏”阶段,代谢功能、抗病能力较低,使人的耐寒能力下降。春天过早地顿减衣物,一旦寒气袭来,会使血管痉挛,血流阻力增大,影响机体功能,造成各种疾病,所以春要“捂”,是为了使人在体内产热量下降后免遭春寒侵袭。如何保持“春捂”这个习惯呢?衣着宜“下厚上薄”:“下厚”利于春阳之气升发,而“上薄”可防阳气升发太过。
起居调养,为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要消灭传染源;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春天,万木吐翠,空气清新,正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时机,而“动”为养阳最最重要的一环。为应春生之气,当以主动运动、持之以恒为要。春季早起宜多伸懒腰,平日多散步,踏青出游等有利于身心健康。适宜春季运动的方式有散步、踏青出游、放风筝等户外活动。
春季养生贵在“生”。做到顺应春气,万物萌生,阳气生发,气候融合,美食濡养,夜卧早起,合理运动,调畅气机,养肝助阳,便是春生养生的“密钥”。
陈玉其系小汤山医院医学博士、主任医师,SUN健康管理实践俱乐部特聘专家;孙爱萍系北京环宇泰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SUN健康管理实践俱乐部首席健康管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