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南鹏:公益者背后的公益者

来源 :中国慈善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vce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扶贫、教育到科技,沈南鹏正在构建具有持续性和系统性的公益体系。在捐赠之外,他为这些领域带来外部资源,以及解决问题的全新模式。一定意义上,这是他为中国公益带来的价值所在
  来源:《中国慈善家》2019年2月刊
  沈南鹏
  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
  创科香港基金会主席
  在创业和投资两个领域,沈南鹏早已无需证明他的远见和谋略。从携程到如家再到红杉中国,每一家都是所在领域的头部企业和机构。
  14年来,红杉中国的定位始终是做“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帮助创业企业在商业上取得成功,这种理念也贯穿在红杉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中。通过赋能那些在公益慈善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组织,成为“公益者背后的公益者”。这是一种重要的公益创新,它打破了公益与商业的边界,正是社会创新的精妙之处。
  比尔·盖茨对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有过深入观察和建议。“中国慈善事业与美国相比,还处于早期,但中国投资者可以直接跳过‘布施式’慈善这一步,采用公益、科技、市场混搭模式,解决当前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在这一点上,沈南鹏显然极具远见。从扶贫、教育到科技,他正在构建具有持续性和系统性的公益体系。在捐赠之外,他为这些领域带来外部资源,以及解决问题的全新模式。一定意义上,这是他为中国公益带来的价值所在。
  答案
  2018年4月12日,“红杉—交大ACM班教育基金奖学金”的捐赠仪式上,沈南鹏首次道出了他32年前的下乡故事。
  1986年,18岁的沈南鹏代表上海交大,以上海市优秀学生干部的身份,前往甘肃定西县参加暑期社会考察。他表示,这是自己第一次认识到多层次的中国,也是最初开启世界观的旅程。
  作为国家重点贫困县,定西大部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广种薄收、靠天吃饭是这里绝大部分山区农民的真实生活写照。
  “那次考察,对我后来以投资推动社会进步,并热心参与公益事业的人生选择,产生了巨大影响。”沈南鹏说。
  2010年,红杉中国率先对中和农信进行投资。中和农信是中国扶贫基金会旗下一家深耕农村小额信贷的社会企业,以解决低收入贫困农户的发展资金需求为使命。在其成为社会企业的道路上,红杉中国提供了包括互联网技术、风控、资金等多方位的資源支持。
  3年后,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定西市安定分公司成立,开启了对定西县的扶贫工作。
  “当年我18岁,对于解决定西县的贫困,我也没有很好的答案。多年后,当红杉投资的中和农信也在甘肃定西做扶贫工作,当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方式参与扶贫,那种感觉非常特别。”沈南鹏说。
  红杉中国入股中和农信6年后,2016年的最后一个月,蚂蚁金服入股中和农信。公益界的泰斗徐永光后来对此有过高度评价,“红杉中国和蚂蚁金服入股中和农信,是资本市场与基金会创投合作、加速社会企业规模化的一个范例。”
  截至2019年1月底,中和农信有员工近5000人(其中90%是县域及以下工作人员),在全国314个县设有分支机构。公司累计发放农户小额贷款258万笔,422亿元。现有贷款余额94亿元,在贷农户36万户,户均余额约2.58万元。
  优秀的资本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推动力。沈南鹏强调,红杉资本和他个人今天所从事的,都是希望推动更多正能量的事情。
  未来
  在扶贫之外,教育和科技,是沈南鹏意欲构建的具有持续性和系统性的公益体系的另外两端。这两端均关乎未来。
  作为出自上海交大、美国耶鲁两所著名高校的佼佼者,沈南鹏在2017年接受《中国慈善家》采访时曾表示,他是教育的受益者,他希望在更多人身上,重现教育对他的人生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和推动。
  迄今,他个人和红杉中国累计向上海交大捐资近亿元,多年间分别用于发起并设立“红杉—交大ACM班教育基金奖学金”、“致远杰出学生奖学金”、学生耶鲁大学暑期访学、“红杉遐安”冠名讲席教授席位、“医学研究基金”等项目。
  2014年,他做了一个大动作—发起并捐赠创立耶鲁北京中心,创下耶鲁中国校友史上最大一笔捐赠。这是耶鲁这所名校三百多年来首次在海外设立实体中心。
  耶鲁北京中心旨在助力耶鲁大学实现为全球培养决策者和思想领袖的愿景,5年多来在国际政治、医疗与地球环境、人文艺术、金融与创业创新等领域开展了系列论坛和讲座,极具影响力。
  “耶鲁北京中心将在未来帮助中国广泛受益,耶鲁大学也将同样获益匪浅。”沈南鹏说。
  2012年起,他将视线投向中国基础教育端—每年向教育非营利项目“美丽中国”捐赠。该项目通过“两年轮换制”,为教育资源匮乏地区提供持续稳定的师资力量,同时将支教的年轻人培养成为未来杰出教育人才。
  截至2018年,美丽中国项目累计为近300所中小学输送了超过1900名项目老师,影响着43万人次学生。
  捐赠之外,沈南鹏为这一项目带来另一层意义。他将把支教学生尽力推荐给红杉投资的成员企业。他希望通过这一方式,能够将公益理念带给创业企业创始人及CEO。
  事实上,有创业激情、领先的新经济公司高管也是沈南鹏教育公益链条上的一环。去年11月,红杉中国与真格基金联合打造了一个教育公益项目—“鸵鸟会”,以发现和培养下一代企业领袖为目标。
  “鸵鸟会”之名寄寓怎样的含义?红杉中国、真格想为惊世骇俗的创业者正名,为特立独行的创新者加油—希望每个“鸵鸟会”会员,都有这种鸵鸟的品质特征,抵抗世界上一切狂风恶沙,在最险恶的生存环境中,活出最强悍的风采。
  “鸵鸟会”不公布学员名单、不收学费、不要股权,由沈南鹏、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及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王强三人共同担任驻会导师。在完成学习后,学员将自动成为鸵鸟会的终身会员,享受红杉、真格所有的创业资源。   “我们抱着创业者的心态来看慈善。”沈南鹏告诉《中国慈善家》。这是他做公益的逻辑所在,即为公益慈善带来创新—那正是创业者一直在做的事情。他认为,公益领域更需要执行者,如同创业企业需要CEO一样,将好的公益想法落到实处。现在大量缺乏这样的人才,需要鼓励更多有抱负、有能力的人进入这个领域。“今后,我们应该像在商业社会里表彰企业家一样,把更多的目光和掌声献给公益事业中的执行者们。”
  入口
  2015年1月,沈南鹏与施一公、饶毅、李彦宏、徐小平、丁健等科学家、企业家共同发起未来论坛,该论坛是中国唯一商学跨界的科学公益平台。“我们需要在下一站科技创新中把中国在科技领域中的积累用足。”沈南鹏在论坛的成立仪式上表示。
  2016年,沈南鹏和几位企业家一起发起并捐资设立“未来科学大奖”,关注原创性基础科学研究,奖励在大中华区做出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未来科学大奖”作为中国首个非官方、非营利、民间发起的科学大奖,被很多人誉为“中国诺贝尔奖”。
  那么,“未來”的入口在哪里?创新、创业的热潮,最终来源于哪里?其实,一切基础来自于科学。沈南鹏说,“科学永远是引领时代往前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推动创新的核心动力。作为企业家,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汇聚众人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去推动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如果需要释放科学的能量,则需要有效运用科技领域顶尖教授的专业能力,致力于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务实地帮助创业项目走向市场。
  在香港工作、生活多年的沈南鹏,发现香港虽然有多所顶尖的科研院校和很多“超级教授”,但创业环境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一直不是特别发达,缺少创业生态体系。曾有媒体对其原因做出评论,认为这座城市的文化范式更加青睐作为香港经济基石的金融和房地产公司提供的稳定工作,而不是风险极高、崇尚独立发展的科技初创企业。
  2016年,沈南鹏联合发起并创立香港X科技创业平台,这是一种独特的公益内容,也是香港这一特定环境下,特别需要的公益举措。愿景是激发香港青年从事科技创新创业,激活香港创科生态圈,促进香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香港X科技创业平台创新性地搭建了“基金+创科香港基金会+创业平台研究院”框架,充分利用香港各高校的厚实基础及科研成果,依托红杉中国的经验、专业能力及前瞻性眼光,并发挥创科香港基金会智库型公益机构的作用,联动产学研,打造适合香港的创科之路。
  创科香港基金会是红杉中国全资设立的公益机构,也是红杉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创科香港基金会分别从政策建议、在校生支持以及创科人才支持三方面持续发力。
  2017年9月,创科香港基金会智库发布《跑赢智能时代—香港科技创新创业白皮书》,率先提出建设智能时代“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及 “支持创科生态发展”等一系列策略建议。2018年基金会智库发布《创科发展,人才先行》报告。
  这些智库研究获得了香港各界的认可,一些政策建议被香港特区政府采纳,例如《2017年施政报告》创科发展八项主张与《跑赢智能时代》白皮书高度呼应。
  而针对在校生推出的“毕业论文支持计划FYP+”,则将寻找科创者的范围下沉至校园,让年轻人有更多机会去尝试在科研领域的突破,帮助他们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
  在创科人才支持方面,基金会推出的“X-PLAN”是首个粤港澳大湾区青年科技创业加速计划。基于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大环境与新机遇,这是为香港早期创科人才量身打造的大湾区科技创业赋能公益项目,以期从多维度激发青年创业家的潜质。
  平台运转三年来,香港创科生态更为活跃,大学里创业氛围越来越浓厚,青年人参与创科的意愿和能力逐年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基金会见证了香港创科的众多变化,也是将大湾区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深度参与者。大湾区蓝图已然展开,红杉中国设立的创科香港基金会将继续以创科生态建设者的角色持之不懈,为香港青年创科创业和大湾区创科发展贡献己力。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及国务院正式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沈南鹏表示,“大湾区规划中,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香港青年创新创业平台,教育及人才培养等众多内容与我们基金会智库报告所提出建议不谋而合,让我们深受鼓舞。未来将继续深化智库对大湾区创科发展的研究和青年创科创业的支持工作,对香港在融入大湾区、优势产业发展、打造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进程中继续贡献薄力。”
其他文献
关于公益,牛根生心中有三个公理,即慈善可以改变世界、慈善的目标是共同幸福、人人慈善  来源:《中国慈善家》2019年2月刊  牛根生  老牛基金会创始人、荣誉会长  蒙牛集团创始人  1月10日举办的2019道农会上,牛根生和众多企业家出现在了一部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短片中。在那部短片中,他总结自己做了两件事:“和大家一起创造了让国人喝奶的生活方式”和“创办中国现代家族慈善基金会—老牛基金会”。 
期刊
阎志一系列公益举措的背后,都有着同样的逻辑—感谢武汉  来源:《中国慈善家》2019年2月刊  阎 志 卓尔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卓尔公益基金会创始人 桃花源基金会理事  2018年10月6日,阎志在新浪停更了近4年的微博,重新“复活”。这一天,他为武汉卓尔足球队时隔4年重返中超,写下了一篇名为《因为有你,卓尔不凡》的长文。  “四年没更新微博,看来这事儿在老阎心中的分量不小!”邑品投资董事长杨剑鑫
期刊
遇见阿拉善SEE后,他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感,最终找到了一条可以做到老的实践途径  来源:《中国慈善家》2019年2月刊  艾路明  武汉当代科技产业集团董事长  湖北省当代公益基金会创始人  阿拉善 SEE 生态协会会长  62岁的艾路明依旧是湖北当代集团的掌舵者,但更多时候,他只负责提供一种“旗手”式的精神支持。  毕竟,自从2018年赴任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第七任会长一职,他将自己从
期刊
对于蒋锡培来说,身障人士已经是与远东共生长的一部分  来源:《中国慈善家》2019年2月刊  蒋锡培  远东控股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  远东慈善基金会名誉理事长  “这个奖项沉甸甸的。因为这是对我的一份肯定,也是对远东的信任。”蒋锡培微笑着走下阶梯,捧起奖杯,站在话筒前用带着一点宜兴口音的普通话说道。  2019年1月18日,由新浪财经、《人民日报》和吴晓波频道联合举办的“2018十大
期刊
受益于精英教育,邓锋希望用自己的资源和能力,为未来世界培育领袖精英  来源:《中国慈善家》2019年2月刊  邓 锋  北极光创投创始人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理事  对于很多清华校友而言,邓锋是“大神一样的存在”。  他是首位向清华大学捐款单笔达千万元的年轻校友。2003年,邓锋向清华大学捐赠1000万元,创下“文革”后清华校友对母校最大一笔捐赠纪录。是时,他40岁,在美国硅谷创建的NetScre
期刊
他很看重自己所参与的这份事业,认为目前中国公益生态的形成是“一个极其让人兴奋的改革过程”,同时公益将在下一阶段的改革中发挥独有作用  来源:《中国慈善家》2019年2月刊  冯 仑  御风集团董事长  沃启基金会名誉理事长  尽管被誉为“地产界的思想家”,这几年也做起了自媒体“冯仑风马牛”并逐渐成为意见领袖,冯仑却自认是一个没有倾诉欲的人。他从不发朋友圈,微博也保持着克制,不分享私人生活,也不参与
期刊
“资本实际上是中性的,是一种能带来新的财富的财富。资本发展的善的欲望是资本精神。”在卢德之看来,资本精神表达的是拥有资本的人对自我的道德要求和追求  来源:《中国慈善家》2019年2月刊  卢德之  弘康人寿保险董事长  华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  卢德之的人生经历了几次大的转变:先是从政,之后进入国企,继而投身民营经济大潮,创办了弘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卢德之作为主要发起人成立了华
期刊
陈天桥着迷于通过脑科学研究实现从根本上改变“人对世界的认知”的可能。现在,他征调一切可动用的资源,力图将这种“可能”无限放大  来源:《中国慈善家》2019年2月刊  陈天桥  盛大集团董事会主席  陈天桥雒芊芊脑科学研究院创办人  商业并不时时主动去拥抱科学探索,如果没有令人惊叹的财富回报做饵。  陈天桥是那条自愿上钩的鱼。  他有一套成功的商业逻辑,却不肯以它验校科学探索的价值。即使美国科学院
期刊
与腾讯的战略方向一致,马化腾将腾讯公益在行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定位为“连接器和创联者”  来源:《中国慈善家》2019年2月刊  马化腾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联席主席  不同于公众印象中传统的互联网人,马化腾更喜欢扮演“软件工程师”的角色。和他编写的代码一样,他始终将自己“隐身”于腾讯的后台默默运行。  同样被他“低调处理”的,还有他在公益慈善领域的作為。  
期刊
深耕公益十几年之后,魏雪變得更加平静和包容  来源:《中国慈善家》2019年2月刊  魏 雪  TCL 集团副总裁  华萌基金创始人  TCL 公益基金会执行理事长  20岁创事业,40岁做慈善,这是魏雪给自己定下的人生步骤。  如她所愿,40岁之后,她开始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公益之中,相继推动发起华萌基金和TCL公益基金会。深耕于斯十几年之后,她感知到了自身的变化。  “对财富看得更淡了,物质上的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