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是湖北省人文社科课题《湖北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评价体系研究》系列论文,以2004《中国统计年鉴》中公布的数据为依据,以2003年为研究窗口,应用全国31省市截面数据,进行了统计描述,并运用回归分析分别对影响中国居民最终的几个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实证结论。
关键词:居民消费;统计描述;回归分析
一、引言
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影响消费支出的因素越来越多,从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家庭财产状况、消费者偏好到利率水平、消费需求信贷状况、消費者年龄构成等。
凯恩斯认为,在影响消费支出的各种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收入。关于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由此提出了消费函数。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提出后,西方经济学界根据大量统计资料开展了广泛研究,论述了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各种关系,修正、补充了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并提出了新的消费函数,其目的在于论证消费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运行中起着相对稳定的作用。新的消费函数主要有:
(一)库兹涅茨的长期消费函数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根据美国历史上1869~1938年的统计资料,提出了长期消费函数。库兹涅茨长期消费函数的特点是:长期消费函数曲线为出自原点的直线;消费与收入保持固定比例K;在纵坐标上没有截距,表示收入为零时,消费也为零。
(二)斯密西斯的短期消费函数
美国经济学家斯密西斯提出的短期消费函数也称绝对消费函数。他认为,短期消费函数不同于长期消费函数,有正截距。这表明,短期消费与收入不成固定比例关系。
(三)杜森贝里的短期消费函数
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里的短期消费函数,也称“相对收入假说”,提出了消费决定于相对收入水平的观点。他认为:
(1)一个家庭或个人的现期消费,会受到自身收入和周围他人消费的影响。
(2)一个国家或个人的现期消费不仅受现期实际收入的影响,也要受到过去“高峰期”收入水平的影响。
(四)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的消费函数称为持久收入假说。他认为:消费者持久收入和持久消费之间存在着固定比例关系;在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持久消费与暂时消费、暂时消费与暂时收入之间不存在联系。
(五)莫迪利安尼的消费函数
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用生命周期来论述的消费函数,称为生命周期假说。他认为,人们总是想把一生的全部收入作最佳分配,以获得一生消费的最大满足。他假设人们的储蓄主要是为了老年消费的需要,把人生分为少年,壮年,老年三个阶段。少年和老年阶段消费大于收入,壮年阶段收入大于消费,多余收入用于偿还少年阶段的债务和老年阶段养老。
纵观国外学者关于消费函数的研究,可看出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是重点。本文将要论述的侧重点是生产总值、年龄构成、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二、样本的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我国31省市为研究样本,以2003年为研究窗口,运用我国31省市截面数据,对影响居民最终消费的几个因素进行了统计研究。数据来源于2004《中国统计年鉴》。
三、统计描述
表一中设Y=居民最终消费;X1=地区生产总值;X2=主体消费群;X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运用Eviews可得到变量之间的散点图。Y与X1的散点图可看出居民最终消费和地区生产总值的线性相关程度很高。Y与X2的散点图可看出居民最终消费与主体消费群人数的线性相关程度较高。Y与X3的散点图可看出居民最终消费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不具有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但是,根据经验,二者应具有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我们可推论是由于二者比例不同所致。在下面的回归分析中,可进一步论证。
四、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建立的总体回归模型为:
Y=a0+a1X1+a2X2+a3X3
运用Eviews可得到回归结果,因此得到关于居民最终消费的三元线性回归方程:
Y=-6152.212+0.285236X1+0.010684X2+62.41916X3
五、模型的检验
(一)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设显著性水平α=0.05,df=31-3-1=27,查t分布表,得t0.05/2=2.052,而表二中
ta1=18.99478> t0.05/2=2.052
ta2=3.236367> t0.05/2=2.052
ta3=1.292139< t0.05/2=2.052
表明只有二个回归系数的t检验通过,地区总产值和主体消费群的人数是影响居民最终消费的主要因素。
(二)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根据显著性水平α=0.05,df1=3,df2=27,查F分布表得F0.05(3,27)=2.70,而表二中的F=478.5874,因为
F=478.5874> F0.05(3,27)=2.70
所以,F检验通过,表明回归方程的回归效果显著。
(三)拟合程度检验
表二中R?=0.9815,调整后的R?=0.9795,接近于1,表明回归线对于样本数据点的拟合程度很高。
六、结论
由检验,可表明以地区总产值,主体消费群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来解释说明居民最终消费是适宜的。
参考文献:
[1]高宏业.宏观经济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4
[2]赵卫亚.计量经济学.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8
(作者单位:武昌理工学院)
关键词:居民消费;统计描述;回归分析
一、引言
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影响消费支出的因素越来越多,从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家庭财产状况、消费者偏好到利率水平、消费需求信贷状况、消費者年龄构成等。
凯恩斯认为,在影响消费支出的各种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收入。关于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由此提出了消费函数。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提出后,西方经济学界根据大量统计资料开展了广泛研究,论述了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各种关系,修正、补充了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并提出了新的消费函数,其目的在于论证消费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运行中起着相对稳定的作用。新的消费函数主要有:
(一)库兹涅茨的长期消费函数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根据美国历史上1869~1938年的统计资料,提出了长期消费函数。库兹涅茨长期消费函数的特点是:长期消费函数曲线为出自原点的直线;消费与收入保持固定比例K;在纵坐标上没有截距,表示收入为零时,消费也为零。
(二)斯密西斯的短期消费函数
美国经济学家斯密西斯提出的短期消费函数也称绝对消费函数。他认为,短期消费函数不同于长期消费函数,有正截距。这表明,短期消费与收入不成固定比例关系。
(三)杜森贝里的短期消费函数
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里的短期消费函数,也称“相对收入假说”,提出了消费决定于相对收入水平的观点。他认为:
(1)一个家庭或个人的现期消费,会受到自身收入和周围他人消费的影响。
(2)一个国家或个人的现期消费不仅受现期实际收入的影响,也要受到过去“高峰期”收入水平的影响。
(四)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的消费函数称为持久收入假说。他认为:消费者持久收入和持久消费之间存在着固定比例关系;在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持久消费与暂时消费、暂时消费与暂时收入之间不存在联系。
(五)莫迪利安尼的消费函数
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用生命周期来论述的消费函数,称为生命周期假说。他认为,人们总是想把一生的全部收入作最佳分配,以获得一生消费的最大满足。他假设人们的储蓄主要是为了老年消费的需要,把人生分为少年,壮年,老年三个阶段。少年和老年阶段消费大于收入,壮年阶段收入大于消费,多余收入用于偿还少年阶段的债务和老年阶段养老。
纵观国外学者关于消费函数的研究,可看出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是重点。本文将要论述的侧重点是生产总值、年龄构成、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二、样本的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我国31省市为研究样本,以2003年为研究窗口,运用我国31省市截面数据,对影响居民最终消费的几个因素进行了统计研究。数据来源于2004《中国统计年鉴》。
三、统计描述
表一中设Y=居民最终消费;X1=地区生产总值;X2=主体消费群;X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运用Eviews可得到变量之间的散点图。Y与X1的散点图可看出居民最终消费和地区生产总值的线性相关程度很高。Y与X2的散点图可看出居民最终消费与主体消费群人数的线性相关程度较高。Y与X3的散点图可看出居民最终消费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不具有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但是,根据经验,二者应具有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我们可推论是由于二者比例不同所致。在下面的回归分析中,可进一步论证。
四、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建立的总体回归模型为:
Y=a0+a1X1+a2X2+a3X3
运用Eviews可得到回归结果,因此得到关于居民最终消费的三元线性回归方程:
Y=-6152.212+0.285236X1+0.010684X2+62.41916X3
五、模型的检验
(一)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设显著性水平α=0.05,df=31-3-1=27,查t分布表,得t0.05/2=2.052,而表二中
ta1=18.99478> t0.05/2=2.052
ta2=3.236367> t0.05/2=2.052
ta3=1.292139< t0.05/2=2.052
表明只有二个回归系数的t检验通过,地区总产值和主体消费群的人数是影响居民最终消费的主要因素。
(二)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根据显著性水平α=0.05,df1=3,df2=27,查F分布表得F0.05(3,27)=2.70,而表二中的F=478.5874,因为
F=478.5874> F0.05(3,27)=2.70
所以,F检验通过,表明回归方程的回归效果显著。
(三)拟合程度检验
表二中R?=0.9815,调整后的R?=0.9795,接近于1,表明回归线对于样本数据点的拟合程度很高。
六、结论
由检验,可表明以地区总产值,主体消费群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来解释说明居民最终消费是适宜的。
参考文献:
[1]高宏业.宏观经济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4
[2]赵卫亚.计量经济学.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8
(作者单位:武昌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