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麦秸垛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iangi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光隐于平原。夜,像一团浓墨,滴在乡村里,慢慢扩散,掩盖了白。
  一丝慌乱的情绪,在夜色里弥漫。父亲,在慌乱里,慢腾腾掏出烟袋,猛吸了两口,然后磕在预制板上,一转头,消失在夜色里。
  我知道,父亲一定去村东了。那里,存放着父亲几十年的习惯。
  他习惯,在深夜里听听庄稼;他习惯,在夜里看看他的草垛。
  一个乡村,需要铭记的东西不多,除了家谱上那几个,离我遥远且冰冷的名字。也许,就剩下一些风物了,它衍生出一连串的故事。
  我,曾以一个反叛者自居,得意洋洋地住进城市,城市的灯火,太浮躁了,总是让我无法安心,只好孤独的与夜色为邻。
  也许,烟斗迷乱之后,沉寂下来的情绪一点点撕碎我,将我虚伪的外衣扯下,露出泥土味来。顺着泥土味的枝蔓,牵引出泥土味更为厚重的父亲。
  说起父亲,村里人话便鲜亮起来。一个行为怪异的老汉,总是能让沉静的乡村,落下一块石头。
  其实我知道,父亲对于乡土的怀旧,是一种骨子里的倔强,而不像我辈,总是以敷衍了事的态度,去对待乡村的简约。
  父亲的怪异,源自于他对传统农耕的留恋,他是我村最后一个,保留80年代生活方式的人。
  这些年,收割机解放了人类,父亲仍用镰刀收割,其实我知道,他是想要一个麦秸垛。
  收割机消灭了麦田, 也消灭了一个个麦秸垛。秸秆还田,将生活的繁琐一下子简单化。然而,家里的牛粮需要储存,乡人早已熟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
  悬地机的出现,让农村少了这样的画面:农夫,一手扶犁,一手拿鞭,牛在土地上,默默耕地。
  牛,如果失去了土地,多半也像人一样,倍感失落。放眼乡村,牛已陷入死胡同。无利用价值的牛,在人的眼里便少了温和。
  村里的牛,退出乡村,被人送到屠宰场,然而父亲不舍得,十来年的习惯:囤草,铡草,喂牛。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再说,没了牛,日子多无聊啊,憋的心慌?
  牛,在我家,依然如故。只是父亲在经营草垛上,大费周折。
  麦子成熟,都在抢收,大地很快空了。唯有我家的麦田最慢,父亲的镰刀,远远赶不上收割机的速度,在坚持了三年以后,便被母亲阻止,她看不惯这陈旧的观念,别人家地里一片青葱,我家地里的麦子还未割完。一步慢,步步慢。
  父亲也终于妥协。我家的麦秸垛不见了。但是家里的牛,便遭了殃,没有草料,牛瘦的只剩皮包骨头。
  为了堆起一个草垛,父亲便埋首乡间土地,用镰刀割下草,晒干,他将自己扔在土地上。乡村的草垛,再一次出现在人的视野里。
  父亲的草垛,成为乡间讨论的对象,他们除了感怀和嘲笑外。我想,面对这草垛时,一些人,是否会想起远去的苦难。
  一个村庄,因为草跺而出名。绵延不断的草垛、麦秸垛,是村庄的旗帜。说起草垛、麦秸垛,邻村的人,多半是艳羡的目光。
  草跺,接纳过赌气冷战的孩子,接纳过无处可归的动物。草跺,通过发抖的身体,看懂人间烟火。
  如今,父亲扛着草垛的大旗,在豫东原上踽踽独行。
  在乡村,牛,只有我家有;草跺,也只有我家有。在他人眼里,我家成了贫穷的象征。其实我知道,这个村庄里,只有我家恋旧,我们不希望,一个村庄的往事,轻易被现代化打败,找不出一点痕迹来。
  乡村消逝,我选择出逃,在遥远的陕北,我以他乡为故乡,居然心安理得起来。
  夜晚,我才感觉灯火的不适来,夜色被灯光冲淡,再也体会不到那种黑入骨髓的感觉。再次归乡,想体验乡间的夜色,但是灯火通明,夜色也非是我的旧风景。
  土地变成了集体化生产,统一打药,地里的草,再也看不见了,一个没有草的地方,自然想不起草垛连绵。
  夜晚,是一个适合独处的时刻。一团充满悖论的情绪,从父亲的心底扩散成河流的形状。父亲,陷入河流的漩涡中,无法左右自己。
  此刻,父亲是个矛盾体:一会儿,是一位倔强的父亲,一会儿,是一位无奈的父亲,他们在黑夜里进行博弈,我不知道,神灵是否给予他一些暗喻。
  母亲,也给父亲压力,让他放弃草垛和牛,一切结果都明朗起来,所有的人都不再待见这牛、这草垛。
  第二天,买牛的人来了,牛眼澄澈地望着父亲,父亲是否感到一阵眩晕?我不太清楚,我只看到父亲,扶住了牛棚的柱子。
  买牛的人,手缩在袖子里,父亲把手伸进去,两个人在袖子里比划着,这远古的契约,在看不见的地方,左右着生命,左右着牛的归宿。
  约定俗成的交换,通过遮蔽的形式,将一头牛轻易出卖,当牛用信任的眼睛,向父亲表达亲昵时,父亲却将它推向一个未知的深渊。
  牛,未来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多半逃不过人类空虚的胃。一把刀,会从它温润的脖子进入,然后它一点点,变凉,变硬。
  一头牛,通过疼痛,开始觉察欺骗,以前怀抱老死他乡的念头,太幼稚了,它低估了人类的绝情。
  没牛的日子,草垛便塌陷了。这草垛,父亲已无心打理,一年,两年,三年,都在野外待着。
  那天,天色刚黑,野外火光映天,看方向是我家的草垛,父亲亦然没有年轻时的暴躁,也不说话,只是平静地看着火光。
  我知道,草垛不再是乡村的中心,它开始边缘化,牛耕已消失,作为牛的粮草,草垛更无用处。
  草垛,就这样消逝了。乡村没有一丝悲悯,依旧鸡鸣催人醒,狗吠守夜归,平静的让人后怕。
  草垛的非正常死亡,是乡村的正常趋势,这是多么滑稽的路子。
  在乡村里,草垛、牛,已远去。
  那村,那人,都恍若来世。
  曹文生,1982年生于河南杞县。作品散见《时代文学》《奔流》《延安文学》《星星》等刊。
  责任编辑:霍竹山
其他文献
镜像  在这寂静的夜晚  雪花敞开纯洁的裸体  变回上帝的模样  灵魂嵌进了冬天  城市悬在虚无面前  大雪,把一片墓地装扮成  洁白的人间  扬州-10℃  风在梅的脊梁上震荡  妖娆冰冻在远方  这颤栗的堤岸  只剩下虚无挂在枝头上  脚步比钟声空旷  瘦西湖全身披霜  看园人即使旋转乾坤  也不及一粒雪花的力量  假象  你说宋词的赞美是不是假象?  我也怀疑池塘边唐朝的经典诗章  潮湿的梦
期刊
墨绿的山和金灿的月  我的梦想请你们理解  我不过是想走的更高  我不过是想看的更远  夜空的星和海中的影  请你们与我紧紧团结  我想赠家人明亮的眼  我想帮他们体面光鲜  早霞的雨和晚风的尘  请你们支持我的心愿  我想让自由润泽大地  我想让平等覆盖世界  陌生的朋友我也要谢  我感动的是欢呼纯洁  没有嘲笑和歧视的眼  不因实力或肤色民权
期刊
奥运年里  我的血液不由得澎湃  期待,紧张,喘息,喝彩或者遗憾  一个世纪前的梦想和拼搏支撑起了更多 的梦想和拼搏  遥远的奥林匹亚之巅  许多个顾拜旦埋藏下无数的企盼,一路 埋到山脚  一段无愧于伟大的崎岖  圣火传递,无分你我  更高,更快,更强  不会停止超越极限的步伐  有你,有我  享受里约,展望东京  不会停留  四年后的相会  无论来自哪里
期刊
8月10凌晨2:30,里约,她把饱饭坑村 举过了头顶  把洋溪镇和三明市的人都举过了头顶  人们突然觉得站在这个1.58米女孩的肩 膀上  飘在异国举重馆的热浪里  她举得很稳,像海拔1500米锣钹顶山坡 上的  一棵青冈栎  患强直性骨髓炎的父亲邓英荣,今天站 得和她一样  仿佛现在就可以下地干农活了  而挤在邓家看直播的村民,只觉得她  是锣钹顶山下的一株野薇  从小和蒲公英、雏菊、苏草、血蕨
期刊
小组赛,两胜三负  排名仅列第四,这个不祥的数字  把一群正值花季的女子  逼到了死亡的悬崖边上  此时,里约热内卢的冬季  刚刚开始,大西洋的海风  就让人感觉如此寒冷  四分之一决赛,不得不提前  遭遇十几年的苦主巴西  这些惯吃烤肉的洋枪洋炮们  曾经十八次将她们打入十八层地狱  想要翻身谈何容易  没有选择更没有余地  拼则生退则亡,一个坚定的信念  如灵魂附体,一座座移动的神女峰  在一
期刊
我看到你在里约的泳池哭泣  我听到透明的玻璃哗哗,在刹那仿佛碎了一地,不再是一个整体  阳光帅气的你,水中的疾鱼  纯真质朴的脸孔书写了多少英气  忘不了你,2011年,年方20岁正值花季  忘不了你,福冈世锦赛打破10年世界  记录的沉寂  忘不了你,一次次地挑战自我,用汗水 做笔  忘不了你,雄健的体魄把中国在世界体 育泛出光芒熠熠  孙杨,别哭  是男儿怎能不经历短暂的风雨  是疾鱼一定忍受
期刊
林氏大力扣杀,李氏鱼跃扑救  或进攻无敌,或防守无解  矛和盾的碰撞,总  产生无比绚烂的火花  拿督怀着万夫不敌的勇气,却屡屡  被超级丹一剑封喉。领奖台上  他没微笑,也没流泪,只低下头  把卧薪尝胆的秘密,讲给  颈上的银牌和手中的吉祥物听  从北京到伦敦,再到里约  每隔四年,他就铸一把新剑  然后向着更快、更高、更强出发  虽然没能问鼎天下,但也  赢得了全世界的掌声和鲜花  十二年巅峰
期刊
花开千骨  数来数去  还是中国女排姑娘们最铿锵  她们也爱红妆,她们也爱粉黛  一样娇生却披荆斩棘  细皮嫩肉的,偏叫霹雳流星打出棱角  不惧绝境,不怕伤痕累累  无数次跌倒又爬起  且看她们精神世界的启明星——  一把叱咤风云的铁榔头无坚不摧  且看她们逆流而上勇夺桂冠的风采——  五星红旗下顶天立地英姿飒爽  敢拼敢搏的巾帼亦是须眉好榜样  为国争光燃烧青春的中国女排姑娘们  在里约她们光辉
期刊
一  常一手在这座小城里是最不起眼的人,常年在鱼市里卖鱼。  他住在这座小城的底层区,也就是一个狭窄胡同的最里头,距离公共厕所需要走十分钟左右,如果赶上拉肚子那一定得紧跑。房子不大,也就算一大间,有个二十多平方。院子里住着几家,有开出租的那算是上等人家了,剩下的都是做手工活的。其中有一个算卦的,因为他家里实在没有什么值钱的,院子里的邻居都不会找他算卦。常一手对这个算卦的照顾不错,算卦的姓古,院子里
期刊
天,黑了好久!  乌云似乎是恋上了这片方域,不肯离开。  它们在酝酿着一次暴动,  它们在计划着一次反击:  从那齐鸣的蛙声,  从那鸡犬不安的叫声,  从那狂风摆动枝叶的摩擦声,  甚至,还有街上行人来回奔跑的脚步声,  我们知道,这世间即将要发生,大的  事情!  像是被束缚了太久!于是,  一来到人世就用闪电的速度击碎厚厚的 气层,  然后一阵阵雷声,比鼓点还急,  像骏马的嘶鸣,像大海的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