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信息化经过多年的建设,大多完成了网络基础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数字校园整合的任务。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来创新网络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以更好地发挥信息化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本文所要探讨和思考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高校信息化;教学课程中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9-0014-03
一、国内外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自教育部2001年在“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正式提出了“教育信息化”以来,我国教育行业信息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大多数高校完成了网络基础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数字校园整合的任务,有不少高校已着手教学课程中心的建设,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和世界发达国家高校信息化成就相比,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1.国外高校信息化的发展
由于教育信息化是一个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而持续发展的过程,而美国是全球信息技术领先的国家,也最早开始实施教育信息化,因此一直走在世界前列。20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推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目前各所大学的网络基础建设、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和学校管理与服务信息化等方面都已相当成熟,信息资源也最为丰富,对大学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在欧洲,1997年10月英国就宣告启动“国家学习信息系统”建设计划,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把学校、研究机构、图书馆等网站联为一体,为学生提供包括网络课程、教学安排、学术动态、学生管理、生活娱乐到学生个人所需的各类信息。德国高校也在审慎进行E-learning教学试点,以提高大学工作效率、降低办学成本,增强服务学生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在亚洲,日本于1998年12月提出了教育信息化计划,以“儿童变化”、“授课变化”和“学校变化”为目标,在大力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开发教学教育研修软件和提供各种管理信息服务,并广泛使用视频会议系统进行教学、科研和管理,而学校之间则利用互联网实现教育内容共享和合作。韩國也从2002年开始大力推动高校ICT(信息通讯技术)教育,到2007年已建立了10个 E-learning支持中心,国立高校统一使用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大学行政管理的标准化、透明化和高效率。
另一方面,21世纪高等教育最明显的趋势是大众化和全球化。尽管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在20世纪上半叶就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但就全球来说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最近才开始发展的现象,并最终将向普及化与终生学习发展。可以说全球化不仅塑造了世界经济和文化模式,它还影响了高等教育,很多国家的学者纷纷涌入北美,同时许多发达国家也希望国际学生毕业后不返回自己的国家并不断调整移民法,试图留住这些完成学位学习的优秀学生。其结果是发达国家的人才集中加剧了国际学术发展的不平衡。
面对高等教育出现的新挑战,大多数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日益多元化,远程教育应运而生,并成为很多地方高等教育扩张和供应最重要的选择。2001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起的开放教育资源(OER)运动,旨在推动免费开放课件。2009年5月以色列企业家沙伊·雷谢夫出资100万美元成立海地“人民大学”,并于2010年1月建成了世界第一所免学费网络大学。开放教育资源对那些没有条件的地区提供免费的课程、教育方法,同时也给那些不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2.国内高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总体上看,我国内地高校信息化仍处在相对初级的阶段。根据上海市教委的调研,上海各高校的信息化水平总体上处在全国先进行列,而面向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大大领先于面向教学科研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换句话说就是在面向教学科研工作的信息化方面,我们的水平确实还不高,我们不能忘记高质量的教学科研和培养优秀学生是高校的首要任务,课堂、实验室才是高校的主战场。上海市2011年10月发布了《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提出用三年时间把上海建设成为一座智能化、现代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智慧城市”,其中不少内容与大学密切相关,特别是“数字教育工程”提出:要优化教育系统网络基础设施,完善和推广上海教育系统跨校认证与应用,构建覆盖不同教育类型的优质教育资源库,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校际共享及向社会开放;要采用“数字课程资源 移动学习终端 教育服务平台”的模式,开展数字化教学试点,促进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改革,实现学生自主便捷、高效和个性化学习。
目前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下一代互联网IPv6技术,云计算、移动计算和高性能计算技术,物联网和三网融合等技术代表了当前信息应用技术的主流。大学是信息技术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国内一些信息化先进高校在完成了“有线、无线双网覆盖的网络环境”建设之后,已在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其关键点有两个,一是开发网络教学平台、服务教学革新;二是建设校园公共服务平台,整合跨部门业务,提供“一站式”或“平台式”服务,提高校园活动的便捷性和效率。
二、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和思考
面对高等教育出现的新的特征,如何融入这股信息技术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潮流,把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成果应用于高校信息化建设,让信息化更加直接、有效地为高校内涵发展服务,已成为当前的研究动向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未雨绸缪,认真研究对策。
1.我校信息化发展应用现状
我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已经历近十年的发展历程,由于学校紧紧抓住新校建设的重大机遇,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新校建设同步推进,为学校信息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学校已建成 “万兆主干、千兆汇聚、百兆桌面”的三层校园(信息点超3万)网络架构,且光纤直连奉贤、漕宝两校区;大型机房和数据灾备机房中存储容量已达200TB。2009年启动“数字化校园辅助管理平台”项目建设,制定了“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信息化建设数据标准与管理规范”,建成了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公共数据库平台,实现了各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同步和共享。包括教学管理、图书管理、网上办公、学生工作、科研、人事、外事、资产、后勤和档案等十多项业务管理系统相继开发并投入正常使用。学校网站群已建有近200个二级学院、行政部门以及党务信息公开网站,此外还有信息公开网、校友网和其他专题网站等。网上视频会议系统、电子邮件系统和校园卡业务系统也投入实际使用。另外,初步建成了“课程中心”网络教学平台,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网络课程近200门,视频课件总数达到13类共570个。图书馆也建成了中、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和其他类型数据库数十个。从组织架构来说,学校成立了校长领衔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和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且各二级学院、部门都指定一位领导和一名信息管理员负责和管理本部门的信息化工作,应该说我校教育信息化已迈出了起始步伐。但怎样在现有信息化基础上,更直接地参与数字化、网络化教学活动,尽快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差距,是我们当前更应该思考的内容。 2.学校“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建设项目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指出:要主动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构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每一个人提供个性化和无处不在的教育。
根据上述要求,学校紧紧抓住了内涵建设时机,在“085”规划中提出了“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的建设项目,其目的就是强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在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各种有利因素和条件下,进一步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引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校的社会竞争力,以积极应对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三、我校“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的规划和构想
学校所要建设的“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 应该是一个能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的,凸显学校特色的、“三位一体”(全球名师、校内教师、学生)的“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它应该是一个信息量大、涵盖教学全过程、创新型的“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是一个能够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优势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全球公开教学信息资源与本校优质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
1.“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的建设要求
(1)平台架构和采用的技术
无论是新建还是购买的“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都必须和已建成的“数字化校园辅助管理平台”及其所有业务子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和数据共享,以真正建成“一站式信息化校园综合服务平台”。因此,平台应采用B/S结构,可运行Unix、Linux操作系统和支持Oracle等主流数据库。开发技术应采用J2EE标准、组件技术及在数据交换上对XML的支持,使系统功能最优化,同时将整个系统内部在技术上的相互依赖性降至最低。平台的开发及运行结构应是基于后台数据库的三层架构,即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从技术上讲“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必须具有先进性和可靠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安全性和足以支持大规模用户访问的并发性等。
(2)建设内容丰富的优质教学信息资源库
在统一整合现有资源(包括图书馆、现代教育中心历年购买或收集的全部相关视频资料和课件,以及现有的精品课程等网络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我们一方面要针对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大量“引进”中外名校名师的教学信息资源,与学校名师共同构建平台中的名师及优质、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另一方面还要运用统一开发工具,由授课教师借鉴资源库中优质教学资源来制作符合我校教学实际及特点的课程教学资源,逐步形成更为庞大的覆盖我校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课程教学资源库。此外,还要遴选部分综合性或实践教学成本较大的实践类教学课程,制作成演示型、模拟型或互动型的数字化实践教学课程,形成契合我校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特色的辅助教学资源库。
(3)“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的一些特点
由于“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是利用信息与通讯技术将数字化教学资源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实验环境,因此该平台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通过源源不断地“引进”中外名师和教学信息资源,有助于提升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同时,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教学模式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平台可以实现三种教学方式:以任课教师上课为主,平台资源课程作为课外补充学习资料;以平台某位“名师”的课程为主,任课老师参与其中,穿针引线,指导学生理解、掌握学习内容;任课老师导演课程教学内容,通过筛选编辑资源库中课程教学资料,组织多位“名师”共同讲解课程元素,通力合作,向学生奉献一门优秀的教学课程。
2)“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应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式、课题研究式学习,有利于促进自主学习,同时又可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3)对于应用技术类的高校,尤其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因此平台拥有专业特色的实践类教学信息资源,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2.“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主要功能
“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应包括:课程信息展示、课程辅助教学、精品课程网站、教师离线备课、教学资源制作、教学资源库管理、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等子系统,以满足网络数字化教学和对所有资源维护的需求。[3]此外还应加强“图书信息资源与服务平台”和电子资源的建设,为广大师生提供智能化网络化的图书信息检索和服务。
这个基于网络环境的开放性的教学交互平台所提供的服务功能应包括课堂教学、课程答疑、专题讨论、布置和提交作业、网上考试、远程教学、教学质量监控以及评价分析等等,并可随着应用的扩大而不断扩充。
四、“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問题
建设”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的过程中肯定会碰到不少问题,由于各高校都有自己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并且信息化的现状也不同,因此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也不同,从我校来讲,在现有基础环境下,还需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必须统一规划,健全管理机制
建设和维护“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学校已有校长挂帅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信息办,但此项业务牵涉部门众多,有教务处、现代教育中心、信息办、计算机学院、各学院的专业教师甚至还需要学生参与,如何协调和管理所涉及的人、财、物和各自管辖的信息资源,没有统一的规划和健全的管理机制是难以运作的。
2.充分利用现有软硬件资源
建设“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应立足于现有软硬件基础,必须能与现有平台和业务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和数据共享。而经费则应投向最需要和最关键的地方。从我校情况来看,有几个方面是需要加强投入的:
(1)挑选一个比较先进和成熟的课程中心软件公司,或者寻找一家教学平台开发技术能力较强的软件公司进行合作;
(2)教学资源的建设包括教学资源的采购与引进和视频教学资源录的制作;
(3)我校网络出口带宽目前还不到200M,需拓宽以满足视频和远程教学的网络通畅。
3.其他可能碰到的问题
譬如个性化培养问题,应该说平台的建立已为个性化培养提供了一个舞台,但还需要足够的教学资源,应在统一性的原则下满足分类指导与个性化培养的需求。又比如教师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教学资源质量的评价问题等等,都是必须考虑研究并拿出具体解决措施的实际问题。
五、结束语
信息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教育信息化是当代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属性。“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的建设是应对全球高等教育出现的新形势、新局面的一项有力的措施,有助于学校及时跟上世界教育发展的步伐,迎接21世纪“学习的革命”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2]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3]刘红梅,吴凤林,夏琼,李颖嘉.本科教学中课程中心的建设及其意义[J].医学教育探索,2008,7(5):528-529.
(编辑:金冉)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高校信息化;教学课程中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9-0014-03
一、国内外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自教育部2001年在“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正式提出了“教育信息化”以来,我国教育行业信息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大多数高校完成了网络基础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数字校园整合的任务,有不少高校已着手教学课程中心的建设,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和世界发达国家高校信息化成就相比,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1.国外高校信息化的发展
由于教育信息化是一个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而持续发展的过程,而美国是全球信息技术领先的国家,也最早开始实施教育信息化,因此一直走在世界前列。20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推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目前各所大学的网络基础建设、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和学校管理与服务信息化等方面都已相当成熟,信息资源也最为丰富,对大学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在欧洲,1997年10月英国就宣告启动“国家学习信息系统”建设计划,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把学校、研究机构、图书馆等网站联为一体,为学生提供包括网络课程、教学安排、学术动态、学生管理、生活娱乐到学生个人所需的各类信息。德国高校也在审慎进行E-learning教学试点,以提高大学工作效率、降低办学成本,增强服务学生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在亚洲,日本于1998年12月提出了教育信息化计划,以“儿童变化”、“授课变化”和“学校变化”为目标,在大力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开发教学教育研修软件和提供各种管理信息服务,并广泛使用视频会议系统进行教学、科研和管理,而学校之间则利用互联网实现教育内容共享和合作。韩國也从2002年开始大力推动高校ICT(信息通讯技术)教育,到2007年已建立了10个 E-learning支持中心,国立高校统一使用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大学行政管理的标准化、透明化和高效率。
另一方面,21世纪高等教育最明显的趋势是大众化和全球化。尽管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在20世纪上半叶就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但就全球来说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最近才开始发展的现象,并最终将向普及化与终生学习发展。可以说全球化不仅塑造了世界经济和文化模式,它还影响了高等教育,很多国家的学者纷纷涌入北美,同时许多发达国家也希望国际学生毕业后不返回自己的国家并不断调整移民法,试图留住这些完成学位学习的优秀学生。其结果是发达国家的人才集中加剧了国际学术发展的不平衡。
面对高等教育出现的新挑战,大多数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日益多元化,远程教育应运而生,并成为很多地方高等教育扩张和供应最重要的选择。2001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起的开放教育资源(OER)运动,旨在推动免费开放课件。2009年5月以色列企业家沙伊·雷谢夫出资100万美元成立海地“人民大学”,并于2010年1月建成了世界第一所免学费网络大学。开放教育资源对那些没有条件的地区提供免费的课程、教育方法,同时也给那些不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2.国内高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总体上看,我国内地高校信息化仍处在相对初级的阶段。根据上海市教委的调研,上海各高校的信息化水平总体上处在全国先进行列,而面向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大大领先于面向教学科研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换句话说就是在面向教学科研工作的信息化方面,我们的水平确实还不高,我们不能忘记高质量的教学科研和培养优秀学生是高校的首要任务,课堂、实验室才是高校的主战场。上海市2011年10月发布了《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提出用三年时间把上海建设成为一座智能化、现代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智慧城市”,其中不少内容与大学密切相关,特别是“数字教育工程”提出:要优化教育系统网络基础设施,完善和推广上海教育系统跨校认证与应用,构建覆盖不同教育类型的优质教育资源库,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校际共享及向社会开放;要采用“数字课程资源 移动学习终端 教育服务平台”的模式,开展数字化教学试点,促进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改革,实现学生自主便捷、高效和个性化学习。
目前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下一代互联网IPv6技术,云计算、移动计算和高性能计算技术,物联网和三网融合等技术代表了当前信息应用技术的主流。大学是信息技术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国内一些信息化先进高校在完成了“有线、无线双网覆盖的网络环境”建设之后,已在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其关键点有两个,一是开发网络教学平台、服务教学革新;二是建设校园公共服务平台,整合跨部门业务,提供“一站式”或“平台式”服务,提高校园活动的便捷性和效率。
二、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和思考
面对高等教育出现的新的特征,如何融入这股信息技术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潮流,把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成果应用于高校信息化建设,让信息化更加直接、有效地为高校内涵发展服务,已成为当前的研究动向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未雨绸缪,认真研究对策。
1.我校信息化发展应用现状
我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已经历近十年的发展历程,由于学校紧紧抓住新校建设的重大机遇,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新校建设同步推进,为学校信息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学校已建成 “万兆主干、千兆汇聚、百兆桌面”的三层校园(信息点超3万)网络架构,且光纤直连奉贤、漕宝两校区;大型机房和数据灾备机房中存储容量已达200TB。2009年启动“数字化校园辅助管理平台”项目建设,制定了“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信息化建设数据标准与管理规范”,建成了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公共数据库平台,实现了各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同步和共享。包括教学管理、图书管理、网上办公、学生工作、科研、人事、外事、资产、后勤和档案等十多项业务管理系统相继开发并投入正常使用。学校网站群已建有近200个二级学院、行政部门以及党务信息公开网站,此外还有信息公开网、校友网和其他专题网站等。网上视频会议系统、电子邮件系统和校园卡业务系统也投入实际使用。另外,初步建成了“课程中心”网络教学平台,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网络课程近200门,视频课件总数达到13类共570个。图书馆也建成了中、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和其他类型数据库数十个。从组织架构来说,学校成立了校长领衔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和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且各二级学院、部门都指定一位领导和一名信息管理员负责和管理本部门的信息化工作,应该说我校教育信息化已迈出了起始步伐。但怎样在现有信息化基础上,更直接地参与数字化、网络化教学活动,尽快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差距,是我们当前更应该思考的内容。 2.学校“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建设项目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指出:要主动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构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每一个人提供个性化和无处不在的教育。
根据上述要求,学校紧紧抓住了内涵建设时机,在“085”规划中提出了“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的建设项目,其目的就是强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在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各种有利因素和条件下,进一步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引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校的社会竞争力,以积极应对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三、我校“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的规划和构想
学校所要建设的“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 应该是一个能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的,凸显学校特色的、“三位一体”(全球名师、校内教师、学生)的“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它应该是一个信息量大、涵盖教学全过程、创新型的“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是一个能够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优势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全球公开教学信息资源与本校优质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
1.“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的建设要求
(1)平台架构和采用的技术
无论是新建还是购买的“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都必须和已建成的“数字化校园辅助管理平台”及其所有业务子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和数据共享,以真正建成“一站式信息化校园综合服务平台”。因此,平台应采用B/S结构,可运行Unix、Linux操作系统和支持Oracle等主流数据库。开发技术应采用J2EE标准、组件技术及在数据交换上对XML的支持,使系统功能最优化,同时将整个系统内部在技术上的相互依赖性降至最低。平台的开发及运行结构应是基于后台数据库的三层架构,即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从技术上讲“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必须具有先进性和可靠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安全性和足以支持大规模用户访问的并发性等。
(2)建设内容丰富的优质教学信息资源库
在统一整合现有资源(包括图书馆、现代教育中心历年购买或收集的全部相关视频资料和课件,以及现有的精品课程等网络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我们一方面要针对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大量“引进”中外名校名师的教学信息资源,与学校名师共同构建平台中的名师及优质、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另一方面还要运用统一开发工具,由授课教师借鉴资源库中优质教学资源来制作符合我校教学实际及特点的课程教学资源,逐步形成更为庞大的覆盖我校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课程教学资源库。此外,还要遴选部分综合性或实践教学成本较大的实践类教学课程,制作成演示型、模拟型或互动型的数字化实践教学课程,形成契合我校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特色的辅助教学资源库。
(3)“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的一些特点
由于“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是利用信息与通讯技术将数字化教学资源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实验环境,因此该平台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通过源源不断地“引进”中外名师和教学信息资源,有助于提升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同时,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教学模式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平台可以实现三种教学方式:以任课教师上课为主,平台资源课程作为课外补充学习资料;以平台某位“名师”的课程为主,任课老师参与其中,穿针引线,指导学生理解、掌握学习内容;任课老师导演课程教学内容,通过筛选编辑资源库中课程教学资料,组织多位“名师”共同讲解课程元素,通力合作,向学生奉献一门优秀的教学课程。
2)“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应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式、课题研究式学习,有利于促进自主学习,同时又可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3)对于应用技术类的高校,尤其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因此平台拥有专业特色的实践类教学信息资源,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2.“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主要功能
“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应包括:课程信息展示、课程辅助教学、精品课程网站、教师离线备课、教学资源制作、教学资源库管理、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等子系统,以满足网络数字化教学和对所有资源维护的需求。[3]此外还应加强“图书信息资源与服务平台”和电子资源的建设,为广大师生提供智能化网络化的图书信息检索和服务。
这个基于网络环境的开放性的教学交互平台所提供的服务功能应包括课堂教学、课程答疑、专题讨论、布置和提交作业、网上考试、远程教学、教学质量监控以及评价分析等等,并可随着应用的扩大而不断扩充。
四、“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問题
建设”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的过程中肯定会碰到不少问题,由于各高校都有自己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并且信息化的现状也不同,因此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也不同,从我校来讲,在现有基础环境下,还需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必须统一规划,健全管理机制
建设和维护“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学校已有校长挂帅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信息办,但此项业务牵涉部门众多,有教务处、现代教育中心、信息办、计算机学院、各学院的专业教师甚至还需要学生参与,如何协调和管理所涉及的人、财、物和各自管辖的信息资源,没有统一的规划和健全的管理机制是难以运作的。
2.充分利用现有软硬件资源
建设“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应立足于现有软硬件基础,必须能与现有平台和业务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和数据共享。而经费则应投向最需要和最关键的地方。从我校情况来看,有几个方面是需要加强投入的:
(1)挑选一个比较先进和成熟的课程中心软件公司,或者寻找一家教学平台开发技术能力较强的软件公司进行合作;
(2)教学资源的建设包括教学资源的采购与引进和视频教学资源录的制作;
(3)我校网络出口带宽目前还不到200M,需拓宽以满足视频和远程教学的网络通畅。
3.其他可能碰到的问题
譬如个性化培养问题,应该说平台的建立已为个性化培养提供了一个舞台,但还需要足够的教学资源,应在统一性的原则下满足分类指导与个性化培养的需求。又比如教师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教学资源质量的评价问题等等,都是必须考虑研究并拿出具体解决措施的实际问题。
五、结束语
信息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教育信息化是当代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属性。“数字化教学综合平台”的建设是应对全球高等教育出现的新形势、新局面的一项有力的措施,有助于学校及时跟上世界教育发展的步伐,迎接21世纪“学习的革命”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2]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3]刘红梅,吴凤林,夏琼,李颖嘉.本科教学中课程中心的建设及其意义[J].医学教育探索,2008,7(5):528-529.
(编辑:金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