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工作是研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规律以及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科学,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遇到了许多新的课题,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1 网络及其主要特点
1.1 自由性和平等性
互联网技术建立在所有电脑用户平等的理念之上,只要具备基本的硬件条件,都可以在网络社会中自由穿梭,可以无拘无束地获取、制造和传播信息。使得众多崇尚自我,标举创新的现代人乐此不疲,迷恋其中。
1.2 共享性和开放性
网络上信息的交流,打破了国家和地域界限。人们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在网上共享资源、自由交流。这种共享性和开放性使得不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等的碰撞与融合成为可能。
1.3 互动性和生动性
网络具有声色俱全、图文并茂、声情融会的特点,易于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尤其是网络的多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可以在电脑屏幕上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场景,为人们提供了真实的表现效果,感染力极强,为增强人与人之间、人与网络之间的互动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4 高效性和便捷性
方便快捷的网络使人们可以不必按照传统方式获取信息、接受教育,而可以从任何一个信息终端随时获取和迅速了解各方面的信息,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 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网络信息对人们思想的冲击应当引起重视
网络文化的最大特征是开放性,完全打破了民族和地域的界限,使世界各国人民紧密联系起来。一方面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大量鲜活而真实的信息,另一方面又对我们在封闭环境中建立的意识形态体系形成巨大的冲击,甚至可以动摇和改变一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2 网络成瘾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如果没有相当高的是非辨别力和道德约束力,面对网上令人眼花缭乱的诱惑,网民的心理将得到极大的考验和巨大的冲击。在我国性健康教育滞后于现实发展的需要,青少年缺乏相关的性健康知识,不能正确对待青春期生理的变化,不健康的色情信息,容易引导青少年心理畸形发展,导致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和产生。更有甚者,一些网民完全沉醉到虚拟的世界中去,演变成了独特的心理问题--网络成瘾。另外,网络虚拟化的特征,使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减少,亲情、友情开始变得淡漠,从而更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这部分人往往很难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现实世界。
2.3 网络犯罪问题需要人们关注
建立在网上和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大大减弱,网络社会为人们提供的极大自由度,远远超出人们社会责任的范围,由此引起道德规范问题也愈来愈多,愈来愈严重,诸如偷看他人的私人邮件、查阅黄色图片和文字、发布不健康信息等不道德行为已成为网络公害,从而形成网络犯罪问题。
3 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思考
3.1 多渠道发布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最大程度占领网络空间
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利用一些机会尽可能多的在网络上发布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同时也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汇到其它网络信息之中,力争让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给网络上的人们,争取最大化的占领网络信息空间。因为依据新闻传播学的原理,大批量的同类信息一定会影响信息接受者的判断,一定会对信息接受的思想和意识产生强化作用。
3.2 通过网络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进行引导和启发
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直接面对面的交流已大为减少,但在虚拟空间通过网络的主客体的交流却是另外一种“面对面”。在这种网络交流中,教育客体能更真实地向教育主体表达思想,教育主体也就能够更具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主动与客体进行网上交流。所有这些方法都是针对网络环境下灌输式教育机会减少而采取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3.3 开发和推广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
新的思想政治软件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专门用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软件,二是包含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实用软件。软件对于使用者的影响是直接而明显的,使用者在反复使用软件的过程,必然会逐渐认可和接受软件所包含的多种信息、和观念。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可以开发趣味性和实用性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并大力推广,让更多的网民使用和认可这些軟件,最终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
3.4 利用网站,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
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并以之为阵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空间,延伸了时间,扩大了覆盖面,提高了时效性,解决了部分“空白点”和“盲区”的问题,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感召力。目前,诸如 “马克思主义之家”、 “思想政治教育之窗”等思想教育及理论学习网站相继建立,己逐渐形成了一股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声音和阵地。
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网络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在网站建设方面有所作为。网站的建设者应着力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传播两方面的规律,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全面改善,力争建设好一大批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1 网络及其主要特点
1.1 自由性和平等性
互联网技术建立在所有电脑用户平等的理念之上,只要具备基本的硬件条件,都可以在网络社会中自由穿梭,可以无拘无束地获取、制造和传播信息。使得众多崇尚自我,标举创新的现代人乐此不疲,迷恋其中。
1.2 共享性和开放性
网络上信息的交流,打破了国家和地域界限。人们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在网上共享资源、自由交流。这种共享性和开放性使得不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等的碰撞与融合成为可能。
1.3 互动性和生动性
网络具有声色俱全、图文并茂、声情融会的特点,易于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尤其是网络的多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可以在电脑屏幕上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场景,为人们提供了真实的表现效果,感染力极强,为增强人与人之间、人与网络之间的互动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4 高效性和便捷性
方便快捷的网络使人们可以不必按照传统方式获取信息、接受教育,而可以从任何一个信息终端随时获取和迅速了解各方面的信息,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 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网络信息对人们思想的冲击应当引起重视
网络文化的最大特征是开放性,完全打破了民族和地域的界限,使世界各国人民紧密联系起来。一方面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大量鲜活而真实的信息,另一方面又对我们在封闭环境中建立的意识形态体系形成巨大的冲击,甚至可以动摇和改变一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2 网络成瘾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如果没有相当高的是非辨别力和道德约束力,面对网上令人眼花缭乱的诱惑,网民的心理将得到极大的考验和巨大的冲击。在我国性健康教育滞后于现实发展的需要,青少年缺乏相关的性健康知识,不能正确对待青春期生理的变化,不健康的色情信息,容易引导青少年心理畸形发展,导致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和产生。更有甚者,一些网民完全沉醉到虚拟的世界中去,演变成了独特的心理问题--网络成瘾。另外,网络虚拟化的特征,使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减少,亲情、友情开始变得淡漠,从而更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这部分人往往很难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现实世界。
2.3 网络犯罪问题需要人们关注
建立在网上和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大大减弱,网络社会为人们提供的极大自由度,远远超出人们社会责任的范围,由此引起道德规范问题也愈来愈多,愈来愈严重,诸如偷看他人的私人邮件、查阅黄色图片和文字、发布不健康信息等不道德行为已成为网络公害,从而形成网络犯罪问题。
3 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思考
3.1 多渠道发布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最大程度占领网络空间
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利用一些机会尽可能多的在网络上发布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同时也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汇到其它网络信息之中,力争让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给网络上的人们,争取最大化的占领网络信息空间。因为依据新闻传播学的原理,大批量的同类信息一定会影响信息接受者的判断,一定会对信息接受的思想和意识产生强化作用。
3.2 通过网络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进行引导和启发
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直接面对面的交流已大为减少,但在虚拟空间通过网络的主客体的交流却是另外一种“面对面”。在这种网络交流中,教育客体能更真实地向教育主体表达思想,教育主体也就能够更具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主动与客体进行网上交流。所有这些方法都是针对网络环境下灌输式教育机会减少而采取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3.3 开发和推广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
新的思想政治软件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专门用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软件,二是包含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实用软件。软件对于使用者的影响是直接而明显的,使用者在反复使用软件的过程,必然会逐渐认可和接受软件所包含的多种信息、和观念。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可以开发趣味性和实用性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并大力推广,让更多的网民使用和认可这些軟件,最终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
3.4 利用网站,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
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并以之为阵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空间,延伸了时间,扩大了覆盖面,提高了时效性,解决了部分“空白点”和“盲区”的问题,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感召力。目前,诸如 “马克思主义之家”、 “思想政治教育之窗”等思想教育及理论学习网站相继建立,己逐渐形成了一股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声音和阵地。
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网络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在网站建设方面有所作为。网站的建设者应着力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传播两方面的规律,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全面改善,力争建设好一大批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