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泮托拉唑钠针、生长抑素针联合凝血酶针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0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生长抑素静脉持续泵入给药,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泮托拉唑静脉滴注及凝血酶口服。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止血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泮托拉唑钠针、生长抑素针联合凝血酶针联合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可取得较满意的止血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泮托拉唑钠针;消化道出血;肝硬化失代偿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由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导致,具有发病突然、出血量大、病势凶猛等临床特点,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止血措施,可能引起患者出血性休克甚至死亡。我院采用泮托拉唑钠针、生长抑素针联合凝血酶针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0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6例,均经B超、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肝硬化,电子胃镜检查结果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异常,同时排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消化性溃疡或其他原因引起出血的患者。其中男66例,女30例,年龄18-62岁,平均(45±2)岁。肝炎后肝硬化61例,酒精性肝硬化 25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0例,患者均为再次出血,平均出血次数3.2次 ,均有呕血、柏油样变或黑红色大便。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均给予禁食、低流量吸氧、抑酸、补液、输血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首先缓慢静推0.25mg生长抑素作为负荷剂量,后立即给予0.25mg/h持续静脉滴注,根据病情改善情况,静脉滴注48~72h。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40mg泮托拉唑静脉滴注,2次/d,根据病情改善情况逐步减量,并给予凝血酶1000U+生理盐水20ml口服,1次/4h,出血停止12h后停药。治疗期间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呕血、便血、出入量、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及观察药物副作用等。
1.3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用药后24h内出血停止;②有效:用药24~72h内出血停止;③无效:用药72h后仍有活动性出血或因并发症转外科手术治疗。显效率加有效率为总有效率。
1.4 止血标准:符合下列之一均成立:①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无呕血黑便,血压、脉搏、肠鸣音正常。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无继续下降;②大便颜色由黑色转为正常,大便隐血转为阴性;③胃镜下观察出血已停止。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失代偿期非常危险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了极大的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生长抑素是一种抑制多激素释放的调节肽,能快速抑制胃壁细胞中的H+-K+-ATP酶的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内脏血流量有关,具体内容包括:抑制胃泌素分泌,减少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有助于血小板的凝血作用,从而有效止血;抑制胃蛋白酶的分泌,减少胃蛋白酶对血凝块的溶解,或促进血小板的凝集和血块收缩,减少胃酸反流,防止血凝块脱落,以减轻出血,防止再出血;凝血酶属于蛋白质水解酶中的一种,它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对于凝血过程的影响和干预,从而促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生成胶体状态的纤维蛋白凝块,进而对患者的出血点进行堵塞,最终达到止血的目的;凝血酶遇热或在酸性环境中易失去作用,因此溶剂温度不能>37℃,用药同时给予制酸药更能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采用泮托拉唑钠针、生长抑素针联合凝血酶针联合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可取得较满意的止血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46-487.
[2] 蔡怀阳,殷飞.生长抑素的临床应进展[J].临床荟萃,2008,23:1517-1519.
[3] 李岩,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现代诊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15-17.
[4] 刘士杰,范向阳,鲍艳霞.奥曲肽、奥美拉唑和凝血酶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60例[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2):449-449.
【关键词】泮托拉唑钠针;消化道出血;肝硬化失代偿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由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导致,具有发病突然、出血量大、病势凶猛等临床特点,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止血措施,可能引起患者出血性休克甚至死亡。我院采用泮托拉唑钠针、生长抑素针联合凝血酶针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0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6例,均经B超、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肝硬化,电子胃镜检查结果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异常,同时排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消化性溃疡或其他原因引起出血的患者。其中男66例,女30例,年龄18-62岁,平均(45±2)岁。肝炎后肝硬化61例,酒精性肝硬化 25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0例,患者均为再次出血,平均出血次数3.2次 ,均有呕血、柏油样变或黑红色大便。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均给予禁食、低流量吸氧、抑酸、补液、输血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首先缓慢静推0.25mg生长抑素作为负荷剂量,后立即给予0.25mg/h持续静脉滴注,根据病情改善情况,静脉滴注48~72h。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40mg泮托拉唑静脉滴注,2次/d,根据病情改善情况逐步减量,并给予凝血酶1000U+生理盐水20ml口服,1次/4h,出血停止12h后停药。治疗期间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呕血、便血、出入量、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及观察药物副作用等。
1.3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用药后24h内出血停止;②有效:用药24~72h内出血停止;③无效:用药72h后仍有活动性出血或因并发症转外科手术治疗。显效率加有效率为总有效率。
1.4 止血标准:符合下列之一均成立:①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无呕血黑便,血压、脉搏、肠鸣音正常。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无继续下降;②大便颜色由黑色转为正常,大便隐血转为阴性;③胃镜下观察出血已停止。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失代偿期非常危险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了极大的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生长抑素是一种抑制多激素释放的调节肽,能快速抑制胃壁细胞中的H+-K+-ATP酶的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内脏血流量有关,具体内容包括:抑制胃泌素分泌,减少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有助于血小板的凝血作用,从而有效止血;抑制胃蛋白酶的分泌,减少胃蛋白酶对血凝块的溶解,或促进血小板的凝集和血块收缩,减少胃酸反流,防止血凝块脱落,以减轻出血,防止再出血;凝血酶属于蛋白质水解酶中的一种,它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对于凝血过程的影响和干预,从而促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生成胶体状态的纤维蛋白凝块,进而对患者的出血点进行堵塞,最终达到止血的目的;凝血酶遇热或在酸性环境中易失去作用,因此溶剂温度不能>37℃,用药同时给予制酸药更能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采用泮托拉唑钠针、生长抑素针联合凝血酶针联合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可取得较满意的止血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46-487.
[2] 蔡怀阳,殷飞.生长抑素的临床应进展[J].临床荟萃,2008,23:1517-1519.
[3] 李岩,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现代诊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15-17.
[4] 刘士杰,范向阳,鲍艳霞.奥曲肽、奥美拉唑和凝血酶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60例[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2):449-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