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对城固县生猪产业的调研,发现了在生猪实际生产中存在一些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了促进养猪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生猪产业;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畜牧生产持续快速发展,规模养殖发展迅速,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截止2010年底,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110万头,出栏67万头,占农业总产值的30%,步入全省养猪大县行列。现将我们的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我县生猪生产现状
1.养猪总量大幅度增长
2010年底,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110万头,出栏67万头,分别比2001年增长73%、88%,肉品质量也有很大幅度提高。
2.促进了农村经济,带动了农民增收
2010年全县养猪业总产值7.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30.3%,农民人均养猪收入1630元,比2001年增长一倍多。
3.养殖大户不断增加,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20107年,全县出栏10头以的达到3500余户,已经有“天利”、“顺鑫”等十个万头猪养殖场,凸现出龙头企业带动养殖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4.技术支撑日渐完善
全县设一个动物疾病控制中心,2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有近200名专业技术人员,其中高中级职称占到30%以上,担负全县畜禽疾病防治、肉品检疫、监管、技术培训、养殖场养殖户的技术指导工作。
5.养猪业政策优惠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省市《关于大力发展生猪产业的决定》,及时制定出台了《关于把生猪为主的畜牧产业做大做强的决定》等一系列促进生猪产业发展的优惠扶持政策文件,在土地流转、财政贴息、审批立项,信贷支持等方面制定了诸多鼓励措施。
二、我县畜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散养农户大量退出,导致养殖总量增长缓慢
由于农业生产效益相对偏低,激发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出,留守家庭只留下了年迈体弱的老人和未成年的学生,他们只有照顾家庭和耕种责任田的精力,再无力从事养猪等业,导致养猪总量上涨缓慢。
2.扶持政策与发展规模化养殖的要求不配套。
①土地政策与发展规模化养殖不配套。特别是生猪产业属于大农业的范畴,国家强调养猪占地视为农业用地,但对审建猪场、扩大圈舍的建设用地的没有从政策机制上彻底解决。
②资金政策与发展规模化养殖不配套。一些大型养殖场可以争取到贷款和一些政策的扶持,而中小型养殖场和需求扩繁增养的散户却得不到贷款及扶持政策的惠顾。
③疫病控制长效机制不健全。《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疫法》中规定了政府保动物防疫密度,防疫部门保质量,防重于治的原则,但在具体执行中,政府、防疫部门、养殖户三者之间仍有不协调的问题发生。
3.生猪改良技术滞后
我县万头猪场近年来都引进了杜洛克、大约克、长白等良种种猪,但缺乏系统改良措施,部分场种猪档案建立不完善,导致有近亲繁育的现象。
4.流通领域混乱,利益分配不均
在生产中养殖户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最大,但从养殖到食用这个产业链中获得的利益最小,不到20%,养殖的利益多被中间商和屠商赚走,这种利益的分配不均,致成了农户不愿养猪。
5.缺乏地域性生猪品牌
我县虽有秦巴山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有生产绿色食品的自然条件,但还没有形成城固生猪品牌。
三、建设生猪调出大县应采取的对策
1.统筹规划,建立长远发展机制
根据我县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制订出长远的发展规划。一是在南北山区和丘陵区提倡农户家家养猪,发展年出栏10~50头的适度规模户和二元母猪专业户;二是在城郊、平川乡镇,以标准化、规模化、工厂化生产为主,建立大型规模养猪场;三是在有条件的乡镇或村成立“生猪经济合作社”,采取公司加农户形势,形成生猪生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四是以“顺鑫”、“天味”、“鑫海”等肉食加工企业为依托,联动周围养猪场、养猪户形成平川区育肥猪标准化养殖高产区,向生猪外调方向发展。
2.大力推广科学养猪技术
一是开展技术培训,以“良种、良料、良法、重防”科学养猪综合配套技术为主,采取专场讲授、培训会议、入户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做到村村有业务培训员,各级有科技示范户。二是充分发挥“科技信息”、“农业信息快报”、农业局信息平台等媒介的作用向广大养猪户传达生猪养殖方面的信息、经验和动向等。
3.落实生猪产业政策,促进稳定发展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农业部关于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和母猪补贴保险及相关发展养猪的政策。二是研究落实土地占用政策,各鎮根据实际情况规划出一定的坡地、河滩地及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外的土地,供建设生猪养殖小区、养猪场使用,切实把生猪养殖用地落到实处。三是落实信贷政策,涉农金融机构每年应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支持发展生猪产业,优先使用于标准化养猪场、养殖小区建设及帮扶品种改良。
4.加大品种改良力度
一是开展良种引进、改良和推广,依托“顺鑫”良种猪扩繁场,为基层供、输精点提供良种公猪。二是加强种畜禽管理工作,强化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制度,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行为,建立健全养殖档案,对不符合种用的种公猪应坚决取缔,避免盲目引进和随意改良。
5.认真落实《动物防疫法》
认真宣传贯彻新《动物防疫法》,让镇村领导充分认识在抓好辖区动物防疫中的法律责任,自觉履行政府保密度的责任。
6.全力推广“城固绿色生猪”生产
一是大力发展“猪一沼一果”“猪一沼一菜”等生态养猪摸式,实现生猪粪污无公害化处理;二是加强对生猪产业投入品、养殖环节、流通环节监管,严禁销售使用违禁药物及添加剂,强化“城固绿色生猪”认证工作。
[关键词] 生猪产业;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畜牧生产持续快速发展,规模养殖发展迅速,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截止2010年底,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110万头,出栏67万头,占农业总产值的30%,步入全省养猪大县行列。现将我们的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我县生猪生产现状
1.养猪总量大幅度增长
2010年底,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110万头,出栏67万头,分别比2001年增长73%、88%,肉品质量也有很大幅度提高。
2.促进了农村经济,带动了农民增收
2010年全县养猪业总产值7.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30.3%,农民人均养猪收入1630元,比2001年增长一倍多。
3.养殖大户不断增加,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20107年,全县出栏10头以的达到3500余户,已经有“天利”、“顺鑫”等十个万头猪养殖场,凸现出龙头企业带动养殖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4.技术支撑日渐完善
全县设一个动物疾病控制中心,2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有近200名专业技术人员,其中高中级职称占到30%以上,担负全县畜禽疾病防治、肉品检疫、监管、技术培训、养殖场养殖户的技术指导工作。
5.养猪业政策优惠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省市《关于大力发展生猪产业的决定》,及时制定出台了《关于把生猪为主的畜牧产业做大做强的决定》等一系列促进生猪产业发展的优惠扶持政策文件,在土地流转、财政贴息、审批立项,信贷支持等方面制定了诸多鼓励措施。
二、我县畜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散养农户大量退出,导致养殖总量增长缓慢
由于农业生产效益相对偏低,激发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出,留守家庭只留下了年迈体弱的老人和未成年的学生,他们只有照顾家庭和耕种责任田的精力,再无力从事养猪等业,导致养猪总量上涨缓慢。
2.扶持政策与发展规模化养殖的要求不配套。
①土地政策与发展规模化养殖不配套。特别是生猪产业属于大农业的范畴,国家强调养猪占地视为农业用地,但对审建猪场、扩大圈舍的建设用地的没有从政策机制上彻底解决。
②资金政策与发展规模化养殖不配套。一些大型养殖场可以争取到贷款和一些政策的扶持,而中小型养殖场和需求扩繁增养的散户却得不到贷款及扶持政策的惠顾。
③疫病控制长效机制不健全。《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疫法》中规定了政府保动物防疫密度,防疫部门保质量,防重于治的原则,但在具体执行中,政府、防疫部门、养殖户三者之间仍有不协调的问题发生。
3.生猪改良技术滞后
我县万头猪场近年来都引进了杜洛克、大约克、长白等良种种猪,但缺乏系统改良措施,部分场种猪档案建立不完善,导致有近亲繁育的现象。
4.流通领域混乱,利益分配不均
在生产中养殖户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最大,但从养殖到食用这个产业链中获得的利益最小,不到20%,养殖的利益多被中间商和屠商赚走,这种利益的分配不均,致成了农户不愿养猪。
5.缺乏地域性生猪品牌
我县虽有秦巴山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有生产绿色食品的自然条件,但还没有形成城固生猪品牌。
三、建设生猪调出大县应采取的对策
1.统筹规划,建立长远发展机制
根据我县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制订出长远的发展规划。一是在南北山区和丘陵区提倡农户家家养猪,发展年出栏10~50头的适度规模户和二元母猪专业户;二是在城郊、平川乡镇,以标准化、规模化、工厂化生产为主,建立大型规模养猪场;三是在有条件的乡镇或村成立“生猪经济合作社”,采取公司加农户形势,形成生猪生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四是以“顺鑫”、“天味”、“鑫海”等肉食加工企业为依托,联动周围养猪场、养猪户形成平川区育肥猪标准化养殖高产区,向生猪外调方向发展。
2.大力推广科学养猪技术
一是开展技术培训,以“良种、良料、良法、重防”科学养猪综合配套技术为主,采取专场讲授、培训会议、入户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做到村村有业务培训员,各级有科技示范户。二是充分发挥“科技信息”、“农业信息快报”、农业局信息平台等媒介的作用向广大养猪户传达生猪养殖方面的信息、经验和动向等。
3.落实生猪产业政策,促进稳定发展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农业部关于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和母猪补贴保险及相关发展养猪的政策。二是研究落实土地占用政策,各鎮根据实际情况规划出一定的坡地、河滩地及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外的土地,供建设生猪养殖小区、养猪场使用,切实把生猪养殖用地落到实处。三是落实信贷政策,涉农金融机构每年应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支持发展生猪产业,优先使用于标准化养猪场、养殖小区建设及帮扶品种改良。
4.加大品种改良力度
一是开展良种引进、改良和推广,依托“顺鑫”良种猪扩繁场,为基层供、输精点提供良种公猪。二是加强种畜禽管理工作,强化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制度,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行为,建立健全养殖档案,对不符合种用的种公猪应坚决取缔,避免盲目引进和随意改良。
5.认真落实《动物防疫法》
认真宣传贯彻新《动物防疫法》,让镇村领导充分认识在抓好辖区动物防疫中的法律责任,自觉履行政府保密度的责任。
6.全力推广“城固绿色生猪”生产
一是大力发展“猪一沼一果”“猪一沼一菜”等生态养猪摸式,实现生猪粪污无公害化处理;二是加强对生猪产业投入品、养殖环节、流通环节监管,严禁销售使用违禁药物及添加剂,强化“城固绿色生猪”认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