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物也有语言,虽然不像人类语言那么丰富,但也可以表达它们的思想感情。除了叫声之外,动物语言另一重要特点在于行动,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语言。那么,动物又是怎样通过这些“语言”来听和看呢?
不看也知道 在非洲的尼罗河,有一种名叫水象的鱼,它的尾巴上有一个能发射电磁波的器官;而在背鳍上相应的地方也有一个能够接收电磁波的感受器官,因而水象便能精确地测出周围各种动物的位置。无独有偶,生活在大海中的鲸鱼,头上也有一个特殊的器官,通过这个器官,鲸鱼可以像伦琴射线透视一般,窥视出周围任何生物放射的电磁场线,且能发现泥沙中蠕动的海蝶。响尾蛇鼻子与眼睛之间的两小块皮肤,在漆黑的夜晚能够敏锐地感知红外线,使它能在黑暗中清晰地“看到”周围潜伏的动物。信鸽被带到千里之外,放开它后,能准确地返回家园,是靠地球磁场作为自己飞行的定向标认路的。南迁北徒的大雁,每年往返飞行数万里回到宿地。它们是凭借太阳和星座作为飞行的定向标的。晚上,蝙蝠在空中来回飞行,靠的是自己发出的超声波来听和看的。有一种生活在河道中的鳗鱼,每年顺河东下,入海产卵,然后又找到河口,逆河而上,回老家生活,是靠水流的偏振光来听和看的。
无耳亦能听 科学家已证实,蜜蜂没有真正的耳朵,但在它的额部却长着一些用来感应声音的树枝状的小刚毛。蚊子的“耳朵”也是长在头部的两根触角上,每根触角的第二节中藏着一个收听声音的器官,并把接收来的声音传至中枢神经。生长在海洋中的水母,总是在风暴到来几小时之前,就溜之大吉。原来,水母腔体内有一个谐振腔,能与风暴发出的次声波产生共振,从而预感到风暴的来临。
小鸡与母鸡交流信息 人们研究发现,在小鸡出壳前3天,胚胎就开始同邻居“谈话”,共同向母鸡发出“我大热了”或“我冻坏了”之类的信号,让母鸡进行技术上的调整,使得整窝鸡同时出壳。科学家们已经破译了雏鸡的这些信号。在此基础上,制造了人工声音“孵蛋鸡”,并应用到工业孵化器中,这不仅加速了蛋的发育,使小鸡同时破壳而出,而且使出壳后的小鸡更容易聚集到一起。
靠气味识途马 走进了一个陌生山林里去吃草,吃饱后又顺着原路回到主人家中,是靠着景物、颜色、声音、气味等外界环境对大脑的刺激识途的。小蚂蚁离开洞穴去觅食,天快黑时,它们各自衔着食物及时赶到了洞口,这是靠自己释放的激素定向识途。狗到了一个生疏的地方,跑一段路,停一下在岔路口的茅草中撒一泡尿,原来狗在用自己的尿液气味定向认路,准备返回时凭借尿味找到主人家。
用动作召唤同伴 野兔是用尾巴作动作语言,一有风吹草动,野兔就一上一下地摆动尾巴,这是发给同伴们的特急警报:“注意,情况紧急!”野猪在平静的时候,尾巴总是转来转去,或者下垂着。可是一遇到险情,它就立即扬起尾巴,尾巴尖上还卷起一个小圆圈,就像一个问号似的,其他野猪见了,马上就警觉起来。美洲有一种叉角羚羊,当它发现有危险时,臀部的一大片白毛会竖起来,活像一个蓬松的大白球,十分显眼,老远的伙伴看到了,也会如法炮制,远远望去,到处是飘动的“大白球”,煞是好看。鱼儿在水里自由游动,不会发生“撞车”,原来鱼儿有一种动作语言,通过鱼鳍的摇摆姿态和动作,了解对方的行动方向,以免发生冲撞。
在非洲的津巴布韦,生态学家发现:大象们每隔一段时间总是漫步走向同一个目的地,不管它们“兵分几路”,总是同时到集合地点聚合。最令人们惊奇的是,有些已经衰老不堪的大象,总是走向一个十分隐蔽的山洞集中起来,静静地躺着,等待死神的降临。这山洞就是大象的“墓地”。人们会侥幸地发现某个山洞里成堆的大柬尸骨,并获得大量珍贵的象牙。至于大象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它们要去“秘密集会”和“走向墓地”的?又是靠什么听和看的?却至今无人知晓。
不看也知道 在非洲的尼罗河,有一种名叫水象的鱼,它的尾巴上有一个能发射电磁波的器官;而在背鳍上相应的地方也有一个能够接收电磁波的感受器官,因而水象便能精确地测出周围各种动物的位置。无独有偶,生活在大海中的鲸鱼,头上也有一个特殊的器官,通过这个器官,鲸鱼可以像伦琴射线透视一般,窥视出周围任何生物放射的电磁场线,且能发现泥沙中蠕动的海蝶。响尾蛇鼻子与眼睛之间的两小块皮肤,在漆黑的夜晚能够敏锐地感知红外线,使它能在黑暗中清晰地“看到”周围潜伏的动物。信鸽被带到千里之外,放开它后,能准确地返回家园,是靠地球磁场作为自己飞行的定向标认路的。南迁北徒的大雁,每年往返飞行数万里回到宿地。它们是凭借太阳和星座作为飞行的定向标的。晚上,蝙蝠在空中来回飞行,靠的是自己发出的超声波来听和看的。有一种生活在河道中的鳗鱼,每年顺河东下,入海产卵,然后又找到河口,逆河而上,回老家生活,是靠水流的偏振光来听和看的。
无耳亦能听 科学家已证实,蜜蜂没有真正的耳朵,但在它的额部却长着一些用来感应声音的树枝状的小刚毛。蚊子的“耳朵”也是长在头部的两根触角上,每根触角的第二节中藏着一个收听声音的器官,并把接收来的声音传至中枢神经。生长在海洋中的水母,总是在风暴到来几小时之前,就溜之大吉。原来,水母腔体内有一个谐振腔,能与风暴发出的次声波产生共振,从而预感到风暴的来临。
小鸡与母鸡交流信息 人们研究发现,在小鸡出壳前3天,胚胎就开始同邻居“谈话”,共同向母鸡发出“我大热了”或“我冻坏了”之类的信号,让母鸡进行技术上的调整,使得整窝鸡同时出壳。科学家们已经破译了雏鸡的这些信号。在此基础上,制造了人工声音“孵蛋鸡”,并应用到工业孵化器中,这不仅加速了蛋的发育,使小鸡同时破壳而出,而且使出壳后的小鸡更容易聚集到一起。
靠气味识途马 走进了一个陌生山林里去吃草,吃饱后又顺着原路回到主人家中,是靠着景物、颜色、声音、气味等外界环境对大脑的刺激识途的。小蚂蚁离开洞穴去觅食,天快黑时,它们各自衔着食物及时赶到了洞口,这是靠自己释放的激素定向识途。狗到了一个生疏的地方,跑一段路,停一下在岔路口的茅草中撒一泡尿,原来狗在用自己的尿液气味定向认路,准备返回时凭借尿味找到主人家。
用动作召唤同伴 野兔是用尾巴作动作语言,一有风吹草动,野兔就一上一下地摆动尾巴,这是发给同伴们的特急警报:“注意,情况紧急!”野猪在平静的时候,尾巴总是转来转去,或者下垂着。可是一遇到险情,它就立即扬起尾巴,尾巴尖上还卷起一个小圆圈,就像一个问号似的,其他野猪见了,马上就警觉起来。美洲有一种叉角羚羊,当它发现有危险时,臀部的一大片白毛会竖起来,活像一个蓬松的大白球,十分显眼,老远的伙伴看到了,也会如法炮制,远远望去,到处是飘动的“大白球”,煞是好看。鱼儿在水里自由游动,不会发生“撞车”,原来鱼儿有一种动作语言,通过鱼鳍的摇摆姿态和动作,了解对方的行动方向,以免发生冲撞。
在非洲的津巴布韦,生态学家发现:大象们每隔一段时间总是漫步走向同一个目的地,不管它们“兵分几路”,总是同时到集合地点聚合。最令人们惊奇的是,有些已经衰老不堪的大象,总是走向一个十分隐蔽的山洞集中起来,静静地躺着,等待死神的降临。这山洞就是大象的“墓地”。人们会侥幸地发现某个山洞里成堆的大柬尸骨,并获得大量珍贵的象牙。至于大象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它们要去“秘密集会”和“走向墓地”的?又是靠什么听和看的?却至今无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