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于爱、基于懂、敏于学而谙于行,这应该是我们对待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文化的态度
我的朋友、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授张平先生在一本叫做《犹太五千年智慧》的小书序言里讲,目前流行在中国大陆的有关犹太智慧的介绍非常多也非常乱,以讹传讹的现象很普遍。作为一个在以色列呆了十五六年的严谨、质实甚至近乎木讷的学者,以他对犹太智慧的了解,对于这样现象几乎不能容忍。不能容忍的前提是不能理解,为什么我们不能像日本人甚至朝鲜人曾经做到的那样,翻译介绍基本不走样?
他举出一个例子。在某些中文版的犹太智慧书中记载着一个故事:一位父亲想教会儿子不要信任他人,就采取一种极端的手段——把儿子放在柜子上,告诉他如果跳的话,就会去接住他。结果儿子跳了,父亲却躲开了,儿子摔到地上。这个故事好像在我小的时候就听过,可见流布很广。但须知,这根本不是犹太智慧原典中的故事,而是出于美国福克斯新闻网董事长Roger Ailes的个人经历,还冠以一个似乎合理的解释:犹太人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小孩子彻底不相信任何人。殊不知Roger Ailes 本人在叙述这次经历时说,他父亲摔他的意图在于告诉他,世界上好多人会对朋友落井下石,让他在朋友需要的时候不要离开他们。
众所周知,犹太人是一个特殊的民族,他们在科技、金融、学术各个方面杰出人士层出不穷,因此世界上对于犹太传统、智慧的关注和研究一直受到重视。我们采取这样的轻率的态度,可想对国民会造成何等的误导。既然我们重视犹太人和他们的传统,希望通过译介他们的原典来了解其中的奥秘,那准确、客观、忠实地对原典进行译介是第一步必须的事情,无论多难,无论多久,都应该孜孜以求。
看一看我们的近邻日本和朝鲜,是如何对待我们的古代学术的。古代朝鲜学者对于汉文经典的钟爱,可以通过现在流传在韩国各地的朝版汉文典籍或朝鲜学者手抄汉文典籍窥其一斑。一笔不苟的抄录,近乎我们古代抄经的经生一样,似乎有着某种宗教情绪。这些经典包含经、史、子、集各门类,甚至许多野史、杂记、方志。倘若不是封面、小注中透露出的信息,你会误以为这出自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学者的手笔。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文化采取这样恭敬的心态去学习、传承,令人肃然起敬。日本人对待中国学问更加专注、细腻。从经史大学问到金石书画,无不全心全力搜求、传承。在中国清末民初兵荒马乱的时代,大量日本人以各种名义、形式呆在中国,专业或业余从事文物、典籍的收集工作。今天若问我们的铜镜、碑拓、古籍善本,大部分好东西都在日本。近代日本书圣青山杉雨先生,也是中国文物的大藏家,他曾经对来访的中国贵宾自豪地讲,倾其所有,不过一件日本货——他自己。幽默中让我们领略了祖先的经典可以有何等巨大的魅力。
一个成熟的民族,应该有强大的精神和宽博的视野、心胸。那种基于无知的迷信是根本不需要的,但要想了解另一个民族的思想和文化,倘若不是出于一种近乎宗教般的真爱和执着,不是出于一种近乎信徒般的忠诚和精勤,草草敷衍甚至弄虚作假、牵强附会甚至无中生有,其果报是非常惨痛的。
出于爱、基于懂、敏于学而谙于行,这应该是我们对待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文化的态度。有是,则我们才可以谈论兼收并包、推陈出新。
责任编辑 张向永
我的朋友、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授张平先生在一本叫做《犹太五千年智慧》的小书序言里讲,目前流行在中国大陆的有关犹太智慧的介绍非常多也非常乱,以讹传讹的现象很普遍。作为一个在以色列呆了十五六年的严谨、质实甚至近乎木讷的学者,以他对犹太智慧的了解,对于这样现象几乎不能容忍。不能容忍的前提是不能理解,为什么我们不能像日本人甚至朝鲜人曾经做到的那样,翻译介绍基本不走样?
他举出一个例子。在某些中文版的犹太智慧书中记载着一个故事:一位父亲想教会儿子不要信任他人,就采取一种极端的手段——把儿子放在柜子上,告诉他如果跳的话,就会去接住他。结果儿子跳了,父亲却躲开了,儿子摔到地上。这个故事好像在我小的时候就听过,可见流布很广。但须知,这根本不是犹太智慧原典中的故事,而是出于美国福克斯新闻网董事长Roger Ailes的个人经历,还冠以一个似乎合理的解释:犹太人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小孩子彻底不相信任何人。殊不知Roger Ailes 本人在叙述这次经历时说,他父亲摔他的意图在于告诉他,世界上好多人会对朋友落井下石,让他在朋友需要的时候不要离开他们。
众所周知,犹太人是一个特殊的民族,他们在科技、金融、学术各个方面杰出人士层出不穷,因此世界上对于犹太传统、智慧的关注和研究一直受到重视。我们采取这样的轻率的态度,可想对国民会造成何等的误导。既然我们重视犹太人和他们的传统,希望通过译介他们的原典来了解其中的奥秘,那准确、客观、忠实地对原典进行译介是第一步必须的事情,无论多难,无论多久,都应该孜孜以求。
看一看我们的近邻日本和朝鲜,是如何对待我们的古代学术的。古代朝鲜学者对于汉文经典的钟爱,可以通过现在流传在韩国各地的朝版汉文典籍或朝鲜学者手抄汉文典籍窥其一斑。一笔不苟的抄录,近乎我们古代抄经的经生一样,似乎有着某种宗教情绪。这些经典包含经、史、子、集各门类,甚至许多野史、杂记、方志。倘若不是封面、小注中透露出的信息,你会误以为这出自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学者的手笔。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文化采取这样恭敬的心态去学习、传承,令人肃然起敬。日本人对待中国学问更加专注、细腻。从经史大学问到金石书画,无不全心全力搜求、传承。在中国清末民初兵荒马乱的时代,大量日本人以各种名义、形式呆在中国,专业或业余从事文物、典籍的收集工作。今天若问我们的铜镜、碑拓、古籍善本,大部分好东西都在日本。近代日本书圣青山杉雨先生,也是中国文物的大藏家,他曾经对来访的中国贵宾自豪地讲,倾其所有,不过一件日本货——他自己。幽默中让我们领略了祖先的经典可以有何等巨大的魅力。
一个成熟的民族,应该有强大的精神和宽博的视野、心胸。那种基于无知的迷信是根本不需要的,但要想了解另一个民族的思想和文化,倘若不是出于一种近乎宗教般的真爱和执着,不是出于一种近乎信徒般的忠诚和精勤,草草敷衍甚至弄虚作假、牵强附会甚至无中生有,其果报是非常惨痛的。
出于爱、基于懂、敏于学而谙于行,这应该是我们对待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文化的态度。有是,则我们才可以谈论兼收并包、推陈出新。
责任编辑 张向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