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早期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意义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早期为28例Ⅰ病程为1.5~9个月的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患者行神经、肌腱松解术.结果术后2~15年系统随访,其优良率为82%.手的外形及运动和感觉功能得到了良好的恢复.结论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早期显微外科治疗是可行性。
【机 构】
:
518104,广东省深圳市手外科治疗康复中心,深圳市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手外科,518104,广东省深圳市手外科治疗康复中心,深圳市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手外科,518104,广东省深圳市手外科治疗康复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早期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意义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早期为28例Ⅰ病程为1.5~9个月的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患者行神经、肌腱松解术.结果术后2~15年系统随访,其优良率为82%.手的外形及运动和感觉功能得到了良好的恢复.结论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早期显微外科治疗是可行性。
其他文献
目的 报道严重压砸性断掌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根据手掌部不同平面的毁损性断掌,采用移植血管桥接的断掌再植、腕掌部切除手指的前臂再植、断掌再植合并拇指再造等最大限度地保留部分手或手指.结果本组14例,有3例断掌再植中食指坏死,其余均成活,通过康复训练,11例随访半年以上,其中10例恢复了对指功能,1例接近正常手.均恢复了对指功能,两点分辨觉8~10mm.结论严重压砸性断掌进行合理的断掌再植仍是恢复
目的 探讨真空负压封闭技术(VS)加外固定器治疗四肢严重开放性骨折的效果.方法近4年来收治63例四肢严重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VS加外固定器治疗,清创后骨折用Orthofix单边外固定器固定,创面或创腔内用Vacuseal材料覆盖,接负压封闭吸引,6~10d后二期缝合、植皮或皮瓣转移.结果63例患者创面均愈合,浅表感染3例(4.8%)和针道感染13例19针(7.5%);骨折愈合53例(84.1%),
AO学派的历史启示 骨折内固定治疗始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尽管对内固定治疗仍存在较大的争议,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总结成功与失败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比利时医生Danis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内固定思想及骨折一期愈合理论。
目的 设计一套构建具有一定功能和形态的肌腱组织的体外培养方法.方法根据肌腱细胞体内的生物力学环境,在细胞的培养过程中,设计一套能够提供张力和参数测量系统的生物反应器,在肌腱的培养过程中对肌腱施加不同形式的张应力作用,以期在体外获得力学性能优化的自体肌腱.结果细胞培养和张应力控制系统是由完全透明的有机材料制成的,整个系统由细胞培养室、测量系统和排换液系统等部分构成,在长期的肌腱细胞培养中,可提供肌腱
目的 桡尺骨分离是较少见的特殊损伤,探讨其发生机理、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1990~1998年,收治4例同侧上、下尺桡关节损伤(桡尺骨分离伤)患者.其中3例早期确诊,手术治疗2例,手法复位1例.1例诊断延迟2个月,二次手术治疗.结果随访16个月~8年,平均46个月.肘关节和腕关节功能评定参照Trousdale引用的百分法,优4例.结论桡尺骨分离伤临床少见,损伤机制较特殊,早期确诊治疗效果好。
目的 温对猴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进行体外培养及扩增,观察其原代及传代细胞的生长特点及生物学特点。方法 抽取4只成年猴髂骨骨髓,用全骨髓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获得BMSCs,胰酶消化传代,用条件培养基培养传代细胞。逐日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对传代细胞进行HE染色及碱性磷酸酶(ALP)染色。结果 成年雄性恒河猴BMSCs体外培养生长良好,原代细胞10-13d汇成单层,传代后4~7d长满瓶底。
由解放军——七医院和《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部联合举办的“2004年全国骨盆与髋臼骨折诊疗新进展、交通伤救治及显微重建外科研讨会”于2004年11月26日~29日在杭州华北饭店隆重召开。大会特邀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侯春林教授、苏州医学院孙俊英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吴新宝教授、广州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裴国献教授、顾立强教授、王钢教授、解放军第——七医院黄宏前主任、郑隆宝主任等授课和答疑。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兔骨骼肌再灌注损伤是否存在早期、延迟保护作用及保护程度. 方法选择 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等分为对照组、早期保护组 (EP)和延迟保护组 (DP).对照组直接用气囊止血带阻断兔后肢血流 4h,造成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EP和 DP组先进行缺血预处理,分别在预处理后立即和 24h后用气囊止血带阻断兔后肢血流 4h造成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再灌注期血清中肌酸磷酸激酶 (CPK
目的 探讨肢体缺血再灌注(IR)对关节滑膜的损伤及其机制.方法8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正常组、缺血组和再灌注组(缺血8h后再灌注);分别于缺血后4、6、8、10h,再灌注1、3、6、12、24、72h和1、2、4、8、12周.取滑膜组织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乳酸的含量,观察形态学变化并作滑膜组织血管标记和多形核细胞(PMN)计数.结果IR早期滑膜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坏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复合活性多肽 P19修复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在 10只杂种犬肱骨近端制作骨缺损动物模型,采用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复合活性多肽 P19修复骨缺损,并以单纯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作为对照,在修复骨缺损后 5d, 4、 8、 12、 16周处死动物,通过 X线和组织学观察其修复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修复材料均能完全充填骨缺损,界面与骨组织结合紧密,生物相容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