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的七十二变

来源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学习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shise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悟空来到花果山实验学校,听到同学们正在讨论有关平行线的性质和应用,便想考考大家:“同学们学习了有关平行线的知识,现在俺老孙来出一道题,你们能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解决吗?”
  “如图1,MA1∥NA2,同学们,你们来看看∠A1+∠A2=_______°.”悟空话音刚落,就听到朱小戒抢答:“哎,太简单了,180°嘛!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啊.孙大圣你就这么小看我们?”
  悟空摆了摆手说:“不着急,看俺老孙来变!变!变!大家看!如图2-1,MA1∥NA3,同学们,你们来看看∠A1+∠A2+∠A3=_______°.”“咦!悟空吹了口气,怎么图形变了啊?”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但很快就动起了脑筋:既然已知条件是平行线,那我们肯定要运用平行线的性质来解决这个问题.大家经过讨论很快找到了方法:如图2-2,过点A2作一条辅助线A2B∥MA1,这样根据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也平行,把图2-1转化成两个与图1相同的基本图形.把∠A1A2A3分成∠A1A2B与∠BA2A3,它们分别和∠A1与∠A3组成同旁内角,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A1+∠A2+∠A3=∠A1+∠A1A2B +∠BA2A3+∠A3=180°+180°=180°×2=360°.
  悟空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满意地点了点头.又吹了口气说:
  “俺老孙再变!如图3-1,MA1∥NA4,同学们,你们来看看∠A1+∠A2+∠A3 +∠A4=_______°.”朱小戒说:“我来!如图3-2,分别过点A2、A3作A2B∥MA1,A3C∥MA1 ,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A1+∠A2+∠A3+∠A4=180°+180°+180°=180°×3=540°.”悟空听了朱小戒的发言,对朱小戒竖起了大拇指:“了不起啊,小戒同学!”说完对黑板又吹了口气:“俺老孙再来一变,你们能用刚才发现的规律解决这个问题吗?如图4-1,MA1∥NAn,则∠A1+∠A2+∠A3+…+∠An=_______.”
  同学们思考了一下很快得出了答案:如图4-2,添加(n-2)条和MA1平行的辅助线,构成(n-1)对同旁内角,则∠A1+∠A2+∠A3+…+∠An=180°(n-1).
  “现在的学生观察、探究、归纳总结的能力很强啊!看来我还不能小看我们花果山实验学校的孩子.”悟空在心里默默地想着. “大圣,真有你的!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你居然能变出这么多的问题来,让我们大家大开眼界啊.大圣再给我们出道题吧,还要变!变!变哦!”同学们一起说道.
  悟空笑了笑,想了一下:“好吧,再来考考你们啊.”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题:
  如图5-1,直线AC∥BD,连接AB,点P在该平面上所处位置如图所示,请大家来研究一下∠APB、∠PAC、∠PBD这三个角的关系.
  同学们纷纷动手在自己的草稿纸上做了起来,过了一会儿A同学很快得到了答案:∠APB=∠PAC+∠PBD.“很好!漂亮!”悟空表扬了A同学. “谁能把自己怎么思考得到答案的过程和大家分享一下吗?”“我!我!”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要求回答问题.最后沙小僧同学走到讲台前把自己的方法写在黑板上:
  如图5-2,过点P作PQ∥AC,
  所以∠PAC=∠APQ(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因为AC∥BD,
  所以PQ∥B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也平行).
  所以∠PBD=∠BPQ(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所以∠PAC+∠PBD=∠APQ+∠BPQ(等式性质).
  即 ∠PAC+∠PBD=∠APB.
  “很好,沙小僧同学回答很正确,而且书写规范,我们大家要向他学习!下面我们再来变!点P在如图5-3所示的位置,请大家来研究一下这三个角的关系还是∠PAC+∠PBD=∠APB吗?”
  “不成立!应该是∠PAC +∠APB+∠PBD=360°.”很快又有同学给出了答案.
  理由如下:
  如图5-4,过点P作PQ∥AC,
  所以∠PAC+∠APQ=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因为AC∥BD,
  所以PQ∥B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也平行).
  所以∠PBD+∠BPQ=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所以∠PAC+∠APQ +∠PBD+∠BPQ=360°(等式性质).
  即∠PAC+∠PBD+∠APB=360°.
  “ 太厉害了!不出绝招不行了!大家来看我再变!”悟空拿出了看家本领.
  如图5-5,直线AC∥BD,连接AB,直线AC、BD及线段AB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当动点P落在某个部分时,连接PA、PB,构成∠PAC、∠APB、∠PBD三个角.当动点P落在第③部分时,全面探究∠PAC、∠APB、∠PBD之间的关系,并写出动点P的具体位置和相应结论.(注:有公共端点的两条重合的射线所组成的角是0°.)
  同学们立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还是由朱小戒同学向悟空汇报了大家的探究结果.
  共有3种情况:
  1. 当动点P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时,如图5-6,此时∠APB=0°,∠PAC=∠PBD.
  因为直线AC∥BD,
  所以∠PAC=∠PB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 当动点P在线段BA的延长线的左侧时,如图5-7,∠PAC=∠PBD+∠APB.
  连接PB交AC于点E.
  因为直线AC∥BD,
  所以∠PEC=∠PB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因为∠PAC=∠PEC+∠APB(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所以∠PAC=∠PBD+∠APB(等量代换).
  3. 当动点P在线段BA的延长线的右侧时,如图5-8,∠PBD =∠PAC+∠APB.
  连接PB交AC于点E.
  因为直线AC∥BD,
  所以∠AEB=∠PB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因为∠AEB =∠PAC+∠APB(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所以∠PBD =∠PAC+∠APB(等量代换).
  听到同学们的探究结果,悟空很开心:“同学们,今天我们应用了大家最近所学的知识解决了许多问题,你们的表现很棒!大家既要学好课本知识,更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清楚了吗?还能继续根据上述探究问题的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继续探究当动点P运动到第④部分时,三个角之间的关系吗?试一试,然后与同伴交流一下.
其他文献
声纹(voice print)也称“语图”,是由专用的电声转换仪器(语图仪)将携带言语信息的特征声波绘制成的波谱图形,声纹技术则是应用声纹的特征进行技术鉴定的一种技术手段。    一、声纹的形成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能根据语音来识别熟悉的人,其实人的语音各不相同,这主要是由于人的发声器官和发音习惯不同而造成的,人的发声器官实际上存在着大小、形态及功能上的差异,人发声的习惯亦有快有慢,这些微小差
期刊
同学们,你知道被称为中国最早的“音乐发烧友”的人是谁吗?他就是战国时代曾国(今湖北随州、枣阳一带)一个名叫“乙”的诸侯,史称“曾侯乙”,此人死于楚惠王五十六年(公元前433年),他生前制作的编钟在已发现的编钟乐器中绝无仅有、举世无双,说他是中国最早的“音乐发烧友”可谓当之无愧。    发掘往事    1978年2月,驻湖北省随县(现随州市)某部队扩建营房。在一山岗开山平地时发现了一座面积达220m
期刊
[大纲要求]  (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了解光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2)了解凸面镜、凹面镜对光的作用及应用.  (3)掌握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  (4)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会对放大镜、照相机、幻灯机的相关现象进行调节.  (5)理解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会应用凹透镜解释一些现象.  (6)理解色散及透明体、不透明体的颜色.  [应用举例]  例1关于日食和月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期刊
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 数学家克莱因曾说过:“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 音乐能激发抚慰情怀,绘画能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能使人获得智慧,科学能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 ”数学美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 著名哲学家罗素认为,“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 在本册同步辅导之前,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数学美.  一、 两岸青山相对出
期刊
1. 三线八角的概念把握不准  例1 如图1所示的四个图形中,∠1和∠2是同位角的是( ).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错误解答】选B或C.  【错解成因】对“三线八角”的本质理解不透.  【正确解答】选D.  【方法规律】无论是同位角、内错角还是同旁内角,它们必须满足是由三条线构成,其中的一条线将这样的两个角连在一起,即这条线作为两个角的“一边”,两条线分别作
期刊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如圖1所示,表示A、B、C三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由图可知( )。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某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cm( )。  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  B、茶杯的高度是10  C、物理書的长度是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1中阴影部分.按规定∠A应等于90°,∠B、∠C应分别是29°和21°,检验人员度量得∠BDC=141°,就断定这个零件不合格.这个问题很有趣,你能说明理由吗?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二)》这一章,就会轻松解决这个问题了.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是学好平面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怎样才能掌握这一章节,我建议同学们从下列几方面入手.  一、 体会知识结构  二、 明确重点难点  本
期刊
当我们走进某些大商场的时候,经常会惊叹于用地砖拼出来的多姿多彩的美丽图案.其实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就不难发现,这些图案大多是由正多边形拼成的,而且往往是正方形、长方形或者正六边形等,但你有没有发现我们从来都没有看见过正五边形的地砖?你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如果同学们掌握了平面图形的镶嵌的有关知识,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为要想用地砖把地面铺成无缝隙无重叠的状态,就必须能够以一点为拼接点利用图形的内角拼成
期刊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是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的延续,这两章是几何学习的基础,只有学好了这些基础知识点,才能为后续复杂几何题的学习打好基础.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和竞赛试题也经常在这些方面命题.本章的主要内容分为三大块:平行线的判定条件及性质、图形的平移和三角形的基础知识.现针对这三块重要内容举例加以分析,帮助同学们掌握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技巧.  例1 如图1所示,AA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