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而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心理素质教育,是有效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思想政治课哲学教学和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背景、可能性、策略及做法,谈谈思想政治课哲学教学与心理素质教育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哲学教学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20100
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等方面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和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如乐观热情、活泼开朗、自立自强、自尊自信、坚定顽强、有恒心、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胆量、富于想象等。本文主要是从利用教育教学中一切可能的因素的角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笔者在高二《生活与哲学》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教材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切入,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哲学是世界观、人生观的学说,是人们对世界的本质看法。因此,哲学与学生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找准教材中哲学理论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切入点,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如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这一节课中,根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所构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心理素质教育目标”:通过教学,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引导学生树立实践意识,积极投身实践活动;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引入,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及健康的心理品质。在讲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时,可引入“甲同学与乙同学在讨论问题,甲同学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乙同学则坚持与甲同学相反的观点,双方互不相让,两个好朋友从此反目。这件事情你怎么看待?” 有的学生回答:“他们都有不对之处,当认识正确与否很难判断时,应该把它回归到实践,由实践来检验!”有些则认为:“坚持自己的原则和观点是正确的,当发生分歧时应该据理力争!”从学生的不同回答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时还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容纳不同意见的胸怀。在总结不同看法的基础上,学生达成了这样的共识:“这两位坚持自己意见的做法有一定的可取性,但是真理并不是仅由自己的认识来检验的,而要由实践来检验。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注意保持和谐的关系,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这只是列举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个别事例,教材中还有很多可以切入的角度和发挥的地方,值得我们研究。
二、采用多种教育教学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升心理素质
1.进行时政播报,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在《生活与哲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坚持在授课班级进行时政播报活动,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收到不错的效果。时政播报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近期发生的时事政治进行播报,并结合课本知识点对其进行分析的活动。具体做法是:第一,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组可以由学生自由组合,每个小组选出一名负责人,但人数最好控制在3-6人之间,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收集资料,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第二,合理安排。每周安排一个小组负责收集相关的时政资料,周末组员讨论、修改,下周一上课时让该组成员或其代表在课堂上用3-5分钟时间进行播报、分析。(每周抽出一节课进行)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协调好人际关系,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自我调节能力和胆量。有些学生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面对全班同学进行播报时,情绪很紧张,言行举止很拘谨,而在第二次、第三次的播报活动中,这些学生渐渐适应,情绪和心理状态都有所好转。这说明时政播报在锻炼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及胆量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第三,播报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时政播报的内容主要以最近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时事为主,除此以外,一些与哲学教材知识点相关的寓言、成语、故事、文章等,也在我们播报的范围之列。时政播报的形式也不是单一、固定的,学生可以根据本组人员或时政材料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形式进行。如有些播报组模仿一些新闻栏目的形式,一个组员扮演主持人的角色,另一个组员扮演专家的角色,用访谈或对话的形式进行;有些播报组采用小品表演的形式,把寓言、成语故事很直观地展现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然后由点评员进行点评。这些形式都是由组员自己设计、想象,然后讨论决定的,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想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改进和提升。
2.举行辩论赛,让学生在辩论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辩论赛对学生的要求是必须有一种独立思辨的能力,不能先入为主,靠喜好,凭感觉,无根无据,胡言乱语;不能不尊重对方观点,肆意歪曲,断章取义,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辩论赛的好处就在于让学生养成一个习惯,一种凡事都要问为什么的习惯;让学生学会一种本领,一种通过分析、思辨找到真理的本领。它要求辩手不能只是装有一些固定软件的机器人,而是具有强烈求知欲望,能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尊重他人的不同的个体。在哲学教学中,有很多内容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如一次在某个班级,笔者组织学生进行“顺境易出
人才”还是“逆境易出人才”的辩论,在自由辩论的阶段双方辩手情绪都很激动,眼看一场辩论赛即将演变为吵架赛,这时笔者马上让主持人提醒辩手注意自己的情绪,不要让情绪超越规则。经过主持人提醒,辩手们恢复了冷静,调控好自己的情绪,使辩论赛回到正常轨道上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辩论赛在锻炼辩手心理素质和情绪调控方面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三、注重与学生之间的课外交流
课外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可以让我们发现学生的心理动态,从而及时、有效地针对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行疏导,以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课外交流可采用与学生个别谈心或通过周记、纸条等方式进行交流。有一学生,因父母吵架准备离婚而遭受重大创伤,她在学习过程中流露出一种极端消沉的情绪,觉得生活没有意义,父母都不要自己了,不关心自己了,正是这种心理支配下,原本比较喜欢政治课的她上课老是走神,成天精神恍惚,毫无活力。后来在与她的一次课后交谈中她讲出了反常的原因,并希望老师帮帮她。在征得她的同意后,笔者把这件事告诉了该班班主任,班主任和笔者通过给她父亲做工作,让她父亲多关心她,此后该生情绪逐渐稳定下来,渐渐恢复到正常的学习状态。
在21世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工作者不但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挑战,而且要在贯彻执行教育赋予自身“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基础上,注重和正确处理好社会赋予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培养、情感影响、道德教育等多层面的教育功能和角色,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更好地造就一批在知识经济时代独领风骚的人才。
[参考文献]
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責任编辑陈剑平)
[关键词]哲学教学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20100
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等方面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和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如乐观热情、活泼开朗、自立自强、自尊自信、坚定顽强、有恒心、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胆量、富于想象等。本文主要是从利用教育教学中一切可能的因素的角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笔者在高二《生活与哲学》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教材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切入,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哲学是世界观、人生观的学说,是人们对世界的本质看法。因此,哲学与学生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找准教材中哲学理论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切入点,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如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这一节课中,根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所构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心理素质教育目标”:通过教学,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引导学生树立实践意识,积极投身实践活动;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引入,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及健康的心理品质。在讲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时,可引入“甲同学与乙同学在讨论问题,甲同学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乙同学则坚持与甲同学相反的观点,双方互不相让,两个好朋友从此反目。这件事情你怎么看待?” 有的学生回答:“他们都有不对之处,当认识正确与否很难判断时,应该把它回归到实践,由实践来检验!”有些则认为:“坚持自己的原则和观点是正确的,当发生分歧时应该据理力争!”从学生的不同回答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时还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容纳不同意见的胸怀。在总结不同看法的基础上,学生达成了这样的共识:“这两位坚持自己意见的做法有一定的可取性,但是真理并不是仅由自己的认识来检验的,而要由实践来检验。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注意保持和谐的关系,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这只是列举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个别事例,教材中还有很多可以切入的角度和发挥的地方,值得我们研究。
二、采用多种教育教学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升心理素质
1.进行时政播报,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在《生活与哲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坚持在授课班级进行时政播报活动,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收到不错的效果。时政播报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近期发生的时事政治进行播报,并结合课本知识点对其进行分析的活动。具体做法是:第一,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组可以由学生自由组合,每个小组选出一名负责人,但人数最好控制在3-6人之间,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收集资料,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第二,合理安排。每周安排一个小组负责收集相关的时政资料,周末组员讨论、修改,下周一上课时让该组成员或其代表在课堂上用3-5分钟时间进行播报、分析。(每周抽出一节课进行)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协调好人际关系,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自我调节能力和胆量。有些学生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面对全班同学进行播报时,情绪很紧张,言行举止很拘谨,而在第二次、第三次的播报活动中,这些学生渐渐适应,情绪和心理状态都有所好转。这说明时政播报在锻炼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及胆量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第三,播报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时政播报的内容主要以最近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时事为主,除此以外,一些与哲学教材知识点相关的寓言、成语、故事、文章等,也在我们播报的范围之列。时政播报的形式也不是单一、固定的,学生可以根据本组人员或时政材料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形式进行。如有些播报组模仿一些新闻栏目的形式,一个组员扮演主持人的角色,另一个组员扮演专家的角色,用访谈或对话的形式进行;有些播报组采用小品表演的形式,把寓言、成语故事很直观地展现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然后由点评员进行点评。这些形式都是由组员自己设计、想象,然后讨论决定的,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想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改进和提升。
2.举行辩论赛,让学生在辩论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辩论赛对学生的要求是必须有一种独立思辨的能力,不能先入为主,靠喜好,凭感觉,无根无据,胡言乱语;不能不尊重对方观点,肆意歪曲,断章取义,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辩论赛的好处就在于让学生养成一个习惯,一种凡事都要问为什么的习惯;让学生学会一种本领,一种通过分析、思辨找到真理的本领。它要求辩手不能只是装有一些固定软件的机器人,而是具有强烈求知欲望,能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尊重他人的不同的个体。在哲学教学中,有很多内容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如一次在某个班级,笔者组织学生进行“顺境易出
人才”还是“逆境易出人才”的辩论,在自由辩论的阶段双方辩手情绪都很激动,眼看一场辩论赛即将演变为吵架赛,这时笔者马上让主持人提醒辩手注意自己的情绪,不要让情绪超越规则。经过主持人提醒,辩手们恢复了冷静,调控好自己的情绪,使辩论赛回到正常轨道上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辩论赛在锻炼辩手心理素质和情绪调控方面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三、注重与学生之间的课外交流
课外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可以让我们发现学生的心理动态,从而及时、有效地针对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行疏导,以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课外交流可采用与学生个别谈心或通过周记、纸条等方式进行交流。有一学生,因父母吵架准备离婚而遭受重大创伤,她在学习过程中流露出一种极端消沉的情绪,觉得生活没有意义,父母都不要自己了,不关心自己了,正是这种心理支配下,原本比较喜欢政治课的她上课老是走神,成天精神恍惚,毫无活力。后来在与她的一次课后交谈中她讲出了反常的原因,并希望老师帮帮她。在征得她的同意后,笔者把这件事告诉了该班班主任,班主任和笔者通过给她父亲做工作,让她父亲多关心她,此后该生情绪逐渐稳定下来,渐渐恢复到正常的学习状态。
在21世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工作者不但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挑战,而且要在贯彻执行教育赋予自身“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基础上,注重和正确处理好社会赋予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培养、情感影响、道德教育等多层面的教育功能和角色,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更好地造就一批在知识经济时代独领风骚的人才。
[参考文献]
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責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