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语文毕业复习要瞄准学习“课标”,明确复习要求;了解学情,把握重点;依据实情,制订计划;注意方法,激发兴趣;学科联系,融会贯通;精选习题,培优补差;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增强复习效果。
关键词: 语文复习 把握重点 制订计划 注意方法 精选习题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担负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任。毕业复习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把小学生六年学到的分散的各类知识融合起来,使之系统化。经过几年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但由于学生成长环境和个体差异导致学生语文素养参差不齐。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做好毕业阶段的复习工作是必需的。在小学最后一年时间里,教师除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外,更有责任引导学生复习小学阶段应掌握的知识,立足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即将迈进的中学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我对小学语文毕业复习有了一些见解,下面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习“课标”,明确要求
小学生毕业时应基本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标中分别提出总的课程目标和各个学段的课程目标。教师应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引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最后一年的学习时间里,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及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从基础知识、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四大板块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关的复习要求,供学生参考。例如,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丰富情感认知的主要阵地,因此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将给孩子们明示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要能阅读程度合适的文章,增加自己的阅读量,有量变才能有质变。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二、了解学情,把握重点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其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学生经过几年语文学习,会因为地域不同、家庭环境、个体差异等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状态,学习成绩、知识水平都有不同差别。因此毕业复习时,应从本班学生学习实际出发,找准学生的复习重点和中等生、后进生的“弱点”,做到有针对性地复习。小学阶段习作一直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的复习内容,小学生总苦于无话可说,千人一面。随着孩子们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在最后关键时期可以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写日记、周记、随笔等进行习作练习,这些亲身经历与真实感受便是习作的主动源泉,长此以往,这些有益的练习便不是额外添加的作业,而是形成良好观察习惯和热爱生活积极情感的捷径。当孩子们具备了这些真实、鲜活的知识和经验,习作对他们来说将不再是一件难事,教师便不愁孩子们写不出个性鲜明又充满生命力的文章。
三、依据实情,制订计划
担任毕业班的科任教师,会对本班学生语文学习水平有一个大概印象。近几年,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各地检测试卷较前几年有了较大转变,既检测了基础知识的积累运用,又注重考查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鼓励学生多元思维,强调语言积累,重视阅读延伸,以及张扬学生个性。因此,把握复习重点后,就要在内容上统一安排,在最后复习阶段,从基础知识、阅读、口语、作文四方面有计划地复习。
四、注意方法,激发兴趣
毕业复习要注意方式方法。1.扎实、严格落实教学大纲中字、词、句、段、篇、标点等各种知识和对听、说、读、写的要求。复习过程中切忌“走马观花”、“水过地皮湿”,应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每一节课都应该精心设计、精心安排,让孩子们在每一节课中都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以致用。2.要灵活。在这期间避免题海战术,引导和组织学生在不同形式和语文实践中,加强对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使每个学生都充满兴趣,身心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3.要抓联系、找规律,积极引导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注意发现知识间纵向、横向的联系,抓住联系,在联系中整合自己的知识结构,让学生的知识结构得以重建,在联系中掌握学习方法和规律。4.要超越教材。教师不应只重视书本中的知识,新课标下的评议: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引导学生系统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对教材进行延伸、重组、拓展,教材是个例子,应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尽可能多地丰富教材外的语言材料,尽可能多地利用身边的语文教育资源,在语文实践中逐渐感悟、习得运用语文的规律,切实增强孩子们的文化底蕴。
五、学科联系,融会贯通
俗话说“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这句话是对语文课程学习的广泛性诠释。语文课程学习无处不在,在小学阶段的关键时期,我们更不能把语文学习孤立起来,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联系课堂内外,沟通校园内外,各学科融会贯通,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如开展“古诗大擂台”、“调查报告会”、“百科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各门学科的学习和实践这个语文“大课堂”中得到锻炼,促进语文素养全面提高。
六、精选习题,培优补差
学生中普遍存在个体差异,每个学生对掌握的知识及遗忘程度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我们选择复习题时考虑学生认知结构存在的普遍现象和个别现象。选题时要有一定的梯度,要有的放矢,不做机械性作业,要区别对待,对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重在指导,查漏补缺,实现技能技巧迁移。对学有余力的优等生,可让其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习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扩大知识视野。对于后进生,作业要量力,重在教给他们学习方法,让他们感到学有所得、学有进步。
七、复习时间,合理安排
复习时间不是越多效果就越好,要科学合理安排才能事半功倍。例如,汉语拼音部分,三课时就可以了,两课时复习,一课时练习;识字、写字部分,一课时复习,两课时练习即可。至于词语、句子、阅读、口语交际、古诗词、名言警句、习作等内容的复习时间安排,更要提前计划好。较长的复习时间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丧失新鲜感,继而影响复习效果。
面对孩子,每一位教师总想倾其所有,却总留下或多或少的遗憾,正如常人所说的“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有有了遗憾,才有我们的不懈追求。愿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复习、一起成长,为他们构建人生的第一个阶梯,同时也在自己的教学历程中留下无怨无悔的足迹。
参考文献:
[1]范巍美.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课堂的创设[J].语文教学参考,2010(34).
[2]刘福柯.阅读经典美文,创建语文课堂的精彩[J].云南教育,2010(11).
[3]周明浩.语文课堂教学新探[N].学知报,2010.
关键词: 语文复习 把握重点 制订计划 注意方法 精选习题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担负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任。毕业复习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把小学生六年学到的分散的各类知识融合起来,使之系统化。经过几年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但由于学生成长环境和个体差异导致学生语文素养参差不齐。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做好毕业阶段的复习工作是必需的。在小学最后一年时间里,教师除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外,更有责任引导学生复习小学阶段应掌握的知识,立足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即将迈进的中学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我对小学语文毕业复习有了一些见解,下面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习“课标”,明确要求
小学生毕业时应基本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标中分别提出总的课程目标和各个学段的课程目标。教师应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引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最后一年的学习时间里,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及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从基础知识、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四大板块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关的复习要求,供学生参考。例如,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丰富情感认知的主要阵地,因此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将给孩子们明示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要能阅读程度合适的文章,增加自己的阅读量,有量变才能有质变。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二、了解学情,把握重点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其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学生经过几年语文学习,会因为地域不同、家庭环境、个体差异等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状态,学习成绩、知识水平都有不同差别。因此毕业复习时,应从本班学生学习实际出发,找准学生的复习重点和中等生、后进生的“弱点”,做到有针对性地复习。小学阶段习作一直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的复习内容,小学生总苦于无话可说,千人一面。随着孩子们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在最后关键时期可以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写日记、周记、随笔等进行习作练习,这些亲身经历与真实感受便是习作的主动源泉,长此以往,这些有益的练习便不是额外添加的作业,而是形成良好观察习惯和热爱生活积极情感的捷径。当孩子们具备了这些真实、鲜活的知识和经验,习作对他们来说将不再是一件难事,教师便不愁孩子们写不出个性鲜明又充满生命力的文章。
三、依据实情,制订计划
担任毕业班的科任教师,会对本班学生语文学习水平有一个大概印象。近几年,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各地检测试卷较前几年有了较大转变,既检测了基础知识的积累运用,又注重考查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鼓励学生多元思维,强调语言积累,重视阅读延伸,以及张扬学生个性。因此,把握复习重点后,就要在内容上统一安排,在最后复习阶段,从基础知识、阅读、口语、作文四方面有计划地复习。
四、注意方法,激发兴趣
毕业复习要注意方式方法。1.扎实、严格落实教学大纲中字、词、句、段、篇、标点等各种知识和对听、说、读、写的要求。复习过程中切忌“走马观花”、“水过地皮湿”,应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每一节课都应该精心设计、精心安排,让孩子们在每一节课中都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以致用。2.要灵活。在这期间避免题海战术,引导和组织学生在不同形式和语文实践中,加强对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使每个学生都充满兴趣,身心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3.要抓联系、找规律,积极引导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注意发现知识间纵向、横向的联系,抓住联系,在联系中整合自己的知识结构,让学生的知识结构得以重建,在联系中掌握学习方法和规律。4.要超越教材。教师不应只重视书本中的知识,新课标下的评议: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引导学生系统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对教材进行延伸、重组、拓展,教材是个例子,应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尽可能多地丰富教材外的语言材料,尽可能多地利用身边的语文教育资源,在语文实践中逐渐感悟、习得运用语文的规律,切实增强孩子们的文化底蕴。
五、学科联系,融会贯通
俗话说“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这句话是对语文课程学习的广泛性诠释。语文课程学习无处不在,在小学阶段的关键时期,我们更不能把语文学习孤立起来,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联系课堂内外,沟通校园内外,各学科融会贯通,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如开展“古诗大擂台”、“调查报告会”、“百科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各门学科的学习和实践这个语文“大课堂”中得到锻炼,促进语文素养全面提高。
六、精选习题,培优补差
学生中普遍存在个体差异,每个学生对掌握的知识及遗忘程度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我们选择复习题时考虑学生认知结构存在的普遍现象和个别现象。选题时要有一定的梯度,要有的放矢,不做机械性作业,要区别对待,对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重在指导,查漏补缺,实现技能技巧迁移。对学有余力的优等生,可让其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习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扩大知识视野。对于后进生,作业要量力,重在教给他们学习方法,让他们感到学有所得、学有进步。
七、复习时间,合理安排
复习时间不是越多效果就越好,要科学合理安排才能事半功倍。例如,汉语拼音部分,三课时就可以了,两课时复习,一课时练习;识字、写字部分,一课时复习,两课时练习即可。至于词语、句子、阅读、口语交际、古诗词、名言警句、习作等内容的复习时间安排,更要提前计划好。较长的复习时间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丧失新鲜感,继而影响复习效果。
面对孩子,每一位教师总想倾其所有,却总留下或多或少的遗憾,正如常人所说的“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有有了遗憾,才有我们的不懈追求。愿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复习、一起成长,为他们构建人生的第一个阶梯,同时也在自己的教学历程中留下无怨无悔的足迹。
参考文献:
[1]范巍美.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课堂的创设[J].语文教学参考,2010(34).
[2]刘福柯.阅读经典美文,创建语文课堂的精彩[J].云南教育,2010(11).
[3]周明浩.语文课堂教学新探[N].学知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