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客运专线无碴轨道对桥梁线下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严格、标准高,而影响沉降计算的因素较多,沉降计算的精度不足以控制无碴轨道工后沉降。本文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系统综合分析评估,验证或调整设计措施,使桥梁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分析、推算出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碴轨道开始铺设时间,能够确保客运专线无碴轨道结构铺设质量。
[关键词]铁路客运专线 桥梁 桥梁沉降 变形观测
中图分类号:F5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6-0161-02
一、引言
新建南京到安庆铁路铜陵东至池州段及安庆长江大桥站前及相关工程施INASZ 1标段自起点铜陵东站进站前南京端三DKl56+000起,线路跨过既有芜铜铁路后,占用既有铜九线进入铜陵东站,出站后并行铜九线右侧至大通镇,跨过海螺传送带、103省道和上水桥互通,并沿沿江高速公路右侧行进至九华山站,出站后在铜九线右侧与其并行至池州站,出站至终点DK217+733.375,线路全长60.081kin。本标池州铜九客车上行疏解线起讫里程:SDK60+950~铜九线SDK64+681.056(=K64+610),线路长度3.731km;本标铜陵东铜九改线起讫里程:TDKl+600-TDK6+615,线路长度5.015Rm。
主要桥梁工程包括:特大桥4392.6延长米/2座、大桥691.9延长米/2座,318国道公路大桥166延长米/1座,涵洞18座;客车上行疏解线,同心特大桥666.77延长米/1座,齐山公路大桥144.9延长米/l座,涵洞8座;铜九改线,独山红星河大桥143.80延长米/1座,学士路中桥74.2延长米/l座,跃进公路大桥101延长米/1座,涵洞21座。
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1.桥墩均设置承台观测标、墩身观测标;每个桥墩均设置承台观测标、墩身观测标。
2.承台观测标:
设置两个观测标,观测标1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观测标2设置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
3.墩身观测标:
1)观测点数量每墩不少于2处,位于墩身两侧;
2)桥墩标一般设置在墩底高出地面或水位1.0m左右。当墩身较矮立尺困难时,桥墩观测标位置可降低或设置在对应墩身埋标位置的顶帽上。特殊情况可按照确保观测精度、观测方便、利于测点保护的原则,确定相应的位置。桥墩上观测标的具体设置位置见下图1:
4.桥台观测标:
原则上应设置在台顶(台帽及背墙顶),测点数量不少于4处,分别设在台帽两侧及背墙两侧(横桥向)。
5.梁体观测标:
1)对原材料变化不大、预制工艺稳定、批量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每30孔选择1孔设置观测标,当实测弹性上拱度大于设计值的梁,前后未观测的梁应补充观测标,逐孔进行观测;其余现浇梁逐孔设置观测标。移动模架施工的梁,对前6孔进行重点观测,以验证支架预设拱度的精度。验证达到设计要求后,可每10孔选择1孔帔置观测标,当实测弹性上拱度大于设计值的梁,前后未观测的梁应补充观测标,逐孔进行观测。
2)观测点布置
简支梁的一孔梁设置观测标6个,分别位于两侧支点及跨中;连续梁上的观测标,根据不同跨度,分别在支点、中跨跨中及边跨1/4跨中附近设置,3跨以上连续梁中跨布置点相同,详见附图2、3如下。
3)钢结构桥梁梁部不存在徐变,为了观测变形,每孔设置6个观测标,分别在支点及跨中设置。
4)箱型桥应设置沉降观测标,观测标设置范围:中间及两端各2个,共6个。
5)对大跨度桥梁等特殊结构应由设计单位单独制定变形观测方案,施工单位按照设计方案进行观测。
6.涵洞觀测标:
每座涵洞均要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标原则上应设在涵洞两侧的边墙上,在涵洞进出口及涵洞中心分别设置,每座涵洞测点数量为6个。
兰新线涵洞涵节最少分为4节,出入口各1节、轨下2节共4节。轨下2个涵节起主要承重作用,为保证轨道的平顺性,轨下每个涵节至少设置4个沉降观测标。
涵洞填土后观测点可从边墙位置移动到帽石上,涵洞进出口的帽石上各设置两个测点,位于帽石两侧位置;
7.桥梁梁部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闭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图4所示,其中测点1,2,3,4构成第一个闭合环,测点3,4,5,6构成第二个闭合环。
8.桥梁墩台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闭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于墩台两侧,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图5所示:
三、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1.承台观测标
沉降观测桩:选择φ2mm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埋置深度不小于0.1m,高出埋设表面3mm,表面做好防锈处理。完成埋设后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2.墩身观测标:
采用φ14mm不锈钢螺栓。见下图6所示:
3.无砟轨道铺设时梁体测点的转移技术要求。架梁后,无砟轨道铺设轨道板存在位置冲突,必须及时进行观测标转移。为尽量避免铺轨干扰,观测标设在防撞墙上距离底部10cm处。转移的观测标必须设置在原断面里程上,采用相同编号,不另行编号;设置要求同6.2条墩身要求,并继续观测至铺设无砟轨道。
四、观测技术要求
1.从承台施工完成后,就要开始进行沉降首次观测,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随施工的逐步进行依次进行墩身、桥台、梁体的变形观测。
2.沉降观测设备的埋设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施工单位的桥梁施工要与设备的埋设做好协调,做到互不干扰、影响。观测设施的埋设及沉降观测工作应按要求进行,不能影响桥梁施工质量。连续梁梁体徐变观测数据格式,按“附件三”中相关附表的格式填写。
3.观测精度要求:
桥涵基础沉降和梁体徐变沉降变形的观测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01mm。
五、总结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对桥梁线下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严格、标准高,设计中对桥梁墩台基础等均进行了沉降变形计算,采取了相应的设计措施。而影响沉降计算的因素较多,沉降计算的精度不足以控制无碴轨道工后沉降。施工期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系统的沉降变形动态观测。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系统综合分析评估,验证或调整设计措施,使桥梁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分析、推算出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碴轨道开始铺设时间,确保客运专线无碴轨道结构铺设质量。
[关键词]铁路客运专线 桥梁 桥梁沉降 变形观测
中图分类号:F5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6-0161-02
一、引言
新建南京到安庆铁路铜陵东至池州段及安庆长江大桥站前及相关工程施INASZ 1标段自起点铜陵东站进站前南京端三DKl56+000起,线路跨过既有芜铜铁路后,占用既有铜九线进入铜陵东站,出站后并行铜九线右侧至大通镇,跨过海螺传送带、103省道和上水桥互通,并沿沿江高速公路右侧行进至九华山站,出站后在铜九线右侧与其并行至池州站,出站至终点DK217+733.375,线路全长60.081kin。本标池州铜九客车上行疏解线起讫里程:SDK60+950~铜九线SDK64+681.056(=K64+610),线路长度3.731km;本标铜陵东铜九改线起讫里程:TDKl+600-TDK6+615,线路长度5.015Rm。
主要桥梁工程包括:特大桥4392.6延长米/2座、大桥691.9延长米/2座,318国道公路大桥166延长米/1座,涵洞18座;客车上行疏解线,同心特大桥666.77延长米/1座,齐山公路大桥144.9延长米/l座,涵洞8座;铜九改线,独山红星河大桥143.80延长米/1座,学士路中桥74.2延长米/l座,跃进公路大桥101延长米/1座,涵洞21座。
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1.桥墩均设置承台观测标、墩身观测标;每个桥墩均设置承台观测标、墩身观测标。
2.承台观测标:
设置两个观测标,观测标1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观测标2设置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
3.墩身观测标:
1)观测点数量每墩不少于2处,位于墩身两侧;
2)桥墩标一般设置在墩底高出地面或水位1.0m左右。当墩身较矮立尺困难时,桥墩观测标位置可降低或设置在对应墩身埋标位置的顶帽上。特殊情况可按照确保观测精度、观测方便、利于测点保护的原则,确定相应的位置。桥墩上观测标的具体设置位置见下图1:
4.桥台观测标:
原则上应设置在台顶(台帽及背墙顶),测点数量不少于4处,分别设在台帽两侧及背墙两侧(横桥向)。
5.梁体观测标:
1)对原材料变化不大、预制工艺稳定、批量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每30孔选择1孔设置观测标,当实测弹性上拱度大于设计值的梁,前后未观测的梁应补充观测标,逐孔进行观测;其余现浇梁逐孔设置观测标。移动模架施工的梁,对前6孔进行重点观测,以验证支架预设拱度的精度。验证达到设计要求后,可每10孔选择1孔帔置观测标,当实测弹性上拱度大于设计值的梁,前后未观测的梁应补充观测标,逐孔进行观测。
2)观测点布置
简支梁的一孔梁设置观测标6个,分别位于两侧支点及跨中;连续梁上的观测标,根据不同跨度,分别在支点、中跨跨中及边跨1/4跨中附近设置,3跨以上连续梁中跨布置点相同,详见附图2、3如下。
3)钢结构桥梁梁部不存在徐变,为了观测变形,每孔设置6个观测标,分别在支点及跨中设置。
4)箱型桥应设置沉降观测标,观测标设置范围:中间及两端各2个,共6个。
5)对大跨度桥梁等特殊结构应由设计单位单独制定变形观测方案,施工单位按照设计方案进行观测。
6.涵洞觀测标:
每座涵洞均要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标原则上应设在涵洞两侧的边墙上,在涵洞进出口及涵洞中心分别设置,每座涵洞测点数量为6个。
兰新线涵洞涵节最少分为4节,出入口各1节、轨下2节共4节。轨下2个涵节起主要承重作用,为保证轨道的平顺性,轨下每个涵节至少设置4个沉降观测标。
涵洞填土后观测点可从边墙位置移动到帽石上,涵洞进出口的帽石上各设置两个测点,位于帽石两侧位置;
7.桥梁梁部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闭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图4所示,其中测点1,2,3,4构成第一个闭合环,测点3,4,5,6构成第二个闭合环。
8.桥梁墩台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闭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于墩台两侧,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图5所示:
三、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1.承台观测标
沉降观测桩:选择φ2mm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埋置深度不小于0.1m,高出埋设表面3mm,表面做好防锈处理。完成埋设后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2.墩身观测标:
采用φ14mm不锈钢螺栓。见下图6所示:
3.无砟轨道铺设时梁体测点的转移技术要求。架梁后,无砟轨道铺设轨道板存在位置冲突,必须及时进行观测标转移。为尽量避免铺轨干扰,观测标设在防撞墙上距离底部10cm处。转移的观测标必须设置在原断面里程上,采用相同编号,不另行编号;设置要求同6.2条墩身要求,并继续观测至铺设无砟轨道。
四、观测技术要求
1.从承台施工完成后,就要开始进行沉降首次观测,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随施工的逐步进行依次进行墩身、桥台、梁体的变形观测。
2.沉降观测设备的埋设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施工单位的桥梁施工要与设备的埋设做好协调,做到互不干扰、影响。观测设施的埋设及沉降观测工作应按要求进行,不能影响桥梁施工质量。连续梁梁体徐变观测数据格式,按“附件三”中相关附表的格式填写。
3.观测精度要求:
桥涵基础沉降和梁体徐变沉降变形的观测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01mm。
五、总结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对桥梁线下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严格、标准高,设计中对桥梁墩台基础等均进行了沉降变形计算,采取了相应的设计措施。而影响沉降计算的因素较多,沉降计算的精度不足以控制无碴轨道工后沉降。施工期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系统的沉降变形动态观测。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系统综合分析评估,验证或调整设计措施,使桥梁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分析、推算出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碴轨道开始铺设时间,确保客运专线无碴轨道结构铺设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