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教学语言中最重要的部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需要技巧的,有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而有的提问学生却毫无反应。如何能使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提问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呢?下面谈谈我在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一些感悟:
一、以问引趣,激发思维
兴趣激发灵感,兴趣是发现的先导。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教师要善于提一些新颖、富有吸引力、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而又暂时无法解答的问题,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新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创设诱人的学习情境。如在讲解“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时,教师设置悬念问:“教室的门不管开到哪一个位置,为什么总是与地面垂直?”学生兴趣盎然,都来琢磨和研究这个问题,求知的欲望自然而生。
二、以问启发,觅求思路
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上课就要设法创造条件,使学生处于“愤悱”境地。例如:在复习三角形全等时,教师可设计下列几种证题思路加以提问:
1、如果有两边相等,还应寻找什么条件?学生答:寻找它们的夹角或者第三边对应相等。
2、如果有一个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还应寻找什么条件?学生答:还应寻找它们的一个角或相等角的另一边。
3、如果有两个角对应相等,还应寻找什么条件?学生答:还应寻找一条边相对应相等。
到此时,教师可以提问,那么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有哪些方法? 学生就能归纳出三角形全等的解法。同时教师要强调的是: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二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有两边中其中一边的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又例如: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6和8,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为多少?
老师提问:题目中有没有明确指出哪条边是斜边?
通过老师这一点拨,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对这题的讨论,解决了问题。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树立一些“路标”,启发学生循着“路标”前进,找到解题途径。
三、以问过渡,突破难点
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教师可提问本课所用到的旧知识作为过渡,以旧引新,以旧促新,促使学生积极参加教学双边活动,突破难点,以达到顺利完成本课教学任务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新课:“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教师首先提问:
1、过一点可画多少个圆?为什么?
2、过两点可画多少个圆?圆心的位置有什么规律?为什么?
这些问题一一解决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进一步问:
3、过不在同一直线上三点A、B、C画圆,这样的圆要经过A、B,圆心在哪里?这样的圆又要过B、C,圆心在哪里?若同时经过A、B、C,圆心又在哪里?
4、这样的圆可画多少个?
就这样教师提问,学生动脑、动手,把自己作为“研究者”,步步深入,将已有的知识、思维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中去,学得轻松,记得也牢。
四、以问点拨,触类旁通
具有点拨性的提问,能引导学生纵横联系所学知识,沟通不同部分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开拓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已知△ABC的两边,AB、AC的长是关于X的方程X2-(2K+3)X+K2+3K+2=0的两个实数根,第三边BC的长为5。
(1)K为何值时,△ABC是以B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一般来说,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是不困难的。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并结合韦达定理进行求解。
(2)K为何值时,△ABC是等腰三角形,并求△ABC的周长。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就要认真分析题意,因为题目中没有告诉哪条边是腰,哪条边是底,因此,要进行分类讨论。
又例如:试确定y=x2-2x-3与函数y=-x2+2x+3的顶点,对称轴方程及与x轴的交点坐标。要解决这题教师可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
思考1:在上述题中,两个函数的a、b、c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思考2:与系数之间的关系相比较,你发现这两个函数的顶点、对称轴以及与x轴的交点坐标这些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函数y=ax2+bx+c与函数y=-ax2-bx-c两个图象的顶点之间关系如何呢?
思考3: 如果y=ax2+bx+c的图象与y=k(ax2+bx+c)(k≠0)的图象中,对称轴发生变化了吗?与x轴的交点坐标呢?
思考4: 如果知道了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是(-1,0),(4,0),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2),你又如何确定a、b、c的值呢?
通过逐步精心设问,使知识纵向串联,横向并联,使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真是“一花引来万花开,一题问出万题来”。
五、以问检验,及时反馈
为了上好每节课,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对这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常在授完课后对所学知识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一方面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了解数学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方案。但提问要有新意,例如检查学生对于数学定义概念、定理的掌握弄不好会导致机械记忆。例如:在讲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提了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1)如果两个圆相离,则有几条公切线?
(2)如果两个圆有三条公切线,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如何?
(3)如果两圆的半径分别为5cm和3cm,圆心距为4cm,则两圆的关系如何?
这样的提问,使学生有新鲜感,收到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从不同角度提问学生,使学生有新鲜感,收到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课堂提问,适当地引、寻、深、。发、堵、查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课堂提问又是一门艺术,一个好的提问,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去思维,而且可沟通师生间情感,创造活跃的教学气氛。提问还须注意切中要害,难易适中,使我们的课堂提问更加有效,使课堂因提问而更有效!
一、以问引趣,激发思维
兴趣激发灵感,兴趣是发现的先导。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教师要善于提一些新颖、富有吸引力、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而又暂时无法解答的问题,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新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创设诱人的学习情境。如在讲解“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时,教师设置悬念问:“教室的门不管开到哪一个位置,为什么总是与地面垂直?”学生兴趣盎然,都来琢磨和研究这个问题,求知的欲望自然而生。
二、以问启发,觅求思路
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上课就要设法创造条件,使学生处于“愤悱”境地。例如:在复习三角形全等时,教师可设计下列几种证题思路加以提问:
1、如果有两边相等,还应寻找什么条件?学生答:寻找它们的夹角或者第三边对应相等。
2、如果有一个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还应寻找什么条件?学生答:还应寻找它们的一个角或相等角的另一边。
3、如果有两个角对应相等,还应寻找什么条件?学生答:还应寻找一条边相对应相等。
到此时,教师可以提问,那么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有哪些方法? 学生就能归纳出三角形全等的解法。同时教师要强调的是: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二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有两边中其中一边的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又例如: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6和8,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为多少?
老师提问:题目中有没有明确指出哪条边是斜边?
通过老师这一点拨,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对这题的讨论,解决了问题。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树立一些“路标”,启发学生循着“路标”前进,找到解题途径。
三、以问过渡,突破难点
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教师可提问本课所用到的旧知识作为过渡,以旧引新,以旧促新,促使学生积极参加教学双边活动,突破难点,以达到顺利完成本课教学任务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新课:“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教师首先提问:
1、过一点可画多少个圆?为什么?
2、过两点可画多少个圆?圆心的位置有什么规律?为什么?
这些问题一一解决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进一步问:
3、过不在同一直线上三点A、B、C画圆,这样的圆要经过A、B,圆心在哪里?这样的圆又要过B、C,圆心在哪里?若同时经过A、B、C,圆心又在哪里?
4、这样的圆可画多少个?
就这样教师提问,学生动脑、动手,把自己作为“研究者”,步步深入,将已有的知识、思维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中去,学得轻松,记得也牢。
四、以问点拨,触类旁通
具有点拨性的提问,能引导学生纵横联系所学知识,沟通不同部分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开拓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已知△ABC的两边,AB、AC的长是关于X的方程X2-(2K+3)X+K2+3K+2=0的两个实数根,第三边BC的长为5。
(1)K为何值时,△ABC是以B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一般来说,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是不困难的。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并结合韦达定理进行求解。
(2)K为何值时,△ABC是等腰三角形,并求△ABC的周长。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就要认真分析题意,因为题目中没有告诉哪条边是腰,哪条边是底,因此,要进行分类讨论。
又例如:试确定y=x2-2x-3与函数y=-x2+2x+3的顶点,对称轴方程及与x轴的交点坐标。要解决这题教师可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
思考1:在上述题中,两个函数的a、b、c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思考2:与系数之间的关系相比较,你发现这两个函数的顶点、对称轴以及与x轴的交点坐标这些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函数y=ax2+bx+c与函数y=-ax2-bx-c两个图象的顶点之间关系如何呢?
思考3: 如果y=ax2+bx+c的图象与y=k(ax2+bx+c)(k≠0)的图象中,对称轴发生变化了吗?与x轴的交点坐标呢?
思考4: 如果知道了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是(-1,0),(4,0),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2),你又如何确定a、b、c的值呢?
通过逐步精心设问,使知识纵向串联,横向并联,使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真是“一花引来万花开,一题问出万题来”。
五、以问检验,及时反馈
为了上好每节课,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对这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常在授完课后对所学知识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一方面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了解数学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方案。但提问要有新意,例如检查学生对于数学定义概念、定理的掌握弄不好会导致机械记忆。例如:在讲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提了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1)如果两个圆相离,则有几条公切线?
(2)如果两个圆有三条公切线,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如何?
(3)如果两圆的半径分别为5cm和3cm,圆心距为4cm,则两圆的关系如何?
这样的提问,使学生有新鲜感,收到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从不同角度提问学生,使学生有新鲜感,收到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课堂提问,适当地引、寻、深、。发、堵、查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课堂提问又是一门艺术,一个好的提问,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去思维,而且可沟通师生间情感,创造活跃的教学气氛。提问还须注意切中要害,难易适中,使我们的课堂提问更加有效,使课堂因提问而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