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蓓蕾 若梅无求品自高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uf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0多年前的一天,首都机场。周总理、罗瑞卿等国家领导人正在迎候一位外国首相和他的访华代表团。当首相走下机舱,一个梳着两条辫子,手捧鲜花的少女适时地献上鲜花,清纯笑容在脸庞荡漾。她就是20岁的潘蓓蕾。欢迎礼毕,周总理特意转身亲切地握住她的手:“小同学,感谢你协助我们做好外交工作。”此刻,她握着总理的大手心潮激荡,想起临行老师的话:“你代表的不是你自己,不是北京轻工业学院,而是中国青少年。”一股暖流和自豪感充满心间。
  弹指一挥间,40多年过去了,在潘蓓蕾的人生道路上,我们看到当年那个闪着亮晶晶眼睛,一脸稚气的女孩,一步一个脚印走出的光彩亮丽人生:全国第一位党外女性副厅长,全国第一位党外女性副省长;国家部委第一位党外女性副部长。当年那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已然绽放出最为鲜艳的容颜。
  
  年轻的心永远向着远方,祖国的需要是她坚定的选择
  
  潘蓓蕾出生在上海,他的父亲潘金声人称“中国口琴之父”,研制生产了中国第一只口琴——“国光”口琴,扬名东南亚。母亲对这个最小的女儿自然疼爱有加。在这样优越的家庭中,少年渴望独立的思想却犹如一股从地下涌出的清泉,势不可挡的流淌在她的心中。恰似年少尚轻狂,渴望独立、追求自我的她在高考志愿表上,令家人瞠目地全部填报了上海以外的院校。想法说来很简单:离家太近,会老想着回家,读不好书;家里总宝贝着,会长不大。而北京,是她最神往的地方。
  在当年那个“唯成份论”的年代里,潘蓓蕾曾亲眼目睹因“家庭出身”、“海外关系”问题而高考落榜同学的沮丧。因而,她决定在最后半年的高考冲刺中“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心中暗自期许:用自己绝对的高分来抵消“家庭出身”、“海外关系”的不良预后。她做到了。原本兴趣广泛的潘蓓蕾,在这整整半年中,一个电影也不看,一场音乐会也不听,平时的玩伴在楼下扯破嗓子叫她,也不应答,甚全酷热夏季,汗如雨下,家人千呼万唤也不见她下楼纳凉。当时,中学的教务长感叹:“这个女孩毅力过人,必成大器。”1960年高考结束,潘蓓蕾终于收到了翘首以望的北京轻工业学院发酵工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她真切地感受到“命运就在自己手中。”
  就这样,她离开了,离开了生养她的家乡,离开了家的温暖,离开了父母咫尺可得的疼爱。踏上了开往远方的火车。隆隆的火车带着她,也带着她的梦想和对未来人生的无尽追寻,沿着北上的铁轨一路向未知前行……
  60年代初,中国的困难时期,北京寒冷而干燥的冬季让回忆都有些凝涩。
  一天,北京轻工业学院的食堂。每个学生的伙食是几块坑坑洼洼的白薯和简单的汤菜。生长在上海的她,并没有对自己的选择感到苦,习惯的把白薯皮剥去并自然地把吃进嘴的坏薯吐出来,饭后,大家像往常一样说笑着回到宿舍。在那个特殊时期,饭桌上显眼的一堆烂白薯引发了争议。潘蓓蕾得知,一口气跑回食堂,把饭桌上还有没有被清理走的烂白薯,一把把抓到嘴里,以最快的速度全都吃了回去。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
  大学时代的一段小插曲,透视出潘倍蕾秀外慧中,自信、自强的性格。人学四年的学习生活,潘蓓蕾如沐春风,身为学习委员的她收获了品学兼优的果实。她说,这是她一生中的“黄金时代”。
  1964年6月的一天,北京工人体育场,应届毕业生动员大会。
  聚集了上万人的会场中,潘蓓蕾睁大了眼睛凝视着台上的一位伟人——周恩来总理,总理那亲切而富有感召力的讲话荡涤着她的心潮:“在你们同龄人中,只有1.3%的人能有机会上大学,你们是新中国的未来。希望你们把学到的知识用到为工农服务、为社会服务中去……祖国的大西北更需要你们。”
  会场上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总理慈爱的目光和殷切的话语,震撼着潘蓓蕾。回忆在瞬间如闪电划过她的心扉,四年前离开家时的那份决然,在大学求学中对未来的无限憧憬,现在选择时对人生坐标的追寻。她心潮澎湃,大西北如磁场般牢牢地吸引着她。
  于是,中国版图上最遥远的地方有了一个女孩子所投入的热热的目光,潘蓓蕾一连三次提出了“要求去大西北”的申请。一如当年,她再一次离开已经熟悉的一切,打起背包,向着远方,出发。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她把青春奉献给大西北
  
  西安,这个有着古朴风韵的古都,曾经承载着中国历史的辉煌,有着与北京、上海截然不同的氣质和灵性。在这里,生活的状态改变了,工作的环境改变了。但当初的抉择未变,信念依然。潘蓓蕾想的是,自己不是工农出身,却占了这“1.3%”,就更应用自己的知识,用自己的坦诚,用自己的一切,回报党,回报人民,回报社会。
  有了信念,就有了动力,随之就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刚刚迈出校门的女孩对这里一切不可思议的苦累,都觉得再自然、再理所当然不过。直到今天谈及,她仍爽朗地说:“客观来看确实是苦,可我始终认为,那是一段快乐的岁月……”此时,一抹淡淡的笑意成为她内心最完美的注解。
  一到西安,潘蓓蕾被分配在陕西省轻工业科学研究所,工作重点是通过微生物的筛选工作,积累成千上万个数据,制定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的最佳工艺方案。潘蓓蕾将生物技术应用于食品工业的同时,开创性地将生物技术引入造纸、皮革行业。在16年的科研生涯中,知识像滚雪球越积越丰厚,她主持和参与的20多个科研项目,几乎全部得到推广应用,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她发表的几十篇中外学术论文,因实用性对指导生产产生了积极作用。潘蓓蕾的学术水平和造诣得到了公众的认可。
  然而,60年代,中国的非常时期,潘蓓蕾因“家庭出身”和“海外关系”这两个与生俱来、无法摆脱的问题,还加上为了她而舍弃北京的良好的工作环境,随后调往陕西一所人学教书的丈夫也有着同样的情况,在这场全国性的灾难中,一对夫妻难以幸免的进了“牛棚”。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留心处处是学问”是潘蓓蕾自小就受到的教诲,这段“牛棚”生活,她学会了木工、泥瓦工、烧锅炉。在这些真正的工人阶级眼中,这个勤快、聪明、有悟性的年轻女子让人喜欢更让人同情。“牛棚”里的其他人都会时不时的有家人来探望,她没有,从来没有,因为她的丈夫同样没有自由,她也从不向上海的亲人报这个忧。有位看似彪悍的师傅甚至在工余休息时,远远望着她掉泪。
  对生活的乐观就是对生命的自信。1969年的西安冬季,天气酷寒,大雪漫天。在这样残酷的环境中,潘蓓蕾还是从工人师傅的关爱中感到了直达心底的温暖。大年初一,一对工人夫妇专门来到“牛棚”看她,还拿出一大包用报纸包着的“麻叶儿”:“这是昨三十晚才油炸出来的,给你送来,好好过年”。朴实的语言,浓浓的情意,让她感到再残酷的环境也会有一缕阳光让人忘记现在,希冀未来。她在心里告诉自己:今后要更努力的工作,来 报答他们。自己干的轻工业,要生产出更多的好东西,让他们这样的普通百姓过上好日子。
  半年后,因一个重要科研项目的菌种筛选工作非潘蓓蕾莫属,她作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离开了“牛棚”。她像没发生任何事情一样,热情如常地投入轻工业科研工作,她对“苦难就是财富”这句话有了至深的体会。人们也透过潘蓓蕾清秀、文雅,甚至带有“资产阶级”味的外表,看到她有着一副坚不可摧的傲骨。
  
  亲和、坦诚、自然,三秦父老选择了一位“不端官架子”的副省长
  
  良好的心态修养若成为一种习惯,脱颖而出便成为一种必然。命运,眷顾着为人亲和、办事坦诚、崇尚自然的潘蓓蕾。
  1980年,潘蓓蕾报考了西安交大管理工程研究生班,攻读“双学位”。1982年,丰厚学识积淀在胸的潘蓓蕾,被组织调到省轻工业厅科技处。在这个岗位上她游刃有余。1982年发表的《计划经济必须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一文和《运用行为科学,调动人的积极因素》专题演讲,因超前的新思维、新视点受到省委、省政府重视。
  3年的出色表现,省委决定,任命潘蓓蕾为省轻工厅副厅长。自此,她出乎自己意料地走上了从政之路。潘蓓蕾深知组织的任命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外知识分子的信任。在近5年的副厅长岗位上,潘蓓蕾带领轻工厅实施了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强化科技力量、创出优质名牌等一系列新举措,使一大批轻工企业扭亏为盈,大量优质新产品丰富了市场,改善了群众的生活。工作取得的成绩不仅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关注,更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
  1989年4月,在陕西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潘蓓蕾作为副省长候选人登上了演讲台。3分钟的登台“亮相”发表演说让人们记住了这个透着亲和笑容的她:“向大家说几句心里话,1964年我从北京轻工业学院毕业到陕西,在这里工作了25个年头,是三秦父老养育了我,我的喜怒哀乐都是和这块土地分不开的……谈到副省长这个岗位,我感到一种使命感,我相信,事在人为。”朴实的話语,点滴带过,25年的光阴似在话语间流转,可那份真诚、自然与亲和,让人难以忘怀。
  差额选举结果,潘蓓蕾以几乎全票的高票当选为陕西省副省长,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省的第一位女副省长。此时,她深感“信任”二字的意义,更明确“领导就是服务”。
  潘蓓蕾看到一份中日合作的地震形势分析报告中说,陕西省某地区是80年代末的地震断裂带并处高发期。尽管当时陕西财政困难,要用钱的地方很多,而且预算工作已完成,但潘蓓蕾力主“人命关天,必须防患于未然”。当这笔用于居民楼房全面加固的财政资金到位后,她形容“如同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尽管地震没有发生,然而她的亲民之举为人称道。群众评价她:说话实在,做人实在,办事实在。
  
  追求完美体验人生
  
  1990年9月,当亚运的火炬通过潘蓓蕾的手传将下去,潘蓓蕾也接到新的任命,到北京任轻工业部副部长。时隔30个春秋,潘蓓蕾从一个知识青年成长为共和国的女部长,是一个多么完美的人生经历,她头上这片更加广阔的天空,将成就潘蓓蕾另一番绚丽的事业。
  轻工业部的工作覆盖全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因而看似“轻”,实则“重”。潘蓓蕾热爱学以致用的轻工事业,她愿倾注毕生精力为中国百姓带来高品质的生活。
  90年代初,潘蓓蕾强调积极引进外资的同时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早在80年代后期启动的可口可乐与中国合作项目,因多方争议而搁浅。面对中国饮料工业落后现状,潘蓓蕾意识到固步自封的后果,在经过国内外的详细调研,冷静思考,认真权衡利弊之后,她力排众议,签署了轻工业部与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的合作备忘录,坚定地跨出了这重要的一步。继之,“百事”等国际知名品牌顺利地与中国合作生产。此举,还带动了中国相关行业的发展。当年的决策让潘蓓蕾感到了由衷的欣慰:1993年起,我国饮料行业的整体水平获得了极人提升,一批知名品牌脱颖而出,中国还有了自己的“非常可乐”,开启了中国饮料之路的新篇章。
  90年代中期,在国内市场国际化局面初步形成的大背景下,潘蓓蕾力主加强国际交流,决心向世界展示中国的轻工业,谋求多种方式的合作。
  在消化吸收了国外先进技术已初显成效的90年代后期,潘蓓蕾强调以企业为主体,加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中国的知名品牌走向国际市场。从家用电器一例来看,当年外国品牌一统中国的局面已不复存在,而“海尔·中国造”已深入人心。
  潘蓓蕾工作思路明确,今年,“轻工行业的节能减排”是她的工作重点。
  潘蓓蕾统领中国轻工业这种举重若轻的大气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一种沉淀,需要一种胆识,更需要一种超然于万物之上的豁达。
  潘蓓蕾在轻工业部主管食品工业至今的18年,也正是中国食品上业取得历史上最快发展的时期,中国食品工业连续10年产值占国家GDP的1/10,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而此时,潘蓓蕾想到最多的是农民。潘蓓蕾看到,食品产业链和价值链是一个从“田头到餐桌”的系统工程,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力发展食品工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作为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的潘蓓蕾,在她的提案中出现最多的主题词是“二农”。
  食品工业是潘蓓蕾人生旅途中从未离开过的终身事业。在潘蓓蕾从事食品工业40年来,已成为国内食品界公认的领军人物,为国际食品界所熟知。以潘蓓蕾为中方主席的食品行业或学术组织的国际会议多次在中国召开。2006年世界乳业大会经国务院批准,通过竞标申办成功,这是有百年历史的国际乳品联合会(IDF)第一次在亚洲地区召开世界乳业大会。已举办了13届的世界食品科技大会被称为全球食品界的“奥林匹克”,下一届也已确定于2008年10月在中国上海召开。最近,潘蓓蕾被国际食品科学院提名为院士候选人。种种名誉、头衔和业绩都见证着潘蓓蕾的不懈努力和对事业的忠诚。
  潘蓓蕾做人、做事力求完美。在她人生的多种角色中,作学生,她努力、刻苦,是老师的得意门生;作妻子,两情相悦,苦乐与共;作母亲,给予孩子们一个民丰、和谐的家庭;作同志,她坦诚相待,大家从心里尊敬她、喜欢她,一些女同志还视她为偶像;作朋友,她善解人意,极讲诚信;作领导,她有着清醒的头脑,冷静的判断,客观的决策,处事力求公正。她说,部长是一个职业,自己是一个普通的职业女性,所做的一切,只是出于职业道德与责任心和对于一切有恩于我的包括组织和人民的回报。在名利而前,她总是谦让,她说:“不是为了谦虚,而是做了心里不屑于做的事,会不舒服”。一点一滴不经意体现出来的人品,造就了她的完美人生。
  蓓蕾,在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后,在承受了岁月的磨砺后,在获得了生命的礼赞后,她展现给人们的是怒放后别样的美。品读潘蓓蕾的一生,不禁想到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诗句: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其他文献
我站于1987年11月15日~30日对水庙、回龙、金石镇三个不同地区的15所小学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在长、中、短三种不同发型中,以长发患虱率最高,为78.47%。高于中
  生理心理学是高等院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其课程资源并不十分丰富。我们以合作教学理念为支撑,根据生理心理学的教学培养目标及课程自身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资源
作为研究梅花半个多世纪的老人和中国花卉协会顾问暨梅花蜡梅分会会长,我正沉浸在喜悦和兴奋中,迎接中华二梅事业的春天。梅花和蜡梅都是传统名花,有着一两千年以上的栽培史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今天,它是一个年近八旬的黄埔老人的写照。他的热血丹心,他的壮志豪情,他那和蔼谦逊和默默奉献的身影,足以让每一个风华少 "To
目的:分析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采用中西药治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纳入的患者共有80例,选取时间段为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随机将患者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即对照组(40
抗病早熟春结球白菜新品种———春冠春冠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大白菜良种服务中心于国家“八五”抗病育种攻关期间,利用TuMV抗性杂交育种技术最新育成的春结球白菜新品种,具有多抗、
  The article discusses results of the study concerning university students’ dominating relations to others in the immediate social environment as a personal
会议
  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项活动的最根本原因,适宜的动机水平能够使运动员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基于此原理,研究者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九江学院30 名健美操运动员进行运动情境
近年来随着振兴上海,开发浦东和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牛奶的需要量在不断增加。为此不断研究增加奶牛和提高产奶率,已成为畜牧生产和卫生部门“增产、灭蚊”的重要课题和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