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群经济的多重可能性:
不断被探索、被定义
2015年7月16日,张刚以公开信《向“15派”致敬》的形式,提出“15派”概念,引发企业界及管理学界的巨大反响。
张刚,成为新一代创业者的代言人。
不过,在张刚看来,15派和社群经济不完全一样。“当社会鼓励创业、创新,人们的创业热情被激活以后,15派作为一股时代潮流而被接受。社群经济出现更早,简单来讲就是‘人以群分’——一个大咖或大V充当自媒体,笼络一批粉丝,社群经济和微博、微信的兴起有一定关系。有了‘粉’的概念,才会产生社群。”社群延伸出的经济模式就是社群经济。
罗振宇的“罗辑思维”是典型的社群经济。张刚还谈到“彬彬有理”,2014年3月,路彬彬转型做了国内第一档女性视频脱口秀“彬彬有理”。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想和所有的闺蜜讨论一下,怎么做女人更幸福。”
依托这个平台,“彬彬有理”推出大量和女性有关的产品,受到女性的欢迎。近日,路彬彬推出新书《爱,那些没人教我们的事儿》,进一步拓展了自媒体平台的外延。
“大家都在探索,目前大都采用电商模式,切入到销售环节,这也是我们能看到的社群经济的表象。可能过几年再回过头来看,那时的模式和我们现在想的完全不一样。”张刚说。
社群经济的另一个表现形式,类似于小米模式。“简单说,就是把任何商品‘屌丝化’,比如现在雾霾严重,很多人选择购买空气净化器,大牌比如菲利普,要三千七八百元一台,小米价格特别便宜,和菲利普同款的卖不到一千元。”张刚说,“小米和苹果有点像,苹果经营的就是大的社群圈。”
不过,微商类似于“杀熟”,并不是真正的社群经济;和微商对应,有一批人在微博上做生意,风生水起。张刚的朋友、媒体人杜子建,在微博上卖“老杜酱酒”,大获成功。
这个一切皆有可能的时代,社群经济的内涵和外延还在不断被探索、被定义。
一个媒体人的转型:
做引领别人转型的人
出生于1974年的张刚,最初就职于济南一家媒体,后来一路杀进北京,先后就职于《环球企业家》《经济观察报》,担任《中国企业家》执行总编、正和岛副总裁,随着自媒体的兴起,2014年5月4日,创办财视传媒。
三四年的时间,张刚将主要精力放在新媒体和创新传播上,探索中国社群经济的未来。他曾说,新媒体以传统媒体的方式盈利,是换汤不换药,新的传播趋势要求把传统模式全部颠覆掉。
他时刻强调创新,三年前预言微博
迟早要死掉,现在果不其然。对于目前微信公众号泛滥,红利逐渐被稀释掉,他也分外警醒。“注定了不到10%的人真正转型成功,大部分人只能随大溜。我们就做引领别人转型的人。”
打开财视传媒网站,你会看到一个与众不同的界面,不同于门户网站,更类似于信息批发站,“我们将信息批发到今日头条、网易、搜狐等,活跃度非常高。”在没有做任何推广的前提下,从3月底开始,入驻今日头条半年,展示和推荐1亿次,文章直接阅读量2000万次。
更早的2014年3月,张刚牵头组建了国内首个创新传播分享与实践平台——传播达人汇,至今核心会员已有近200位,以媒体负责人、企业传播负责人为主。“这个社群可以无限大,像宇宙中的行星一样,聚拢更多的人;当然也可以无限小,只做这200人的产品开发。”目前,传播达人汇已搞了四五十场活动,先后有近五千人参加。
传播达人汇的网络节目以新生代企业家为主,形成各种社群。“这是一个生态链的搭建,现在也在摸索,未来会有新的设想。”将近两年做下来,张刚体会到了一种成果,“在这个社群中,让每个人学到东西,对有些人来说,过去的想法,接下来可以去碰撞、验证。”
90后女孩张默,做了一个“衣+网络”的应用,用图像搜索技术解决购买问题:感觉一件衣服很好,拍一张照片,就可以在京东或天猫等搜到。这个技术后来被优酷投资,在视频网站上实现边看边买,比如看《芈月传》《琅琊榜》等,看到主角穿的衣服,觉得不错,就可以搜索到同款衣服。
在张刚看来,张默的做法才是新媒体时代创新传播的方式。“如果我们只是用手机平台来呈现过去电视、纸媒的内容的话,这样太初级了。”
张默,也成为传播达人汇的一员。
同一起跑线与媒体传播力
《齐鲁周刊》:很多人对于企业传播、品牌传播一头雾水,媒体在社群经济中充当了什么角色?
张刚:过去传播是一对多,一个媒体面对众多受众,现在每个人都是一个传播体,企业的传播意识被激活。如何做传播?不可能把全国所有人都作为传播体。媒体搭建了一个平台,形成自己的社群,比如传播达人汇,我们的社群中有阿里巴巴的人,也有京东的人,阿里巴巴的一些做法可能会对京东产生一些影响,他们的一些做法又会影响到其他会员,将交易和社群经济挂勾。
也可以有更多模式,比如走进企业、游学,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聚拢了一帮人之后,产生了交易的可能,这才是重要的。这时候,媒体就从单方面的传播渠道转变成了企业之间互通有无的平台。
《齐鲁周刊》:从传统媒体人到新媒体人,可否分享您这些年的创业经验?
张刚:第一,踏踏实实做事,把绝大部分行业内外的活动取消掉,给自己留出充足的时间思考,做产品、做服务;第二,不要怕出错,敢于创新,比如我们录制视频节目,在录的时候会开放花椒直播,同步向外传播,两期坐下来,积累的粉丝突破两万。很多人苦于无法聚拢粉丝,我们只要在录制节目时稍微开放一下,就会有大量粉丝。只要平时多留意,把创新做到位,可能随时随地都会聚拢粉丝。
《齐鲁周刊》: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开幕,互联网大会对社群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张刚:国家网信办主任鲁炜指出,中国正在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中国之前很多方面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唯一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就是互联网。苹果兴起也不过七八年时间,2010年雷军即创办类似模式的小米公司,我们在泛社群经济、粉丝经济方面跟世界几乎同步。智能时代,我们和世界无缝对接,至少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有了赶超的机会,接下来就比拼大家的创新能力、韧劲。
不断被探索、被定义
2015年7月16日,张刚以公开信《向“15派”致敬》的形式,提出“15派”概念,引发企业界及管理学界的巨大反响。
张刚,成为新一代创业者的代言人。
不过,在张刚看来,15派和社群经济不完全一样。“当社会鼓励创业、创新,人们的创业热情被激活以后,15派作为一股时代潮流而被接受。社群经济出现更早,简单来讲就是‘人以群分’——一个大咖或大V充当自媒体,笼络一批粉丝,社群经济和微博、微信的兴起有一定关系。有了‘粉’的概念,才会产生社群。”社群延伸出的经济模式就是社群经济。
罗振宇的“罗辑思维”是典型的社群经济。张刚还谈到“彬彬有理”,2014年3月,路彬彬转型做了国内第一档女性视频脱口秀“彬彬有理”。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想和所有的闺蜜讨论一下,怎么做女人更幸福。”
依托这个平台,“彬彬有理”推出大量和女性有关的产品,受到女性的欢迎。近日,路彬彬推出新书《爱,那些没人教我们的事儿》,进一步拓展了自媒体平台的外延。
“大家都在探索,目前大都采用电商模式,切入到销售环节,这也是我们能看到的社群经济的表象。可能过几年再回过头来看,那时的模式和我们现在想的完全不一样。”张刚说。
社群经济的另一个表现形式,类似于小米模式。“简单说,就是把任何商品‘屌丝化’,比如现在雾霾严重,很多人选择购买空气净化器,大牌比如菲利普,要三千七八百元一台,小米价格特别便宜,和菲利普同款的卖不到一千元。”张刚说,“小米和苹果有点像,苹果经营的就是大的社群圈。”
不过,微商类似于“杀熟”,并不是真正的社群经济;和微商对应,有一批人在微博上做生意,风生水起。张刚的朋友、媒体人杜子建,在微博上卖“老杜酱酒”,大获成功。
这个一切皆有可能的时代,社群经济的内涵和外延还在不断被探索、被定义。
一个媒体人的转型:
做引领别人转型的人
出生于1974年的张刚,最初就职于济南一家媒体,后来一路杀进北京,先后就职于《环球企业家》《经济观察报》,担任《中国企业家》执行总编、正和岛副总裁,随着自媒体的兴起,2014年5月4日,创办财视传媒。
三四年的时间,张刚将主要精力放在新媒体和创新传播上,探索中国社群经济的未来。他曾说,新媒体以传统媒体的方式盈利,是换汤不换药,新的传播趋势要求把传统模式全部颠覆掉。
他时刻强调创新,三年前预言微博
迟早要死掉,现在果不其然。对于目前微信公众号泛滥,红利逐渐被稀释掉,他也分外警醒。“注定了不到10%的人真正转型成功,大部分人只能随大溜。我们就做引领别人转型的人。”
打开财视传媒网站,你会看到一个与众不同的界面,不同于门户网站,更类似于信息批发站,“我们将信息批发到今日头条、网易、搜狐等,活跃度非常高。”在没有做任何推广的前提下,从3月底开始,入驻今日头条半年,展示和推荐1亿次,文章直接阅读量2000万次。
更早的2014年3月,张刚牵头组建了国内首个创新传播分享与实践平台——传播达人汇,至今核心会员已有近200位,以媒体负责人、企业传播负责人为主。“这个社群可以无限大,像宇宙中的行星一样,聚拢更多的人;当然也可以无限小,只做这200人的产品开发。”目前,传播达人汇已搞了四五十场活动,先后有近五千人参加。
传播达人汇的网络节目以新生代企业家为主,形成各种社群。“这是一个生态链的搭建,现在也在摸索,未来会有新的设想。”将近两年做下来,张刚体会到了一种成果,“在这个社群中,让每个人学到东西,对有些人来说,过去的想法,接下来可以去碰撞、验证。”
90后女孩张默,做了一个“衣+网络”的应用,用图像搜索技术解决购买问题:感觉一件衣服很好,拍一张照片,就可以在京东或天猫等搜到。这个技术后来被优酷投资,在视频网站上实现边看边买,比如看《芈月传》《琅琊榜》等,看到主角穿的衣服,觉得不错,就可以搜索到同款衣服。
在张刚看来,张默的做法才是新媒体时代创新传播的方式。“如果我们只是用手机平台来呈现过去电视、纸媒的内容的话,这样太初级了。”
张默,也成为传播达人汇的一员。
同一起跑线与媒体传播力
《齐鲁周刊》:很多人对于企业传播、品牌传播一头雾水,媒体在社群经济中充当了什么角色?
张刚:过去传播是一对多,一个媒体面对众多受众,现在每个人都是一个传播体,企业的传播意识被激活。如何做传播?不可能把全国所有人都作为传播体。媒体搭建了一个平台,形成自己的社群,比如传播达人汇,我们的社群中有阿里巴巴的人,也有京东的人,阿里巴巴的一些做法可能会对京东产生一些影响,他们的一些做法又会影响到其他会员,将交易和社群经济挂勾。
也可以有更多模式,比如走进企业、游学,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聚拢了一帮人之后,产生了交易的可能,这才是重要的。这时候,媒体就从单方面的传播渠道转变成了企业之间互通有无的平台。
《齐鲁周刊》:从传统媒体人到新媒体人,可否分享您这些年的创业经验?
张刚:第一,踏踏实实做事,把绝大部分行业内外的活动取消掉,给自己留出充足的时间思考,做产品、做服务;第二,不要怕出错,敢于创新,比如我们录制视频节目,在录的时候会开放花椒直播,同步向外传播,两期坐下来,积累的粉丝突破两万。很多人苦于无法聚拢粉丝,我们只要在录制节目时稍微开放一下,就会有大量粉丝。只要平时多留意,把创新做到位,可能随时随地都会聚拢粉丝。
《齐鲁周刊》: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开幕,互联网大会对社群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张刚:国家网信办主任鲁炜指出,中国正在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中国之前很多方面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唯一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就是互联网。苹果兴起也不过七八年时间,2010年雷军即创办类似模式的小米公司,我们在泛社群经济、粉丝经济方面跟世界几乎同步。智能时代,我们和世界无缝对接,至少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有了赶超的机会,接下来就比拼大家的创新能力、韧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