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的新时期,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履行社会责任成为其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要求。企业公民用公益的方式服务社会,这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商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企业如何用创新的方式使公益做的更有效率、更有力量、更有影响,惠及更多的人成为社会各界热议话题。
5月19日,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中心在成立两周年之际,特别举办了社会创新系列论坛,邓国胜主任邀请央企、外企、民营企业及媒体代表,围绕“企业如何用创新方式做公益”,共同探讨企业公益行为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理论创新探寻公益本源
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中心针对现代企业怎样用创新的方式去解决社会问题、提高公益效率做了大量理论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林志刚副教授总结归纳为三点,即“道、术、势——道以共赢,是企业进行公益创新理念的指引;术以共生,是企业进行公益创新的依托保障;势以共谋,是企业进行公益创新的战略旨规”。
企业的公益创新之道在于掌握社会效益和商业效益之间的平衡规律,在追求社会公益目标的同时创造商业机会,创造和实现企业、社会的共享价值;创新之术在于发挥企业的专长,巧妙的将专业资源、业务优势和公益创新相结合,突破时间、空间、资金的限制,形成公益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创新之势是指企业的品牌战略和公益相结合,在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寻求平衡点,以商业模式+公益创新的方式共同构建并拓展企业品牌与公益品牌的影响力,最终达到互利多赢的效果。
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所长王名教授在道、术、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探寻企业做公益的本源,他指出“公益可能跟生命的某种价值关联在一起,是超越了财富和社会责任的概念,是一种能够打动人心更深层面的内在精神,它将在公益创新中逐渐展现出来,而且能够引领公益创新往更高层次、更高境界发展。”
实践创新丰富公益内涵
作为央企、外企、民营企业的优秀代表,华润、中国农业银行、安利、高盛、新浪、阿里巴巴六家企业代表分别从公益理念、组织结构、运行机制、方式方法等角度分享了各自的创新做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安利(中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性的推出“群公益”模式,以分布在全国187个城市的6.8万名志愿者为核心,全面调动志愿者参与公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靠群体的力量服务社会,共同打造安利的公益形象
阿里巴巴集团利用商业模式和业务专长优势,通过支付宝、阿里云、阿里巴巴金融、淘宝网、天猫、一淘等平台全面服务于公益事业。为了帮助残疾人朋友开店创业,淘宝网自2010年10月份开通了残疾人创业公益通道,于2011年5月启动残疾人淘宝云客服项目。截至2012年5月15日,已经免费为3399名残疾朋友免费开通了标准版旺铺,支持他们自立自强。
高盛自2008年启动的“巾帼圆梦万名女性创业计划”,以独到的视角关注社会资源缺乏且具有高潜力的女性创业者,结合其在投资行业的优势积累,与全球80多家商学院和学术机构合作,为女性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还鼓励员工发挥业务专长,以评委、导师的身份参与其中,并对项目结果进行评估,确保实施效果。
拥有3.2亿用户的新浪微博,以“微博打拐”充分显示了社会化媒体对公益传播的巨大贡献。新浪公益贝晓超表示“微博的能量越大,责任就越大”,创新性的构建微公益平台,展现微博的正力量,全面服务于公益事业,将成为新浪微博的重要课题。
华润“希望小镇”和中国农业银行“大学生优才计划”更符合王名教授对公益内在精神的定义,是一种超越利润之上的能力追求,本刊将在后续采访中详细呈现。
正如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中心主任邓国胜教授所说,“在企业公益方面,我们的央企、民企跟跨国公司的差距在缩小,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有所超越。”据悉,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中心将择机评选最佳的社会创新实践,引领企业用最优的方式,高效率的解决社会问题,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优秀企业为承担社会责任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5月19日,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中心在成立两周年之际,特别举办了社会创新系列论坛,邓国胜主任邀请央企、外企、民营企业及媒体代表,围绕“企业如何用创新方式做公益”,共同探讨企业公益行为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理论创新探寻公益本源
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中心针对现代企业怎样用创新的方式去解决社会问题、提高公益效率做了大量理论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林志刚副教授总结归纳为三点,即“道、术、势——道以共赢,是企业进行公益创新理念的指引;术以共生,是企业进行公益创新的依托保障;势以共谋,是企业进行公益创新的战略旨规”。
企业的公益创新之道在于掌握社会效益和商业效益之间的平衡规律,在追求社会公益目标的同时创造商业机会,创造和实现企业、社会的共享价值;创新之术在于发挥企业的专长,巧妙的将专业资源、业务优势和公益创新相结合,突破时间、空间、资金的限制,形成公益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创新之势是指企业的品牌战略和公益相结合,在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寻求平衡点,以商业模式+公益创新的方式共同构建并拓展企业品牌与公益品牌的影响力,最终达到互利多赢的效果。
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所长王名教授在道、术、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探寻企业做公益的本源,他指出“公益可能跟生命的某种价值关联在一起,是超越了财富和社会责任的概念,是一种能够打动人心更深层面的内在精神,它将在公益创新中逐渐展现出来,而且能够引领公益创新往更高层次、更高境界发展。”
实践创新丰富公益内涵
作为央企、外企、民营企业的优秀代表,华润、中国农业银行、安利、高盛、新浪、阿里巴巴六家企业代表分别从公益理念、组织结构、运行机制、方式方法等角度分享了各自的创新做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安利(中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性的推出“群公益”模式,以分布在全国187个城市的6.8万名志愿者为核心,全面调动志愿者参与公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靠群体的力量服务社会,共同打造安利的公益形象
阿里巴巴集团利用商业模式和业务专长优势,通过支付宝、阿里云、阿里巴巴金融、淘宝网、天猫、一淘等平台全面服务于公益事业。为了帮助残疾人朋友开店创业,淘宝网自2010年10月份开通了残疾人创业公益通道,于2011年5月启动残疾人淘宝云客服项目。截至2012年5月15日,已经免费为3399名残疾朋友免费开通了标准版旺铺,支持他们自立自强。
高盛自2008年启动的“巾帼圆梦万名女性创业计划”,以独到的视角关注社会资源缺乏且具有高潜力的女性创业者,结合其在投资行业的优势积累,与全球80多家商学院和学术机构合作,为女性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还鼓励员工发挥业务专长,以评委、导师的身份参与其中,并对项目结果进行评估,确保实施效果。
拥有3.2亿用户的新浪微博,以“微博打拐”充分显示了社会化媒体对公益传播的巨大贡献。新浪公益贝晓超表示“微博的能量越大,责任就越大”,创新性的构建微公益平台,展现微博的正力量,全面服务于公益事业,将成为新浪微博的重要课题。
华润“希望小镇”和中国农业银行“大学生优才计划”更符合王名教授对公益内在精神的定义,是一种超越利润之上的能力追求,本刊将在后续采访中详细呈现。
正如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中心主任邓国胜教授所说,“在企业公益方面,我们的央企、民企跟跨国公司的差距在缩小,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有所超越。”据悉,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中心将择机评选最佳的社会创新实践,引领企业用最优的方式,高效率的解决社会问题,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优秀企业为承担社会责任所做出的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