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出发,阐述了情境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以及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情境的创设两种形式,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情境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设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049-02
作者简介:陈平(1971-),男,安徽固镇人,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法学硕士,长期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与研究工作。杨晓莉(1970 -),女,安徽蚌埠人,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外经济、科技和思想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深入,促使我国经济文化发生了巨大改变。这种变化逐步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选择与判断。社会转型的加速,人们价值观选择的多样化,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巨大挑战。面对这一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新的视野、新的方式、新的内容积极地予以回应,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大学生发展的需求。情境教育不失为思想政治教育新的途经、方法,为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提供了方便,更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 情境教育的概念辩析
“情境教育是依据马克思关于人在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和谐统一中获得全面发展的哲学原理构建的。‘情境教育’之‘情境’是‘有情之境’,是‘活动之境’,是一个有情有趣的网络式的师生互动的广阔空间。它是将教育、教学内容镶嵌在一个多姿多彩的大背景中。”[1]情境教育是教育的手段、方法和艺术。它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标,创设人为优化的教育情境,运用多媒体技术,图画、音乐、表演等表现手段,再现真实生活的典型场景,直接诉诸学生的感官,当受众进入这样的情境时,很快激起强烈的共鸣,形成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和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情不自禁地融入教育互动中,能主动接受并表露出内心的真情实感,且在加深情感体验中陶冶情操,自觉接受教育。因此,情境教育具有动态性,它与传统教育方式最大的区别在于摒弃说教、灌输,而是用情境来教育、启迪、引导学生。它的最大特点是以情感为纽带,从教育形式上入手用内容来感染学生。
2 情境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2.1 激发情感,在“动情”中“晓理”,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没有细腻的情感,缺乏同情心的人,就不可能有崇高的理想。而缺乏同情心就会对人漠不关心,并从漠不关心发展到自私自利,发展到残酷无情。”[2]情感性是人的本质特征之一,任何美好的情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的熏陶与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情感的培养与交流、心灵的碰撞与感染,以情感为纽带是情境教育最大且是最重要的特点, 这种情感不是简简单单充斥在反复的说教中, 而是“情中有境,境中有情”。情境中所蕴含的教育内容,对学生来说既是教育,更是能使他们情感得到充实和丰富。充实挖掘大学生思想正教育内容的情感因素,提高“含情量”,在“动情”中“晓理”,对于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具有现实意义。
2.2 注重启发性,增强感染力,帮助大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科学的世界观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启发诱导是情境教育的显著特性,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教育方法。“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3]孔子最早发明的启发诱导教育,是思想教育最常用最离不开的教育方法之一。情境教育可以通过运用大量的现代传媒技术,创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契合的教育情境,情真意切,其教育的启发透导性比一般说教强,且为学生思考提供了更加宽广的空间。从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启发大学生进一步探讨和思考人生、社会,理想与价值,帮助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科学的世界观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情境的创设
当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情境的创设,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形式:
3.1 语言描绘创设教育情境:语言作为一种特殊工具,是思想直接现实反映和表达的最基本的形式。“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讲道理,以科学的真理,在当代特别是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启发和教导人们。因此, 说理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诸方法中最主要的方法”。[4]这说明语言描绘和表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和不可缺少的手段。但说理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样一件事,有的人讲 出来会使人茅塞顿开、心悦诚服有的人尽管讲得口干舌燥,也难以打动人心。这表明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科学严谨的语言阐发其内在的抽象理论,也需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构设情境,创设出一种有利于受教育者接受理论信息的环境状态,营造出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受教育者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因此,教育者要尽可能将教育内容,用语言栩栩如生地表述出来,给受教育者以情真意切之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3.2 典型实践显现教育情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大都以一种怀疑或不肯定的心态看待纯理性教育,他们都怀有“耳闻为虚, 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的心理态势。典型实践显现情境就是根据受教育者的心理特点,运用“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式,将其置身于典型实践环境之中,以自己的亲身感性认识产生丰富真切的情感体验,又通过个体间情感的感染、反射,使受教育者的情感爆发,并定向成境。此时的环境已非一般的环境,而是外部环境与受教育者心理环境的和谐统一,可以让人时刻感受到理性知识的力量所在。典型实践显现情境,包括通过对典型场景、典型人物的参观、访问、调查和教育过程、内容融合所酿成显示的特殊氛围。其途径包括有榜样法、比较法、形象感染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见贤思齐”,这是人类 文明进步的动力之一。榜样法能够使受教育者置身于其中,清除思想定势的干扰,提高受教育者的自我评价能力;比较是认识各种各样事物和现象的有效方法。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通过对典型实践的科学比较,有助于受教育者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更加具体地认识其特点和属性。比较方法也是人们进行自我认识进而实现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形象感染法就是通过社会实践或艺术的典型形象,用情感来感染教育人们,能给人们以真实可信的感觉,形式活泼,容易为受教育者所接受。通过这些典型实践显现情境,就能有效地消除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三者之间的心理距离,提高理论说服力。反之,如果仅将教育限于课堂和空头的说教,从理论到理论,从抽象到抽象,就无法满足受教育者的心理需要,也无法唤起情感上的共鸣,使理论苍白,教育乏力。
设置典型实践显现情境,关键是要搞好“走出去,请进来”,把握目的性和时机意识。首先,情境设置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典型实践场景和内容的选择必须与教育内容目标一致。教育者要做好教育前的准备和典型 实践现场的调查研究,尽量将受教育者带入信息密集、场景集中、干扰少的氛围之中,这样才能使情感凝聚有力,震撼人心。其次,情境设置要把握好时空原则,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一方面要从教育内容、教育目标出发,从整体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注重教育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不要任意随机设置情境,否则 达不到教育效果;另一方面教育者要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把情境设置和客观情况结合起来,形成最佳教育契机。再次,在典型实践中,目光要远近结合,大小结合。既要看到离身边远的典型,也要留意身边的典型,既 要重视影响大的典型,同时也该注意影响小的典型。这样的结合,使受教育者既可放眼于远方,又可着眼于身边,增强受教育者的感染力和模仿性。此外,教育者还要善于发掘每个人的优点构筑典型情境,使每位受教育 者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提高亲和力,自觉进行思想改造。
总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创设常态化的教育情境,包括抓住现实的情境,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置与教育内容相契合的教育情境,对于激发大学生情感,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同度,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杜殿坤,序:李吉林.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1).
[2] 李吉林.《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4).
[3] 杨树达.《论语疏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5).
[4] 孙其昂主编.《思想政治工作基本原理》.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5] 王礼湛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6]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关键词】情境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设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049-02
作者简介:陈平(1971-),男,安徽固镇人,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法学硕士,长期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与研究工作。杨晓莉(1970 -),女,安徽蚌埠人,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外经济、科技和思想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深入,促使我国经济文化发生了巨大改变。这种变化逐步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选择与判断。社会转型的加速,人们价值观选择的多样化,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巨大挑战。面对这一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新的视野、新的方式、新的内容积极地予以回应,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大学生发展的需求。情境教育不失为思想政治教育新的途经、方法,为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提供了方便,更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 情境教育的概念辩析
“情境教育是依据马克思关于人在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和谐统一中获得全面发展的哲学原理构建的。‘情境教育’之‘情境’是‘有情之境’,是‘活动之境’,是一个有情有趣的网络式的师生互动的广阔空间。它是将教育、教学内容镶嵌在一个多姿多彩的大背景中。”[1]情境教育是教育的手段、方法和艺术。它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标,创设人为优化的教育情境,运用多媒体技术,图画、音乐、表演等表现手段,再现真实生活的典型场景,直接诉诸学生的感官,当受众进入这样的情境时,很快激起强烈的共鸣,形成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和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情不自禁地融入教育互动中,能主动接受并表露出内心的真情实感,且在加深情感体验中陶冶情操,自觉接受教育。因此,情境教育具有动态性,它与传统教育方式最大的区别在于摒弃说教、灌输,而是用情境来教育、启迪、引导学生。它的最大特点是以情感为纽带,从教育形式上入手用内容来感染学生。
2 情境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2.1 激发情感,在“动情”中“晓理”,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没有细腻的情感,缺乏同情心的人,就不可能有崇高的理想。而缺乏同情心就会对人漠不关心,并从漠不关心发展到自私自利,发展到残酷无情。”[2]情感性是人的本质特征之一,任何美好的情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的熏陶与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情感的培养与交流、心灵的碰撞与感染,以情感为纽带是情境教育最大且是最重要的特点, 这种情感不是简简单单充斥在反复的说教中, 而是“情中有境,境中有情”。情境中所蕴含的教育内容,对学生来说既是教育,更是能使他们情感得到充实和丰富。充实挖掘大学生思想正教育内容的情感因素,提高“含情量”,在“动情”中“晓理”,对于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具有现实意义。
2.2 注重启发性,增强感染力,帮助大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科学的世界观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启发诱导是情境教育的显著特性,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教育方法。“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3]孔子最早发明的启发诱导教育,是思想教育最常用最离不开的教育方法之一。情境教育可以通过运用大量的现代传媒技术,创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契合的教育情境,情真意切,其教育的启发透导性比一般说教强,且为学生思考提供了更加宽广的空间。从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启发大学生进一步探讨和思考人生、社会,理想与价值,帮助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科学的世界观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情境的创设
当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情境的创设,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形式:
3.1 语言描绘创设教育情境:语言作为一种特殊工具,是思想直接现实反映和表达的最基本的形式。“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讲道理,以科学的真理,在当代特别是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启发和教导人们。因此, 说理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诸方法中最主要的方法”。[4]这说明语言描绘和表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和不可缺少的手段。但说理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样一件事,有的人讲 出来会使人茅塞顿开、心悦诚服有的人尽管讲得口干舌燥,也难以打动人心。这表明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科学严谨的语言阐发其内在的抽象理论,也需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构设情境,创设出一种有利于受教育者接受理论信息的环境状态,营造出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受教育者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因此,教育者要尽可能将教育内容,用语言栩栩如生地表述出来,给受教育者以情真意切之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3.2 典型实践显现教育情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大都以一种怀疑或不肯定的心态看待纯理性教育,他们都怀有“耳闻为虚, 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的心理态势。典型实践显现情境就是根据受教育者的心理特点,运用“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式,将其置身于典型实践环境之中,以自己的亲身感性认识产生丰富真切的情感体验,又通过个体间情感的感染、反射,使受教育者的情感爆发,并定向成境。此时的环境已非一般的环境,而是外部环境与受教育者心理环境的和谐统一,可以让人时刻感受到理性知识的力量所在。典型实践显现情境,包括通过对典型场景、典型人物的参观、访问、调查和教育过程、内容融合所酿成显示的特殊氛围。其途径包括有榜样法、比较法、形象感染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见贤思齐”,这是人类 文明进步的动力之一。榜样法能够使受教育者置身于其中,清除思想定势的干扰,提高受教育者的自我评价能力;比较是认识各种各样事物和现象的有效方法。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通过对典型实践的科学比较,有助于受教育者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更加具体地认识其特点和属性。比较方法也是人们进行自我认识进而实现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形象感染法就是通过社会实践或艺术的典型形象,用情感来感染教育人们,能给人们以真实可信的感觉,形式活泼,容易为受教育者所接受。通过这些典型实践显现情境,就能有效地消除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三者之间的心理距离,提高理论说服力。反之,如果仅将教育限于课堂和空头的说教,从理论到理论,从抽象到抽象,就无法满足受教育者的心理需要,也无法唤起情感上的共鸣,使理论苍白,教育乏力。
设置典型实践显现情境,关键是要搞好“走出去,请进来”,把握目的性和时机意识。首先,情境设置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典型实践场景和内容的选择必须与教育内容目标一致。教育者要做好教育前的准备和典型 实践现场的调查研究,尽量将受教育者带入信息密集、场景集中、干扰少的氛围之中,这样才能使情感凝聚有力,震撼人心。其次,情境设置要把握好时空原则,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一方面要从教育内容、教育目标出发,从整体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注重教育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不要任意随机设置情境,否则 达不到教育效果;另一方面教育者要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把情境设置和客观情况结合起来,形成最佳教育契机。再次,在典型实践中,目光要远近结合,大小结合。既要看到离身边远的典型,也要留意身边的典型,既 要重视影响大的典型,同时也该注意影响小的典型。这样的结合,使受教育者既可放眼于远方,又可着眼于身边,增强受教育者的感染力和模仿性。此外,教育者还要善于发掘每个人的优点构筑典型情境,使每位受教育 者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提高亲和力,自觉进行思想改造。
总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创设常态化的教育情境,包括抓住现实的情境,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置与教育内容相契合的教育情境,对于激发大学生情感,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同度,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杜殿坤,序:李吉林.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1).
[2] 李吉林.《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4).
[3] 杨树达.《论语疏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5).
[4] 孙其昂主编.《思想政治工作基本原理》.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5] 王礼湛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6]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