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系题二首,此为第二首。是年夏历七月,林则徐自西安启程赴伊犁,作诗留别家人。诗表现了作者以国事为重、不顾个人安危的高贵品质和他面临遣戌时的旷达胸怀。
【赏析】
林则徐的这首《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诗,是温总理常引用诗词中较多的一首。2003年的全国“两会”后的记者会上,温家宝作为新任国务院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正是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作为其履职的誓言,开始了10年的总理任期。
2008年,温家宝再次在“两会”的记者会上提及此诗句:“我曾面对大家立过誓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今天我还想加上一句话,就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在2012年3月14目的“两会”记者会上评价自己的工作时,温总理再次引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表达其“人民公仆”的信念。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温总理对这两句诗的喜爱和这两旬诗的深远意义。
林则徐的这首诗从诗体上看是一首七言律诗,从内容上看,则是一首咏怀诗。首联是说:我以微薄的力量为国担当重任,早已感到疲惫。如果继续下去,再而衰,三而竭,无论自己衰弱的体质还是平庸的才干必定无法支持。这与孟浩然的“不才明主弃”、杜牧的“清时有味是无能”等诗句同一抒怀,都是正话反说、反言见意之辞。
这首诗最感人的当数颔联,这一联若用现代语言表达,即:只要有利于国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为害怕灾祸而逃避呢。此联已成为百余年来广为传颂的名句,也是全诗的思想精华之所在,它表现了林则徐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诚无私的爱国情操。
诗中的颈联最有意蕴,这一联从字面上看似心平气和、逆来顺受,其实心底却埋藏着巨痛,细细咀嚼,似有万顷波澜。“谪居”,意为罢官回乡或流放边远地区。按封建社会的惯例,大臣无论受到什么处分,只要未曾杀头,都得叩谢皇恩浩荡。尾联从赵令《侯鲭录》中的一个故事生发而来:宋真宗时,访天下隐者,杞人杨朴奉召廷对,自言临行时其妻送诗一首云:“更休落魄贪杯酒。亦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杨朴借这首打油诗对宋真宗表示不愿入朝为官。林则徐巧用此典幽默地说:“我跟老伴开玩笑,这一回我也变成杨朴了,弄不好会送掉老命。”言外之意,等于含蓄地对道光帝表示:“我也伺候够您了,还是让我安安生生当老百姓吧:”封建社会中的一位大忠臣,能说出这样的牢骚话来,也就达到极限了。
这首诗在写作上也有鲜明的特点,它对仗工稳而灵活,如,以“国家”对“祸福”,以“生死”对“避趋”,按词性来说,都是正对。“生死以”的“以”字作“为”解,是动词而“之”字是虚词。作者既用“以”字的实词义表达思想内容,又借它的虚词义来与“之”字构成对仗,显示了驾驭文字的深厚功力。
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系题二首,此为第二首。是年夏历七月,林则徐自西安启程赴伊犁,作诗留别家人。诗表现了作者以国事为重、不顾个人安危的高贵品质和他面临遣戌时的旷达胸怀。
【赏析】
林则徐的这首《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诗,是温总理常引用诗词中较多的一首。2003年的全国“两会”后的记者会上,温家宝作为新任国务院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正是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作为其履职的誓言,开始了10年的总理任期。
2008年,温家宝再次在“两会”的记者会上提及此诗句:“我曾面对大家立过誓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今天我还想加上一句话,就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在2012年3月14目的“两会”记者会上评价自己的工作时,温总理再次引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表达其“人民公仆”的信念。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温总理对这两句诗的喜爱和这两旬诗的深远意义。
林则徐的这首诗从诗体上看是一首七言律诗,从内容上看,则是一首咏怀诗。首联是说:我以微薄的力量为国担当重任,早已感到疲惫。如果继续下去,再而衰,三而竭,无论自己衰弱的体质还是平庸的才干必定无法支持。这与孟浩然的“不才明主弃”、杜牧的“清时有味是无能”等诗句同一抒怀,都是正话反说、反言见意之辞。
这首诗最感人的当数颔联,这一联若用现代语言表达,即:只要有利于国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为害怕灾祸而逃避呢。此联已成为百余年来广为传颂的名句,也是全诗的思想精华之所在,它表现了林则徐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诚无私的爱国情操。
诗中的颈联最有意蕴,这一联从字面上看似心平气和、逆来顺受,其实心底却埋藏着巨痛,细细咀嚼,似有万顷波澜。“谪居”,意为罢官回乡或流放边远地区。按封建社会的惯例,大臣无论受到什么处分,只要未曾杀头,都得叩谢皇恩浩荡。尾联从赵令《侯鲭录》中的一个故事生发而来:宋真宗时,访天下隐者,杞人杨朴奉召廷对,自言临行时其妻送诗一首云:“更休落魄贪杯酒。亦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杨朴借这首打油诗对宋真宗表示不愿入朝为官。林则徐巧用此典幽默地说:“我跟老伴开玩笑,这一回我也变成杨朴了,弄不好会送掉老命。”言外之意,等于含蓄地对道光帝表示:“我也伺候够您了,还是让我安安生生当老百姓吧:”封建社会中的一位大忠臣,能说出这样的牢骚话来,也就达到极限了。
这首诗在写作上也有鲜明的特点,它对仗工稳而灵活,如,以“国家”对“祸福”,以“生死”对“避趋”,按词性来说,都是正对。“生死以”的“以”字作“为”解,是动词而“之”字是虚词。作者既用“以”字的实词义表达思想内容,又借它的虚词义来与“之”字构成对仗,显示了驾驭文字的深厚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