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赠海学院计划”的形成、发展及其影响

来源 :现代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grady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赠海学院计划”是继“赠地学院计划”之后又一项影响深远的全国性科教发展政策规划。该计划旨在以科研、政府和产业为伙伴关系,以沿河和海洋资源开发为重点,依托美国大湖区及沿海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由联邦政府调拨资金以支持其从事海洋科学研究、传授海洋科学知识以及推广最新研究成果。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计划对美国海洋科教专业人才的培养,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与推广,海洋科教协同创新平台及美国科教“陆海空”政策体系的建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美国海洋科教水平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可以借鉴“赠海学院计划”的经验,以国家海洋科教政策辐射高校人才培养、以评估推动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与推广、以网络组织模式构筑科教协同创新平台。
  关键词:美国;赠海学院;科教政策
  中图分类号:G649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10(2015)03-0049-09
  美国“赠海学院计划”(National Sea Grant College Program,NSGCP)制定于1966年,现由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主管,并由美国商务部予以资助。该计划旨在以科研、政府和产业为伙伴关系,以沿河和海洋资源开发为重点,依托美国大湖区及沿海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由联邦政府调拨资金以支持其从事海洋科学研究、传授海洋科学知识以及推广最新研究成果。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赠海学院计划”已经为推动美国海洋科学、海洋经济以及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其在实施过程中所构建的网络组织体系,已发展成为由33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组成的美国全国性海洋科学网络,辐射范围涉及科研、教育、培训以及面向海岸带、大湖区域和其他涉海区域的扩展项目等[1]。该计划的有效实施是在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下促成的,是继“赠地学院”之后美国教育政策规划的又一成功范例。
  一、“赠海学院计划”的形成背景
  (一)政治因素
  “蓝色圈地”运动为美国海洋科技事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1945年9月,美国总统杜鲁门(Harry STruman)发布的《杜鲁门公告》(Truman Proclamation),指出“处于公海之下但毗连美国海岸的大陆架海床和海底的自然资源属于美国,受美国的管辖和控制。”[2] 这一单边行动使美国拥有了大量的海洋资源,但也让美国政府面临新的问题:如何提升现有的海洋科学技术以实现合理开发与利用这些资源的目的?当时,美国的海洋科技并不十分发达,仅有的少数海洋研究所也都掌控在海军手中,能够用于民用研究的海洋科研机构几乎没有。为此,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例如,依托海军的支持,政府成立海军研究署,积极同高等院校及私人研究部门进行合作,并为高校里的研究部门预支三年的科研经费等[3]3。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美国海洋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调动了科研工作者投身海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后期“赠海学院计划”的推行奠定了基础。
  政府推动的海洋管理体制变革为海洋科教政策的推行提供了制度保障。尽管“二战”刺激了美国海洋科学技术的提升,但同其他学科领域相比,海洋科学还没有得到政府足够的重视。正是由于缺少国家层面的统一管理和规划,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海洋科学与同时期其他学科领域的发展相比显得相对落后,问题也较为突出,如海洋学没有被单独纳入国家发展规划、海洋管理组织的分散和重叠、经费保障不足、研究设备陈旧等。这些问题已经构成美国维护其海上霸权的障碍,影响了国家海洋科技的发展,因而改变原有的政府海洋管理体制逐渐受到美国政府的关注。1960年初,美国政府建立了海洋科学领域的第一个国家性规划协调部门——“机构间海洋学委员会”(Interagency Committee for Oceanography,ICO)[4]。同年,美国政府将海洋学单独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并制定了《美国1963-1972年海洋学规划》,以促进美国海洋科学事业的有序发展。美国政府对于海洋管理体制的这些改革措施使得海洋科学事业在国家层面得到一定的协调统一,为“赠海学院计划”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得以顺利推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经济因素
  两次世界大战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海洋军事实力的增强。仅1939-1945年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从8806亿美元上升到1350亿美元,增幅约为533%;而到“二战”结束时,美国已占有近六成的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船舶生产量占世界船舶供应量的一半[5]26。这些雄厚的资本财富成为之后美苏争霸时期,美国发展海洋军事技术、培养海洋科学人才的重要资金来源。
  “二战”后国际社会的变化,刺激了政府对于海洋科研经费的大幅增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政治格局朝着两极化趋势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以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局面。1957年10月,前苏联先于美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6]。这使得美国政府颇为震惊,政府高级人士普遍认为,前苏联空间技术的研究成果必然会推广到海洋空间与海洋资源开发方面,以突显其在海洋开发领域的优势地位。1958年,在美国政府派出考察团到前苏联访问后认为,美国科技落后于前苏联的主要原因在于教育的落后。正当美国政府试图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时候,1960年同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国也提出了“法兰西向海洋进军”的口号[7]。针对国际社会的这些变化,美国政府意识到了海洋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美国政府在财政方面加大了对海洋科研活动的投入。仅在1960-1966年,美国政府对于国家科研活动的拨款从20亿美元激增至53亿美元,增幅达到了165%,而涉及海洋学领域的科研经费增幅更是高达206%[8]。可见,当时美国政府对于海洋科学研究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这也为后期“赠海学院计划”能够在国会顺利合法化以及在实践中的推行,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环境因素
  “二战”后,美国在推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从1950年到1970年的20年时间中,美国人口由151亿增加到203亿,城镇人口比例从596%上升到736%。[5]17 由于地理气候的原因,美国约2/3的人口居住在沿海地区,城镇规模的扩张必然影响到沿海生态环境系统。就海洋生态系统而言,码头、旅游业的开发破坏了原有的湿地和沼泽等;工厂、企业的扩建增加了城市的污水排放;渔业经济的繁荣则促使大量珍稀物种遭到捕杀而灭迹等。正是由于这一时期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日趋严重,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发表了《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通过例举大量的事实来说明控制化学制品使用的重要性,同时也向社会公众传递了一种环境危机意识[9]。卡逊的这一著作也标志着美国现代环保运动的兴起。在现代环保运动的推动下,美国海岸带、河流及大湖区的生态恢复与保护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借助海洋科学技术来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就成为了这一时期美国政府与学术界争议的焦点。
  在美国现代环保运动和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综合影响下,1963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的阿塞斯坦·斯皮尔豪斯(Athelstan Spilhaus)教授在美国渔业协会的会议上,首次指出希望在参考“赠地学院计划”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美国高校设置“赠海学院”,以推进海洋开发工作的进行[10]。1965年,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了以整合国内大学、公共部门及私营部门的学术力量,实现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获取海洋、海岸带以及大湖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以“教育—科研—推广”为运作模式的“赠海学院计划”议案,并于1966年由时任总统林登·约翰逊(Lyndon BJohnson)正式签署《赠海法案》(Sea Grant Act),实现了“赠海学院计划”的合法化。
  二、“赠海学院计划”的运作模式
  “赠海学院计划”推行的宗旨在于整合美国沿海及五大湖地区的高校与研究机构的教育科研资源,并向其涉海科研项目提供资金援助。该计划致力于沿海地区的海洋资源开发最重要的学术问题,服务范围集中在研究、教育和推广三方面,同时也对产业界、学术界和政府间的合作给予资助。“赠海学院计划”通过制定战略规划来推进实施,通常需要达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一是更科学的信息,即关于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海岸带的栖息地与生物资源;二是公民的了解,即关于海岸带环境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利用与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三是管理与决策,即决策过程中保证信息的完整性,涉及与美国海岸带资源有利益关系的公民,还包括人类与环境需要之间的贸易取舍评估机制;四是与社会科学的结合,包括生活质量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将这些融入到基于生态系统理念的管理决策中[11]。为了协助国家更合理地了解、管理和利用海岸带资源,“赠海学院计划”在规划中都会确定重点关注的领域。如2014-2017年度战略规划所聚焦的领域包括:健康的海岸带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渔业与水产养殖业、恢复性的社会与经济以及环境素养与劳动力的发展[12]。这些领域不仅反映了美国目前海岸带发展过程中最迫切的需求,也体现了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指导目标和赠海学院的优势与核心价值观。
  “赠海学院计划”颁布之初,主要由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管理,并于1968年成立国家赠海评估小组,负责“赠海学院计划”的实施过程与资助效果进行评审。1970年,由于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正式成立,因而“赠海学院计划”划归其负责管理,并由商务部给予财政资助。同年,国家赠海图书馆在罗德岛大学(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成立。其作为信息服务中心,主要致力于收集、存储、记录及宣传有关海洋资助的相关文献,并提供联机检索服务。1971年,俄勒冈州立大学(Oregon State University)、罗德岛大学、德克萨斯农机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和华盛顿州立大学(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获批“赠海学院计划”资助资格,标志着首批四所国家赠海学院大学正式出现。随着美国联邦政府与国内产业界的持续资助,“赠海学院计划”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在经历了50年的实践发展之后,已形成了覆盖美国沿海地区、五大湖区及附属岛屿的全国性海洋科学教育网络——“赠海网络”。该网络由国内33所赠海学院大学、1所国家赠海法律中心、1所国家赠海图书馆以及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rgraphic Institution)等多所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构建而成,辐射范围涉及科研、教育、培训以及面向海岸带、大湖区域和其他涉海区域的扩展项目等[13]。
  研究是“赠海学院计划”的首要功能。“赠海学院计划”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借助高校与科研部门的学术资源,推动美国海洋科学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而研究作为三大功能之首,对于实现其使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该计划每年在全国范围内广泛选取研究主题,并注重解决当地沿海社区、州政府及联邦政府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并支持约500项研究,主要涉及海洋养殖、生物技术、海洋灾害、沿海经济、数字化海洋、渔业、沿海都市化及海产品科学与安全等[14]。该计划通过对科学研究活动的资助,改进了环境监测传感器(包括海平面上升和海啸预警方面),并从海洋中开发出了新型药物和工业原料,发明了海鲜产品的新用途,控制了毁灭性物种的入侵,改善了野生鱼类资源的管理。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美国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的不断发展,协助政府解决了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海洋公共问题。
  教育是“赠海学院计划”的主要功能。“赠海学院计划”作为一项海洋科教政策,其实施目的就是要实现海洋科学人才的培养与民众海洋意识的强化。其重点是培养和造就海洋资源管理领域的专门人才,包括提高公众的海洋意识以及对下一代进行海洋科学知识的教育[15]。“赠海学院计划”通过与中小学教师合作,将环境科学知识带入课堂,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同时,还在多个学科领域内向大学生和研究生提供支持。在其推行的前三十年里,“赠海学院计划”就已培养了超过12000名大学生和研究生。此外,“赠海学院计划”还向研究生提供奖学金,使他们从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国会、联邦政府、州政府以及海洋产业部门中获得科学和政策经验。例如:第一,研究生和大学生教育奖学金。“赠海学院计划”每年培训大约5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解决和攻克海洋科学、工程及沿海政策等领域中的各类问题,并设立各种奖学金,确保将最优秀的学生领入海洋领域,如国家级的John Knauss海洋政策奖学金、企业奖学金、各州设立的奖学金及研究生助教奖学金等[16]。第二,大学前教育,即针对广大中小学生的教育。“赠海学院计划”的教育人员将设计相应的教育计划予以实施和评价,以作为国家K12教育体系的补充。其目标是在正规课程中加入更多的海洋和沿海问题的信息和知识等内容。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仍放在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这些由“赠海学院计划”专为教师培训设计的研讨会和培训班,不仅使教师亲临海洋环境,获取实际经验,而且也使研究人员走出实验室,将知识直接传授给教师。然后再由这些教师传授给他们的学生,如此的往复循环,使更多的学生接受海洋科技知识的教育。第三,非正规教育,即学校以外的教育。这主要是针对普通大众开展的海洋科学知识的普及活动,通常采取以下方式:制定更多的包括成果推广内容的研究计划以增加公众对海洋和水系统的了解;增加赠海学院计划与资源管理者之间有关社会经济信息方面的交流;利用现有媒体和新技术制作新的并有一定深度的描述有关海洋和沿海问题的宣传性产品;为公众教育计划提供支持,这些计划主要是一些能够使广大公众参与的涉及环境问题的计划,如《海洋碎屑清理计划》、《志愿者水质监测计划》及《海岸线恢复计划》,为更多的在博物馆、水族馆及其他公共场所举办能向公众传递大量信息以及能使公众参与的展览提供咨询和财政支持;面向内陆居民,也多向他们做一些宣传教育工作,多传递一些信息,使他们了解和明白他们的一些行为会影响到沿海生态系统的健康;开发新的宣传和教育思路,从文化和经济角度入手,使更多和更广泛的人群受到教育。   推广是“赠海学院计划”的第三项功能。“赠海推广计划”推广活动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基于大学的教育计划。该计划是通过帮助个体或群体应用知识,启发其在科研活动中的悟性而实现的。这种以推广大学知识为目的的项目计划,通常需要一批专门人员来从事。他们所受的高等教育、培训经历及专业技能需要主要涉及生物学、社会学、经济学、公共政策、工程和其他一系列相关领域。一名赠海推广计划的专业人士往往有着多种身份,如专家、教育工作者、涉海顾问、代理人等,他们直接服务于其所在的沿海社区。而负责推广的专业人员也同样受过相应的培训,以便使其掌握一些用于促进信息传递的有效方法。正是由于成果推广工作做得出色,才使“赠海学院计划”的各项研究计划能够有的放矢,实现了最佳成本效益。“赠海学院计划”不仅开展科学研究,而且还设有专职人员负责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成为其本身所独有的特色。赠海网络内有超过300多名的推广专家服务于那些沿海社区成员和决策者,并向其提供非正式的教育服务及新技术的传授[17]。其推广职员采取多种途径服务于社区,如增加旅游机会,协助渔业养殖者从事有利于环保的贝类养殖活动,解释陆地开发对水资源质量的影响,同时还向社区提供有关预防和应对飓风等其他自然灾害的技术。成果推广专职人员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带到现场,介绍给沿海社区用户,以促进沿海业务、沿海渔业、沿海居民的居住安全和生活质量等。再通过推广专职人员,将沿海社区急需解决的问题带回实验室。用通俗的语言将复杂的科学信息提供给决策者和广大公众。
  除此之外,为了确保政策计划的有序运作与三大功能的有效发挥,“赠海学院计划”还特别重视政策实施过程的沟通交流。“赠海学院计划”的每个项目都有一名专职沟通人员,负责提供准确、可靠的科学信息。通过借助实时通讯、宣传册、海报、文章、网站、图书、广播、录像以及其他媒体方式,“赠海学院计划”的沟通人员已经在涉海和海岸带问题处理中赢得了“信息协调员”的美誉。他们通过与研究人员、教育人员以及成果推广人员经常性的交流,提供有关沿海问题准确和及时的信息。近些年来,“赠海学院计划”的沟通专家所创造的产品,从原来的环境无线电博客和视频文件,发展到目前关于沿海区域的科学与历史的丰富多彩的书籍和信息指南。此外,他们每年还举办多次科学成果推广和信息交流会议以及相关的研讨会等,以确保信息能够及时有效的分享给特定群体。
  三、“赠海学院计划”对美国科教发展的影响
  “赠海学院计划”在经历了50年的实践发展以后,已经形成了覆盖了美国沿海地区、五大湖区以及附属岛屿的全国性海洋科学教育网络,有超过3000名的科学家、工程师、项目推广专家以及来自超过300所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参与其中,在国家和地方层面都颇具影响力,并已作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该计划始终致力于创造和维护一个健康的沿海环境和经济发展模式,集中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紧迫问题,如沿海地区的人口增长和发展问题,飓风、沿海风暴和海啸的防备与响应,海洋食品的安全,渔业管理等[18]。同时,“赠海学院计划”汇集了项目推广人员、教育工作者以及沟通交流专家等人员,确保重要的研究成果能够通过及时、有效的方式,分享给那些有需求的群体。此外,它还协助民众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海洋,强化其海洋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利用美国沿海、深海和大湖区的海洋资源。“赠海学院计划”的实施为美国海洋科学教育和海洋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收益,成为“增地学院计划”之后,又一个成功推动美国科教事业发展的政策范例。
  (一)推动了海洋科教专业人才的培养
  教育作为“赠海学院计划”三大功能之一,其在为国家和地方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海洋专业人才的同时,还注重提升社会公众海洋意识,并面向下一代广泛开展海洋科普知识教育活动。“赠海学院计划”实施之后就很快在壮大美国海洋科技人才队伍方面收效明显。仅在1965-1969年期间,美国海洋科学专业在校生人数从5000人上升到9500人,获得涉海专业学位的人数也从1000人增长到2000人[3]15。
  目前,“赠海学院计划”通过多样化的教育项目,调动学生参与海洋科研活动的热情,激发他们对于海洋科学的兴趣,从而不断为国家海洋专业人才队伍注入新生力量。例如,赠海学院通过设立多种类别的奖学金,资助高校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以帮助他们解决在海洋科学、工程及沿海政策等方面遇到的各类问题。仅2014年度,33所赠海学院共资助研究生910名,本科生760名,有效地确保了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能够加入到海洋科学队伍中[19]。此外,赠海学院针对中小学生开展海洋科学夏令营、体验日等社会实践项目,鼓励他们参与到海洋科学研究活动中,使他们在青少年时期便激发起从事海洋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为国家未来海洋科研队伍的发展做准备;而针对研究生,赠海学院为其准备了“实训生”项目以充实他们的科研训练经验。以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赠海学院为例,自1968年开设“实训生”项目以来,共有超过900名研究生参与过这一项目,他们绝大多数人在接受项目培训后,继续留在了海洋科研领域工作;而当多数人在回忆这一项目时,都认为正是参与了该项目使他们获得了大量的职业生涯塑造经验,促使他们继续为海洋科学研究事业奉献。[20]
  (二)加大了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与推广力度
  “赠海学院计划”自实施以来,形成了“科研—教育—推广”三大功能。根据美国赠海办公室(Sea Grant Office)2014年度的绩效评测报告的统计,该计划不仅以科研项目的形式为研究人员提供资助援助,同时也为他们扩大其研究成果的影响与应用提供平台(仅2014年发表的同行评审类文章576篇);同时,该计划还依托高等教育机构的力量,积极培养海洋科学领域的专业人才,并为高校大学生、研究生提供科学实践的机会,为科研人员与教学人员、学生创造多种形式的沟通交流机会(仅2014年举办各种培训、工作坊及报告8000余场);此外,该计划在进行项目立项与评审时,以客户需要为导向,注重科研项目与成果的应用与推广,而评审过程中强调项目成果的实用性,从而为改善美国海洋生态环境、海洋意识与知识传播、海洋技术推广等做出重要贡献。例如,在2014年该计划促使21700英亩(约8782km2)生态系统得到修复,520项基于生态系统理念的管理工具和技术被该计划所服务的客户应用;同时,在“赠海学院计划”推广“安全、健康、可持续的海洋食品供应”理念和知识的影响下,约有53000名利益相关者因此而改变其行为方式,近23000名渔业工作者改变了其作业形式,逐渐接受了采用负责任的、可持续的捕捞技术;而在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沿海社区方面,该计划协助220个社区完成了其可持续发展的实践项目和计划。正是由于赠海学院将科研与推广的有效结合,推动了美国海洋科学技术与成果的转化率大幅提升。   (三)支撑起全美范围海洋科教协同创新平台
  协同创新在我国当前还处于大学办学理念探索层面,指大学基于集成、合作、融合与共享的价值准则,谋求创新,以更好地适应时代需要,提高功能活动效率、水平与质量的思想观念[21]。而在美国高校,一直进行着实践探索,“赠海网络”就是为了实现美国海洋科学技术发展,美国联邦政府借助“赠海学院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构建的一项基于“研究—教育—推广”模式的海洋科教协同创新平台。该网络以国内高等院校为依托,联合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及沿海社区等群体,旨在以科研、政府和产业为伙伴关系,以沿河和海洋资源开发为重点,依托大湖区及沿海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由联邦政府调拨资金以支持其从事海洋科学研究、传授海洋科学知识以及推广其最新研究成果。同时,赠海网络是融合了政、产、学、研、用多主体协同创新的载体,通过协同合作机制形成了政、产、学、研、用相互配合、合作创新的平台,并为协同创新项目的实施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组织、设备等方面的物质支持。在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下,赠海网络依托其网络内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其他非政府组织,形成了投入—运行—产出—应用四个环节协同合作的运作机制。就海产品技术领域而言,截止到2001年,赠海网络已经帮助美国5000多家海产品加工企业、6000多家进口商和国际供应商,针对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推行的新政策,为这些企业约14万名从业者进行业务培训,每年为这些企业节省经营成本约115亿美元[22]。在“赠海学院计划”所构建的多元主体协同创新平台下,美国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众多群体在为赠海网络投入的同时,也都成为了该网络的受益者,从而促进着美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四)支撑起美国科教“陆海空”政策体系
  1966年建立的赠海法案,与1862年的赠地法案如出一辙,通过美国国会法案的制定,保障和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对海洋资源的利用和海洋科教的发展。在赠海学院计划成功运行22年后的1988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赠空学院计划”(National Space Grant College and Fellowship Program),由美国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管理并于1989年开始实施。该项目亦如“赠海学院计划”一样,目标更为清晰:旨在建立一个全国范围内的高等院校网络,促进各大学在航空航天、外太空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促进大学与航空航天工业领域、企业及其当地政府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大学内部关于航空航天领域的各个方面的科研以及与航空航天相关的大众服务项目的开发;促进更为强有力的科学技术的教育与培训。该计划通过支持和强化科学与工程教育、研究以及公共推广的作用,从而增加民众了解和参与航天局的航天与空间项目。“赠空学院计划”所构建的国家赠空网络,涵盖了来自高等院校、产业、博物馆、科学中心以及州和地方政府机构等领域的超过850家分支机构。这些分支机构分别隶属于美国50个州及哥伦比亚特区和波多黎各自治邦。美国52个州及地区借助“赠空学院计划”向广大师生提供各种形式的学术奖金和奖学金,为学生在科学、数学、工程和技术领域从事学习和科研工作提供资助,同时也针对课程强化和教师发展提供援助;此外,“赠空学院计划”的各成员高校还负责管理各州的大学预科及公共服务教育计划。[23]
  “赠海学院计划”与之前的“赠地学院计划”(涉及106所大学)和之后的“赠空学院计划”都享有美国国会法案保障,共同构筑起了美国科教“陆、海、空”全方位立体政策体系,充分利用起了高等院校的智力资源和科研优势,也通过美国相关政府部门的出资有力保障了参与院校的科研投入、项目产出和人才培养,还使得全国性的网络和官产学研的协作得以持续发展。
  四、“赠海学院计划”对我国科教发展的启示
  美国“赠海学院计划”的成功实施,反映了海洋科教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国家宏观层面的政策支持,而且离不开中观层面上构建的科学管理平台的运作。该计划在海洋政策制定、科研项目评估和网络组织作用发挥等方面的经验,使我们从中获取了有益于改善目前我国海洋科教事业发展的启迪。
  (一)以国家海洋科教政策辐射高校人才培养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进入了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世纪,海洋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领域,成为国家和地区之间较量的焦点,而其实质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2003年,国务院印发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根据我国《全国海洋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预测,至2020年我国海洋人才总量将翻一番,达到400万,其中需求量最大的是海洋专业技术人员,要达到314万人(2010年仅为1373万)[24]。解决如此大量的海洋专业人才需求问题,离不开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充分利用高校人才智库资源,以多样化的方式培养海洋专业人才。
  “赠海学院计划”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在解决海洋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上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培养方式。首先,“赠海学院计划”的教育活动领域辐射范围大。就其地理分布而言,33所赠海学院所开展的人才培养活动已经遍布美国沿海各州及五大湖区,其影响范围已遍及美国各州;而就其活动对象而言,“赠海学院计划”不仅重视对本科生、研究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与资助,还基于未来,注重对美国青少年的海洋教育。以阿拉斯加州赠海计划为例,该州计划为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到户外科研实践训练和到涉海企事业部门实习的机会,还为其提供了丰厚的奖学金,如约翰·克劳斯海洋政策奖学金(John AKnauss Marine Policy Fellowship)、研究生奖学金等[25];同时,该州计划还注重对本州青少年儿童的海洋科学教育,并与美国海洋科学教育卓越中心阿拉斯加分中心(COSEEAlaska)合作,结合K8教育中不同年级段学生的发展特点,通过调查实验的形式,设置了相应的课程单元,以调动学生了解海洋科学的积极性,并提供网络在线课程资源供学生学习。每个课程单元基本上有六大模块构成,即形成性评价、五项调查实验、主材料清单、教师背景、科学标准与本年级期望值、参考文献和相关资源[26]。其次,“赠海学院计划”教育活动形式多样化。除了提供网络学习资源和调查实践活动以外,“赠海学院计划”还通过组织科普竞赛、研讨会、工作坊等形式,培养海洋科学专业人才。例如,阿拉斯加州赠海计划通过资助“区域性海洋科学竞赛”,激发和培养学生在海洋科学研究的兴趣与卓越感;同时,阿拉斯加州赠海计划借助该项赛事,鼓励高中生及其老师和家长们不断充实自身的海洋科学知识,以此达到强化民众关注海洋研究的意识[27]。   (二)以评估推动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与推广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发展始终备受国家的重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科教项目计划,如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星火计划等,而其中一些项目支持领域涉及到海洋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这些技术在推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发展,尤其是在海洋科技领域,发挥了重要的支持作用,推动了我国海洋科教事业的发展。然而,与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高额资助相比,我国目前科研成果转化率仅为10%,且项目计划评价方式多以学术论文评定为主,过分强调了项目计划的科研功能,而忽视了成果推广应用与人才培养的内容[28]。因而,提高现有科技政策项目中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就成为我国海洋科教事业发展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赠海学院计划”之所以在海洋科研成果的应用与推广方面取得了重要影响,与其自身的项目评估机制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就政府层面而言,由于在美国凡是由联邦政府拨款的政策计划,都必须接受国会的监督,并定期向国会提供项目实施报告。国会依据项目实施的应用推广及影响效果,通过年度拨款和重新授权的方式对“赠海学院计划”采取有效监管。关于年度拨款监督,由于联邦政府在对各州赠海计划进行拨款时,并不是均等划分的,而是依据各州赠海计划上一年度的绩效情况进行分配的。这就促使各州赠海计划在进行项目资助时,更注重审查申请人已有科研成果的推广影响。关于重新授权监督,根据相关规定“赠海学院计划”需要每五年接受一次国会的重新授权,即重新确认计划的合法性。而重新授权评估的重点在于考核计划的总体效益和实施的效果,因而项目产出的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同样是关系到计划合法性存留的重要影响因素。例如,由于“赠海学院计划”实施后的影响,在2002年国会通过了对该计划的重新授权,联邦政府对其资助经费因此增加了75%。其次,就赠海学院自身而言,为了确保项目能够符合国会及主管部门的监督要求,“赠海学院计划”强化了资助项目的申请与评估环节。例如,在项目申请时,“赠海学院计划”以公开招标的形式进行公平竞争,并通过形式多样的同行评议(如课题建议形式、会议形式及网络形式等)进行遴选,从而保证其资助项目的质量;而项目评估时,“赠海学院计划”更注重考查资助项目的成果和技术的应用推广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影响等方面,而不仅仅看重学术文章的产出。例如,在其定期项目评估时(以每四年一次的项目考核为例),“赠海学院计划”通常从四个方面进行考核,即所资助项目产生的影响(50%)、规划状况(10%)、管理状况(20%)及与客户的联系状况(20%)[29]。而每个资助项目的评定等级都与其继续获得资助的额度相关联,从而形成了以评估推动科研成果推广转化的有效机制。
  (三)以网络组织模式构筑科教协同创新平台
  为了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于2012年3月启动了“2011计划”,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共同构建协同创新中心,从而实现服务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该项计划尚处于探索实施阶段,缺乏成功的实践经验作为指导,而关于“2011计划”的合作机制、考核机制、共享机制、高校在协同创新中的定位等方面,仍是该项计划在实施过程的重点与难点[30]。
  作为一个协同创新的网络组织,赠海网络为了保障其高效运转,提高“研究—教育—推广”的合作创新效率,在制定战略规划与组织目标时,始终遵循着以下三条原则:首先,重点发展原则。针对那些有助于组织发展的重要决策和项目计划,赠海网络在实施过程中依据其职能专业情况,明确其职能部门及其职责,并积极借助赠海网络内的一切资源(如技术、人力、信息、资金等)重点支持这些决策和项目。其次,精简机构原则。扁平化的网络组织结构是赠海网络管理架构的首选,组织以实现其发展目标为基础,力求赠海网络内的机构精简。第三,三权分立原则。受美国“三权分治”政治制度的影响,赠海网络中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分属不同职能部门,并且权责明确、相互制约,在赠海办公室的统一协调下行使职权,确保了“赠海学院计划”宗旨的顺利实现。上述三条原则的确立,保障了赠海网络日常运营,并在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的监管与协调下,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共同合作开展创新工作,并借助赠海网络内的相关组织机构、项目计划等载体实现其“研究—教育—推广”的功能。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赠海学院计划”不仅用实践证明了其在推动海洋科教事业发展中的贡献,同时其成功经验也正影响着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海洋科教事业的发展,并成为澳大利亚、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制定海洋科教政策的借鉴蓝本,也将为更多国家的海洋科教发展带去可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1]Sea Grant. About Sea Grant [EB/OL]. NOAA.(2013-01-01)[2015-02-15]. http://seagrant.noaa.gov/WhoWeAre/Leadership.aspx.
  [2]Juda,L.Ocean Space Rights: Developing U.S.Policy[M]. N. Y. : Praeger Publishers,1975:14.
  [3]张继先.美国海洋科学发展的历史概况[J].海洋科技资料,1978(3).
  [4]Mangone,G.J.美国海洋政策[M]. 张继先,译.北京:海洋出版社,1982:26-27.
  [5]石莉,等.美国海洋问题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1.
  [6]CicinSain,B. & W.K.Robert. 美国海洋政策的未来——新世纪的选择[M]. 张耀光,韩增林,译.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45.
  [7]殷克东,等.世界主要海洋强国的发展战略与演变[J].经济师,2009(4):8-10.   [8]张继先.近二十年来美国海洋科学政策的演变[J].海洋科技资料,1981(6):69-74.
  [9]高国荣.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杀虫剂辩论及其影响[J].世界历史,2003(2):12-24.
  [10]Sea Grant. Sea Grant History [EB/OL].NOAA. (2013-01-01)[2015-02-15].http://www.seagrant.noaa.gov/WhoWeAre/SeaGrantHistory.aspx.
  [11]Sea Grant. Sea Grant Strategic Plan [EB/OL]. NOAA.(2013-01-01)[2015-02-15]. http://seagrant.noaa.gov/WhoWeAre/StrategicPlan.aspx.
  [12]Sea Grant. Current Focus Areas [EB/OL]. NOAA.(2013-01-01)[2015-02-15]. http://seagrant.noaa.gov/WhatWeDo/CurrentFocusAreas.aspx.
  [13]Sea Grant. Sea Grant Programs [EB/OL]. NOAA.(2013-01-01)[2015-02-15]. http://seagrant.noaa.gov/WhereWeWork/SeaGrantPrograms.aspx.
  [14]Sea Grant. Research [EB/OL]. NOAA.(2013-01-01)[2015-02-15]. http://seagrant.noaa.gov/HowWeWork/Research.aspx.
  [15]Sea Grant. Education [EB/OL]. NOAA.(2013-01-01)[2015-02-15]. http://seagrant.noaa.gov/HowWeWork/Education.aspx.
  [16]Sea Grant.Knauss Fellowship [EB/OL]. NOAA.(2013-01-01)[2015-02-15]. http://seagrant.noaa.gov/FundingFellowships/KnaussFellowship.aspx.
  [17]Sea Grant. Outreach [EB/OL]. NOAA.(2013-01-01)[2015-02-15]. http://seagrant.noaa.gov/HowWeWork/Outreach.aspx.
  [18]Sea Grant. Impacts and Accomplishments [EB/OL]. NOAA.(2013-01-01)[2015-02-15]. http://seagrant.noaa.gov/WhatWeDo/SearchImpactsandAccomplishments.aspx.
  [19]Sea Grant. Summary of FY2014 Performance Measures and Metrics [EB/OL]. NOAA. (2015-01-11)[2015-01-15]. http://seagrant.noaa.gov/Portals/0/Documents/network_resources/reporting_evaluation/FY13%20Performance%20Measures%20and%20Metrics%20for%202_2012-1_2013%20info.pdf.
  [20]California Sea Grant. Marine Education in the Sea Grant Program [EB/OL].Education. (2011-09-21)[2014-12-28].http://wwwcsgc.ucsd.edu/EDUCATION/documents/MollOhpaper.pdf.
  [21]别敦荣,胡颖.论大学协同创新理念[J].中国高教研究,2012(10):4-8.
  [22]佚名.美国的《国家海洋赠款学院计划》[EB/OL]. 新闻动态. 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 (2005-09-02)[2015-02-12]. http://www.sgst.cn/xwdt/shsd/200705/t20070518_128554.html.
  [23]NASA. About the Program [EB/OL]. NOSA. (2015-01-11)[2015-02-24]. http://www.nasa.gov/offices/education/programs/national/spacegrant/about/index.html#.VOyjU9Kl96E.
  [2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全国海洋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2020)[EB/OL]. 中国要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10-06-06)[2014-12-28]. http://www.gov.cn/jrzg/2010-06/06/content_1621777.htm.
  [25]Alaska Sea Grant. Fellowships for Graduate Students in Marine Sciences [EB/OL]. Alaska Sea Grant. (2014-12-31)[2015-02-15]. http://seagrant.uaf.edu/research/fellowships.html.
  [26]Alaska Sea Grant. Alaska Seas and Rivers Curriculum [EB/OL]. Alaska Sea Grant. (2014-12-31)[2015-02-15]. http://seagrant.uaf.edu/marineed/curriculum.
  [27]Alaska Sea Grant. Alaska Tsunami Ocean Sciences Bowl [EB/OL]. Education. (2014-12-31)[2015-02-15]. http://seagrant.uaf.edu/nosb.
  [28]邓华宁,等.1.2万亿科研投入成果转化率仅10% [EB/OL]. 财经. 人民网. (2015-03-24)[2015-04-15]. 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5/0324/c1004-26738130.html.
  [29]Sea Grant. Evaluation and Reporting [EB/OL]. NOAA. (2013-01-01)[2015-02-15]. http://seagrant.noaa.gov/NetworkResources/EvaluationandReporting.aspx.
  [30]丁烈云.实施“2011”计划的意义、重点与难点[J].中国高等教育,2012(20):11-14.
  (责任编辑庞青山)
其他文献
以对中国西部地区沙漠化现状和危害的简要分析为基础,结合公路建设的特点,阐述在西部公路建设中开展土地沙漠化防治的原则、对策与措施等具体问题.
对机动车典型排放因子进行分散分析,并引用各地的典型因子,采取算术平均和加权平均的方法来确定济南市的各类机动车的排放因子.
DNA标记作为一种新生的高科技产物,它在溢油追踪领域的应用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文中针对DNA标记的生成、应用原理以及成本利益等相关内容作了简单介绍,并结合中国实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性肠梗阻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分析34例左半结肠癌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13例患者行了Ⅰ期结肠次全切除术,回肠乙状结肠或直肠吻合,无吻合口漏发生
二战后日本高校招生考试改革频繁,核心动力有两个,即如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确保考试公平,如何在公平信仰下实现多元评价综合录取。通过梳理二战后日本统考与多样化改革
目的:总结应用微创技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经验。方法:应用体外震波碎石(ESWL)、输尿管镜腔内碎石(URL)、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及开放手术(OS)治疗各类型输尿管结石498例,观察其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