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特别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出台以后实施的。由于我校建立了校园网,实现了“班班通”,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央教科所先后两次在我校召开规模盛大的研讨会,观看了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评价。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教学质量;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6-0027-02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发挥其信息技术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多维性、刺激性和艺术性的优势,它能使传统的课堂教学由无形到有形,由无声到有声,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态到动态;它能极大地拓宽教学空间,增加教学信息;能以多种形式沟通学生大脑中的视觉区、语言区、听觉区,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学习活动,从而有效地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思维转化,智力发展,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如二年级语文课《清清的溪水》,本课是一篇既有时代感,又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全文十一个自然段,按照溪水变黄-变黄的原因-溪水变清分为三大部分 :一场大雨过后,小兔发现溪水突然变黄,原来是大象和野猪比赛谁有力气,拔掉了小溪上游的树,雨水把泥土冲进小溪,使清清的溪水变浑了,大象和野猪知错就改,重新把树栽好,溪水又变清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毁掉树林,造成水土流失,就会使溪水变浑,要使溪水变清,就要多栽树。一开课,教师声情并茂地说:“小朋友喜欢听故事吗?那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童话故事。小兔家门前在一条清清的小溪,溪水又凉又甜,可是,一场大雨以后溪水突然变黄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跟着小兔去弄明白。”紧接着,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创设情境,演示多媒体童话故事的生动画面,并配上课文朗读,让学生的视觉感官都受到刺激,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如三年级语文课《我的弟弟“小萝卜头”》的教学 。《我的弟弟“小萝卜头”》是一篇传统的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小萝卜头”宋振中有革命理想,在敌人监狱里认真学习、刻苦学习的故事。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在网上查寻“渣滓洞” 、“集中营”的情况,搜集红岩英烈的故事,特别是“小萝卜头”狱中生活的情况 。一开课,教师让学生汇报在网上查寻了“渣滓洞”“集中营”的情况,介绍红岩英烈的感人事迹,介绍“小萝卜头”的狱中生活,激发学生对革命英烈的崇敬之情,学生乐学、好学。
又如四年级语文课《海滨小城》的教学。《海滨小城》图文并茂,文字优美生动。作者按从远到近的顺序,抓住海滨的大海和沙滩、小城的庭院、公园和街道的特点来描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开课以后,老师让学生带着自己对课文的体验参加小组的讨论,综合大家的意见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然后又集大家的智慧,团结协作,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上,学生主动提问,积极参与讨论、研究,踊跃发言,精彩的表演,带着童真的想法和观点等等,无一不表明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培养,无一不表明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三 学科整合 一举数得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如《清清的溪水》在故事学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喜欢谁,为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同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播放一段由于人们毁掉了树林,破坏了环境、造成水土流失,而引发洪灾的录相,激发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教师并提出为了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怎么做?当学生开动脑筋说自己的做法时,教师积极进行鼓励,保护和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进一步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最后还结合我县的实际让学生画一幅心中的巴川河的图画,这种设计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突出学生学习自主性,又将美术、劳作、环保与语文融为一体,较好地体现了学科之间的优化整合。
又如《海滨小城》的教学,当老师把网上查寻到的海滨小城的美景,播放在屏幕上,并配上海滨女儿那甜甜的解说时,同学们都睁着大大的眼睛,如痴如醉于此情此景之中,学生积极学习之情,对海滨小城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这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老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宣传海滨小城,同学们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有的说,有的唱,由海滨小城很自然地想到了我们的家乡,想到了我们祖国的大好山川。此时此刻,学生的答问和表情都完全出自于朴实无华的自然情感的流露。在此,老师布置一道作业:根据课文和自己的想象,在计算机里画出美丽的海滨小城。这堂课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一举数得的效果。
四 发散思维 调动创新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有助于推陈出新,产生大量新奇独特的想象,教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设计时多处体现了创新意识。如五年级语文课《再见了,亲人》的教学。《再见了,亲人》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它叙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归国时与朝鲜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对亲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要注意用前面几组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体会思想。本文重点是从大娘、小金花、大嫂对志愿军的无私帮助中体会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一片深情,体会他们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谊。对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志愿军离朝归国时与朝鲜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让学生感受、体验,学生身临其境。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教师把第一段作为重点,让学生在反复读诵中熏陶感染,真正体会到大娘同战友们有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变串讲串问为组织、启发、引导,摒弃教师的体验代替学生的体验,教师在设计提问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如:志愿军对大娘说了些什么?有让你特别动情的句子,请大家交流。要怎样读才能让小金花止住眼泪?试一试。前三自然段中,请选一段最能扣人心弦,让你感动不已,大声地自由地读一读等等。教师设计教学时,开门见山,激情引入,直奔课题中的“亲人”,然后组织、启发、引导学生反复体验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最后回读体验、贯通一气,富有创意。板书仅仅九个字,一改以往繁琐的板书,不以板书框定学生思维。结尾作业:假定你是朝鲜亲人的一员,此情此景,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也极富创意。其间教师只是简单的点拨,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还给了学生学习的权利。通过学生自己探究,解决问题。教学归根到底就是学生自己学习,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教师直接教会,而是通过学生自己学会。教师的作用只是发动学生学习而已。
五 教学效果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顺应了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大潮流,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效果十分显著,教师发表了多篇论文并且在市级、国家级评比中获奖,形成了系列教案,制作了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既有地方特色,又有很强的实用性和一定的典型性。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大量的学生习作在全国各家报刊上发表并且获奖。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教学质量;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6-0027-02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发挥其信息技术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多维性、刺激性和艺术性的优势,它能使传统的课堂教学由无形到有形,由无声到有声,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态到动态;它能极大地拓宽教学空间,增加教学信息;能以多种形式沟通学生大脑中的视觉区、语言区、听觉区,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学习活动,从而有效地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思维转化,智力发展,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如二年级语文课《清清的溪水》,本课是一篇既有时代感,又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全文十一个自然段,按照溪水变黄-变黄的原因-溪水变清分为三大部分 :一场大雨过后,小兔发现溪水突然变黄,原来是大象和野猪比赛谁有力气,拔掉了小溪上游的树,雨水把泥土冲进小溪,使清清的溪水变浑了,大象和野猪知错就改,重新把树栽好,溪水又变清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毁掉树林,造成水土流失,就会使溪水变浑,要使溪水变清,就要多栽树。一开课,教师声情并茂地说:“小朋友喜欢听故事吗?那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童话故事。小兔家门前在一条清清的小溪,溪水又凉又甜,可是,一场大雨以后溪水突然变黄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跟着小兔去弄明白。”紧接着,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创设情境,演示多媒体童话故事的生动画面,并配上课文朗读,让学生的视觉感官都受到刺激,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如三年级语文课《我的弟弟“小萝卜头”》的教学 。《我的弟弟“小萝卜头”》是一篇传统的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小萝卜头”宋振中有革命理想,在敌人监狱里认真学习、刻苦学习的故事。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在网上查寻“渣滓洞” 、“集中营”的情况,搜集红岩英烈的故事,特别是“小萝卜头”狱中生活的情况 。一开课,教师让学生汇报在网上查寻了“渣滓洞”“集中营”的情况,介绍红岩英烈的感人事迹,介绍“小萝卜头”的狱中生活,激发学生对革命英烈的崇敬之情,学生乐学、好学。
又如四年级语文课《海滨小城》的教学。《海滨小城》图文并茂,文字优美生动。作者按从远到近的顺序,抓住海滨的大海和沙滩、小城的庭院、公园和街道的特点来描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开课以后,老师让学生带着自己对课文的体验参加小组的讨论,综合大家的意见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然后又集大家的智慧,团结协作,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上,学生主动提问,积极参与讨论、研究,踊跃发言,精彩的表演,带着童真的想法和观点等等,无一不表明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培养,无一不表明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三 学科整合 一举数得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如《清清的溪水》在故事学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喜欢谁,为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同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播放一段由于人们毁掉了树林,破坏了环境、造成水土流失,而引发洪灾的录相,激发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教师并提出为了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怎么做?当学生开动脑筋说自己的做法时,教师积极进行鼓励,保护和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进一步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最后还结合我县的实际让学生画一幅心中的巴川河的图画,这种设计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突出学生学习自主性,又将美术、劳作、环保与语文融为一体,较好地体现了学科之间的优化整合。
又如《海滨小城》的教学,当老师把网上查寻到的海滨小城的美景,播放在屏幕上,并配上海滨女儿那甜甜的解说时,同学们都睁着大大的眼睛,如痴如醉于此情此景之中,学生积极学习之情,对海滨小城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这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老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宣传海滨小城,同学们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有的说,有的唱,由海滨小城很自然地想到了我们的家乡,想到了我们祖国的大好山川。此时此刻,学生的答问和表情都完全出自于朴实无华的自然情感的流露。在此,老师布置一道作业:根据课文和自己的想象,在计算机里画出美丽的海滨小城。这堂课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一举数得的效果。
四 发散思维 调动创新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有助于推陈出新,产生大量新奇独特的想象,教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设计时多处体现了创新意识。如五年级语文课《再见了,亲人》的教学。《再见了,亲人》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它叙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归国时与朝鲜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对亲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要注意用前面几组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体会思想。本文重点是从大娘、小金花、大嫂对志愿军的无私帮助中体会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一片深情,体会他们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谊。对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志愿军离朝归国时与朝鲜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让学生感受、体验,学生身临其境。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教师把第一段作为重点,让学生在反复读诵中熏陶感染,真正体会到大娘同战友们有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变串讲串问为组织、启发、引导,摒弃教师的体验代替学生的体验,教师在设计提问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如:志愿军对大娘说了些什么?有让你特别动情的句子,请大家交流。要怎样读才能让小金花止住眼泪?试一试。前三自然段中,请选一段最能扣人心弦,让你感动不已,大声地自由地读一读等等。教师设计教学时,开门见山,激情引入,直奔课题中的“亲人”,然后组织、启发、引导学生反复体验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最后回读体验、贯通一气,富有创意。板书仅仅九个字,一改以往繁琐的板书,不以板书框定学生思维。结尾作业:假定你是朝鲜亲人的一员,此情此景,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也极富创意。其间教师只是简单的点拨,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还给了学生学习的权利。通过学生自己探究,解决问题。教学归根到底就是学生自己学习,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教师直接教会,而是通过学生自己学会。教师的作用只是发动学生学习而已。
五 教学效果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顺应了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大潮流,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效果十分显著,教师发表了多篇论文并且在市级、国家级评比中获奖,形成了系列教案,制作了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既有地方特色,又有很强的实用性和一定的典型性。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大量的学生习作在全国各家报刊上发表并且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