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期的农田水利建设任重道远。但农村水利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主要是阐述了当前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最后还阐述了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方式。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灌溉方式
引言
我国地域广阔,是一个农业大国,虽然江河纵横交错但仍然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水利灌溉对于保障粮食生产稳定十分重要。一方面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仍要大力提倡节约用水,采用当前先进的喷灌、滴灌、微灌技术实现最大程度的节水,以确保农业的稳产高产。新时期的农田水利是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中极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为此,一要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二要对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进行以节水为中心的全面维护、更新、改造及配套,扭转效益下降趋势,并建设一批新的工程,使全国农田实灌面积达到9亿亩以上,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三要逐步对全国5万多条中小河流开展综合治理,以保障和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四要搞好水土保持、牧区水利,改善生态环境和当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五要搞好农村污水处理回用,改善农村水环境等。本文主要是阐述了当前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最后还阐述了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方式。
一、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1)建设标准偏低,老化严重现。有水利工程大部分修建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且排灌标准很低,目前功能普遍衰减。既造成排涝能力弱,农田积水无法排出,又导致提灌能力差,不能满足灌溉需要。
(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差。尽管我国农田水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新时期“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对外开放”的要求有很大差距。我国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大多建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由于勘测、规划、设计仓促,经费不足,配套不全,施工条件简陋,工程质量差,后期又缺乏维修管理,经过几十年的运行,不少工程已超过规定的使用年限,普遍老化损坏,大型灌区骨干建筑物的完好率不足40%。相对于大型灌区的骨干工程,中小型灌区以及农田水利田间工程的现状更令人担忧,导致输水效率低,渗漏损失大。因此,我国一方面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又是灌溉水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低。
(3)保护意识淡漠,疏于管理。由于投入不足,导致只建不管、重建轻管及水利设施带病运行的问题比较普遍,使众多小型水利设施功能丧失殆尽,农业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4)重经济轻水利,投入不足。随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变化,对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投资、投劳力度逐步弱化。随着农村绝大多数强壮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农村小型水利投劳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村以下小型工程投劳的组织难度明显加大,实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后,筹资筹劳总量有限,能够投入农田水利的资劳微乎其微。农民兴办水利的积极性下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粮价已经放开,特别是中国加入WTO 后,外国的农产品已占领了我国的部分市场,加之农民增收缓慢,种田的积极性不高,使兴办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也有所下降。
二、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建议
当前,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阶段,实施了扩大内需战略,并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点。在这一新形势下,国家应加强领导,下大决心,大幅度地增加投入,将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农业现代化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农田水利搞好。
(1)确立“国家为主,农民为辅”的农田水利投入机制。农田水利是农业和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是弱质产业,影响着国家粮食安全。世界各国兴修农田水利都是以国家投入为主,农场范围以内是以农场主为主,我国也应确立以“国家为主、农民为辅”的农田水利投入机制。建议国家承担的投资应以中央为主,区分东、中、西部不同地区,合理确定中央与地方投资的比例。
(2)统一规划,实施全国农田水利发展计划。农田水利工程门类多、数量大、分布广,需要资金额巨大。建议由水利部牵头,根据农田水利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任务,做好全国农田水利发展规划,报国家审批,并明确部门和地方的责任。
(3)实施财政补贴政策。对农田水利所需节水机具、施工机具及材料、用水、用电等实施财政补贴政策。除按国家规定实行优惠电价外,国家财政应区分不同扬程予以一定补贴;在农业用水成本高、农民负担不起的地方,国家财政应予以补贴;购置农田水利施工机具,应仿照农业机械财政补贴政策,由国家财政予以补贴。
(4)加强质量监管力度。一要严把施工质量关。选用施工队伍素质好的施工单位参加工程建设,认真抓好工程项目的招标承包工作,杜绝关系户承包工程,严禁工程层层转包。二要严格责任追究制。建立“法人单位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受益农户参与”的质量保证体系。三要严把工程材质关。监理和群众义务监督员对工程所用材料质量和数量必须严格把关,严防以次充好,偷工减料。
三、农田水利灌溉主要的节水灌溉方式
3.1 膜下滴灌技术
膜下滴灌技术是目前最成功的灌溉模式之一,它是将滴管技术与覆膜种植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灌溉方式。同传统滴管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节水效果明显、成本低等优点。将膜下灌溉技术同水肥祸合以及高密栽培技术结合能够明显提高作物的产量,因此深受种植户的青睐。
3.2 膜下软管灌溉技术
膜下软管灌溉是常压(低压)微灌技术的改进,属于新型灌溉技术。该技术因为无需任何动力、成本低的特点在近几年获得较快发展。该技术节水效果与喷灌相近,增产效果处在滴管与喷灌之间,运行费用合理,投入产出比例较大,适合贫困地区的农户。这项技术虽然采用的也很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此项技术仍有很大的完善和改进空间,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3.3 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是比较成熟的技术了,山区、牧区灌溉草场等密植作物、矮秆作物比较适合采用。喷灌技术节水增产效果明显、成本也相对较低。
3.4 加压滴灌技术
将水源加压后进行滴灌,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灌溉方法。该技术节水增产效果明显,成本较高。适用作物较广泛,可应用于大田农业、经济作物,也可应用于园林绿化等,尤以规模化发展效果最佳,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结语
总之,水利作为农业的命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增强农业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样也是农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抵御旱涝灾害保障水资源供给和改善水环境是重要物质基础。只有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才能不断提高农产的能力,在調动农民的积极性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农田灌溉能力和服务质量,建立好保障农民持续增收的水利设备。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灌溉方式
引言
我国地域广阔,是一个农业大国,虽然江河纵横交错但仍然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水利灌溉对于保障粮食生产稳定十分重要。一方面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仍要大力提倡节约用水,采用当前先进的喷灌、滴灌、微灌技术实现最大程度的节水,以确保农业的稳产高产。新时期的农田水利是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中极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为此,一要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二要对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进行以节水为中心的全面维护、更新、改造及配套,扭转效益下降趋势,并建设一批新的工程,使全国农田实灌面积达到9亿亩以上,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三要逐步对全国5万多条中小河流开展综合治理,以保障和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四要搞好水土保持、牧区水利,改善生态环境和当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五要搞好农村污水处理回用,改善农村水环境等。本文主要是阐述了当前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最后还阐述了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方式。
一、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1)建设标准偏低,老化严重现。有水利工程大部分修建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且排灌标准很低,目前功能普遍衰减。既造成排涝能力弱,农田积水无法排出,又导致提灌能力差,不能满足灌溉需要。
(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差。尽管我国农田水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新时期“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对外开放”的要求有很大差距。我国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大多建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由于勘测、规划、设计仓促,经费不足,配套不全,施工条件简陋,工程质量差,后期又缺乏维修管理,经过几十年的运行,不少工程已超过规定的使用年限,普遍老化损坏,大型灌区骨干建筑物的完好率不足40%。相对于大型灌区的骨干工程,中小型灌区以及农田水利田间工程的现状更令人担忧,导致输水效率低,渗漏损失大。因此,我国一方面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又是灌溉水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低。
(3)保护意识淡漠,疏于管理。由于投入不足,导致只建不管、重建轻管及水利设施带病运行的问题比较普遍,使众多小型水利设施功能丧失殆尽,农业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4)重经济轻水利,投入不足。随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变化,对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投资、投劳力度逐步弱化。随着农村绝大多数强壮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农村小型水利投劳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村以下小型工程投劳的组织难度明显加大,实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后,筹资筹劳总量有限,能够投入农田水利的资劳微乎其微。农民兴办水利的积极性下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粮价已经放开,特别是中国加入WTO 后,外国的农产品已占领了我国的部分市场,加之农民增收缓慢,种田的积极性不高,使兴办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也有所下降。
二、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建议
当前,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阶段,实施了扩大内需战略,并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点。在这一新形势下,国家应加强领导,下大决心,大幅度地增加投入,将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农业现代化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农田水利搞好。
(1)确立“国家为主,农民为辅”的农田水利投入机制。农田水利是农业和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是弱质产业,影响着国家粮食安全。世界各国兴修农田水利都是以国家投入为主,农场范围以内是以农场主为主,我国也应确立以“国家为主、农民为辅”的农田水利投入机制。建议国家承担的投资应以中央为主,区分东、中、西部不同地区,合理确定中央与地方投资的比例。
(2)统一规划,实施全国农田水利发展计划。农田水利工程门类多、数量大、分布广,需要资金额巨大。建议由水利部牵头,根据农田水利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任务,做好全国农田水利发展规划,报国家审批,并明确部门和地方的责任。
(3)实施财政补贴政策。对农田水利所需节水机具、施工机具及材料、用水、用电等实施财政补贴政策。除按国家规定实行优惠电价外,国家财政应区分不同扬程予以一定补贴;在农业用水成本高、农民负担不起的地方,国家财政应予以补贴;购置农田水利施工机具,应仿照农业机械财政补贴政策,由国家财政予以补贴。
(4)加强质量监管力度。一要严把施工质量关。选用施工队伍素质好的施工单位参加工程建设,认真抓好工程项目的招标承包工作,杜绝关系户承包工程,严禁工程层层转包。二要严格责任追究制。建立“法人单位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受益农户参与”的质量保证体系。三要严把工程材质关。监理和群众义务监督员对工程所用材料质量和数量必须严格把关,严防以次充好,偷工减料。
三、农田水利灌溉主要的节水灌溉方式
3.1 膜下滴灌技术
膜下滴灌技术是目前最成功的灌溉模式之一,它是将滴管技术与覆膜种植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灌溉方式。同传统滴管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节水效果明显、成本低等优点。将膜下灌溉技术同水肥祸合以及高密栽培技术结合能够明显提高作物的产量,因此深受种植户的青睐。
3.2 膜下软管灌溉技术
膜下软管灌溉是常压(低压)微灌技术的改进,属于新型灌溉技术。该技术因为无需任何动力、成本低的特点在近几年获得较快发展。该技术节水效果与喷灌相近,增产效果处在滴管与喷灌之间,运行费用合理,投入产出比例较大,适合贫困地区的农户。这项技术虽然采用的也很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此项技术仍有很大的完善和改进空间,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3.3 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是比较成熟的技术了,山区、牧区灌溉草场等密植作物、矮秆作物比较适合采用。喷灌技术节水增产效果明显、成本也相对较低。
3.4 加压滴灌技术
将水源加压后进行滴灌,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灌溉方法。该技术节水增产效果明显,成本较高。适用作物较广泛,可应用于大田农业、经济作物,也可应用于园林绿化等,尤以规模化发展效果最佳,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结语
总之,水利作为农业的命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增强农业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样也是农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抵御旱涝灾害保障水资源供给和改善水环境是重要物质基础。只有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才能不断提高农产的能力,在調动农民的积极性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农田灌溉能力和服务质量,建立好保障农民持续增收的水利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