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周可华(1981-),女,山东人,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酒店服务与管理。
摘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使校企合作成为必然,本论文在阐述校企合作必要性的基础上,运用德尔菲法(DEL)确定了模型,并运用德尔菲法(DEL)结合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这两种方法既吸收了专家的意见,又避免了过度的主观性,保证了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
关键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223-02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一)校企合作以前后对比
据统计,我国大部分的高等职业院校都开展了酒店管理专业,甚至还有很多专科旅游院校,如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院、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院、山东旅游高等专科学院等等。而同时另一方面,随着酒店行业的迅速发展,企业需要越来越多的员工。表面上看,专业的发展使毕业生数量增加,就会满足酒店企业发展的需要,实际上,校企合作以前,企业和学校的关系如图:
校企合作以前,学校、企业像一条生产流水线,而学生就是流水线上的产品,在学校学习,去企业工作,学校和企业各自为政。这种模式的弊端就在于,学校在培养学生时可能会考虑目前实际的行业状况,但更多的还是考虑自身实际情况,比如教师资源、实训室建设的投入等等,所以培养的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的经验;而酒店企业虽然用工需求较大,却招聘不到适合自身需要的员工,因此,“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相应产生。校企合作以后,企业和学校的关系如图:
校企合作以后,学校与企业还是和原来一样的程序,只不过不在是自己的一条线,而是双方通过学生联系在一起,学生“在校学习”就是校企共同进行理论培养的阶段,在学校进行,主要内容是学校进行基础管理理论教育的同时,企业进行企业文化教育;“专业实习”就是校企共同进行技能培训的阶段,一般在企业进行,企业进行技能培训的同时,学校进行理论的提升;“毕业工作”就是校企合作显示的成果。
比较两种模式,校企合作模式显然要比传统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更有针对性的适合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
(二)目前关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笔者在CNKI中国知网针对此主题进行查询得出,目前,关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酒店专业校企合作的模式研究、学生研究、教师研究、体制和机制研究等,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质量评价的研究甚少,严格的来说仅有5篇左右,而从质量角度对校企合作进行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几乎没有,因此笔者就从这个角度,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
二、DEL和AHP方法介绍
德尔菲(Delphi)法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赫尔姆(Helmer)和达尔克(Gordon)首创。1946年美国兰德公司为避免集体讨论存在的屈从于权威或盲目服从多数的缺陷,首次用这种方法进行定性预测,后来该方法被迅速广泛采用。该方法除了在科技领域应用之外,还可以用于其他领域的预测,如军事预测、人口预测、医疗保健预测、经营和需求预测、教育预测等。此外,它还可用来进行评价、决策和规划工作,在长远规划者和决策者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可信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不少单位也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了预测、决策分析和编制规划工作。[1]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将复杂得多因素评价问题分解为具有递阶结构的评价指标,对同一层次上的元素,通过成对的重要程度的比较,以统一的模糊数表示成比较矩阵,然后对单级因素评价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求得所分析对象的综合能力评价指数[2]。其中重要程度的比较需要用到1-9表度法,见下表:
1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3表示两个元素相比,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稍微重要
5表示两个元素相比,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明显重要
7表示两个元素相比,一个元素比两一个元素强烈重要
9表示两个元素相比,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极端重要
2、4、6、8表示两个元素相比,重要为相邻判断的中值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质量评价层次的模型构建
根据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校企合作的目的,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上,并结合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多年校企合作的实践经验,与酒店管理人员、专业学者和专业教师等认真探讨研究,确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质量评价层次的模型。
(一)评价主体的确定
评价主体的确定建立在利益相关者的理论。1965年经济学家Ansoff首先使用“利益相关者”一词,但真正的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根据利益相关者论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弗里曼的解释,利益相关者是指“能影响组织行为、决策、政策、活动或目标的人或团体,或者是受组织行为、决策、政策、活动或目标影响的人或团体”[3]。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学校、学生和企业都需要为校企合作付出成本和精力,也获得相应的收益,而且三者在校企合作中缺一不可,因此,笔者选取学校、学生和企业三者为评价主体。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评价主体确定之后,根据主体的利益需求以及想从组织中获得的绩效,来确定指标。所有与主体利益相关的指标都列入其内,将这些指标发送给专家,由专家进行打分,按照5(非常重要)、4(重要)、3(一般)、2(不重要)、1(非常不重要)的标准进行打分,将收到的结果将每一个指标的分数进行加权平均之后,得到的前三个最重要的指标如下表所示: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质量评价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说明
学校
专业科研成果通过校企合作,学院教师与企业管理者合作进行横向课题的研究
毕业生满意度对比参加实习的学生对毕业后的满意度相对于没有实习学生的满意度是否提高
教师技能提高教师通过与企业交流,能否掌握行业的最新动态,以及通过挂职等方式,提高专业技能,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
服务技能提高对于酒店所需的基本服务技能,学生在实习中是否能得到明显提高
加深酒店行业理解实习中,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加深对酒店行业的理解
工作适应力增强通过在企业的学习和工作,毕业后对工作适应性增强
企业
学生实习结束后留职学生实习结束后,能够留在企业,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
对客服务质量学生的素质相对高于其他的从业人员, 服务态度良好
人才储备数量增加通过在校期间以及在企业的培训,使学生毕业后就能达到企业基本的用工需求,并具备潜在的管理能力及升值潜力。
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以某高职院校企合作项目评价为例,笔者选择来自酒店的高层管理者、高职院校的资深专家以及多年从事或负责校企合作项目工作的一线教师等,发放问卷调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质量评价指标重要性对比,按照以上模型采用AHP对校企合作项目进行分析评价,因素集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由评估组按照1-9比例标度法分别给出,并结合校企合作项目开展情况,构造如下判断矩阵B:
B=1321231231321
按照公式Wi=1n∑nj=1(aij∑nj=1aij)求出各项指标的权重,可以得到W=(0.375,0.25,0.375)T
因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为:
λmax=∑nj=1(BW)(nWi)
BW=13212312313210.3750.250.375=1.1250.751.125
所以λmax=3.0由公式CI=(λmax-n)(n-1)=0,查询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数(Rt)表,当n=3时,Rt=0.58,随机一致性比率CR=CIRt=0<0.1,故该结果具有一致性。
因此,在校企合作项目评价指标层次结构模型中一级指标“学校、学生、企业”的权重分别为“0.3750.250.375”,修正后为“37.5% 25%37.5%”。同理,二级指标的权重都按此方法确定出,分别为32%、35%、33%;32%、28%、40%;40%、31%、29%。以百分制为评价标准,各项一级指标分别与对应权重相乘,得到相应分值;各项一级指标分值分别再与对应的二级指标权重相乘,得到各细化评价指标具体分值。
根据以上指标的权重分析,构造校企合作项目评价结果评语集,v={优秀,良好,一般,差},90为“优秀”,80为“良好”,60为“一般”,40为“差”。通过对该评价指标体系的打分,最终确定出评价结果的等级。
五、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利用层次分析法(AHF)计算出校企合作项目评价指标的权重,避免了在确定权重时的主观片面性。本文中的指标体系是建立在笔者所参与的校企合作项目基础上,仅仅为其他院校的不同校企合作的模式的质量评价提供一个借鉴,各利益主体可以根据不同学校、不同企业以及不同合作模式,进行增减。
(作者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20130301019)
参考文献:
[1] 刘学毅,德尔菲法在交叉学科研究评价中的运用,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2007年4月,第8卷第2期:21-25页
[2]王钢.定量分析与评价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8-21。
[3] 帕特里夏·沃海恩,爱德华·弗里曼.布莱克韦尔商业伦理学百科辞典「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 639
摘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使校企合作成为必然,本论文在阐述校企合作必要性的基础上,运用德尔菲法(DEL)确定了模型,并运用德尔菲法(DEL)结合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这两种方法既吸收了专家的意见,又避免了过度的主观性,保证了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
关键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223-02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一)校企合作以前后对比
据统计,我国大部分的高等职业院校都开展了酒店管理专业,甚至还有很多专科旅游院校,如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院、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院、山东旅游高等专科学院等等。而同时另一方面,随着酒店行业的迅速发展,企业需要越来越多的员工。表面上看,专业的发展使毕业生数量增加,就会满足酒店企业发展的需要,实际上,校企合作以前,企业和学校的关系如图:
校企合作以前,学校、企业像一条生产流水线,而学生就是流水线上的产品,在学校学习,去企业工作,学校和企业各自为政。这种模式的弊端就在于,学校在培养学生时可能会考虑目前实际的行业状况,但更多的还是考虑自身实际情况,比如教师资源、实训室建设的投入等等,所以培养的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的经验;而酒店企业虽然用工需求较大,却招聘不到适合自身需要的员工,因此,“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相应产生。校企合作以后,企业和学校的关系如图:
校企合作以后,学校与企业还是和原来一样的程序,只不过不在是自己的一条线,而是双方通过学生联系在一起,学生“在校学习”就是校企共同进行理论培养的阶段,在学校进行,主要内容是学校进行基础管理理论教育的同时,企业进行企业文化教育;“专业实习”就是校企共同进行技能培训的阶段,一般在企业进行,企业进行技能培训的同时,学校进行理论的提升;“毕业工作”就是校企合作显示的成果。
比较两种模式,校企合作模式显然要比传统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更有针对性的适合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
(二)目前关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笔者在CNKI中国知网针对此主题进行查询得出,目前,关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酒店专业校企合作的模式研究、学生研究、教师研究、体制和机制研究等,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质量评价的研究甚少,严格的来说仅有5篇左右,而从质量角度对校企合作进行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几乎没有,因此笔者就从这个角度,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
二、DEL和AHP方法介绍
德尔菲(Delphi)法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赫尔姆(Helmer)和达尔克(Gordon)首创。1946年美国兰德公司为避免集体讨论存在的屈从于权威或盲目服从多数的缺陷,首次用这种方法进行定性预测,后来该方法被迅速广泛采用。该方法除了在科技领域应用之外,还可以用于其他领域的预测,如军事预测、人口预测、医疗保健预测、经营和需求预测、教育预测等。此外,它还可用来进行评价、决策和规划工作,在长远规划者和决策者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可信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不少单位也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了预测、决策分析和编制规划工作。[1]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将复杂得多因素评价问题分解为具有递阶结构的评价指标,对同一层次上的元素,通过成对的重要程度的比较,以统一的模糊数表示成比较矩阵,然后对单级因素评价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求得所分析对象的综合能力评价指数[2]。其中重要程度的比较需要用到1-9表度法,见下表:
1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3表示两个元素相比,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稍微重要
5表示两个元素相比,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明显重要
7表示两个元素相比,一个元素比两一个元素强烈重要
9表示两个元素相比,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极端重要
2、4、6、8表示两个元素相比,重要为相邻判断的中值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质量评价层次的模型构建
根据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校企合作的目的,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上,并结合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多年校企合作的实践经验,与酒店管理人员、专业学者和专业教师等认真探讨研究,确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质量评价层次的模型。
(一)评价主体的确定
评价主体的确定建立在利益相关者的理论。1965年经济学家Ansoff首先使用“利益相关者”一词,但真正的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根据利益相关者论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弗里曼的解释,利益相关者是指“能影响组织行为、决策、政策、活动或目标的人或团体,或者是受组织行为、决策、政策、活动或目标影响的人或团体”[3]。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学校、学生和企业都需要为校企合作付出成本和精力,也获得相应的收益,而且三者在校企合作中缺一不可,因此,笔者选取学校、学生和企业三者为评价主体。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评价主体确定之后,根据主体的利益需求以及想从组织中获得的绩效,来确定指标。所有与主体利益相关的指标都列入其内,将这些指标发送给专家,由专家进行打分,按照5(非常重要)、4(重要)、3(一般)、2(不重要)、1(非常不重要)的标准进行打分,将收到的结果将每一个指标的分数进行加权平均之后,得到的前三个最重要的指标如下表所示: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质量评价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说明
学校
专业科研成果通过校企合作,学院教师与企业管理者合作进行横向课题的研究
毕业生满意度对比参加实习的学生对毕业后的满意度相对于没有实习学生的满意度是否提高
教师技能提高教师通过与企业交流,能否掌握行业的最新动态,以及通过挂职等方式,提高专业技能,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
服务技能提高对于酒店所需的基本服务技能,学生在实习中是否能得到明显提高
加深酒店行业理解实习中,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加深对酒店行业的理解
工作适应力增强通过在企业的学习和工作,毕业后对工作适应性增强
企业
学生实习结束后留职学生实习结束后,能够留在企业,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
对客服务质量学生的素质相对高于其他的从业人员, 服务态度良好
人才储备数量增加通过在校期间以及在企业的培训,使学生毕业后就能达到企业基本的用工需求,并具备潜在的管理能力及升值潜力。
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以某高职院校企合作项目评价为例,笔者选择来自酒店的高层管理者、高职院校的资深专家以及多年从事或负责校企合作项目工作的一线教师等,发放问卷调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质量评价指标重要性对比,按照以上模型采用AHP对校企合作项目进行分析评价,因素集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由评估组按照1-9比例标度法分别给出,并结合校企合作项目开展情况,构造如下判断矩阵B:
B=1321231231321
按照公式Wi=1n∑nj=1(aij∑nj=1aij)求出各项指标的权重,可以得到W=(0.375,0.25,0.375)T
因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为:
λmax=∑nj=1(BW)(nWi)
BW=13212312313210.3750.250.375=1.1250.751.125
所以λmax=3.0由公式CI=(λmax-n)(n-1)=0,查询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数(Rt)表,当n=3时,Rt=0.58,随机一致性比率CR=CIRt=0<0.1,故该结果具有一致性。
因此,在校企合作项目评价指标层次结构模型中一级指标“学校、学生、企业”的权重分别为“0.3750.250.375”,修正后为“37.5% 25%37.5%”。同理,二级指标的权重都按此方法确定出,分别为32%、35%、33%;32%、28%、40%;40%、31%、29%。以百分制为评价标准,各项一级指标分别与对应权重相乘,得到相应分值;各项一级指标分值分别再与对应的二级指标权重相乘,得到各细化评价指标具体分值。
根据以上指标的权重分析,构造校企合作项目评价结果评语集,v={优秀,良好,一般,差},90为“优秀”,80为“良好”,60为“一般”,40为“差”。通过对该评价指标体系的打分,最终确定出评价结果的等级。
五、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利用层次分析法(AHF)计算出校企合作项目评价指标的权重,避免了在确定权重时的主观片面性。本文中的指标体系是建立在笔者所参与的校企合作项目基础上,仅仅为其他院校的不同校企合作的模式的质量评价提供一个借鉴,各利益主体可以根据不同学校、不同企业以及不同合作模式,进行增减。
(作者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20130301019)
参考文献:
[1] 刘学毅,德尔菲法在交叉学科研究评价中的运用,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2007年4月,第8卷第2期:21-25页
[2]王钢.定量分析与评价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8-21。
[3] 帕特里夏·沃海恩,爱德华·弗里曼.布莱克韦尔商业伦理学百科辞典「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 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