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23日下午,一组令人瞠目结舌的图片和视频在微信朋友圈传播:两名男孩藏身在一辆班车的车底下,全身泥泞不堪。原来,这两个孩子寄宿在西林那佐苗族乡一所小学,他们想爸爸妈妈了,藏在车底想去百色找父母,竟跟随班车行驶了约3个小时。(《南国早报》11月27日)
目前我国的留守儿童有900万。近年来,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各地采取了不少補救办法,如选聘“童伴妈妈”、建立村级“儿童之家”、开展送温暖活动、一对一结对子等等,但就其效果而言,总有隔靴挠痒之感。一些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和情感呵护缺位,甚至安全境遇等,仍令人担忧。
留守儿童问题让我们看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缺位造成的损失是难以弥补的,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有饭吃有衣穿有学上,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和教育。任何教育、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父母的陪伴带来的安全感和获得爱的充实感。关爱儿童,全社会都有责任,但最重要的还是父母的护佑。无论社会怎样发达,政府的服务怎样周到,对孩子来说,父母的作用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让留守儿童不再有“爸妈在哪儿”的锥心之问,无非两种选择,要么父母回归到孩子身边,要么孩子随父母到打工地生活,别无良法可选。当下,不让家长外出打工似乎不现实,因为这是城镇化大趋势使然。那么,就剩下一条选择,就是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
留守儿童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进城务工人员输入地,而不是在输出地。抓住矛盾主要方面,问题才会迎刃而解。对于城市发展来说,进城务工人员贡献至伟。进城务工人员输入地,理应承担一份破解留守儿童困扰的责任。输入地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子女跟随学习生活条件,乃义不容辞。这就需要全面铺开户籍改革以消解城乡二元壁垒,继续拓宽留守子女跟父母到打工城市生活的路径,让他们享有入学、医疗等基本权利,哪怕是临时的也好。比如,在进城务工人员输入城市建立“儿童之家”,为务工者建立“临时之家”,让打工的父母能够与未成年子女一起生活。或者出台强制性带薪“亲情假”制度,倒逼输入地督促进城务工人员定期回家看望子女。
目前我国的留守儿童有900万。近年来,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各地采取了不少補救办法,如选聘“童伴妈妈”、建立村级“儿童之家”、开展送温暖活动、一对一结对子等等,但就其效果而言,总有隔靴挠痒之感。一些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和情感呵护缺位,甚至安全境遇等,仍令人担忧。
留守儿童问题让我们看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缺位造成的损失是难以弥补的,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有饭吃有衣穿有学上,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和教育。任何教育、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父母的陪伴带来的安全感和获得爱的充实感。关爱儿童,全社会都有责任,但最重要的还是父母的护佑。无论社会怎样发达,政府的服务怎样周到,对孩子来说,父母的作用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让留守儿童不再有“爸妈在哪儿”的锥心之问,无非两种选择,要么父母回归到孩子身边,要么孩子随父母到打工地生活,别无良法可选。当下,不让家长外出打工似乎不现实,因为这是城镇化大趋势使然。那么,就剩下一条选择,就是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
留守儿童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进城务工人员输入地,而不是在输出地。抓住矛盾主要方面,问题才会迎刃而解。对于城市发展来说,进城务工人员贡献至伟。进城务工人员输入地,理应承担一份破解留守儿童困扰的责任。输入地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子女跟随学习生活条件,乃义不容辞。这就需要全面铺开户籍改革以消解城乡二元壁垒,继续拓宽留守子女跟父母到打工城市生活的路径,让他们享有入学、医疗等基本权利,哪怕是临时的也好。比如,在进城务工人员输入城市建立“儿童之家”,为务工者建立“临时之家”,让打工的父母能够与未成年子女一起生活。或者出台强制性带薪“亲情假”制度,倒逼输入地督促进城务工人员定期回家看望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