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教材资源 弘扬传统文化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tao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基础上,教材选编了不少文道合一的弘扬传统文化的好作品。这对于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自身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在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学作品中沉淀的廉政文化是滋养良好品质的玉液琼浆
  倡廉从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人们坚守“廉洁为官,清白做人”的信念是崇尚美德的追求。在语文教材的许多名人名篇中,都流露出对清廉的赞赏和仰慕:有的以清风明月喻独醒,有的以莲荷冰雪喻高洁。松柏长青,寒梅傲雪,幽兰溢香,杆竹拔节,无不渗透着廉洁、高尚的意蕴。吴均笔下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袁宏道笔下的“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都蕴含着对清新明澈的追求;王维诗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苏轼词中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皆表现出作者高雅淡泊、宁静致远的心境;刘桢诗中的“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毛泽东词中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是对历贫寒而不凋的赞美。
  百花种种,绚烂娇艳,以个中君子美喻人中豪杰,乃倡廉从洁之美谈,追求高雅之匠心。“廉”谐“莲”音,多少文人墨客泼墨对莲进行描绘和赞美,彰显出他们对“廉”的崇尚。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对莲的高洁品质的高度赞美。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是现代作家朱自清对荷叶莲花的精彩描绘,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作者崇尚清雅、高洁的品质。
  无论是“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景,还是“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色,都是对莲的赞美与推崇。
  二、历史上不少贤士廉吏洁身自好,是成就健全人格的不朽典范
  清白不贪为廉,刚直无私为正。清则正,廉则洁。廉正者方能为政。“两袖清风”“身正不怕影斜”“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富贵不染其心,利害不移其守”……这些都是古往今来贤士廉吏的最好写照。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一曲《离骚》唱出了屈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刚直不阿;“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出了李白傲视权贵的凛然正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篇《岳阳楼记》彰显出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坦荡胸怀。
  “不為五斗米折腰”“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陶渊明,洁身自好、独爱莲洁的周敦颐,乐守清贫“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耿直无私、勇于担当的廉颇,心地宽阔、胸怀大度的蔺相如,呐喊出“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不食嗟来之食”的平民百姓……除了洁身自好,无私心宽的良好美德,更加昭显出人们追求清廉的崇高愿望。
  三、语文教材中倡导和践行廉政的名人名言,实为治国警世的前世之师,后世之鉴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国语》中记载的勾践灭吴的故事,是历史上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典型案例。勾践能灭吴复国,在于他在亡国之后醒悟,且愿为夫差马前卒,并能卧薪尝胆,常思国耻,坚持“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其以民为本的清廉之治使举国上下形成了“知耻而后勇”的决心和士气。
  在分析秦国兴亡之因上,语文教材的一些篇目中有一针见血的点评。
  苏洵在《六国论》中开门见山指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小国弱帮行贿于大国,加速了自身的灭亡,成就了秦国的兴旺。无独有偶,两千多年后,历史在中华大地重演,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试图通过割地赔款以拒外强的大规模入侵,结果落得弃宫出逃,惶惶如丧家之犬的结局。行贿求安以至自灭的历史教训对于我们今天的反腐倡廉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贾谊在《过秦论》中有这样一段精辟的分析:“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耳,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把秦之灭亡归结于“仁义不施”而行暴政,致使“天下苦秦久矣”。招致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而“为天下唱”,提出了“伐无道,殊暴秦”的政治主张,使秦始皇“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也”的万世帝王梦一瞬间破灭,落得“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的后世感叹。
  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了国之灭亡的又一个重要原因:“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强调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治国中的重要性。安不思危,奢不倡俭,骄奢淫逸,贪得无厌,是不少王朝和官吏走向自我灭亡的必然之路。
  古人有云:公生明,廉生威,不贪为宝。廉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让廉政文化走进校园,是净化育人环境发挥育人功能的有效途径;有效利用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是发挥文学作品潜移默化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最好方法。
  【作者单位:四川苍溪中学】
其他文献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曾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里的“摇动”“推动”“唤醒”并不是结果,在作文教学上,它指的是一个巧妙自然、长期浸润的过程。一提到作文,我们常听到这样的声音:“没有什么好写的。”“有可写的内容,但写不好。”“对写作没兴趣,甚至是讨厌。”“无所谓写得好不好。”“除了完成老师的任务,不知道写作还有什么用处。”……这些声音反映出学
期刊
一、中学古典诗词教学现状  著名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不学诗,无以立。”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诗词在古代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在崇尚礼法并行的封建社会,诗词是统治阶级传播政治理念的重要形式,当然,诗词还有丰富生活、传递情感的作用。古典诗词中包含着大量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美好的情感。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古典诗词,对丰富现代人的生活,完善国人的审美情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学生学习古典诗词可以从
期刊
语文名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教学风格和智慧值得研究,向名师学习,我们会更有收获。下面谈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智慧。  窦桂梅,女,1967年4月生于吉林省蛟河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现任清华附小党总支书记、校长。  一、窦桂梅老师的教学风格  1.窦桂梅老师的课堂是有思想的课堂。她提出了“主题教学”的思想,主张从语言、民族文化、个人修养三个层面,对应人与自然社会、人与母语、
期刊
初中生作文一般要求立意“真”“新”“深”,尽管高中生写记叙文也不脱离这一要求,但同学们要写出胜人一筹的记叙文,就要在立意上彰显大我情怀。  但高中学生写记叙文的客观现状到底如何呢?作家梁晓声说:“高中生作文,只有情调,没有情怀。”更有老师感言高中生作文的思想水平和情趣不高。“情调”和“情怀”有何区别?简单说,“情调”是指向“小我”的,“情怀”是指向“大我”的。高中记叙文要写出高中生应有的深度和厚度
期刊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自幼酷爱读书,曾把“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抄在床头,当成座右铭激励自己。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书是我的精神食粮,我经常吮吸着它那知识的甘霖。每有空闲,我不是手不释卷,就是温故知新,不断充实着自己的闲暇时光。  小学时代,书本就像启明灯,打开我阅读的心扉。那时候家中图书匮乏,仅有几套连环画,我就把连环画翻了一遍又一遍,直至掉页。记得小
期刊
我们在写反映社会生活的文章时,若平铺直叙,读起来定会味同嚼蜡。但是,如果在写作时精心构思,巧设悬念,文章内容肯定能够波澜起伏,夺人眼球。要想收到此效果,我们在写记叙文时,不妨采用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抑扬法”。  “抑扬法”也称褒贬法。“抑”对应贬,即批判、贬低;“扬”对应褒,即赞美、褒扬。很多著名作家在写作过程中,为了使情节波澜起伏,同时突出人物形象,常常使用这种方法。  一、“抑扬法”有两种
期刊
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点,而其他学科,诸如政治、历史、地理、地方文化课等都有人文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学生可以从诸多学科了解并掌握人文知識及科学,但语言运用的问题,却只有语文可以承载。所以,语文初级阶段的教学,特别是义务阶段的语文学科的教学,更应该注重语用方面。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
期刊
无论是小学的测试,还是中高考,只要试卷一到手,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先看看作文题目是什么,如果是平時写过或见到过的,立即兴奋起来,觉得胜券在握;反之,大脑则立即一片空白,情绪也会一落千丈,平时会答的题在情绪低落的状态下也不知该怎么答了。两者之间的差距不言而喻。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笔者:平时对学生进行各种快速思维能力的训练是最好的方法。因为这种能力的训练是对大脑“思”能力的训练,持
期刊
在唐代散文家中,柳宗元的寓言创作独树一帜,可以说,寓言是柳宗元散文创作中最富创造性的部分之一。他的寓言作品虽不是很多,但思想性和艺术水平都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在我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古代寓言创作中,其寓言作品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下面笔者就从影响柳宗元寓言创作的因素、艺术成就及其影响三个方面作浅要分析。  在柳宗元之前,我国古代寓言已出现过一次创作高峰,那就是先秦诸子寓言。先秦诸子寓言的繁荣,是在当
期刊
这些年从上到下,各级教育部门都热衷开展公开课活动,公开课呈泛滥之势。  以笔者近三十年的教育和教研经验,笔者觉得很多公开课是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根源在于在于公开课本身的一些特点。  有的公开课靠的是先进的教育手段,选用别的学校或者多数学校还没有的教学工具进行教学,这样的公开课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教学资源处于劣势的学校和教师的一种伤害。  有的上公开课的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比较好,譬如普通话标准,粉笔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