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基础上,教材选编了不少文道合一的弘扬传统文化的好作品。这对于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自身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在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学作品中沉淀的廉政文化是滋养良好品质的玉液琼浆
倡廉从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人们坚守“廉洁为官,清白做人”的信念是崇尚美德的追求。在语文教材的许多名人名篇中,都流露出对清廉的赞赏和仰慕:有的以清风明月喻独醒,有的以莲荷冰雪喻高洁。松柏长青,寒梅傲雪,幽兰溢香,杆竹拔节,无不渗透着廉洁、高尚的意蕴。吴均笔下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袁宏道笔下的“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都蕴含着对清新明澈的追求;王维诗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苏轼词中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皆表现出作者高雅淡泊、宁静致远的心境;刘桢诗中的“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毛泽东词中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是对历贫寒而不凋的赞美。
百花种种,绚烂娇艳,以个中君子美喻人中豪杰,乃倡廉从洁之美谈,追求高雅之匠心。“廉”谐“莲”音,多少文人墨客泼墨对莲进行描绘和赞美,彰显出他们对“廉”的崇尚。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对莲的高洁品质的高度赞美。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是现代作家朱自清对荷叶莲花的精彩描绘,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作者崇尚清雅、高洁的品质。
无论是“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景,还是“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色,都是对莲的赞美与推崇。
二、历史上不少贤士廉吏洁身自好,是成就健全人格的不朽典范
清白不贪为廉,刚直无私为正。清则正,廉则洁。廉正者方能为政。“两袖清风”“身正不怕影斜”“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富贵不染其心,利害不移其守”……这些都是古往今来贤士廉吏的最好写照。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一曲《离骚》唱出了屈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刚直不阿;“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出了李白傲视权贵的凛然正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篇《岳阳楼记》彰显出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坦荡胸怀。
“不為五斗米折腰”“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陶渊明,洁身自好、独爱莲洁的周敦颐,乐守清贫“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耿直无私、勇于担当的廉颇,心地宽阔、胸怀大度的蔺相如,呐喊出“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不食嗟来之食”的平民百姓……除了洁身自好,无私心宽的良好美德,更加昭显出人们追求清廉的崇高愿望。
三、语文教材中倡导和践行廉政的名人名言,实为治国警世的前世之师,后世之鉴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国语》中记载的勾践灭吴的故事,是历史上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典型案例。勾践能灭吴复国,在于他在亡国之后醒悟,且愿为夫差马前卒,并能卧薪尝胆,常思国耻,坚持“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其以民为本的清廉之治使举国上下形成了“知耻而后勇”的决心和士气。
在分析秦国兴亡之因上,语文教材的一些篇目中有一针见血的点评。
苏洵在《六国论》中开门见山指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小国弱帮行贿于大国,加速了自身的灭亡,成就了秦国的兴旺。无独有偶,两千多年后,历史在中华大地重演,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试图通过割地赔款以拒外强的大规模入侵,结果落得弃宫出逃,惶惶如丧家之犬的结局。行贿求安以至自灭的历史教训对于我们今天的反腐倡廉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贾谊在《过秦论》中有这样一段精辟的分析:“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耳,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把秦之灭亡归结于“仁义不施”而行暴政,致使“天下苦秦久矣”。招致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而“为天下唱”,提出了“伐无道,殊暴秦”的政治主张,使秦始皇“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也”的万世帝王梦一瞬间破灭,落得“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的后世感叹。
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了国之灭亡的又一个重要原因:“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强调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治国中的重要性。安不思危,奢不倡俭,骄奢淫逸,贪得无厌,是不少王朝和官吏走向自我灭亡的必然之路。
古人有云:公生明,廉生威,不贪为宝。廉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让廉政文化走进校园,是净化育人环境发挥育人功能的有效途径;有效利用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是发挥文学作品潜移默化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最好方法。
【作者单位:四川苍溪中学】
一、在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学作品中沉淀的廉政文化是滋养良好品质的玉液琼浆
倡廉从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人们坚守“廉洁为官,清白做人”的信念是崇尚美德的追求。在语文教材的许多名人名篇中,都流露出对清廉的赞赏和仰慕:有的以清风明月喻独醒,有的以莲荷冰雪喻高洁。松柏长青,寒梅傲雪,幽兰溢香,杆竹拔节,无不渗透着廉洁、高尚的意蕴。吴均笔下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袁宏道笔下的“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都蕴含着对清新明澈的追求;王维诗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苏轼词中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皆表现出作者高雅淡泊、宁静致远的心境;刘桢诗中的“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毛泽东词中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是对历贫寒而不凋的赞美。
百花种种,绚烂娇艳,以个中君子美喻人中豪杰,乃倡廉从洁之美谈,追求高雅之匠心。“廉”谐“莲”音,多少文人墨客泼墨对莲进行描绘和赞美,彰显出他们对“廉”的崇尚。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对莲的高洁品质的高度赞美。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是现代作家朱自清对荷叶莲花的精彩描绘,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作者崇尚清雅、高洁的品质。
无论是“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景,还是“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色,都是对莲的赞美与推崇。
二、历史上不少贤士廉吏洁身自好,是成就健全人格的不朽典范
清白不贪为廉,刚直无私为正。清则正,廉则洁。廉正者方能为政。“两袖清风”“身正不怕影斜”“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富贵不染其心,利害不移其守”……这些都是古往今来贤士廉吏的最好写照。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一曲《离骚》唱出了屈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刚直不阿;“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出了李白傲视权贵的凛然正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篇《岳阳楼记》彰显出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坦荡胸怀。
“不為五斗米折腰”“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陶渊明,洁身自好、独爱莲洁的周敦颐,乐守清贫“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耿直无私、勇于担当的廉颇,心地宽阔、胸怀大度的蔺相如,呐喊出“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不食嗟来之食”的平民百姓……除了洁身自好,无私心宽的良好美德,更加昭显出人们追求清廉的崇高愿望。
三、语文教材中倡导和践行廉政的名人名言,实为治国警世的前世之师,后世之鉴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国语》中记载的勾践灭吴的故事,是历史上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典型案例。勾践能灭吴复国,在于他在亡国之后醒悟,且愿为夫差马前卒,并能卧薪尝胆,常思国耻,坚持“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其以民为本的清廉之治使举国上下形成了“知耻而后勇”的决心和士气。
在分析秦国兴亡之因上,语文教材的一些篇目中有一针见血的点评。
苏洵在《六国论》中开门见山指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小国弱帮行贿于大国,加速了自身的灭亡,成就了秦国的兴旺。无独有偶,两千多年后,历史在中华大地重演,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试图通过割地赔款以拒外强的大规模入侵,结果落得弃宫出逃,惶惶如丧家之犬的结局。行贿求安以至自灭的历史教训对于我们今天的反腐倡廉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贾谊在《过秦论》中有这样一段精辟的分析:“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耳,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把秦之灭亡归结于“仁义不施”而行暴政,致使“天下苦秦久矣”。招致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而“为天下唱”,提出了“伐无道,殊暴秦”的政治主张,使秦始皇“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也”的万世帝王梦一瞬间破灭,落得“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的后世感叹。
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了国之灭亡的又一个重要原因:“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强调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治国中的重要性。安不思危,奢不倡俭,骄奢淫逸,贪得无厌,是不少王朝和官吏走向自我灭亡的必然之路。
古人有云:公生明,廉生威,不贪为宝。廉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让廉政文化走进校园,是净化育人环境发挥育人功能的有效途径;有效利用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是发挥文学作品潜移默化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最好方法。
【作者单位:四川苍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