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道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创设和谐的“质疑”氛围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又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知识面较窄,害怕答错、怕羞的心理又使他们不敢提问。那么,学生内心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否得到表露、展示、交流,将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环境和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学中我努力为孩子们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孩子们之间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满腔热情的鼓励孩子们敢说敢想的积极性:说错了允许重说;说得不完整时可以想好了再补充;即便是提出的问题幼稚可笑,或是漫无边际,甚至离题万里,我都不轻易否定,而是耐心的提示孩子换个角度再想想,寻找孩子所提问题中的有用信息进行有针对性地评价。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之后,有一次要学生说明13×4=42错在哪里时,大部分学生都说13×4应等于52,所以这道题算错了。可有一个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来思考,他说:“在这道题目中,和是13接近10,10×4=40,应该是四十多啊,怎么错了呢?刚说完,其他学生都笑了,抢着说不对,一个学生站起来就说:“个位上三四十二,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应该是五十二。”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这位同学虽然估计错了,但他能有估算的意识非常好,在乘法计算中我们也是可以进行估算的,可是应该怎样估算呢,我们可以一起来探究一下,这样及时组织学生讨论,表扬“爱问善思”的同学的探索精神。不但使学生获得了渴望获得的知识,而且增加了“敢问”的胆量。
二、激发浓厚的“质疑”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对教师既迷信又崇拜,对困惑既渴望又害怕出错。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不能跳出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圈子”,否则就会被拉回来,还可能受到教师的斥责。此时,学生对质疑毫无兴趣,又怎么可能会提出质疑的问题呢?所以学生总是无条件地接受知识(哪怕是错误的知识),他们不敢向教师质疑,更不敢向课本质疑。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就要使学生对质疑有兴趣,让他们“乐问”。如:在一堂数学活动课上,我和学生玩扑克游戏:一副扑克共54张,甲乙两人轮流取牌,每人最少取一张,最多取6张,谁取到最后一张的为胜。开始时我和学生进行比赛,由我开始,连续几次都是我胜出,有几个不服气的,还要跟我再来一次,而且开口要先拿,结果还是我赢了。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高,问题也就一个接一个:老师你是不是做了手脚?老师你有什么窍门?有细心的学生还提出了“老师你为什么开始时都要取5张?”的问题。这时再组织学生2人一组进行游戏,学生就有意识带着问题进行,发现其中的规律。再有学生提出和我比赛,并且由他先开始,那我也只有输的份了。最后再改变拿的方法(如每人最少取一张,最多取4张等),学生会自然地运用刚才的规律,去解决,最后有很多同学还回家和爸爸妈妈比赛,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样,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让学生从中得到了成功的体验。
三、指导有效的“质疑”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除了要让学生敢问、想问,还要让学生会问问题,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和技巧,真正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促其得法善问,必须经常性地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质疑。例如,可从创设问题情景上质疑,从问题证明推理上质疑,从知识应用上质疑,还可以从内容的矛盾处、对比处质疑……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比较、归纳、筛选,使学生明白什么是有效提问,什么是无效提问,什么是肤浅的问题,什么是深刻的问题,从而影响其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四、培养主动的“质疑”习惯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但要让学生敢质疑、乐质疑、善质疑,更要让学生主动质疑。(1)设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巧妙地设疑,以鼓励学生“好问”。例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之后,教师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参加50米跑比赛,小宁用了12秒,小强用了9秒,小萍用了13秒,小瑛用了11秒。小萍得了第一名,我们应该为她发奖。这时许多学生就对教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得第一的应该是小强。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2)激疑。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停止或处于消极状态时,教师可进行激疑,启动学生思维的内驱力。如教学“直角”后,学生按书上的要求用一张长方形纸折直角。折好之后教师问:“如果不是一张长方形的纸,而是一张圆形的纸或一张随便怎样的纸,你也能折出直角吗?”教师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都跃跃欲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基本上都可以掌握折直角的方法。(3)树立榜样。教师可以通过评选“提问标兵”等活动,抓住典型,树立榜样,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在学生的质疑中形成比、学、帮、超的风气,使学生由被动质疑向主动质疑转变,进而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
当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应当成为我们平时课堂教学持之以恒的追求,在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组织、参与作用的同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地展开学习。让我们记住培根的一句话:“如果你以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束。”
一、创设和谐的“质疑”氛围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又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知识面较窄,害怕答错、怕羞的心理又使他们不敢提问。那么,学生内心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否得到表露、展示、交流,将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环境和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学中我努力为孩子们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孩子们之间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满腔热情的鼓励孩子们敢说敢想的积极性:说错了允许重说;说得不完整时可以想好了再补充;即便是提出的问题幼稚可笑,或是漫无边际,甚至离题万里,我都不轻易否定,而是耐心的提示孩子换个角度再想想,寻找孩子所提问题中的有用信息进行有针对性地评价。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之后,有一次要学生说明13×4=42错在哪里时,大部分学生都说13×4应等于52,所以这道题算错了。可有一个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来思考,他说:“在这道题目中,和是13接近10,10×4=40,应该是四十多啊,怎么错了呢?刚说完,其他学生都笑了,抢着说不对,一个学生站起来就说:“个位上三四十二,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应该是五十二。”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这位同学虽然估计错了,但他能有估算的意识非常好,在乘法计算中我们也是可以进行估算的,可是应该怎样估算呢,我们可以一起来探究一下,这样及时组织学生讨论,表扬“爱问善思”的同学的探索精神。不但使学生获得了渴望获得的知识,而且增加了“敢问”的胆量。
二、激发浓厚的“质疑”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对教师既迷信又崇拜,对困惑既渴望又害怕出错。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不能跳出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圈子”,否则就会被拉回来,还可能受到教师的斥责。此时,学生对质疑毫无兴趣,又怎么可能会提出质疑的问题呢?所以学生总是无条件地接受知识(哪怕是错误的知识),他们不敢向教师质疑,更不敢向课本质疑。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就要使学生对质疑有兴趣,让他们“乐问”。如:在一堂数学活动课上,我和学生玩扑克游戏:一副扑克共54张,甲乙两人轮流取牌,每人最少取一张,最多取6张,谁取到最后一张的为胜。开始时我和学生进行比赛,由我开始,连续几次都是我胜出,有几个不服气的,还要跟我再来一次,而且开口要先拿,结果还是我赢了。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高,问题也就一个接一个:老师你是不是做了手脚?老师你有什么窍门?有细心的学生还提出了“老师你为什么开始时都要取5张?”的问题。这时再组织学生2人一组进行游戏,学生就有意识带着问题进行,发现其中的规律。再有学生提出和我比赛,并且由他先开始,那我也只有输的份了。最后再改变拿的方法(如每人最少取一张,最多取4张等),学生会自然地运用刚才的规律,去解决,最后有很多同学还回家和爸爸妈妈比赛,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样,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让学生从中得到了成功的体验。
三、指导有效的“质疑”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除了要让学生敢问、想问,还要让学生会问问题,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和技巧,真正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促其得法善问,必须经常性地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质疑。例如,可从创设问题情景上质疑,从问题证明推理上质疑,从知识应用上质疑,还可以从内容的矛盾处、对比处质疑……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比较、归纳、筛选,使学生明白什么是有效提问,什么是无效提问,什么是肤浅的问题,什么是深刻的问题,从而影响其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四、培养主动的“质疑”习惯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但要让学生敢质疑、乐质疑、善质疑,更要让学生主动质疑。(1)设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巧妙地设疑,以鼓励学生“好问”。例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之后,教师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参加50米跑比赛,小宁用了12秒,小强用了9秒,小萍用了13秒,小瑛用了11秒。小萍得了第一名,我们应该为她发奖。这时许多学生就对教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得第一的应该是小强。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2)激疑。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停止或处于消极状态时,教师可进行激疑,启动学生思维的内驱力。如教学“直角”后,学生按书上的要求用一张长方形纸折直角。折好之后教师问:“如果不是一张长方形的纸,而是一张圆形的纸或一张随便怎样的纸,你也能折出直角吗?”教师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都跃跃欲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基本上都可以掌握折直角的方法。(3)树立榜样。教师可以通过评选“提问标兵”等活动,抓住典型,树立榜样,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在学生的质疑中形成比、学、帮、超的风气,使学生由被动质疑向主动质疑转变,进而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
当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应当成为我们平时课堂教学持之以恒的追求,在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组织、参与作用的同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地展开学习。让我们记住培根的一句话:“如果你以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