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必须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的教学模式,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相关事物中排异取同,发现规律。形成理论,让学生深入体会和掌握。
关键词:保障 学生主体地位 提高 教学质量
当前,留守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以“信心教育”为突破口,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如何培养农村留守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这一问题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积极创设民主氛围,培养留守学生的自信心
教育贵在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因此,培养留守学生自心信,首先需要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的校内环境。在与他们的密切交往中,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去创造爱的氛围,在爱的氛围中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我的具体做法主要有:
1.帮助留守学生取得学习上的成功,是培养他们自信心的有效手段。我一方面通过课堂提问,让留守学生在同伴面前有更多表达机会,同时也尽量让他们多得到同伴和老师的及时评价,让留守学生体验学习成功来建立自信心。另一方面,对不同留守学生设立不同的标高,对学习上有困难,暂时不能达到教学统一标高的留守学生,只要他付出了努力,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就及时给予表扬。
2.我对待不同的同学会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会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对待七年级留守学生时既要像家长,又要像朋友;到了八、九年级,我对待留守学生的态度是严而不厉,良师益友。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鼓励,少批评,当众不批评”和“批评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坚持正面引导。课外,经常和学生交心,了解其父母情况和其在家生活情况,解决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这样不仅融洽了师生关系,而且使留守学生和正常学生一样快乐生活,创造了良好的自信教育氛围。
二、尽量提供“表现”机会,增强留守学生的自信心
中学生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留守学生,仅靠老师的表扬,鼓励还不足以牢固树立留守学生的自信心,因为自信心不是凭空建立,它的建立有赖于留守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到自身的力量。可能有些留守学生学习成绩暂时上不去,而他在某项活动中的成绩很突出,正是这种突出表现,树立了孩子的自信心,使他从精神上站起来,从而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我正是从这一点出发,通过多种渠道,尺量给留守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而增强留守学生的自信。
三、努力改变评价方式,保护留守学生的自信心
1.从不给留守学生打不及格。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教育工作中,最主要的鼓励和最有力的惩罚就是评分”。如果留守学生成绩还没有达到我的要求暂不打分,并鼓励学生“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达到”,等他努力赶进后再打分。
2.评价留守学生表现的好坏,不单单从学业成绩上看,更侧重于他们的自理能力。我班留守学生刘一鹏,只在吃饭时到远房叔叔家。饭后就他一人在家,慢慢的他的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甚至放学后宁愿在班里多呆一会儿也不愿回家。发展到后来,放学后和同学在路上玩,或把同学带回家胡混……成绩也渐渐下降,在我了解情况以后,就经常询问他一些生活上的问题,并且要他家长尽量多打电话鼓励他,而且在班里大力宣传刘一鹏同学如何在父母不在家的时候,怎样自食其力,体贴父母的辛劳,不让父母担心……现在,刘一鹏同学不仅生活自理能力很强,而且成绩良好,完全改掉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活泼、自信的他又回到了同学们中间。
留守学生存在心理障碍的因素比较多,而我只是针对我班留守学生情况,从“信心教育”入手,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我深知,今后的任务还很艰巨,道路还很长,需要更多的同行及有识之士去探索,去关注。
关键词:保障 学生主体地位 提高 教学质量
当前,留守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以“信心教育”为突破口,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如何培养农村留守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这一问题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积极创设民主氛围,培养留守学生的自信心
教育贵在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因此,培养留守学生自心信,首先需要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的校内环境。在与他们的密切交往中,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去创造爱的氛围,在爱的氛围中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我的具体做法主要有:
1.帮助留守学生取得学习上的成功,是培养他们自信心的有效手段。我一方面通过课堂提问,让留守学生在同伴面前有更多表达机会,同时也尽量让他们多得到同伴和老师的及时评价,让留守学生体验学习成功来建立自信心。另一方面,对不同留守学生设立不同的标高,对学习上有困难,暂时不能达到教学统一标高的留守学生,只要他付出了努力,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就及时给予表扬。
2.我对待不同的同学会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会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对待七年级留守学生时既要像家长,又要像朋友;到了八、九年级,我对待留守学生的态度是严而不厉,良师益友。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鼓励,少批评,当众不批评”和“批评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坚持正面引导。课外,经常和学生交心,了解其父母情况和其在家生活情况,解决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这样不仅融洽了师生关系,而且使留守学生和正常学生一样快乐生活,创造了良好的自信教育氛围。
二、尽量提供“表现”机会,增强留守学生的自信心
中学生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留守学生,仅靠老师的表扬,鼓励还不足以牢固树立留守学生的自信心,因为自信心不是凭空建立,它的建立有赖于留守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到自身的力量。可能有些留守学生学习成绩暂时上不去,而他在某项活动中的成绩很突出,正是这种突出表现,树立了孩子的自信心,使他从精神上站起来,从而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我正是从这一点出发,通过多种渠道,尺量给留守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而增强留守学生的自信。
三、努力改变评价方式,保护留守学生的自信心
1.从不给留守学生打不及格。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教育工作中,最主要的鼓励和最有力的惩罚就是评分”。如果留守学生成绩还没有达到我的要求暂不打分,并鼓励学生“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达到”,等他努力赶进后再打分。
2.评价留守学生表现的好坏,不单单从学业成绩上看,更侧重于他们的自理能力。我班留守学生刘一鹏,只在吃饭时到远房叔叔家。饭后就他一人在家,慢慢的他的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甚至放学后宁愿在班里多呆一会儿也不愿回家。发展到后来,放学后和同学在路上玩,或把同学带回家胡混……成绩也渐渐下降,在我了解情况以后,就经常询问他一些生活上的问题,并且要他家长尽量多打电话鼓励他,而且在班里大力宣传刘一鹏同学如何在父母不在家的时候,怎样自食其力,体贴父母的辛劳,不让父母担心……现在,刘一鹏同学不仅生活自理能力很强,而且成绩良好,完全改掉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活泼、自信的他又回到了同学们中间。
留守学生存在心理障碍的因素比较多,而我只是针对我班留守学生情况,从“信心教育”入手,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我深知,今后的任务还很艰巨,道路还很长,需要更多的同行及有识之士去探索,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