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笔者至长沙市民主西街老1号戴岳公馆聊天,戴岳幼子戴世选说,他珍藏了一封开国大将萧劲光1964年写给他父亲的信。信中写道——希鹏先生:
你的文稿和信都收到了……如果你再作修改的话,希望将北伐期间行军作战的经过,更详细地回忆叙述。当时部队的编制、装备情形,如有可能也请回忆一番。再者,谭(延闿)鲁(涤平)对于参加大革命和整改部队的内情和底细,也请谈谈,这对研究历史真相将有重要意义,我很希望看到你的二次文稿。
先生在大革命北伐时期指挥部队作战,是有一定功绩的,现在正编写革命历史,希望再作一番努力!
此致敬礼
萧劲光
七月二十日于北京
戴岳(1888-1970)原名哲人,字希鹏,湖南新邵人。1926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戴岳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六师中将师长。刚从苏联留学回国、比戴岳小15岁的共产党人萧劲光任该师党代表(也被授予中将军衔)。两人在改造旧军队、建立民主政权、出师北伐,都一直通力合作,配合默契,相互尊重,肝胆相照,被誉为国共合作的典范。
1927年7月,宁汉合流,国共合作破裂后,蒋介石晋升戴岳为第二军上将军长,密令他协同“清党”,戴岳断然拒绝执行命令,安排第二军第六师所有的共产党员安全转移,对萧劲光更是馈赠旅费,签发护照,秘密护送他到武汉。
1949年8月4日,程潜、陈明仁将军等发出起义通电,宣布起义,戴岳是起义署名人员之一。1949年8月,萧劲光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兵团来到湖南,兼任湖南省军区司令员,从起义通电中见到戴岳的名字,深为老友走对路而高兴。他到长沙后,即打听戴岳的下落。这年冬天,戴岳从新邵县来到长沙,两位22年未见的老友一起回忆北伐战斗经过,叙谈别后彼此情况。
萧劲光获悉戴岳原在长沙的居宅(即戴岳公馆)早已出售,现居无定所,即筹集钱币500万(旧币)嘱其购回故宅,安顿家眷。
新中国成立后,戴岳任湖南省军政委员会顾问、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省政协委员。萧劲光、黄克诚、程潜、唐生智、周世钊等老友时常来戴公馆聚晤。后来萧劲光离开湖南,调任海军司令员,仍念念不忘老友。当接到老友1964年6月的文稿和信札后,他在百忙之中复函(即本文开头的信),称赞老友在北伐期间的功绩,鼓励老友撰写和修改有关大革命时期的史料。76岁的戴岳不负重托,撰写了《谭(延闿)赵(恒惕)战争亲历记》等数篇史稿。
1970年7月22日,戴岳辞世,68岁的萧劲光致电哀悼。
1988年5月,85岁的萧劲光得知戴岳子孙多人蜗居斗室,特致信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熊清泉,嘱其妥为解决。萧、戴情谊延续了大半个世纪,实为国共史上的一则佳话。
(责任编辑/亚闻)
你的文稿和信都收到了……如果你再作修改的话,希望将北伐期间行军作战的经过,更详细地回忆叙述。当时部队的编制、装备情形,如有可能也请回忆一番。再者,谭(延闿)鲁(涤平)对于参加大革命和整改部队的内情和底细,也请谈谈,这对研究历史真相将有重要意义,我很希望看到你的二次文稿。
先生在大革命北伐时期指挥部队作战,是有一定功绩的,现在正编写革命历史,希望再作一番努力!
此致敬礼
萧劲光
七月二十日于北京
戴岳(1888-1970)原名哲人,字希鹏,湖南新邵人。1926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戴岳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六师中将师长。刚从苏联留学回国、比戴岳小15岁的共产党人萧劲光任该师党代表(也被授予中将军衔)。两人在改造旧军队、建立民主政权、出师北伐,都一直通力合作,配合默契,相互尊重,肝胆相照,被誉为国共合作的典范。
1927年7月,宁汉合流,国共合作破裂后,蒋介石晋升戴岳为第二军上将军长,密令他协同“清党”,戴岳断然拒绝执行命令,安排第二军第六师所有的共产党员安全转移,对萧劲光更是馈赠旅费,签发护照,秘密护送他到武汉。
1949年8月4日,程潜、陈明仁将军等发出起义通电,宣布起义,戴岳是起义署名人员之一。1949年8月,萧劲光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兵团来到湖南,兼任湖南省军区司令员,从起义通电中见到戴岳的名字,深为老友走对路而高兴。他到长沙后,即打听戴岳的下落。这年冬天,戴岳从新邵县来到长沙,两位22年未见的老友一起回忆北伐战斗经过,叙谈别后彼此情况。
萧劲光获悉戴岳原在长沙的居宅(即戴岳公馆)早已出售,现居无定所,即筹集钱币500万(旧币)嘱其购回故宅,安顿家眷。
新中国成立后,戴岳任湖南省军政委员会顾问、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省政协委员。萧劲光、黄克诚、程潜、唐生智、周世钊等老友时常来戴公馆聚晤。后来萧劲光离开湖南,调任海军司令员,仍念念不忘老友。当接到老友1964年6月的文稿和信札后,他在百忙之中复函(即本文开头的信),称赞老友在北伐期间的功绩,鼓励老友撰写和修改有关大革命时期的史料。76岁的戴岳不负重托,撰写了《谭(延闿)赵(恒惕)战争亲历记》等数篇史稿。
1970年7月22日,戴岳辞世,68岁的萧劲光致电哀悼。
1988年5月,85岁的萧劲光得知戴岳子孙多人蜗居斗室,特致信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熊清泉,嘱其妥为解决。萧、戴情谊延续了大半个世纪,实为国共史上的一则佳话。
(责任编辑/亚闻)